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学风建设初探

2016-03-15苗耀辉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专业教师学风建设研究生

◎苗耀辉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学风建设初探

◎苗耀辉

摘要: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学风建设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探讨和创新,学风建设的主体—专业教师能在其中发挥其他途径所不可替代的示范作用、激励作用和导向作用。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导师履行学风建设职责的考评,引导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学术价值观,营造良好的学术讨论氛围,组织研究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等,能够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学风建设取得实效。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学风建设;研究生;专业教师

研究生学风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发挥高校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来共同推动。其中,尤其应该发挥教育主体在这项工作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与研究生学业关系密切的专业教师,他们对研究生的成长成才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力。因此,对研究生进行学风教育,教师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而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教师依托自身学科优势,能更加有效地发挥出学风建设中应有的作用。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学风建设的特殊性

学风,从字面上理解是指一个群体成员学习的风气。就高校来讲,就是指学生和教师的学习风气和学术氛围。它集中反映了指导研究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科研过程中表现出的行为习惯,同时也反映了教师在治学上的思想道德和精神风尚。良好的学风应具有认真学习、积极探索、民主讨论、求真务实等特征。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学风除了具有所有专业学风建设要求的一般性特点外,还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常是:系统地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动态及前沿,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方法去解答中国当前的理论问题与现实问题,德智体美综合发展,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正确的理论方向,成为胜任本专业教学、科研和党政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这个目标是以突出政治素质为主线,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必须拥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和思想政治素质。这潜在地对教师提出了同样的要求,因为教师发挥教育作用的程度和研究生成长成才的程度依赖于双方的素质。因此,该专业的学风突出地体现在师生所具有的鲜明的政治立场、坚定的政治信仰、较高的政治觉悟等思想作风和道德作风上。学风问题实质上是对待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态度问题,是重要的政治问题。毛泽东指出:“学风问题是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是我们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是全党同志的工作态度问题。”[1]相对于其他专业,该专业学风建设针对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理解、探究和创新。

二、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学风建设主体的作用

1、示范作用。社会对该专业抱有的成见、不解,一些领导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忽视、歧视,都会严重地影响研究生对自己专业的认可。而且,那些课上马列主义,课下自由主义的教师更让学生轻慢自己的专业。但优秀的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出众的人格魅力为研究生树立榜样。该专业的教师首先是自己具备真学、真知、真用的专业精神,脚踏实地地钻研马克思主义,坚定不移地信仰马克思主义,理直气壮地传播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坚定,政治观念强,支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制度,身体力行,言行一致。同时在业务指导上,始终坚持严谨治学、求真务实,恪守学术规范的态度和作风,这些都会为学生的读研之路奠定示范的基点。与教师的政治立场、学术造诣和指导能力相比,最能发挥教师示范效应的是教师的道德素养。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所具有的崇高道德情操,最能影响和感染一代又一代的学生。

2、激励作用。教师与研究生之间不仅是一种师生关系、学术关系,而且还可以是一种朋友关系、情感关系,它能够成为激励学生敬重教师、传承治学精神、奋发有为的强大精神动力。对该专业的研究生而言,经典马克思主义著作较为抽象和深奥,存在学习的畏难情绪,学习动力不足,渴望获得教师的指点、理解、尊重和认同,需要教师持续的精神鼓励。而教师可以在选题方向、学术道德、学习方法等学习事宜上指导学生,指正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多去赞扬学生的进取意识和学术进步,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化外在被动学习为内在主动学习。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通讯软件等各种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之余的日常生活情况,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解决他们的一些现实生活困难,这种亲切的情感关注也会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信心,进而产生调动学生积极攻读学业,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神力量,良好的学风会在这种积极的情感激励中逐步形成并得以巩固。

3、导向作用。(1)思想导向:有些研究生读研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拿到硕士学位,谋求一份更好的工作,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认真学也不一定用得上,这些想法决定了这些学生不是刻苦专研专业知识,而是应付式地完成学业等待毕业,学习态度放纵懒散,学习目的功利化倾向明显。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从思想上给研究生以正确的指引,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明确研究生在学习阶段仍需培养的最重要的素质还是思想政治素质,这也是该专业研究生的生命之本、立业之基。马克思主义是人类伟大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其终极指向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但这些美好愿望的实现不能只停留在想象层面,需要我们用行动去付诸实践。在人的社会生活中,“每个人是手段同时又是目的,而且只有成为他人的手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并且只有达到自己的目的才能成为他人的手段,这种相互关联是一个必然的事实”。[2]只有进行这样规范而严格的思想教育、熏陶和训练,才能把该专业的研究生培养成为达到培养目标又能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2)学习导向:从积淀专业知识、理论、提高理论水平,寻找研究方向的目的出发,每位教师都会给学生推荐一系列的必读书目,但该专业综合性较强,学科涉及的知识面较宽,学生需要扩大阅读面,除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以外,要广泛涉猎教育学、政治学、伦理学、心理学等各个方面。研究生感到读书任务较重,压力增大,产生想学却又不知如何去学的矛盾思想,左右摇摆中错失了大量宝贵的读书时间。教师可以使研究生明确学习方向,懂得大量阅读和做读书笔记是扎实理论基础、萌发学术见地和探索研究领域的必经之路,毫无捷径可言,这也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特点所决定的。如何精读、泛读这些理论成果,需要教师指导、引导他们在循序渐进之中,养成善于读书的良好习惯。

