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资源的利用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思考

2016-03-15常胜闫婉荣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红色资源信仰马克思主义

◎常胜 闫婉荣



红色资源的利用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思考

◎常胜闫婉荣

摘要:当前社会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产生的原因在于教学方法的陈旧简单,教学内容的空洞无味,教学环境的复杂化和多样化,面对这些问题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同时,充分利用我国独特的红色资源内在具有的共产主义理想、政治价值与执政观以及优良传统和作风,从思想上、价值上、行动上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关键词:红色资源;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马克思主义是真理,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同时也是一种信仰,是描绘人类美好社会理想追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充分利用我国独特的红色资源,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对于抵制各种错误思潮,树立科学信仰,坚持制度自信、理论自信与道路自信,实现“两个百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

一、当前社会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产生的原因

新时期,在广大群众中,文化意识形态领域多元并存,各种信仰泛滥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信仰产生了危机,这种信仰危机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方法的陈旧、简单,引起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缺乏兴趣。爱因斯坦曾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一门理论和学科,只有不断培养人们对该学科理论的兴趣,才能驱动人们不断地研究和探索,理论才能被很好地掌握和创新。可是现实中,有些教师采取“满堂灌输式”、填鸭式教学,让学生缺乏或者不能发挥主体作用,有悖于教学的民主性、参与性、启发性,加上一些教师讲解不够,许多深层次的知识挖掘不出,无形中在学生中产生错误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靠死记硬背,临时突击,从而思想上根本不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当前社会信息日益丰富,教学手段和技术也成熟多样,再采用单纯的理论说教已不能解决学生面对的各种思想实际问题,其结果就是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厌烦心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新需要,其改革事在必行。

(二)教学内容空洞无味,理论与实际脱节,引起人们质疑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性和真理性。目前,马克思主义信仰面临空前挑战,究其原因,与教学内容空洞呆板,与现实脱节有很大的关联。这集中体现在一些教师知识面太窄,过于依赖教材的内容,照本宣科地讲给学生,未能添加一些新的知识点和现实案例,对于学生来说只能是索然无味。也有些教师能结合现实问题进行讲解,可是由于自己理论知识掌握不够,尤其是对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知半解,这种情况下的讲述自然让学生云里雾里,半天不得法。这个时候,如果教学只是为了理论而教学,不对教学内容进行自我更新,学生将会枯燥无味而无精打采,是难以满足受教育者的要求。因此,教育者要在充分掌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基础上,深刻理解和贯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全面把握好教材的前提下,充实丰富教学内容,不断紧跟时代的脉搏和节奏,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加强信仰教育的现实性与理想性的衔接,真正使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且能运用指导实践。

(三)教学环境的多样化、复杂化,各种思潮的冲击下,马克思主义理论面临被“分化”、“西化”境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东西方宗教的传播,使得我国形成了宗教信仰的多元化态势,而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却没有形成单一的宗教和宗教文化,许多地方出现了一些群众开始信仰基督教、天主教。如此多的人信奉西方宗教,后果是十分严重的。西方腐朽价值观可能会因此渗透并直接影响人们,西方敌对势力可能利用宗教实现“西化”“分化”等策略,进而达到颠覆我国社会主义的目的。同时,面对繁华复杂的社会矛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有些人认为马克思主义“没有说服力,完全过时了”,只有当代西方学说和理论才能为解决中国实际问题提供指导。这种边缘化的结果就是在思想意识形态中强烈排斥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二、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党和国家中重要地位

(一)坚决捍卫马克思主义在党和国家中的指导地位。目前,在8千多万名党员中,大多数人都是各行各业的优秀分子。可是,有许多人没有经过革命战争洗礼,未能真正受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育。因此,必须在党员干部中强调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共产党人应该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这不仅是入党时的基本条件和庄严承诺,也是其永葆先进性、体现高尚道德人格和追求的应然要求。坚定马克思主义理论信仰,是每一个共产党员思想上入党的标志。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就指出:“有许多党员,在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并没有完全入党,甚至完全没有入党。这种思想上没有入党的人,头脑里还装着许多剥削阶级的脏东西,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无产阶级思想,什么是共产主义,什么是党。”[1]在新的历史环境中,一个执政的大党,如果不用先进的理论统一思想,确立共同的信仰,很难经得起西方文化、宗教和价值观的冲击。事实证明,马克思主义仍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精神动力和强大武器。正是由于我们信仰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我们的行动指南,指导着我国的经济社会建设,使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实体,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日益加强和巩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巩固了社会主义阵地,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一百多年来,没有哪一种理论、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保持勃勃生机,对推动社会进步起着那样巨大的作用,造成那样深远的影响。”[2]

(二)始终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马克思主义首先是一种理论,科学的理论,同时又是一种信仰,科学的信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的任务就是结合本国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具体任务,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前提下,努力使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具体化地指导本国的实践,此时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在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方显生命力。所以,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应有之责。我党从建立起就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和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以中国化为核心,顺应时代化要求,在实践互动中,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开花结果。

