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的小学英语学科说课探讨
2016-03-15吴大卫
吴大卫
(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 江苏 淮安 223001)
新媒体背景下的小学英语学科说课探讨
吴大卫
(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 江苏 淮安223001)
摘要:说课是一种教学与教研改革手段,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小学英语教师面对的是刚接触英语、自控能力尚不成熟的儿童,每一节英语课都需要精心设计及反思,说课在教研活动中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新技术与课程融合实践的不断深入,说课的内容和形式也随之改变,它在信息化课堂生态中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基于几个代表性的小学英语学科信息化说课案例,探讨新媒体、新技术教学背景下的小学英语学科的说课内容和方法等问题,以期待促进其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说课;说课方法;课堂生态
1 新媒体、新技术背景下的说课
说课是指教师面对专家或同事,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将自己对课程标准、教材的领会和把握,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安排,学习方式的选择和时间等一系列教育教学元素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进行阐述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1]通常认为,说课就是教师以口头语言为主要形式,在独立备课的基础上,在上课前和上课后,面对同行、专家系统而概括地表述具体执教某课的教学设想、方法、策略,以及阐述自己组织教学的理论依据,然后由大家进行评说。也有学者认为说课是教师对备课、上课乃至评课诸方面的设计活动进行口头和书面呈现、阐述以及自我监控的过程。[2]在日常教学教研活动中,一些小学英语教师将说课方法概括为“四说二写一展示”:“四说”即说课堂教学指导思想及课程标准教材、说教法、说学法指导、说教学程序;“二写”指本课课题及板书设计;“一展示”指自己设计的辅助教学课件。这也是我们常见的标准英语学科说课模式。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将说课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其中依据说课的时间安排,可以分为课前设计型说课和课后反馈型说课两种。前者是说课的内容尚未付诸实践,是教师在课前对某个教学内容的构思和设计,属于设计型说课,主要关注教学设计中的思想方法和策略手段。后者是教师在上完一节课后经过整理和反思,向同行介绍自己当时是如何上这节课的。一般来说,这节课比较成功,能较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能较深刻地体现课标理念,属于反馈型说课。反馈型说课在设计型说课基础上,还需关注教学设计所引起的教学效果探讨和反思。说课为教学研究工作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自我反思从而提高其理论及实践水平,成为推动教师职业发展的动力。[3]
传统的说课只体现教学设计对师生及其活动的单向度影响,而非设计与师生之间、课堂生态主体与主体之间交互作用;在现代化信息环境下,有的教师仅仅把说课作为简单的讲解演示,多媒体课件成了图片、动画和录像等材料的简单拼凑,没有体现新媒体、新技术如何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有的忽视了“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说课时体现了太多的技术运用,一切以多媒体为中心。这些都是机械式、形式上的和谐生态,是一种现代化的注入式说课。此外,很多说课对课堂社会组织生态、课堂文化生态等也观照不够。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现代化教学技术的普及应用,在新媒体、新技术背景下要想把课说得形神兼备,则需要多维度的审视、多视角的关照,因此有必要就新形势下的说课内容和方法等问题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以促进说课教研活动的健康持续发展。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深入,各级教育部门组织了丰富多彩的说课教研活动,并带有鲜明的信息化特质。其中“全国中小学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研讨会暨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学科教学观摩活动”已经成功举办了七年,现场说课是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历经十八载的“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也要求获得整合课例一等奖的教师进行现场说课。这些说课活动的共同点是基于教师已经完成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实践,要求教师在规定的10到15分钟内,以“现场阐述+视频片段展示”相结合的方式,系统阐述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教学实施过程、教学创新,以及教学反思等内容,属于课后反馈型说课。“简约”的说课比赛形式,为更多教师搭建了展示与交流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平台,开拓了信息化教学的思路和视野,促进了教师对于自身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的反思,推动了基础教学信息化教学实践的发展。
