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儿童个性:沛西·能儿童个性教育理论评析

2016-03-15李贤智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教育理论

李贤智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发展儿童个性:沛西·能儿童个性教育理论评析

李贤智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摘要:英国教育家沛西·能在《教育原理》中明确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儿童个性,学校应保障儿童个性自由发展。基于精神分析理论,沛西·能还详细阐述了培养儿童个性的原则和方法。他的儿童个性教育理论为英国新教育提供了理论指南,对英国乃至世界新教育均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沛西·能;儿童个性;教育理论

英国教育家沛西·能(Percy Nunn)创立了20世纪英国新教育的理论指南。其代表作《教育原理》(Education:ItsDataandFirstPrinciples)自1920年首版以来,被列为英国教师培训的首选教材,该书所传达发展儿童个性的新教育理论,不仅在当时深刻影响了英国教师的观点和实践,而且至今在英国中小学教育界仍有很大影响。分析沛西·能发展儿童个性的教育目的论及学校教育主张,归纳其培养儿童个性的原则与方法是本文的旨趣所在。

一、教育目的在于发展儿童个性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这一问题历史上长期存在争论,各种回答亦是人言人殊。沛西·能给出的回答是什么呢?他在《教育原理》第一版自序中开宗明义指出,在文明社会中明智、勇敢地追求教育上的个性原则是极其必须的。[1]4该书在1930年第二版时,他旗帜鲜明地指出:“我们必须强调教育上的个性,学生的个性,教师的个性,学校的个性……因为,这是最关键的主张。如果这一主张丧失了,则一切尽失。”[2]3441945年,沛西·能在此书第三版时重申:“本书中心命题依然未变:一切教育的根本目的应该是帮助男女儿童尽其所能达到最高度的个人发展。”[3]5概言之,沛西·能主张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儿童个性。并且,他的观点是始终如一的。正如荣格所言,“只有达到个性化的人才是最健康的人,才是一个具有充分化了的平衡和统一人格的人。”[4]200可见,沛西·能和精神分析学家们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处。

沛西·能所强调的个性是什么呢?他的回答是:个性是生活的理想。其具体含义包括:其一,生活具有自主性。沛西·能认为,个体应该有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处理一生事业的自由,并且要充分利用此种自由。他把人当作一个自我决定的行动主体,独立自主是其自由的本质。有个性的人才能独立判断,自由选择,自主行动,自负其责。其二,生活是多样性中的统一。沛西·能认为,一切有目的的行动的鲜明标志在于实现了多样性中的统一性。一个有个性的人,生活内容是丰富多样的,但思想言行中始终有一以贯之的主题和风格。一个没有个性的人,思想与行动则缺乏统一性,容易出尔反尔,见异思迁,朝令夕改。

为什么要在教育中强调发展儿童个性呢?沛西·能认为,第一,以培养个性为目的的教育是“依据天性”的教育。他强调指出:以培养个性为目的的教育是唯一“依据天性”(according to nature)的教育。在他看来,“人是社会的动物”,因此,对人成长与教育来说,推崇个性发展亦是唯一顺应天性的,是教育的中心命题。其二,崇尚个性发展是英国文化传统的必然追求。在沛西·能眼中,尊重个性、追求自由是英国人的个性,也是英国文化传统的必然追求。他深刻地体会到,在追求个性的文化传统之下,教育上的全部努力就在于为每个人获得使个性得以最圆满地发展的条件。教育能为个人适应富于变化的整个人类生活作出极为充分、极具特色的创造性的贡献。至于这种贡献到底采取何种形式,“则必须由个人在生活中和通过生活自己去创造。”[3]13基于此,沛西·能对发展儿童个性作为教育目的推崇备至,视其为一个稳定的教育政策的基础。其三,精神分析提供了个性发展的有力证明。沛西·能在分析了弗洛伊德等的理论后指出,精神分析研究成果已经明确表明,个性的基础建立在非常幽暗的深处,个性的自然形式却又变化无穷;如果把与统一的原则不相符合的形式,强加给一个成长中的性格,极有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危害。对于由此造成的种种冲突和不协调,沛西·能援引精神分析的术语表示,只有升华作用才能予以解决,并提出在现代生活中,“学校,也只有学校,能为大多数男孩和女孩提供一种手段,使升华作用得以平安地完成,使青年期的冲突能产生一个和睦并完全控制着它的潜力的性格。”[3]66

二、学校应让儿童个性自由发展

沛西·能强调培养儿童个性的新教育主张,是对当时英国传统学校中束缚儿童个性发展所开除的一剂药方。他毫不留情地批评英国学校教育中的体罚学生、压制个性、灌输对权威的盲目服从,以及“好”教师采用严格纪律让学生服服帖帖,造成学生毫无生气,缺乏个性。从发展个性的教育目的出发,沛西·能对改良英国学校教育提出了具体主张。