当前,我们必须坚定道路自信,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来解答社会中现实问题,必须运用新理论与新实践回答和驳斥反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思潮。要联系国际全球化发展变化新趋势,在清醒地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矛盾中,用我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向世界人民证明社会主义优越性;要根据我国发展变化新实际,始终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马克思主义活灵魂,创造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紧密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特点,在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中发展马克思主义;要引导人们正确看待党内存在的某些消极腐败现象,在深刻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中,坚决反对腐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定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要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指导下产生的巨大成就为加强马克思主义教育提供最有力的理论武器、最生动的资源和最有说服力的教材。

(三)科学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知、信、行的有机统一。首先,应懂得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首要前提是要学习和懂得马克思主义。无学习和了解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自然就不存在对马克思主义知、信和行了。学习马克思主义一定要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是严谨的科学理论体系。从其结构来说,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存在内在必然逻辑关系,涉及到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和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人为地分割其中某个部分,都会破坏马克思主义的完整性,都会让马克思主义失去生命力;从其内容来说,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完整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讲述了先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是无产阶级的理论。为此,学习马克思主义一定要全面正确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的解释和解决现实中发生的问题。毛泽东曾指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3]其次,应信仰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否坚定是关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否建立首要前提,是关乎中华民族能否实现伟大复兴的思想基础。信仰马克思主义源于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当初,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没有任何权力强制别人信仰自己的思想。但是,他们的理论能广播世界,影响了人类世界一个多世纪的历史进程,靠的就是真理的力量。如今,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都认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并指出它仍是我们观察社会历史的解剖刀。其次,应实践马克思主义。真理的辩证法告诉人们,真理是相对性与绝对性的统一,应用于现实中既要反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错误倾向,又要反对传统实用主义的消极影响。真理的正确与否只有靠实践检验,实践是马克思主义首要基本的观点。回顾我党走过的道路,长期阶级斗争环境,使我们在建国后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理解上走入了误区,教条化的理念夸大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政治性,从而带来了严重的信仰危机。今天,社会化转型、激烈的竞争和现实生活的压力等一系列问题,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和危机感,使实用主义大有市场,直接导致了马克思主义功利化倾向。教条化误导真理的科学性,传统实用主义消解真理的神圣性,都是马克思主义实践的大敌。但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绝非只是信极而仰之的僵化教条和某种意识形态的独断,而是经得起“对话”和质疑并且经得住历史检验的、实现“人类的团结”可供选择的最高理想。[4]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信仰拒绝空想,实践是马克思主义根本属性,也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出发点。最后,马克思主义知、信和行应有机结合。“只有产生了马克思主义,才能对社会发展有了预见,使人类对社会发展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阶段。”[5]无知晓马克思主义、无信仰马克思主义就无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更无所谓社会主义成就;马克思主义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证明其真理性,才能显示其巨大的力量,才能让更多的人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为人类社会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让更多人信仰马克思主义。必需特别指出,社会主义在我国的确立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让曾经发表“历史终结论”的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幡然省悟,声明历史并没有走到终点,美国制度并不是世界上最好的制度。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共产主义是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制度,需要千百万人一代又一代的实践。因此,社会发展的客观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艰巨性,也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知、信和行的统一将是长期性。

三、运用红色资源,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着马克思主义信仰淡漠化、边缘化、功利化等困境,采取何种手段方法让更多的人信仰马克思主义已摆在当前工作一项头等重要大事。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所形成的独特资源,具有资政育人、明史鉴人等功用,是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好形式、好方法、好载体。

(一)红色资源内在的共产主义理想能从思想上夯实马克思主义信仰。我党成立后走过了90多年风雨而辉煌的历程,领导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巨大成就。在看见成绩的同时,对于人们思想状况我们也应该有清醒的认识。从国内的实际状况看,有些人面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模糊化、边缘化、功利化等现象漠然视之,意志衰退、精神不振纷至沓来,堕入腐败泥潭;从国外的现实状况看,西方国家对于动摇我国马克思主义信仰之心从未死过。他们利用贸易、人权、技术等优势地位不断向我国施压,利用各种渠道、以网络媒介等方式,对我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目的就是要让我们改变信仰,放弃党的领导,抛弃社会主义制度。面对当前我国腐败现象严重,党风不正与不良社会风气,群体性事件增多等严峻形势,许多学者指出产生这么问题的根源是人们的信仰缺失,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地位没有得到有效的捍卫。这种国内外复杂、严峻的思想动态深刻提醒我们,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丝毫不能放松。