2 说课中“技术”与“英语学科”的平衡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新技术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插上了灵动的翅膀”。在教师“情有独钟”,学生“乐在其中”的同时,我们需要审视“技术”与“学科”的关系。“技术”是必要的利器,“学科”是最终的目标,找准两者之间的平衡点是上好整合课的关键,也是说好整合课的关键。小学英语学科说课的关键是说理,从学科角度说清为什么这么做,有怎样的优势,而不是单纯的媒体秀。以“全国第七届中小学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研讨会暨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学科教学观摩活动”为例,该活动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和中央电化教育馆《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社联合举办,分为前期课例视频光盘筛选和在此基础上的优秀选手现场说课、上课比赛两个阶段。笔者有幸观摩了第七届小学英语组现场说课的全过程,说课比赛中有一节五年级英语课《At Christmas》,该教师的基本功很好,表达能力也较强,但15分钟说下来的感觉是:学生们一直在快乐地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功能学习Christmas的拓展词汇,却很少与同桌或小组伙伴进行work in pairs、朗读、操练等实实在在的英语学习活动。这种因为迁就新技术如交互式电子白板的特殊功能,而使课变了“形”的现象不是少数。此外,也有一些授课教师个人素质较高,课设计得也很好,但是配合说课的PPT提纲和课例视频片段却给人一种“如鲠在喉”的感觉。教师“无意”的课外技术素养更多地折射出了真实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和水平。
3 新媒体、新技术背景下说课的“形”与“神”
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说课”作为教学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同样兼具科学与艺术两种特质。其中“形”是指科学部分,主要是说课的基本要素、要求和流程,如前面所说的“四说二写一展示”。它可以在借鉴他人经验的基础上快速模仿习得,保证说得“正确”。“神”是指艺术部分,则需要教师拥有更多的智慧、灵感和创意进行设计和演绎,可以真实反映出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和信息化的教学功底。新媒体、新技术背景下的小学英语学科说课的“神”,则要求说课时合理地体现教学重难点与信息技术融合之处,即信息技术是如何突破教学的重难点的。说课要做到“形神兼备”,既需要科学地呈现说课的整个流程,还需要说课者熟知课堂生态中的各个组成元素并且能够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深刻的反思。一个优秀的说课应该包含以下的特点:
3.1 说课内容,体验丰富
新的课程理念、教学方式和评价观念审视现行说课的内容,以《说课论》[4]中概括的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设计为四大“基本内容”的说课需要与时拓展。首先是增加关于课程理念理解和落实方面的内容。新一轮英语课程改革不同于以往教学内容的调整,只处在课程教学理念的改革方面。全面发展、课程与教学整合、关注学生体验、自主创新学习等理念,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小组合作等学习方式,不应该仅是教师说课时“旁征博引”的台词,而是要融入教师的理解并结合具体内容,把合作体现在教学程序中。
例如:比赛中江苏省淮安市黄超老师在说《At the snack bar》时就处理得比较好。该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在餐馆点餐的用语以及一些常见食品的英文名称。关注学生体验,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等,黄老师不是简单地说出来,而是通过一系列巧妙的教学环节将其落实。带学生们到“McDonald’s点餐”贯穿全课的故事情境线索。学生们先是来到麦当劳的“柜台”,由老师扮演麦当劳的员工,初步体会点餐时的用语,如:What would you like? Would you like a hamburger? Something to drink? Anything else?接着,通过小组成员互相角色扮演,操练黄老师刚才所教词汇和句型,并进一步解决本课的难点: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在食物中的运用。整个过程体现了合作、共处的必要和乐趣。最后教师将真实的食物引入到教室中,学生在美味的食物中学到了重要的知识,不仅快乐活泼,更真真切切地体验并实践了去餐馆点餐时的真实语境。黄老师在说课的时候使用白板的拖拉功能,将他的教学程序一步一步地呈现在观众的面前,重点和难点一目了然。
此外,在“内容要点”扩展方面还应使用可视化技术呈现包括说课程开发的课程资源的利用、说梯度目标、说生成性目标、说生成性教学策略等更加“鲜活”的内容[5],以真正体现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和研究者。
3.2 课后反思,自主深化
“经验+反思”是教师成长的捷径。虽然说课有诸多类型,但在实践应用中特别是比赛型说课中,多数是课后反馈型说课。对于已经上过的内容,教师再说课后应该对本科教学有一个整体的回顾和思考,即所谓的教学反思。对于教学反思,不应该只是偶尔提到或轻描淡写地带过。如果有课的录像,应该使用视频剪辑技术将好的地方与可以改进的地方呈现给观众看。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很多时候,反思“失”比肯定“得”更能促进教师的成长。
参赛的安徽省合肥市的陈静老师在说课《Our animal friends》就比较睿智。本课的话题是宠物。教学重点是句型I/We/They have…和He/She/It has…以及动物身体部位的名称。教师最初的设计使用多媒体展示农场上的动物,邀请学生代表对动物进行描述,正确地使用have和has。可在实践中,教师发现学生都被五颜六色的漂亮的动物所吸引,根本无暇顾及其中蕴含的语法知识,也就发现不了其中的第三人称单数的问题了。在反思环节,教师将这一很多老师都遇到过,但是避而不谈的问题进行了“暴露”和分析,把有问题的视频片断剪辑好,分享给所有人,非常有价值,赢得了现场教师和评委的一致好评。此外,对于已经“定格”的一节课,教师不仅要在课后及时反思教学中的得与失,有时还需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教学经验的增长,时常“回过头”去看。对于比赛型说课,教师也可以在现场借鉴同行经验的基础上,及时谈些改进的思路,这样既体现了教师随时学习、善于学习的特点,富有生成性的智慧,也可以更好地实现说课比赛“促进交流与分享”的目标。
