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安全背景下新媒体从业人员统战意义分析

2016-03-15吴军

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吴军

(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90)

网络安全背景下新媒体从业人员统战意义分析

吴军

(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90)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是实现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重要内容,是新媒体从业人员依据自身特点做好统战工作的本质要求,要坚持用科学方法团结、教育、引导新媒体从业人员,使其更好地为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为积极探索新媒体从业人员助推统战工作提供新途径。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新媒体从业人员;统战工作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2016年10月9日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实施网络强国战略进行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推进网络信息技术自主创新,加快数字经济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加快提高网络管理水平,加快增强网络空间安全防御能力,加快用网络信息技术推进社会治理,加快提升我国对网络空间的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朝着建设网络强国目标不懈努力。”“六个加快”的实现与新媒体从业人员有着紧密的关系,其作用不容忽视。在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视阈下,为实现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深入研究新媒体从业人员统战意义,明确其层次性,有利于真正实现坚持依靠用新媒体从业人员自身特点做好统战工作,坚持用科学方法团结、教育、引导新媒体从业人员更好地为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作出贡献。

习近平同志对新媒体从业人员提出的要求是:“净化网络空间、弘扬主旋律等方面展现正能量。”积极发掘培养有领军潜质的人士,做好新媒体代表人士统战工作,有利于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有利于国家安全,有利于凝聚共识,有利于提高对统战意义的重视和把握。

一、始终把握新媒体从业人员统战工作的“新”

以习近平同志为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用国家治理的战略思维和战略视野,高度重视和科学认识统战工作,把新媒体从业人员纳入到统战对象中,深化了我们党对统战工作和统战规律的认识,开辟了统战事业新境界。

(一)“新”就新在注重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是伴随着互联网社会的到来而产生,是国家安全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意识形态“如果与现行社会制度相匹配的主流意识形态受到严峻挑战,仍能泰然处之,就属于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而当这种主流意识形态在挑战中不能从容应对并存在解体的危险,就属于网络意识形态不安全。通常,对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挑战来自内部因素与外部环境两个方面。在内部,意识形态安全关键在于有没有相对稳定的价值观体系与保持先进的传播体系;在外部,意识形态安全关键在于社会指导思想能不能在与其他思潮的较量中处于优势地位。”[1]但是,目前随着价值观多元化影响的加大,网络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阵地受到一定程度的威胁。

新媒体从业人员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这类问题的产生。他们大多来自民间,出身“草根”,了解民众的心理,正确引导他们树立并执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他们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拥护者,并将他们纳入统战工作中来,不仅能净化网络环境,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政治地位,还能增强新媒体代表人士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自豪感,更好地领会和认同并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新”就新在注重社会和谐稳定

统战工作关系着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统战工作继承、发展和创新,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统战工作的科学论述和现实指导。我国是一个讲求“和合”文化的国家,主张以“和”为贵,对各种文化兼容并蓄,包括对待统战意义和价值的理解和把握。

和谐是中国思想家自古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各方面因素的共同参与。新媒体作为当今引导社会舆论导向、塑造社会共识的重要阵地,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能有效发挥引导性、全局性和协调性作用。现今,极少数新媒体从业人员或抵挡不住金钱的诱惑,或出于个人感情宣泄,在网络上捏造散布没有事实根据的虚假新闻,扩大社会舆论热点,进而形成错误的舆论导向,引发公众的非理性情绪与行为,甚至直接影响广大民众的正确判断。这种现象不仅带来不必要的纷扰和争端,干扰人们正常的生活秩序,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而且制造社会恐慌,衍生出众多不和谐因素,有损国家形象和利益。所以,做好新媒体从业人员的统战工作,激发他们自律意识和自律能力,努力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不做假新闻的“生产者”和“传播者”,要成为谣言的“终结者”和“纠正者”,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作用,促进整个社会的健康前行。

要使新媒体从业人员在社会合谐稳定中发挥作用,一是要更加有效保护新媒体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二是要更加有效地为新媒体从业人员提供服务,及时主动向新媒体从业人员宣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重大决策部署,为新媒体从业人员提供优良服务,着力解决好他们关心的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尽一切努力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其中当然包括新媒体从业人员各项合法权利,使新媒体从业人员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团结起来,把意志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的共同目标上来。三是更加有效引导新媒体从业人员投身于经济社会发展中,激发社会活力,增加和谐因素,适应当代中国的实际情祝,适合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始终提升新媒体从业人员的统战意识

