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新任务下的中国政党关系研究
2016-03-15刘如梅
刘如梅
(贵州省社会主义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5)
新形势、新任务下的中国政党关系研究
刘如梅
(贵州省社会主义学院,贵州贵阳550005)
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实践,把马列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与中国政党实际相结合,创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新型政党关系,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我国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特点和优势的集中体现。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系列有关促进政党关系的新论述,对完善和发展我国的多党合作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各民主党派积极融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新形势;政党;政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民主党派
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过程来看,政党是某一利益集团、阶层或阶级为实现自身的政治目的而形成的政治组织,它是政党政治、政党关系和政党制度的基本要素。各国因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不同,政党、政党关系、政党制度亦有所不同。自政党产生以来,政党关系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它的性质和存在方式各异。目前,世界政党关系主要有竞争型政党关系、垄断型政党关系、合作型政党关系。其中,竞争型、垄断型政党关系主要存在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合作型政党关系特指在社会主义国家中,有一大党居于执政地位,其他党作为参政党同执政党实行政治合作。[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就是合作型政党关系。其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代表最广大的人民利益和执掌国家政权;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的职责。执政党和参政党不是竞争关系,而是结成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亲密合作友党关系。此种新型多党合作关系,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历史任务实现的最为有力的保障。
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多党合作的一系列新论述,使中国特色政党关系更加和谐、充满活力
中国政局的稳定,多党合作是共同的政治认同。巩固和创新高层次的政党关系,是我党历代领导人孜孜不倦地寻求国富民强、社会安定的不变目标。进入新世纪以来,构建和谐政党关系,是处理我国政党关系一个至关重要的内容。胡锦涛总书记在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没有政党关系的和谐,就没有国家政治关系的和谐,也就没有社会政治局面的稳定。因而,在2005年2月、2006年2月,《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意见》和《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先后下发,我国的多党合作进一步规范化、程序化。十八大以来,随着社会政治生态环境的变化,即统一战线成员思想比较多元复杂的情况下,需要多党合作制度能有效地凝聚不同的群体和吸纳多元主体的诉求。为此,习近平总书记立足现实、总结经验、继往开来,对多党合作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建性的思想。
2012年12月底,各民主党派和全国工商联顺利实现了新老交替,仅3天后,习近平总书记和政治局常委俞正声便一一登门走访8个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看望工作人员,并召开了座谈会,共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大计。
在2013年新春座谈会上,习总书记指出,“各民主党派是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这一重大结论的提出,使得各民主党派的职能、地位、使命和发展道路,更加的明了、准确。这是多党合作理论的又一创新成果。
2014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参加了就《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意见稿)》征求党外人士意见的座谈会。实际上,从抗日战争时期开始,每每有重大方针政策出台前,中共中央都会召开形式各样的会议,同各民主党派共同协商,听取他们的意见。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更为重视高层协商制度。据统计,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和出席的会议达11次之多。这种座谈会交流会,听取各种不同声音,成了党际间一种和谐、融洽凝心聚力的新平台。此外,党外人士的“娘家”——中共中央统战部,也把调研座谈会作为同各民主党派和党外人士进行沟通交流的主要形式,政党协商形式进一步丰富。
2014年9月5日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并阐述的 “发展充满活力的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和海内外同胞关系,增强民族凝聚力,形成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这一论断,是对过去构建和谐政党关系理论的深化和创新,更是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发展充满活力的政党关系,就是实现政党关系民主科学、和谐平等、法治有序、友好合作、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充满活力。[2]而实现途径,最为重要的是政治保障,即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党派自身能力建设,则是基础,即各民主党派要增强参政党的自主性、能动性。
2015年2月的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还着重强调,“搞好政党协商,需要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共同努力。”此论述深刻而又接地气,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同年5月,中共中央颁发实施党内第一个关于统战工作的法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下文简称《条例》),标志着多党合作关系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多党合作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有关党派关系方面,一是《条例》对民主党派的性质和职能作了更为明确的定位,即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民主党派的基本职能是“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