1.建立尽可能使教育机会均等的制度

沛西·能一针见血地指出,在当时的英国,资产阶级和贵族与无产阶级的社会地位有着天壤之别,英国教育及其他种种社会制度正是建立在这种社会分化的基础之上,导致英国教育制度亦出现不公正、不平等,教育机会均等更是难觅踪影。英国当时存在的种种不公平的教育制度,毫无疑问进一步制造着两极分化,加剧了早已劣迹斑斑的不平等。在他看来,未来的社会应该是有利于个人发展的,并按照尊重儿童个性发展这一重要原则,建立适应儿童个性发展、满足儿童成长需要、类型多样的学校制度。在沛西·能看来,由于每个儿童所具有的天赋能力、才能、禀赋和倾向千差万别,一种单一的教育制度肯定难以满足全部儿童的需要。他清楚地看到,无论儿童的个性形式多么突出或多么卑微,只有提供一个有利于儿童个性成长的环境,才能实现儿童个性的全面发展。为此,他提出应设置不同标准、不同类型的学校,尤其是中等学校,以便切实造福于年轻一代的个性成长。他还强调要让每一个儿童都能进入最适合其天性和需要的学校,从而尽可能地使教育机会均等。

2.建立适合个性自由发展的学校

理想的学校制度是理想的教育制度的反映。在沛西·能看来,一所理想的学校肯定是有利于儿童个性发展的教育环境,在这样的学校里,每位教师都具有优良的性格和良好的才能,“在这里,行政上的困难很少存在;在这里,儿童潜在能力的诊断是没有错误的;在这里,学校成为没有被派别特权所腐蚀和没有被派别偏见所束缚的社会机关。”[3]275具体而言,学校首先必须是一个自然的集体。沛西·能指出,学校要注意,不要让儿童校内和校外的生活出现突然的割裂,并且学校不应让儿童的精力遭到抑制。学校应该为师生提供一个美好的、充满活力的生活世界,在学校里找不到抹杀儿童个性发展的传统行为准则,而只有适合儿童个性发展的普遍规则与理想;学校不应该在学术上同现实的社会生活造成与世隔绝,而是要积极参与校外的学术活动。其次,学校还必须是一个人为的集体。沛西·能虽然强调学校要真实地反映外部世界,但他同时明确指出,学校应该仅仅反映外部世界中最优秀、最重要的东西。这样儿童的个性发展才会从学校中汲取无比丰富的灵感以及无穷无尽的资源。而学校才能同时分享这个国家英雄儿女的美梦,并且不断地进行自我批判,重新教导和重新指引其种种冲动。

3.设立形式多样及高质量的课程

沛西·能批评当时英国教育为了装饰的目的导致孩子学习一些没用的东西,提出学校应该教给学生日后生活上有用的东西。他指出:“学校首先不应被视为学习某些知识的场所,而是在某种形式的活动中——那些在广大世界中具有最大、最有意义的活动——受到训练的场所。”[3]263沛西·能据此提出:课程应是“在广大世界中具有最大的和最有意义的活动”。他设计的活动分为两类:一类是保守性活动,即保障个人和社会生活的条件,维持个人和社会生活标准的活动。比如,注意身体健康、体态优美、讲究礼貌、社会组织、道德与宗教;另一类是创造性活动,即构成文明的坚实组织的典型的创造性活动。在课程方面,沛西·能还提出了一些有建设性主张,他认为课程的一切部门都要作为活动来进行教学。一切课程都有实践的一面和理论的一面,课程的每一部门必须真正反映在学校生活的简化了的世界中所代表的创造性传统的主要特点。他还主张学校的科目自然地、有节奏地按阶段展开,并提出了教学的三个阶段:奇迹阶段,实用阶段,系统阶段。在此基础上,在年幼儿童的教学阶段,绝不能完全忽视兴趣;小学和中学的教学阶段侧重点应各有不同。

三、儿童个性培养的原则与方法

沛西·能在对改变教育制度、设立新的课程等发表看法的同时,对教师培养学生个性也提出了一些原则和建议。

1.发展儿童个性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他看来,新的学校教育中要完成对儿童的个性自由发展的教育,教师的作用不仅丝毫没有降低,而且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要求概括起来主要有:首先,教师应该选择、创造和维护适合儿童个性发展的环境。学校生活环境不管如何变化,它都必须是一种经过慎重选择的环境,是广阔大世界中经过“人为”的小世界,是符合儿童个性发展的环境。教师要义不容辞地要担负起选择、创造和维护有利于儿童个性发展的环境的重任。第二,教师要善于观察儿童,能为儿童提供必要帮助。教师必须成为一个积极的观察者,时刻准备着在儿童需要帮助时,能够为儿童发展助一臂之力。教师必须保存有每个孩子进展情况的详细记录,同时,教师还要像一个贤明的母亲,在适当的时候讲一句真正适当的话,给出一个真正合理的指引。第三,教师要勇于担负起文化传承的重任。教师不仅要投身于其所教专业的最优秀的传统中,还必须恰当地运用鼓励、批评、暗示等方法,巧妙地把这些传统展示给儿童,并且让学生为这些传统所吸引。教师要善于应用暗示来引导学生,从而促进学生积极模仿。第四,教师要善于沟通校内外两个世界。在沛西·能看来,教师要善于将学校小世界和校外大世界的千头万绪的思想进行简化、净化,酿成自己的“菌苗”,还要如春雨润物般在不知不觉中使其传递给学生,让这些菌苗能够开花结果,养成技艺精湛和热爱劳动的理想。最后,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教学艺术。教师既要吸收新鲜的教学方法,对传统的教育艺术也要善加利用。因为这些古老的教育艺术“不仅代表着过去的许多错误,也代表人类长期以来辛苦探索所取得的成就,……这些古老的教育艺术,在经过正确的批判、洗涤后,将发展成为达到一个更加开明的目的的更好的工具。”[3]108

