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着力提升专业素质 促进教师自主发展

2016-03-15北京市延庆县大庄科中心小学郭志强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6年18期
关键词:观摩课名师校本

北京市延庆县大庄科中心小学 郭志强

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工作的重心,教师的专业发展是队伍建设的核心。一个教师的核心能力,就是课堂教学能力,每个教师都能上出优秀的课,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学生,才能办出优秀的学校。

一、问题的提出

我校是一所规模较小的山区寄宿制小学,现有8个教学班,学生120人,专任教师16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面临以下三个主要困难。

第一,专业基础差。我校16名专任教师中只有一人毕业于中等师范专业,其余均来自于社会招聘,先上岗实习再考取教师资格证后转为正式教师,他们的平均教龄不足7年,这些年轻的教师,教育教学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水平较低,缺乏教学实践经验。

第二,引领力量弱。由于学校所处地区偏远,工作和生活环境相对艰苦,年轻教师进入成熟期后不久大多会选择调离山区,造成本已匮乏的优秀师资流失严重,没有教学上的领头雁。在教师队伍青黄不接情况下,教学指导力量薄弱也就属于正常现象了。

第三,培训成本高。学校地处深山区,距离县城较远,交通不便利,教师参加一次教研或者是培训活动,即便是听一节课也要耽误一天的时间,学校就要安排其他人员代课,所以考虑到为了保证正常的教学进度,学校能为教师提供参加业务培训机会并不多。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

经过调查了解得知,老师们很想上好课,只是不知道怎样才能上好课,课堂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在不断地模仿别人,至于为什么要那样教?应该怎样教?还可以怎样教?这些问题都是茫然的。

立足学校实际,我们在充分结合学校校本教研实践情况的基础上,构建“自主引领——对照反思”式校本教研模式,并对模式的目标、特点、组织结构和实施进行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

(一)主要概念的界定

自主引领:是以教师为引领对象,由学校或者教师本人确定引领主体(教学名师),以名师课堂教学实例为内容,最大程度地利用引领资源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

对照反思:是教师以名师课例为内容,对照自己课前预设的教学设计进行对比思考,寻找差异,梳理问题,分析解决方法,形成反思结论,以此提高教师的理性认识和课堂教学实践能力。在本研究中对照反思包含以下三种情况。

1.自我反思

教师在观摩课例过程中或者课后对照自己的课前教学设计进行独立反思。

2.互助反思

教师在观摩课例之后,结合自己的课前教学设计与同时观摩课例的其他教师共同分析差异原因。

3.交流反思

教师在观摩课例之后,结合自己的课前教学设计与授课教师交流意见共同分析差异原因。

“自主引领——对照反思”式校本教研模式:是以“自主引领”和“对照反思”为核心环节,强调“自主引领”与“对照反思”两个环节的协调与统一,强化对引领机会的把握和对引领资源的充分利用,把对照反思的内容细致化,过程深入化,范围扩大化,将校本教研的三种基本形式: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有效地进行整合,并且充分地加以利用。研究主体是学校中的教师,研究的问题来自于课堂教学实际,研究过程反映教师对自身实践所进行的有意识的、系统的、持续不断的探究反思过程,这一过程包括以下六个环节。

1.选定主体

学校或者教师本人选择确定某一学科的教学名师作为专业引领主体。一般情况下,引领主体是校外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或者教学名师。

2.课前预设

教师针对引领主体所教学的内容在观摩教学前进行教学设计。教师参照相关资料,按照个人的理解与认识制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设计教学过程和方法,预设学生学习效果等。

3.观摩课例

教师通过观摩现场课或者观看课堂教学实录的方式观摩名师教学。

4.对照反思

教师在课上或者课后对照自己课前教学设计进行对比思考,寻找差异,梳理问题,分析解决方法,形成反思结论。(自我反思、交流反思、互助反思)

5.实践验证

教师充分消化反思结论,经过完善课前教学设计后,最大限度地发挥和运用引领资源,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体验,验证反思结论。

6.总结提升

教师课后再次进行反思、交流,分析问题,总结经验,形成结论,实现提升。

“自主引领——对照反思”式校本教研模式的过程还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听课之前先备课—对照过程作反思—完善设计再上课—总结得失促提升,这是一个由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科学认知过程。

(二)把握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引领主体的选择和确定是前提,我们通过请进名师来送课、外出学习听优课、提供优秀课例光盘,筛选网络优秀课例资源,收看“数字学校”等形式为教师提供服务。教师反思的深刻性和实效性是重点,我们对教师的反思提出明确要求。教师对照自己所选主体的教学过程反思自己的设计,反思内容应包括教学目标确定的适切性和完成度;教学过程是否符合教与学的基本规律;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有利于学生接受;教学环境的创设是否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教学是否达到预期效果等。教研过程的完整性是研究的关键,教师在听课之前要将事先备好的教案上交教导处,由教学管理干部审阅后签字,听课活动结束后,教师写好反思,再交回教导处存档,教师上课时由教导处组织教师进行听课和研讨。

(三)建立机制,形成长效

学校每学期组织对老师们的教案、听课记录、反思和课堂教学进行评比,设立专项奖励资金,对完成情况好的教师进行奖励和表彰,评比结果还将作为教师业绩考核依据。学校还组织教师制定个人成长规划,帮助每位教师确立专业发展目标。

三、研究取得的效果

此项课题于2011年9月,被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批准立项为规划课题。在短短两年时间里,取得可喜的收效。

1.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得到快速的提高

经过两年多时间,我校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整体有了明显的提高,能够确保每一节课都合格。在参加课堂教学评优活动中,科学、校本学科获市级录像课二等奖,有4人次获语文、数学、英语、德育活动评优县级一等奖。5人次获县级二、三等奖。今年有7名教师申报了县级骨干老师。值得一提的是谷松影老师,她转为正式老师才满两年,她在最短的时间里以个人的勤奋努力,由一个教学“门外汉”成长为学校的教学标兵,延庆县电视台、电台、《延庆报》《京郊日报》分别报道了她的成长事迹。韩会娟老师参加全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优,三十多所学校的参赛选手随机抽选学生现场教学,她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本学期她将代表延庆县参加市级评优比赛。

2.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得到提升

经过两年多的磨练,我校教师的专业素质整体得到提升,实现每一名教师都达标。多位教师撰写的论文获得各级奖励,参加说课、教学设计等基本功比赛也取得好成绩。

3.教师的教学研究意识不断增强

教师通过参与校本教研活动,逐渐能够有意识地从日常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挖掘问题的深层意义,并能主动用科学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

4.教师们增强了工作自信心

以前老师上课不愿意让领导听课,害怕挨批评。现在老师上课主动邀请干部和同事听,希望大家提出意见,不断改进。有一位来自城区的支教教师,我第一次找她谈话,问她将来有什么打算,她说完成支教任务就调回原学校,即便是评不上职称也不会留在这里,第二年,再问她,她说想在这里评职称,第三年,她给我发了一条短信:“校长,谢谢您的信任和栽培,如今我又有了新的目标,我不仅要在这里评上高级职称,还要评上县级骨干,您就放心吧!”这位教师的思想和态度的变化,让我看到了她的积极进取,看到了她的信心和勇气,看到了她更高的理想和追求,也让我看到了这支队伍可喜发展。

猜你喜欢

观摩课名师校本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学科价值:数学教材解读的重要视野——由两节同题观摩课引发的思考
摇曳生姿 诵读见长——以“第五届‘圣陶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课”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