2016年1月29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党外人士欢聚一堂,共迎新春,习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的伟大政治创造。我们要坚定走自己的道路,不畏艰难,奋勇向前。”[3]他强调,“人心向背、力量对比决定事业成败……发挥统一战线法宝作用,中国共产党要发挥领导作用,各方面成员要共同使劲。希望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协助党和政府做好增进共识、加强团结的工作。”[4]这是我们的中央领导在“十三五”时期对我们政党制度的高度认可,同时,也是希望我们的党外人士能够在“十三五”时期,同中国共产党与全国人民一起,续写荣光、再谱新篇。
2016年7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会议上,习总书记做了 “七一”重要讲话,为我们的多党合作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的政党关系的着力点,就是要发挥好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积极性,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实现做出贡献。
二、 为保障“同盟者”的利益,有效政策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
统一战线最为重要的一条政治原则就是照顾同盟者利益,这也是统一战线法宝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和运用的关键所在。“照顾同盟者利益”的论断,可以追溯到1948年,它是毛泽东同志阐述革命统一战线的领导权问题时指出的。“同盟者利益”这一概念的提出,则是江泽民在1990年1月的全国统战部长座谈会上谈到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制度时提出的。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即在2000年时,中共中央下发的《关于加强统一战线工作的决议》,把照顾同盟者利益上升为统一战线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
在第一次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坚持党的领导要坚定不移,但在这个过程中也要尊重、维护、照顾同盟者的利益,帮助党外人士排忧解难。”继而,《条例》把习总书记提出的“尊重、维护、照顾同盟者利益”以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由此可见,照顾同盟者利益,不仅体现了我党多党合作不变的优良传统,更是中国特色政党关系和谐相处的不变法则。
在不同阶段,由于统一战线有着不同的发展目标、任务,对“同盟者利益”的照顾也是不断变化的。在新的形势与任务下,特别是在“十三五”规划实施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我们必须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这一重大变化,充分考虑同盟者的合理诉求,认真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形成符合实际的政策取向和政策保障体系,以更好地协调与同盟者的关系,为党的统一战线不断发展和巩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斗。
为此,我党根据“照顾同盟者利益”的根本政策方针,通过“统战工作实践创新”等探求新的实现路径,以及建立有效政策体系,从而保障了同盟者的各项利益。而其中主要的受益者,即是与中共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民主党派。
一是民主党派成员反映意见和诉求的渠道进一步畅通,以党际协商为代表的协商民主制度化、规范化。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党外人士反映意见和诉求的渠道,政治协商的各类形式,诸如政党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大协商等一直处在不断完善、发展和健全中。其中,作为民主党派履行职能的、党际间协商的重中之重——政党协商制度,得到了最为充分的发展。2015年2月,中共中央颁布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把政党协商确定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并摆在了七种协商的首位。2014年9月,在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上,对于协商民主制度,习近平总书记也明确地指出,“我们要坚持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商量的越多越深入越好,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条例》进一步明确:“政党协商是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 上述有关政党协商的内容、形式和保障机制做出的规定,是中国共产党在总结民主政治理论与运行规律时的深刻认识,它不仅促进了政党协商规范化,更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的政党理论。
二是在政治安排上,党在照顾民主党派成员过程中,提高了民主党派成员在各级政协中的任职比例。按照《条例》规定,“党外人士在各级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委员和人大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及委员中应当占有适当比例。”因而,在全国人大十届,十一届、十二届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都是13人,其中党外人士均为5人。[5]在政协与人大任职安排上,应《条例》提出的量化要求,“在换届时,委员不少于60%,常委不少于65%”,十二届全国政协产生的23名副主席,就有10人是党外人士。以上,虽是对党外人士在人事上的总体安排比例,但其中同样包含了民主党派这一主要成员在政治安排上的利益需求。
三是增加了实职安排。目前,实职安排的比例逐渐上升,实职安排和政治安排已经没有明显划分。通过各政府部门官网公布的领导名单统计,加上民盟曹卫星、九三学社黄润秋和民建秦博勇,共有19位党外人士在国务院各部委、国家局任要职,除科技部部长万钢,以及副部级单位国家保密局局长田静,其余均为副职,包括监察部副部长郝明金、商务部副部长钱克明、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等。[6]这19位人员中大多数是民主党派成员。
此外,一些与保障民主党派利益相关的法律法规逐步建立。在《条例》以前,与民主党派有关的法律法规达57件之多,而《条例》颁布后,更进一步明确了对民主党派的利益照顾。
