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管理视阈下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体系的构建

2016-03-15岳五九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文化管理

岳五九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教学部,合肥 231603)

文化管理视阈下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体系的构建

岳五九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教学部,合肥231603)

摘要:应从文化主体因素的角度,即从管理者、教师、学生和职工的视角探讨高职院校文化管理的内涵和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体系构建等问题;管理者是文化育人体系的顶层设计者,教师是文化育人体系的传承创新者,职工是文化育人体系的氛围营造者,学生是文化育人体系的价值体现者;文化育人体系的构建思路应为突显特色、多元融合、分层推进、协同育人,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真正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目的。

关键词:文化管理;文化主体;文化育人体系

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的文化管理已经成为其内涵建设、质量提升、文化育人的一个重要内容和迫切诉求。目前,文化育人体系的构建,从文化形态因素上,即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上来论述的文本已汗牛充栋;从文化来源上,即从行业文化、地域文化、企业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等来论述,也不少见。然而从文化主体因素上,强调文化创造者——主体的作用,即从文化管理视阈下论述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体系的构建论者寥寥,本文就此作出探讨。

1高职院校文化管理和文化育人体系的内涵

文化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和思想,管理的重点在人的思想和观念,最早应用于企业管理,其对学校管理等领域也有着重要启示。

学校的文化管理既不同于企业的文化管理,又区别于学校的文化建设,“它以学校既定的价值观为核心,以学校文化的塑造为龙头,贯穿于学校的规章制度、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审美教育等方方面面”[1]。

高职院校的文化管理就是将各种文化要素综合运用于学校管理的全过程,重在文化育人,强调人的主体作用,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营造一种师生员工全体参与,学校的教学管理、行政管理、学生工作、后勤服务等全方位推进,实行动态和全过程管理,管理者、教师、职工和学生各尽其责,管理者文化、教师文化、职工文化和学生文化和谐发展,最终达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和文化育人的目的。

文化育人,往往相对知识育人而言,即将人类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成果,通过显性与隐性的教育途径,再通过教职工的积淀、内化,作用于学生身体、生理、心理和精神的各个层面,使其获得未来成长和发展以及推动社会进步所需的素养。

高职院校的文化育人体系就是统筹文化育人的各方面要素,充分发挥文化育人主体的作用,把学校的文化育人打造成一个全过程、全方位、和谐的体系,更好实现文化育人的目标。

2文化主体因素在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体系构建中的作用

从文化主体因素上考察,校园文化体系主要包括管理者文化、教师文化、职工文化和学生文化。文化管理的本质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人本管理,因而从文化的创造者——主体的角度,可将学校文化管理的主体分为:管理者、教师、职工和学生,以此来构建文化育人体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

2.1管理者:文化育人体系的顶层设计者

从实际工作来说,一些管理者如校长、行政部门领导、院系领导等具有双重身份,既是管理者,也是教师,这里主要从管理职能的角度来谈其对文化育人体系的构建影响。

管理者是学校文化育人体系的顶层设计者和引领者,正如有关学者指出,“高校管理者是校园文化的塑造者、管理者、倡导者和变革者”[2],其中校长文化影响最大。校长是学校文化育人体系的主要顶层设计者,校长基于本校的教师文化、职工文化和学生文化的现状,对本校文化育人体系构建作顶层设计,打造一个具有本校特色的立体化、开放式、和谐的文化育人体系。从一定意义上,一个高职院校的精神文化的核心要素,如学院精神、校训校风、办学理念、办学思路、价值观念等主要由校长的教育理念和思维方式决定。校长往往引领和决定一个院校的文化和价值理念。正如王继华教授所指出:“校长文化是一种管理文化,是学校发展的魂,成熟的校长往往用文化的方式提出学校发展的理念……一流的校长靠文化,授人以道,用规则把握规律,懂得用文化兴校的规律去把握文化育人的规则”[3]。

学校中层干部是文化育人体系的组织者和推进者。他们作为管理者在文化育人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要严格落实学校对文化育人作出的顶层设计,把学校的主导文化和核心的精神文化分解、具体落实到本部门,宣传到每个学生中,培养具有学院主导文化价值观的教职工和学生;另一方面还要打造具有本系、本部门特色的文化,即根据自己的所在专业的产业文化和专业特色,凝练专业文化理念,形成鲜明的专业文化的内核,最终建设具有自身特色、别具一格的专业和产业文化。

2.2教师:文化育人体系的传承创新者

当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一种观念和现象,认为校园文化建设是管理者和学生的事,忽视教师的作用。实际上,教师是学校文化育人的主体之一,在学校文化建设起着主导作用。

教师是文化育人的传承者和创新者。教师的文化传承和创新是教书育人的基础,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要知识育人,更要文化育人。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的过程就是文化的甄别、选择和传递过程,教学不仅是知识和信息的交流,也是文化与文化之间的互动[4]。专业教师要向学生传播专业文化、产业文化和企业文化,人文教师要传承地域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教师对文化的理解与表达,直接关系到教育的质量。

