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经济社会观照下的戏曲产业化道路发展探讨
2016-03-15张宏伟
张宏伟
(淮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安徽淮北235000)
现代经济社会观照下的戏曲产业化道路发展探讨
张宏伟
(淮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安徽淮北235000)
摘要:在我国传统的文化构成当中,戏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位置,能够体现出传统性、古典性、民族性等特点。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当前的娱乐形式也日益丰富。这对于传统戏曲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基于此,在现代经济社会关照下,应当充分认识到中国戏曲发展的现状和戏曲艺术创作的瓶颈,实行戏曲产业化发展的策略,并且在产业化的进程中,注意对戏曲文化的动态保护,最终实现戏曲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关键词:现代经济社会关照;戏曲产业化道路;发展
在当前社会中,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除了经济与科技等方面以外,以文化产业为核心的软实力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来说,戏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具有十分独特的艺术形式,在中国经历了数千年的传承,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大量西方文化的涌入,使得中国传统戏曲的传承和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对此,在现代经济社会关照下,应当实行产业化的戏曲发展道路,从而更好的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一、戏曲艺术发展现状
(一)艺术人才的断层
我国当前大部分戏曲艺术演员都是老一辈的艺术家,虽然对于戏曲艺术有着深厚的感情,但是由于年龄较大,往往难以再活跃在戏台之上。而大多数的青年人对于戏曲艺术,缺乏足够的兴趣和热爱,不愿意学习和继承这一传统文化艺术。这就造成了在戏曲艺术人才方面的缺失和断层,很多经典、优秀的民间戏曲艺术和作品都面临着失传的局面。
青年人不喜欢戏曲艺术,是有着具体的原因的。很多青年人认为,学习戏曲艺术无法得到社会的充分认可,没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甚至担心会被别人轻看,因此缺乏学习戏曲艺术的意愿。同时,由于当前戏曲市场极度缩水,使得戏曲演员无法获得应有的报酬,对于青年人缺乏吸引力。很多青年人宁愿给别人打工,也要赚取更多的薪资,负担沉重的生活压力。此外,戏曲艺术的学习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长年累月不断学习与积累才能练就的本事[1]。但是当代青年人由于成长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无法适应和接受学习戏曲的枯燥过程。正是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使得当前戏曲艺术方面的人才正面临着严峻的断层问题,对于戏曲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十分不利。
(二)青年观众的缺失
在当代社会中,由于改革开放的影响,青年人的思想多元化,在艺术认同、思想价值观念等方面,都逐渐朝着西方化的方向发展。美国大片、摇滚歌曲、流行音乐等在中国的青年人当中十分受欢迎。相比之下,传统的戏曲文化艺术大都难以引起青年观众的兴趣[2]。当代青年人对于传统戏曲文化的价值内涵、表现形式等,都没有形成高度的认同和喜爱。但是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当中,青年人是主要的力量,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接班人。由于大多数青年人对于戏曲缺乏兴趣,因而戏曲未来的发展和传承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局面,甚至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在我国当前很多中小型的城市当中,大多取消了原有的戏曲剧院。即使有一些传统戏院坚持营业,青年观众的缺失,使得只有一少部分中老年观众购票看戏,戏院常常入不敷出,因而只能选择关门停业。而在当前的中国文化市场当中,大量的西方艺术产品占据着很高的市场份额,青年观众往往更加喜欢美国大片式的艺术形式,追捧其中炫酷的特技效果、全明星的演员阵容、大投入大制作的宏大场面,而戏曲艺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冷遇。很多青年人都认为戏曲这样的艺术形式只适合老年人欣赏和观看,认为戏曲太过落后和过时,难以贴合现代化的价值观念。
(三)难以实现国际化
戏曲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文化精髓,具有良好的传统性和民族性,能够对中国传统的艺术智慧和文化风貌进行展现[3]。因此,在当代社会的发展中,传统文化艺术应当步入国家舞台,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风土人情。但是,到目前为止,也只有京剧等少数传统剧种走入了国际舞台,其它大多数戏曲艺术都难以实现国际化的转变。很多民间戏曲艺术甚至仅仅流传于乡村地区,处于类似于江湖卖艺的尴尬境地。例如,潮剧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剧中,在潮汕地区,目前有数十个戏班,在一些传统节日中,会下到各个乡村进行表演,收取门票而维持基本的生存。潮剧发于明朝、兴于清朝,也经过了数百年的发展,对于潮汕地区的传统文化有着极高的代表性。但是,由于缺乏相关政策和充足资金的支持,潮剧至今也没能走上国际舞台,甚至也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普及。
(四)戏曲艺术创作的问题
首先,戏曲创作缺乏创新能力。在戏曲艺术团队当中,剧作家发挥着最为重要的作用。剧作家需要创作出高质量的剧本,得到观众的接受和认可,才能推动戏曲事业的发展[4]。我国当代戏曲事业的发展滞后,一个主要的因素就是剧作家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的缺乏,在创作戏曲作品的时候,往往过于形式化,严格按照传统的流程进行。另外,很多戏曲剧作家普遍年龄较大,创新能力不足。