(一)利用新媒体鼓励支持参政议政

伴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网络参政议政成为一种新型民主形式,这是高科技时代的必然产物,也对中国民主政治、文明政治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网络平台是网上参政议政的有力支撑,既为广大网民提供议政平台,又为各级领导提供问政平台。有人风趣地比喻“网络参政议政将成为中国民主政治的新时尚”。如2016年全国“两会”开启了网上参政议政新航程,各大主流新闻网站对“两会”全程进行现场直播、实时报道。代表和委员通过微博、微信、微视频等平台了解民意、汇集民智、交流互动;网民通过虚拟技术、H5、全景相机身临其境体验到虚拟会场。又如2015年,厦门承办“新活力、新常态、新体验——网络大V厦门行”活动,汇聚8位知名网络大V,分别从经济、民生、环境、媒体等多个专业领域为厦门的发展建言献策,为厦门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诸多新思路、新方法。网络大V作为新媒体代表人士,大部分都是党外人士,他们了解民众疾苦、思想活跃、表达能力强,又具有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因而做好新媒体从业人员,特别是新媒体代表人士的统战工作,有利于建立起政府和民众之间一座有效的沟通桥梁,激发全社会参政议政的热情,推进民主政治的进程。网络参政议政的开展,把“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新媒体时代更好地彰显,民声、民意通过新媒体这一媒介得到政府的重视。网络参政议政模式表现出我国民主政治文明新“五性”特性,即“民众的广泛参与性、社会的广泛关注性、诉求渠道的更加开放性、建言献策的更加全民性、社会监督的更加透明性。”

(二)利用新媒体强化民主监督

当今新媒体出现为民主监督注入了新的活力。任何公民都可以通过网络曝光社会不良现象,发表个人的质疑、追问,甚至可以通过“人肉搜索”挖掘当事人的过往经历,网络监督成为“最廉价的监督”。要发挥新媒体从业人员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在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加强民主监督、全面推进法治建设、推进和发挥统战优势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新媒体代表人士是新媒体中的领军人物,在行业中具有一定的号召力,因此,做好新媒体代表人士的统战工作,引导新媒体代表人士开展得法、得体、得当的网络监督,是党占据新媒体舆论战场上主动权的关键,有利于加强党自身队伍建设,强化对各级干部的监督,有利于在复杂形势下进一步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网络监督存在的弊端不容忽视,例如侵犯他人隐私权、制造“谣言”、以偏概全、触碰法律法规底线,等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基本不看主流媒体,大部分信息都从网上获取。必须正视这个事实,加大力量投入,尽快掌握这个舆论战场上的主动权,不能被边缘化了。”[2]在开展联合调研的基础上,发挥新媒体从业人员建言献策的作用;要积极反映社情民意,发挥新媒体从业人员民主监督作用;要主动参与化解社会矛盾,发挥新媒体从业人员协调关系、促进和谐的作用;要积极开展民主协商,发挥凝心聚力的作用。

三、始终塑造新媒体从业人员的统战宣传

(一)有利于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青年始终扮演着先锋者的角色,代表着最先进的生产力和最先进的文化,并不断发展成长,建构了独特的青年统一战线,成为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3]新媒体从业人员多为年轻一代,但内部分化较为明显并不断标签化;对社会的参与程度不断加深,拥有更多话语权,思想活跃,对新生事物敏锐,思想多元化与复杂化并存。他们作为新社会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更是最具有创新力、最具有力量的群体。更重要的是,他们从事的行业开放性强,透明度高,其所延展的范围无论是空间还是地域都比传统媒体更加宽泛、深入,影响力大,受众面广,因此要做好新媒体从业人员统战工作,不断从思想上、观念上引领新媒体从业人员的发展方向。“新媒体从业人员的阶层属性是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属于非中共人士,栖身于社会大多数阶层中,既有低端的阶层,也有高端的阶层。但整体来讲,都是由知识分子组成,自由择业性质明显;群体性特征是年龄低、学历高、工龄短;思想性特征是政治参与意识强;功能性特征是社会信息的‘把关人’。大众传媒的信息都是要根据一定的原则、立场、方针进行加工后才能进入信息的传播渠道,而新媒体从业人员处在网络信息传播的各个节点,因此他们担负着信息的‘把关人’的角色,对引导社会舆论、建构社会观念、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风气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4]最重要的是把新媒体从业人员凝聚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理念上来,真正做到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为人民服务,引领和感召思想上的共鸣,呼唤与凝聚感情上的认同,凝聚共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尤其是在重大问题、突发问题、棘手问题、热点问题上与党和政府保持一致,做到关把严,度把好,发挥主动性,对网上各种苗头和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处理,早表立场,积极引导广大网民有正确的判断力和抉择力。要真正做到与网络意见人士代表做朋友,第一时间掌握和了解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各种意见和想法,不仅可以掌握民心所向,还能为党和政府建言献策,为全局工作提供可供参考的依据。同时,要与新媒体从业人员以诚相待,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建立最大的公约数,进而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二)有利于提高统战工作科学化水平