3.3 说课思路,清晰明确
好的说课应该是规范和特色的有机结合。特别是在说课比赛时,要想脱颖而出,必须有新意和亮点。好的说课还需要一个明确的主题,有一个核心的灵魂,并使整个说课围绕确定的主题进行[6],有序并凝练。对于基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实践基础的说课,教师可以尝试从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效、新感悟的维度[7]进行说课。在突破“八股”说出特色的基础上,详略得当、深化观点也很必要。在说课比赛中,听众最感兴趣的是说课者对于教学过程的创新性设计,对于教学重点难点的创新性解决。因此,说课者不要面面俱到地平均分配时间,而应根据具体内容合理取舍,把握住兴趣点。对于大家都熟悉的教材分析、教学重难点等内容简要介绍即可,把更多的时间用在与大家分享自己教学设计过程的精彩之处,把课“说活”。
例如:江苏省淮安市的王灿老师《What’s the matter?》说课表现就十分精彩。现场说课时,王老师剑走偏锋,没有平均分配时间泛泛而谈自己的教学过程,而是将重点放在如何使用交互式技术突破本课的重点难点上,同时就课堂中出现的非预设情况及处理策略进行了介绍。教师授课时表现出的突出特色和深刻反思,显示出扎实的信息化教学功底。
3.4 信息技术,交互灵动
新媒体、新技术背景下的说课,除了要展示好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点”,突出现代化教学技术的优势作用外,更要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提高教师说课艺术水平。
例如:深圳市的刘莉老师在说课《Is this your pencil?》时,说课内容充满了信息化教学的神韵,受到了所有与会老师和评委的大力赞扬。这一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能了解字母r在单词中的读音;通过各个板块提高学生对本单元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语言灵活运用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本单元所学内容的掌握和语言灵活运用的能力。刘老师的说课中详细地阐述了本课四个整合点,巧妙地将信息技术融合到本课的重难点中,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创设合理的情境。根据四个板块的具体内容,帮助机器人寻找文具主人为情境线,以谈论文具为知识线,在富有情趣的教学中,穿插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帮助学生梳理已有知识,形成新的语言结构,引导学生在运用中学习语言,创造性地使用语言。另外,教师可以着力选取能代表媒体最佳作用的时机和最佳作用点的视频片段,特别是“借助媒体获得新知、解决问题”的视频内容来辅助说课。这种视频片段不宜过多,2—3个即可,画质和声音要好,时间在1—2分钟之间,在说课过程中穿插播放,帮助听众在听清教学设计思路的基础上,看到教学的实际效果。此外,PPT演示文稿的制作也很重要。PPT的整体框架要清晰有条理,并且播放顺序可控。每一页的字数不宜太多,简明扼要、提纲挈领即可。整体颜色要和谐、统一,不宜过于花哨而喧宾夺主。如果课堂教学中有学生的手稿和电子作品,可以将其整合到说课课件中,通常能带来良好的效果。例如北京市陈明真老师在《At Christmas》说课中,她将学生课堂中所写的英语小作文《What do you usually do at Christmas?》拍摄下来并配合说课内容进行展示,效果十分突出。
4 小结
说课者不仅要注意自己的说课内容,还应像语文教师一样重视肢体和语言方面的表现,以增强说课的整体感染力。首先是脱稿。脱稿使人觉得说课者胸有成竹,能增加听众和评委的印象分。说课时不要出现读稿和背稿的现象,尽量做到不看稿、不看课件也能侃侃而谈。第二是语言富有激情。激情是成功演讲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比赛说课成功的关键因素。先打动自己才能感染他人。说课者的语言越有激情,越能吸引和感染听众。三是辅以一定的手势。手势可以加强说课的力度,但需注意自然得体,不要给人刻意而为的感觉。
参考文献:
[1] 李万里.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说课方法初探[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153-155.
[2] 王后雄.理科新课程说课的内容要素及功能的再认识[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8(2):31-33.
[3] 任宝贵,陈晓瑞.说课与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科学研究,2009(2):69-71.
[4] 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教育委员会.说课论[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91-100.
[5] 张志安.新课程改革与说课内容的扩展[J].课程·教材·教法,2006(4):21-25.
[6] 王义全.说课活动的理性反思[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8(6):101-104.
[7] 陈美玲,张敬涛.汇聚智慧,引领发展——首届“全国中小学新媒体新技术教学研讨会暨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学科教学观摩研讨活动”综述[J].中国电化教育,2008(12):1-5.
[责任编辑:李强]
收稿日期:2016-03-06
通讯作者:吴大卫(1984-),男,江苏淮安人,主要从事小学教育研究。E-mail:wyupo@126.com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876(2016)02-018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