其次,戏曲创作存在理论与现实生活脱钩的问题。我国戏曲艺术的发展历史十分悠久,历代戏曲艺术家不断对戏曲艺术进行总结和归纳,最终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传统民族特色的戏曲理论,指明了戏剧作品创作的方向和道路,为中国戏曲艺术文化传承数千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5]。大量优秀的戏曲艺术作品,如《西厢记》《长生殿》《桃花扇》《望江亭》《朝阳沟》《窦娥冤》等,都是戏曲理论与现实生活的完美结合。正是由于剧作家的精心创作,给戏曲作品带来了较高的艺术特点,也再现出了熟悉的生活情感,因而容易被观众接受和认可。但是,在当前社会中,很多剧作家在进行戏剧创作的过程中,往往都是对于戏曲艺术理论过于注重,而对于其与实际生活的融合,却没给予应有的关注。
二、戏曲产业化道路发展模式
(一)戏曲博物馆
在现代经济社会关照下,对于一些自身难以维持,或是频临失传和消亡的戏曲,应当通过录音、照片、录像等形式进行保存。通过这种方式,对于一些地区偏远,难以有效进行开发和保护的戏曲艺术文化,可以通过建立戏曲博物馆的形式,来实现产业化的保护和发展。通过这种方式,参观者能够更加直观、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传统戏曲文化[6]。目前,我国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园的建立,就充分的体现了这种产业化发展模式,值得戏曲产业化发展的参考和借鉴。
(二)戏曲文化旅游
旅游是当前人们广泛欢迎的一种娱乐休闲形式,因此,将戏曲产业和旅游产业进行结合,形成新型的文化旅游形式,能够极大的促进戏曲产业化的发展和转变。在我国很多地区,都拥有丰富的戏曲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将这些资源进行科学的规划与整合,形成一个良好的戏曲文化旅游产业,将现代旅游与传统戏曲进行充分的融合,从而为旅游者提供更为丰富的享受和体验。针对当前旅游者的好奇心理和趋向性心理,可以打造更具吸引力的戏曲文化旅游产品,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7]。通过这种方式,不但能够推动戏曲产业化的发展,促进戏曲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同时还能够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从而为地方提供更加良好的经济基础,实现对戏曲文化的保护和推广。
(三)节庆与舞台展演
可以采用一些活动项目的形式,来交流、传播、挖掘传统现存的戏曲种类。例如,通过舞台展演、大型节庆展演等方式,实现产业化的戏曲发展模式,都有着十分良好的作用和效果。例如,在当前很多大型城市当中,每年都会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等活动,其中都包含了很多大型节庆与舞台展演。通过这种方式,不但能够实现戏曲产业化道路的发展,也能够极大地扩大民间传统戏曲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例如《印象丽江》《梦回大唐》《长恨歌》等,通过实景舞台剧的表演形式,都已经享誉国内外。
三、戏曲产业化的动态保护
(一)活态保护
在戏曲的发展过程中,人们的文化心理、社会生活等元素,在戏曲文化中不断融入,因此戏曲的发展会受到文化环境的极大影响。因此在戏曲产业化的过程当中,应当进行妥善的活态保护,避免盲目的进行模仿。对于地方戏曲文化,应当坚持与其原生文化的联系,从而保护其原有的魅力和特点。戏曲由乡村向城市过渡的过程中,还应当考虑到城市居民的兴趣和特点,在现代经济社会关照下,在与时俱进进行创新的同时,也要注重对戏曲个性和形态的保护。此外,对于地方戏曲的保护,不能只局限于唱腔等方面,还要兼顾到整体的艺术特性,舞蹈、音乐、唱腔等方面,都要予以兼顾。
(二)扩散式保护
戏曲承载着十分浓厚的文化内涵。在戏曲文化的发展历程当中,进行传授和继承的主要方式是个体演艺人、戏班主的口传身授。继承人对戏曲剧目进行创新和创作,在勾栏、茶社、堂戏、接头、戏台等场合进行演出,因而形成了游走扩散式的发展与场所群体性的传播。通过这种形态和方式,戏曲一度得到十分快速的发展和扩散。随着戏曲艺术家不断的游走和演出,在不同地区,地方戏曲的扩散式发展范围也在不断扩大。这样,就形成了以戏曲源生地为中心的扩散式发展的次生区。这对于戏曲产业化道路的稳定扩散式发展格局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十分巨大的帮助,对于戏曲艺术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也十分有利。
(三)传承人保护
在戏曲发展与传承的过程中,主要包括物质性与非物质性的传承,其中,非物质性的传承多为技艺方面的内容,因此面临着较大的困难,但是其也是戏曲文化中的核心内容。这些非物质性的传承内容大多是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传承,因此,传承人的作用十分关键。传承人并不单单是传承审美、技艺、智慧等内容,更为重要的是,要对前辈的情感、思想等进行延续和传承,从而对经典的传统艺术进行更加真切的体会和感受。
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蕴含了很多经典的传统文化内涵与精髓,具有极高的代表性。然而,在当前社会中,由于受到现代思潮和西方思想的影响,使得戏曲艺术的发展环境越来越艰难。对此,在现代经济社会关照下,应当实行戏曲产业化道路发展,为戏曲艺术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王巨川,高云球.试论戏曲影视产业化转型与文化软实力[J].艺术评论,2011(7):84-88.
[2]魏然,王伟.台湾传统戏曲的产业化对策[J].艺苑,2011 (5):24-26.
[3]韩春秒,韩幸婵.现代传播策略与地方戏曲的产业化发展——以河北省为例[J].中国城市经济,2011(24):263-264.
[4]胡建国,张鹏顺.黄梅戏市场价值挖掘及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对策[J].红河学院学报,2011(6):71-74.
[5]黄沁,明淇,饶阳.阳新采茶戏的现实困境与突围策略[J].文学教育(上),2015(7):101-104.
[6]陈曼娜.天津近代戏剧艺术产业化初探——以茶园戏曲经济为个案[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 (2):60-64.
[7]张志全.当代戏曲保护与传播的困境及其对策建议——以历届“中国戏剧节”入选剧目为考察对象[J].戏剧文学, 2013(4):19-25.
责任编校谢贤德
作者简介:张宏伟(1979-),女,安徽淮北人,淮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讲师。
基金项目:2014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淮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戏曲)产业化运行可行性研究”(22500045)
收稿日期:2016-01-15
中图分类号:J8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683(2016)02-009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