中央统战部部长孙春兰在对《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作说明时提出:不断提高新形势下统战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水平。新媒体从业人员的诞生,给新时期统战工作带来的是机遇,更是挑战,以此倒逼统战工作打破传统工作模式,跳出原有工作框架,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若一味秉持传统工作模式,势必会滞后于时代发展。做好新媒体从业人员统战工作,要了解新媒体从业人员的工作方式、所思所想,在遵循统一战线基本规律的前提下,充分运用互联网新技术,与传统工作方式相结合,创新与新媒体从业人员联谊交友机制,开辟统战工作的新领域和新阵地,与新媒体从业人员同呼吸、共命运,对于提高统战工作科学化水平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还可将此类成熟的工作经验推广至政党、民族、宗教、阶层、海内外关系等领域,开展卓有成效的统战工作。同时,要注重培养统战干部应对新媒体的能力,在当今网络媒体迅速发展的时代,信息传播异常迅速,统战干部和统战工作面临新的挑战,面对新媒体,统战干部如何会说话、敢说话、艺术地说话、能说话,尤其是突发事件面前,如何用统战艺术处理和应对,是衡量统战工作科学化水平的一把标尺。要科学地分析和把握统战干部面对新媒体所出现的困境,分析统战干部面对新媒体不适应的心态,走出不善待新媒体的工作方法上的误区。提升统战干部应对新媒体的科学方法,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重点提升善待新媒体的能力,二是重点提升善用新媒体的能力,三是重点提升善管新媒体的能力。

(三)有利于践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时代不同,在工作内容上与实践上,统战工作的内容、对象、运作方式以及实现路径方面都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它更突出的是热点性与敏感性,其内容突出表现为广泛性和专业性。广泛性表现在内容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专业性表现为运用新媒体技术,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广泛传播,最终达到凝心聚力、共建小康、践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的。充分运用新媒体传播的多样性与开放性、平等性与交互性、全天候实时性与虚拟性等特点,来探索践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路径,从而实现用马克思主义和科学无神论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渠道,引导新媒体从业人员与党和政府同心同德,彼此尊重,利国利民,以提升新媒体的针对性、时效性,开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路,扎实推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实现新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这一科学论断的科学内涵既阐释了“特色”的含义,又突出了党的领导关键性。面对新媒体时代,统战工作涵盖了各个方面,涉及了方向引领和团结合作的方方面面,单打独斗已经不能适应国家治理的需要,统战部门必须与其他各部门协调配合,以“大网络、大媒体、大统战”的视野,以坚持党的领导为前提,与安全、纪检监察、文化、宣传、新闻和网络运营机构等相关部门横向联动,形成网络统战工作整体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妥善应对新媒体从业人员统战工作中的新情况、新挑战、新问题指明了方向。始终塑造新媒体从业人员统战意义的宣传,根本方法是用“同心”思想引领、用“共识”教育浸润,支持新媒体从业人员对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进行符合时代进步要求的阐释,具体目标是形成强大的新媒体统战工作合力,迅速占领新媒体的舆论高地,发展和壮大最广泛的统一战线,防范西方意识形态渗透,抵御极端主义思潮影响,为建设和谐社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凝心聚力,发挥其凝聚目标价值功能,不断巩固和扩大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

[1]杨永志,张艳.论新媒体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维护[J].理论与现代化,2012.

[2]习近平.习近平25年来对媒体的论述[EB/OL].http://qing5.com/2014/0929/19686.shtml.

[3]陆士桢,孙冉冉.发动青年力量巩固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EB/OL].http://theory.gmw.cn/2015-06/09/content_15926333.htm.

[4]彭建平,李振华.新媒体从业人员统战工作机制研究[N].团结报,2016-03-15.

责任编辑:温冠男

D613

A

1671-1262(2016)04-0013-04

2016-10-26

2015年度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维护国家安全视域下构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机制研究”(15KSB08)

吴军,女,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科研处处长,教授,主要从事统战理论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