辅导员或班主任是文化育人的落实者和实践者。辅导员或班主任虽起到一定的管理职能作用,但主要起着教书育人的作用,为教师的一部分。他们既要落实学校和院系的文化理念,也要根据班级和学生情况建设班级和寝室文化,一个班级的班风、学风乃至教风与班主任或辅导员有着密切关联,学生的文化育人效果最终如何,辅导员或主任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另外,教师文化对学生文化影响深远。教师的思想品德、人格魅力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优秀的学生的背后往往站着一位伟大的教师。教师是学生文化的引导者和示范者,教师文化往往最终决定着学生文化水平。

2.3职工:文化育人体系的氛围营造者

这里的职工是指学校内除了管理者和教师以外的员工,主要是学校行政管理部门和后勤部门的一般职工。

职工文化一方面通过职工的服务育人发挥作用。他们为学校的全体师生的教学、科研、生活和文化等提供服务,全面、协调、和谐是其服务育人的指导思想,其服务育人体现在既要严格落实学校的育人体系的顶层设计,也要通过不断提高服务意识、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以自身的言行和素养做出表率;另一方面职工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通过制度建设和营造良好环境,通过服务育人和环境育人让广大学生切实感受到学校浓郁的文化育人氛围。

2.4学生:文化育人体系的价值体现者

学生文化是指学生在高校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是学生的一种主体精神,是学校最醒目也是最富有标志性的文化领域[5]。

学生文化是检验管理者文化、教师文化和职工文化共同作用、相互协调发展的最终结果,学生是文化育人体系的价值体现者,当然也是最终的受益者。

实际上,管理者文化、教师文化、职工文化和学生文化相互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文化冲突。如管理者文化强调制度管理和控制与教师文化强调人本管理和自由以及与学生文化强调自我管理和个性之间存在矛盾,解决各种文化之间冲突的方式就是承认并尊重其差异性,更重要的是看到并整合各种文化建设之间的共性,彼此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相同的,那就是文化育人。

总之,要充分发挥管理者文化、教师文化、职工文化和学生文化的建设作用,就必须通过文化管理的方式,构建一个和谐的文化育人体系。

3文化管理视阈下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体系构建思路

要充分发挥管理者文化、教师文化、职工文化和学生文化的作用,就是要通过文化管理的方式构建一个和谐的文化育人体系。那么,如何构建这个文化育人体系呢?思路是:根据本校的办学理念等,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发挥各种要素特别是文化主体要素——人的作用,建立一个以一元文化为主导,融合其它多元文化,各种文化主体分层推进、协同育人,构建一个符合自身特色、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文化育人体系。

3.1突显特色

根据学校自身的特性,突显某一种文化,或行业文化(一般是行业所属院校)或地域文化(一般是地方政府所属院校)或企业文化(一般是企业所属院校)为亮点和特色,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

如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水利行业院校,其校园文化以水文化为主导文化和特色文化,该校的学院精神、管理理念、校徽、校歌等核心文化都体现水文化特色:以“上善若水、厚德自强”为学院精神和核心价值观:以水之仁爱滋养学生,以水之谦下涵养品德,以水之坚韧克服困难,以水之不舍绵延薪火,以水之公正明烛苍生,以水之智慧成就事业。大禹是中华民族的远祖,更是治水的先驱。大禹治水,摒弃了堵塞的旧法,开创了疏导的新思路,顺应自然规律,给水以出路,从而使江河安澜。该校师法大禹,凝练了“以人为本、疏导为先”的管理理念。为了全体师生员工的利益,为了所有人的全面发展和成功,以人为本是该校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顺应民意,积极疏导,建设政通人和的和谐校园,是该校多年办学的重要管理原则。作为该校标记之一的校徽以篆书“水”字与 “A” (安徽的首个拼音字母)巧妙融合体现学校的安徽地域和水利行业特色;同时“水”字线条优美流畅,也似翻动的书本,向上倾斜与字母“A”(设计如山峰)相融似江水奔流而下,构成一幅壮观的水利发电站的景象,极其直观的体现学校的教育部门和水利行业特色。

再如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地方政府主管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以地域文化(吴文化)为特色文化。在校训、校歌中体现行地域文化特质、校园景观设置上体现地域文化特色(如该校的校训倡导“严谨治学,崇尚实践”,在校歌中咏唱“和谐礼让”的吴文化精神)、校园文化活动中融人地域文化的内容、课程系统中融入地域文化特色的课程。[6]