2.提出儿童个性培养中的具体方法

沛西·能结合精神分析的理论成果提出了一些具体方法:

第一,肯定升华的教育意义。沛西·能指出,在教育生活中存在这样的现象:教育者常常把儿童来自心灵深处的强烈的探究兴趣,视为不适当、不适宜的表现,给予无情地压制。他依据精神分析理论提醒教育者,儿童的兴趣和冲动虽然被压抑,确可能保持在个体的无意识中,也可能成为个体行为表现失当、反抗和欲望不能满足的根源,除非这些被隐藏的力量能够转移至成人所认同、接受和赞许的种种兴趣上去。他建议教育者重视精神分析中提出的升华作用,并强调指出:教育者要善于发现儿童意识生活表层以下没有得到满足的冲动因素,并能想方设法把这些因素引到有价值、令人满意的自我表现形式上,从而为社会造就有用、有力量的人。他还谆谆告诫教育者要防止儿童出现难以预料的意外情况,以免造成社会的损失。

第二,重视游戏的教育价值。前已提及沛西·能将人的活动分为创造性活动和保守性活动两种。在他看来,游戏是一种典型的创造性活动。他认为,充分的游戏机会对于儿童健全的、愉快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他指出,儿童渴望运用来自身心的不断成长的力量,可是受制于才艺宝库的狭窄和有限,造成儿童喜欢重复自己熟悉的东西,并从中得到最充分、最有效的自我表现。沛西·能由此指出,富于游戏的幼儿园环境能为一个孩子提供其自己选择的活动,能帮助儿童矫正心理和行为的某些不正确的现象和纠纷。因此,沛西·能提出,解决儿童教育中绝大多数实际问题的钥匙在于开展充分的游戏活动,因为游戏以最清楚、最有力的形式让儿童的各种创造冲动得到满足。他还将自由和游戏视为一对孪生姊妹,重申了重视教育中对自由的信念,明确指出幼儿教育的最好路径是在仔细选择的游戏里,尽可能实现个人的自由。

第三,鼓励爱的情操。沛西·能指出,教育应教人爱其所当爱,憎其所应憎。他还补充说,不可将爱和憎视为具有同等的价值,其理由在于:爱的目的是促使人发现和发展其对象的宝藏,爱遵循生长和扩展的原则;而憎的目的在于毁灭其对象之间的各种关系,憎注定难有美好结果。他提醒教育者,要让憎为爱服务,排除爱的生长的各种障碍,洗涤有损于爱的各种因素。他强调学校教育的中心任务是鼓励爱的情操,并且要如园丁用剪刀修剪掉消耗营养、损害美观的多余枝叶那般,充分地利用好憎的因素。

综上可知,沛西·能的新教育理论的中心命题是发展儿童个性,他在论述这一思想时,广泛地吸收了当时的种种科学成就,参考了新教育理论家们的实践,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提出了这种具有革新意义的教育理论。他的这种以个性发展为目的的教育理论被称为“个人主义者的圣经”,表达了追求进步、改革传统的英国新教育家们对教育的一种理想,为英国如火如荼的新教育提供了理论需要,成为英国乃至世界进步教育运动的重要理论指南。

参考文献:

[1]PERCY NUNN.Education:Its Data and First Principles[M].First edition. London:Edward Arnold & Co.,1920.

[2]赵祥麟.外国教育家评传:第3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3]PERCY NUNN.Education:Its Data and First Principles[M].Third edition,London:Edward Arnold & Co.,1947.

[4]荣格.荣格性格哲学[M].李德荣,编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

Develop Children’s Personality:Evaluation on Percy Nunn’s Educational Theory of Children’s Personality

LI Xianzhi

(Colle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 Hub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Wuhan 430205, China)

Abstract:In his work, Education:Its Data and First Principles,Percy Nunn,the British educator,pointed out explicitly that the aims of education is to develop children’s personality,and the school should help children’s personality develop freely.Based on the theories of psychoanalysis, he also raised some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training children’s personality. His educational theory of children’s personality not only provided theoretical guide for new education in Britain, but also had important influence on new education in Britain and the world.

Key words:Percy Nunn; Children’s personality; Educational theory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4476(2016)03-0077-04

作者简介:李贤智(1972— ),男 ,湖北潜江人,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西方教育史。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课题(2012D059)

收稿日期:2016-03-03;

修订日期:2016-03-20

(责任编辑:刘应竹)

猜你喜欢

教育理论
“真人”教育理念在中专班级管理中的运用研究
浅谈高中语文课后作业设计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之我见
灵活运用教育理论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基础
何谓教育理论联系实践
陶行知教育理论与当今教育体系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