应当承认,新中国成立后较长时间内,我们曾提出过“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等不切实际的口号,犯了“左”的错误,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们带了一些消极影响。但是,不能因为以前犯过脱离实际空喊革命口号、高唱共产主义调子的错误而不敢理直气壮地讲共产主义了。共产主义依然是人类奋斗的最高目标。无数革命先烈都是在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中逐步走上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道路。瞿秋白不幸被捕后,面对国民党改变其信仰的种种努力,他说:“人之公余稍憩,为小快乐;夜间安眠,为大快乐;辞世长逝,为真快乐也!”这些红色故事、红色精神在我党走过历史征程中处处可见、可以挖掘。可以说,红色资源天生具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因子,这种先进性因子一旦被丰富和挖掘出来,能产生无穷无尽的力量,可以成为人们前进的一座明灯,可以成为团结带领人民前进的一面旗帜。因此,面对目前人们思想信念不坚定的严峻形势,针对西方反动势力的和平演变意图,特别是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曲折与挫折、处于低潮的今天,充分发挥和挖掘红色资源中的先进价值取向,在人民群众中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能从思想上牢固地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抵御西方所谓的民主主义、新自由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侵蚀。

(二)红色资源内在的政治价值与执政观能从价值上筑牢马克思主义信仰。政治价值是人们所希望得到的具有政治意义的事物,而执政观就是执政主体对执政活动的一种观念、理念,即执政党执政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等问题的观念体系,其内容主要包括执政理念、价值目标、价值标准等。两者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政治价值指导着执政观,执政观反映了政党的政治价值。红色资源形成的过程就是我党政治价值的形成过程,也是在执政过程中采取的方针、政策规律性的形成过程,是中国共产党在局部执政与全国执政中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过程,见证了我党我军几十年追求马克思主义革命真理。其政治价值和执政价值突出地反应在是否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现在,中国共产党已经从革命党变成了执政党。执政环境、条件和地位的变化,要求党的执政理念要与时俱进,表现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但是,党的核心执政价值却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核心宗旨永不能变。党员干部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思想、执政理念的率先垂范者,是先进文化建设的推动者、引导者,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在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时,必须牢固建立自己是人民的公仆观念,必须时时为人民着想,以人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我党为政成绩判断标准。由此,如何教育、引导和监督广大党员干部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摆在我党面前一项重大难题,充分利用红色资源无疑将为破解这道难题提供了丰富的教材。红色资源凝结了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和全面执政过程中的执政经验和执政规律;红色资源积淀了革命先烈实现国家的独立、民族的复兴价值追求,这种资源内在价值与当下人们所期望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民的富裕和国家的富强具有一致性,是我党执政最大价值所在,两者之间内在契合性决定了我们必须善待、珍惜、利用红色资源。利用红色资源,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理直气壮地宣扬我党的政治价值与执政观——“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共产党孜孜不断的追求,这既是党的宗旨的体现,也是党执政的任务和目的”[6]将为当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理念提供了重要素材。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一种崇高的价值追求,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过程也是价值认同的过程。红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让广大党员干部在价值观上真正接受马克思主义,深深明白“历史是人民创造的”蕴含的真理,从而真正确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观。

(三)红色资源内在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能从行动上践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我党现在是一个拥有8000多万党员、380多万个基层组织的大党。在这庞大的党员队伍中,有些党员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了动摇,一切从利益出发,一切向钱看,市场经济的物质性和功利性冲击了马克思主义,造成马克思主义信仰功利化。今天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深刻变化,党必须面对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保持党员队伍和干部队伍的纯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困难更为重要。面对这种现实状况,必须在全党中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江泽民同志曾说:“对于共产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来说,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说到底是牢固树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问题。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世界观、人生观问题,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党的艰苦奋斗的好传统才能在自己的思想上和作风上真正扎根。”[7]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事求是、批评和自我批评等都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红色资源内涵的精髓,是革命精神须臾不可分离的灵魂,是最能在行动上体现我党工作作风和性质宗旨。中国共产党能够取得革命、建设的胜利,能够具有如此强的凝聚力、战斗力,能够深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靠得就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靠得就是将红色资源与党的工作实际相结合,靠得就是马克思主义能为人民实现利益,正如邓小平指出的,“马克思主义是好东西,但如果马克思主义不能带来人民生活的改善,谁还相信马克思主义?”[8]。当前,全党在开展的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各级党组织应该将我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自始至终贯穿于严格管理党员队伍和党的干部队伍中。在发展新党员时,必须认真分析入党动机,严格掌握标准和程序,确保质量,切忌“带病入党”;在培养、任用、选拔党的干部时,必须严格把关,按照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原则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选好干部。只有在行动上一以贯之党的根本宗旨,方能筑牢马克思主义信仰,方能显示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152.

[2]江泽民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66.

[3]毛泽东文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260.

[4]张岩磊.信仰的生存实践理解[J].长白学刊,2012,(1).

[5]毛泽东文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394-395.

[6]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68.

[7]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2001.24.

[8]杨胜群,闫建琪.邓小平年谱:上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688.

责任编辑:张颖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562(2016)01-0020-05

收稿日期:2015-05-02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4YB052)“江西红色资源教育效用边界研究”的研究成果;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红色资源形成机制与大学生实践育人研究”的成果之一,项目编号:MKS1452。

作者简介:常胜,男,井冈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闫婉荣,女,井冈山大学教师。江西吉安343009。

猜你喜欢

红色资源信仰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论信仰
铁的信仰
革命纪念馆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
有效发挥红色教育基地作用开展兵团组工干部党性教育
近代上海的“红色资源”为何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