三、各民主党派紧紧围绕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践,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出发点,助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十八大以来,服务于“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是我们党,也是统一战线在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与任务。2015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同、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这是在我国进入社会急剧转型时期应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最好的策略。作为我国的参政党以及统一战线的主要成员之一,民主党派势必与中国共产党同步,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引领,以五大理念为建言献策的着力点,与时俱进地投入到这一战略布局中,履行自身职责,为“十三五”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建言献策、贡献力量。
(一)参与精准扶贫,热心社会公益事务,民主党派社会服务成果显著。
参与扶贫开发,是各民主党派的优良传统。改革开放初期时,一大批具有影响力的民主党派领导人,如费孝通、雷洁琼、周培源、华罗庚等就不辞辛劳,分赴边疆各地讲学,传播科学文化知识,迈出了“智力支边”的第一步。
28年前,在中央统战部的牵头下,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为主题的毕节试验区建立,开启了多党合作,合力攻坚贫困,打造“同心工程”品牌的道路。28年后,各民主党派以毕节试验区为开展社会服务的试验田,打造了以智力支持、政策扶持、招商引资、项目规划、人才培训等一整套帮扶体系。民主党派以“同心·助医工程”、“同心·博爱行”、“同心·智力行”等帮扶活动为主体,通过全方位扶贫活动,统一战线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参与试验区建设的格局基本形成。据统计,截至2014年底,毕节试验区累计减少贫困人口522.1万,毕节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795元增加到2123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316元增加到6223元。[7]这些成果的取得,都与我们的民主党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在毕节模式的引领下,在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服务中心的实践中,各民主党派,实施了一系列具有感召力和号召力的民心品牌。如民建中央建立的以扶贫和社会公益事业为主的“思源工程”活动,其品牌效应非常巨大。据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统计,仅在2016年7月,拨付现金捐赠:思源救护18,610,899.64元,思源助学1,488,047.97元,思源助困14,000.00元,思源助孤615,592.75元,实物捐赠20,800,000.00元,善款及实物捐赠支出合计:41,528,540.36元。[8]为培养贫困地区的人才,民盟中央与清华大学联合在广西、重庆等地的15个国家级贫困县建立了远程教育培训点。农工党,则体现了自身以医药卫生界人士为主的特点,给一些地方提供了送医送药、心理咨询等社区服务活动。
2013年11月,习总书记提出的“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2014年年初《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的下发,精准扶贫机制形成,各民主党把精准帮扶,定点扶贫,作为了各自社会服务工作的重要特色。2014年,九三学社建立“九三学社亮康行动重庆推广基地”,覆盖周边41个县区。“亮康行动”为贫困地区开展眼病筛查和义诊活动172场,完成手术1474例,服务群众26000余人。再如,民革中央24年来,投入1100多万元,竭诚帮扶毕节纳雍县的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此外,他们还联系民革会员企业家,资助100万元资金,用于对纳雍青山村少数民族的危房进行改造以及帮助本地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
点滴之水,积聚成河,各民主党派倾情国家贫困、公益等社会服事业,既在新形势、新任务下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也调动了民主党派成员的积极性,同时,也使得民主党派的凝聚力更为强大。最为主要的是,这些活动,本身对民主党派成员了解国情、社会以及提高自身素养有着莫大的帮助。
(二)积极建言献策,反映社情民生,参政议政能力显著提升。
建言献策,是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主要方式之一。作为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各民主党派历来把深入调研,积极建言,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建议作为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重要渠道。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多年来,民主党派围绕我党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充分发挥参政议政作用,不断加强参政议政机制建设,参政议政的能力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在中共中央和各级党委的大力支持下,民主党派提出了众多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数字是最有力的说明,各民主党派聚焦选题、广泛调研。据统计,各民主党派中央围绕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国计民生等重要问题,以“直通车”的形式向中共中央、国务院上报意见建议265件,其中223件得到中央领导批示[9],这些意见建议为党和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在2015年全国两会上,各民主党派提交的议案达252件之多,且涉及法治、经济、民生、社会建设、教育、文化、科技、卫生、环境资源、两岸交流、海外等方面。2016年两会上,民盟中央提交的《关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提案》,就全面取消各级政府面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建议,受到了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被评为0001号提案。民革中央提出的《尽快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制度》,直指两税合并。九三学社重点关注了农业发展存在的资源破坏和浪费,提交《关于加强绿色农业发展》的提案,受到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赤心系国运,妙计济民生。新形势、新任务下,各民主党派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深入调研、多方咨询论证,用智慧和汗水谱写了一曲团结和民主的美妙乐章。
(三)认真学习理论,创新管理体制,民主党派自身建设日益增强。