而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作为中国一汽集团这个企业承办的学校,把经过多年艰苦实践的第一汽车服务模式(FAW)作为自己的新型办学模式,学校文化秉承“勇求第一,精益求精”的企业精神,学校也致力于打造适合一汽企业需要的职业教育精益模式,始终以第一的服务精神和精益的办学理念主导学校的文化建设。

3.2多元融合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其校园文化虽然以某一种文化(如行业文化)为主导,但是也要融合其它文化(企业文化、产业文化、地域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等),处理好突显特色和多元融合的辩证关系,处理好校园各种文化的交流、吸纳、借鉴和融通关系,构建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文化育人体系。如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在以水文化为特色(如学校的中心广场命名为师禹广场,形似书卷的石碑上刻其寓意:“师法大禹 兴利除害 造福人民;师承大禹 胼手胝足 乐于奉献”,具有鲜明的水行业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同时,也融合了地域文化——徽文化元素,充分利用徽文化中的“人水合一”和天人合一的理念打造自身特色的校园环境,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通过“校中厂”和“厂中校”的方式吸收、借鉴产业和企业文化,提高学生的职业操守、职业作风、职业素养和职业素质;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来教导学生修身做人。如入学之初,对学生进行《弟子规》、《三字经》和《女儿经》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3.3分层推进

文化育人是一个体系,管理者、教师、学生和职工根据各自的职责,学院、系部、班级、寝室作为不同的单元,各自有着相应的任务分工和重点,因而需要根据相应情况分层推进,充分发挥各自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决策层根据办学性质,负责一元主导文化的顶层设计,如校训、校徽、校歌,校风、教风、学风等校园精神文化以及体现主导文化内涵的校园物质文化;系部层面负责专业文化、产业文化和企业文化建设,以文化育人为目标,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把专业、产业和企业文化等融入课堂教学和实验实训教学中,以期培养出适应产业和企业发展的专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班级层面,负责班级文化和寝室文化建设,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励志性或启发性等精髓来引导和激励学生建立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室风、班风和学风。

3.4协同育人

学校各主体因素都有育人责任,根据分工和自身职责,既要做好自身文化建设,也要处理各自的关系,发挥合力、协同育人作用。相对来说,学校的教师文化要做到以学生为本、教学至上,其关键是更好教书育人;管理者文化要做到以人为本、师生至上,主要做好管理育人工作;职工文化要做到环境为本、服务至上,主要做好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工作;学生文化主要做到素质为本、学习至上,主要做好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四自”育人工作;文化各主体因素共同合作,协力营造环境育人的良好氛围。正如教育部袁贵仁部长指出:所谓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说到底,都是文化育人。

综而论之,从文化管理的视角,各文化主体因素按其职责和分工,通过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和文化育人,按照一元主导、多元融合、分层推进、协同育人的思路,构建一个全方位、立体化、和谐的文化育人体系,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专业、职业等综合素质,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最终实现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 陶然.学校文化管理的新思维 [M].北京:中国人文出版社,2005:1.

[2] 冯玲辉.论高校管理者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J].中国保险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6):57-58.

[3] 王继华.文化育人的作用与学校文化发展战略的价值[EB/OL]. http://blog.sina.com.cn/yudongyun1966,2011.10.12

[4] 皮武.教师的文化敏感性及其培养路径 [J].现代教育管理,2011(9):30-32.

[5] 卢文忠 蒋洪池.文化化人:构建和谐高校文化的真谛 [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2):22.

[6] 承剑芬.试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区域文化的对接和接触 [J].江苏高教,2010(1):137-138.

[责任编辑:李德才]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Education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Management

YUE Wu-jiu

(Department of Basic Teachings,Anhui Technical Colleg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electric Power,Hefei230601,China)

Abstract:The connotation of cultural manage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education system and other problems have been discuss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subjects: management,teacher,student and employee.Management means the top designers in cultural education system; teacher refers to its inheritors and innovators; employee implies its atmosphere buliders; student denotes its value embodier.The construction idea of cultural education system is to highlight characteristics,mix together multi elements,promote according to different layers,and cultivate cooperatively so that students can truly be educated by inclucation,manmangement,service and environment,and reach the goal of all-people,full-scale and whole-process educait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culture management; cultural subject; cultural educaiton system

收稿日期:2015-10 -11 修回日期::2015-12 -20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省级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重点项目“高职行业院校文化育人与文化管理研究”(2012jyxm732)、安徽省高校省级质量工程一般项目"职业人"培养视角下高职学生立德树人的研究与探索(2015jyxm56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岳五九(1977年—),男,安徽和县人,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人文教育、校园文化的教学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2371(2016)02-0141-04

猜你喜欢

文化管理
让教育回归生命的原点
国有煤企制度管理转向文化管理初探
供电企业文化管理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以文化人 品格提升
文化管理:管理的高端境界
学校文化管理刍议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文化管理创新
技工院校文化管理初探
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制度之维
浅析优秀传统文化熏陶与高职学生文化管理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