三、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学风建设的途径

1、强化对导师履行学风建设职责的考评。导师是与研究生关系最为密切的专业指导教师,提高学风建设质量的重要一环就是导师考评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在严格的导师评价标准中,除了突出科研学术成果硬性指标外,还要注重考核导师的职业道德和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表现。导师的主要职责是指导研究生读书、参与课题研究,选择论文写作方向和形成学术研究成果,但其在研究生的道德素质和学术规范等方面还负有重要的教育引导和监督责任。“导师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责任人”[3],而思想政治教育学又是从属于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之下的二级学科,所以该专业的导师应比其他专业的导师更善于开展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只重视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授,而无视其基本学术道德的培育,应在研究生学术行为发生之前进行正确学术理念、常识和方法的教育。要把导师开展学术道德教育和其指导的学生的学术道德表现列作继续选聘导师和考核学风建设职责履行情况的重要依据。如果师生学术道德表现出色,应受表奖,反之则应受惩罚;如果学生单方面出现学术道德问题,也要在某种程度上追究导师的连带责任。由此,督促和激励导师明确和承担自身所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职责,对所指导的研究生全面培养和高度负责,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科研育人。

2、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学术价值观。“学术价值观指学术研究者对学术和学术研究的态度、愿望和追求”。[4]马克思主义的学术价值观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学术研究方面的集中体现。当前不能把发生学术道德问题的原因简单归因于社会,根源还在于研究者本人的价值观尤其是学术价值观出现偏差和偏离。作为专业教师,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学术价值观,自觉维护学术的尊严,不把科学研究作为谋取个人利益的手段,将个人事业发展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要结合起来,崇尚诚实劳动、以立德树人、恪守学术规则、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传播先进文化为己任,然后再去引导研究生把握学术道德的标准和尺度,增强学术诚信意识,严格遵循学术规范,坚决反对急功近利去抄袭他人劳动成果,应以端正的学术行为去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

3、营造良好的学术讨论氛围。第一,举办读书会。“没有理论的具体研究是盲目的,而没有具体研究的理论则是空洞的。”[5]只有通过读书积累大量的知识和理论,拓展学术广度和深度,才能提高研究生内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读书会就是教师引领研究生选择阅读目标、培养学术规范意识和能力、不断纠正不良学术行为的互动平台。读书会的首要环节是确定应读书目,教师要向学生推荐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以及其他国内外作家的经典著作,要求既要读作者的思想观点也去读作者的治学态度。读书会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点评。教师点评是对读书会报告人读书情况的一个总体评价,既肯定成绩,又指出不足,对教师引领研究生的学术方向、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术态度提供了良机。第二,召开研究生学术论坛。与读书会培养该专业学生读经典著作习惯相比,学术论坛的意义则在于提高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水平。教师可以把当前理论研究的重点、热点问题作为论坛讨论的主题,让研究生准备发言提纲和讨论材料,力求在总结前人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有所创造性地提出一些问题和观点,这有利于研究生在学术探讨中形成创新性思维。第三,讨论开题报告。设置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环节是教师对学位论文选题的恰当性、研究内容与方法的可行性、创新性的论证,也是充分发挥研究生学习自主性的必要程序。

4、组织研究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求研究生不仅学习和接受它的思想,而且要学用结合、学用统一,而不是学用不一、学用分离。虽然该专业是以理论研究为主,以培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为目标,但中国社会的发展现状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做出回应和解答,需要教师也需要研究生

一同进行相应的应用性研究。这就要求研究生了解社会,不仅是从书本上、网络媒体上,而且要走进现实社会生活。该专业的教师要为学生进行一些实证性课题研究提供机会、创造条件。学生通过社会调查、社会考察、实际参与等方式了解真实素材,体验社会生活,有助于把经验上升为理论,把理论观照于现实,写作论文时就能有的放矢,有感而发,言之有物。社会实践的过程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被验证、发展和创新的过程,同时也是研究生学术规范意识提升、思维能力强化训练,理论水平得到增强,创新思想不断闪现的过程。借此,教师也可以结合研究生的特点、兴趣、学术积累和实践中的感悟,帮助他们找到科研方向和应用研究的创新之处。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1:813.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册[M].人民出版社1980:473.

[3]胡守强.论导师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责任人[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12):48.

[4]颜柯.学术价值观错位——学术道德失范的根源[J].当代教育论坛,2004(1):99.

[5]布迪厄.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214.

责任编辑:张颖

中图分类号:A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562(2016)01-0017-04

收稿日期:2015-07-02

基金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项目编号L14DSZ08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苗耀辉,男,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辽宁沈阳,110036。

猜你喜欢

专业教师学风建设研究生
提升中职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实效性策略研究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对策研究
专业教师担任兼职班主任的利与弊
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途径
浅议武夷学院“无手机课堂”学风建设活动
助力民办高职院校教师教学水平提升的两点建议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军事科学院招收1995年研究生
军事科学院1993年招收20名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