重视和加强自身建设,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活力的重要保证。民主党派也不例外。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就着重指出:“要支持民主党派加强思想、组织、制度特别是领导班子建设,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解决自身问题能力。”对民主党派有关自身建设提出了殷切希望。事实上,早在2009年1月,各民主党派中央就领导班子自身建设问题召开了交流研讨会。各民主党派已深刻地认识到,只有领导班子的建设加强了,才能全面带动各民主党派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
2013年以来,各民主党派认真学习执政党建设的成功经验,开展了一系列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实践活动,从而牢固树立了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夯实了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的共同思想基础,成绩显著。新世纪新阶段,各民主党派开展了系列思想政治学习活动,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了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学习了中央统战工作会议及有关统战工作的首个党内法规《条例》精神;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通过学习,各民主党派成员的政治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同时,也加深了各成员对各自参政党地位、性质和历史使命的认识。不断增强了民主党派成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切实担当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实践者、维护者、捍卫者的政治责任。
组织建设,是民主党派建设的基础,组织能力的提升,是实现多党合作发展的长远事业,更是参政党参政能力提升的需要。近年来,各民主党派根据自身建设的目标,按照各自章程,紧密结合实际,组织发展已步入健康有序轨道。成员数量持续增长、结构不断优化、素质持续提高。目前,各民主党派成员数量已达80多万人,地方组织数量达到2000多个,基层组织数量将近4000个。
与此同时,有关民主党派建设的各种制度以及机关建设也在不断完善。如参政党参政议政机制、社会服务工作机制、参政党内部监督机制等更为健全。
总之,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常态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民主党派始终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在法治化的轨道下,不断凝聚正能量,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历史任务做出新的贡献。
[1]萧超然,晓韦.当代中国政党制度论纲[M].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214.
[2]转引自贾国哲.发展充满活力的政党关系[M].团结报[N].2015-01-13(8).
[3][4]中共中央举行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16-01/31),http://www.china.com.cn/newphoto/news//content_37702656.htm.
[5]转引自政知局(微信ID:bqzhengzhiju).媒体:没入党想当官 你得看看这个[EB/OL].(2015-09-23).
http://news.qq.com/a/20150923/016782.htm.
[6]转引自政知局(微信ID:bqzhengzhiju.).这些党外精英都是国家部委“实权派”![EB/OL].(2016-03-18).http://news.sohu.com/20160318/n440920866.shtml gq1occw1pk.
[7]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帮扶毕节试验区纪实[EB/OL].(2016-06/01).http://tyzx.people.cn/n/2015/0601/c372189-27087433.html.
[8]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善款支出公开栏.[EB/OL].(2016年8月5日)http://www.sygoc.org.cn/
[9]凝心聚力,不断谱写服务“四个全面”的新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统一战线工作创新发展.人民日报[N].2015-05-18(01 ).
责任编辑:罗维英
After a long-term practice,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reated multiparty cooperation and political consultation system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combining the united front theory of Marxism-Leninism with the Chinese political reality.The new political party relations are the inevitable choice of China’s social and historical development,which is a concentrated express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of our political system and political party system.In the new century,especially since the Eighteenth Congress,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put forward a series of exposition to promote the new political party relations,which has far-reaching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on improv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s multiparty cooperation.Democratic parties should actively integrate into the “four comprehensive” strategic and five development philosophy,and struggle to achieve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dream.
new situation;political party;political party relations;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democratic parties
2016-07-13
刘如梅,女,贵州省社会主义学院教研室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中亚史。
D08
A
1673-9310(2016)03-002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