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认识全面从严治党战略的基本维度

2016-03-15亓光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从严治党权力制度

亓光

(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徐州221116;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北京100732)

·党史党建研究·

新形势下认识全面从严治党战略的基本维度

亓光

(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徐州221116;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北京100732)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执政党建设,提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战略部署。全面从严治党内在包含了当代党的建设的战略指向、价值诉求与实践内容。准确把握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逻辑和基本维度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从理念、制度、主体、策略和方法等五个维度理解和践行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首先要熟练运用党的思想灌输这一看家本领,关键在于加强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以体现其顶层设计的作用,同时不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准确理解和掌握群众运动这一科学的运动式治理方式,进而以切实把握“关键少数”之点真正抓住从严治党之面。

思想灌输;党的建设制度;反腐倡廉;群众路线;关键少数

DOl:10.3969/j.issn.1671-7155.2016.06.013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核心,高度重视执政党建设,提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战略部署。特别是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就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进行了全面周密的部署,进一步阐明了全面从严治党战略的科学内涵与实践外延。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抓党的建设的鲜明主题,其不但超越了“国家—社会”对抗语境中的政党建设理论,而且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必须领导国家建设与社会发展的真理。因而,理解和践行“全面从严治党”战略不但需要立足于党的建设理论的历史脉络,而且要植根于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与政治发展的先进性。为此,我们可以从理念、制度、主体、策略、方法等五个基本维度加以理解。

一、全面从严治党的“看家本领”:思想灌输

“全面从严治党”是一项战略、一套制度、一组行动,但它首先应是一种理论,即一种关于党如何建设、怎样成为一个合格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科学理论。历史证明,通过思想革新来解释进而指导党和国家的建设事业是中国共产党的特有方法与领导优势。而如何让全体党员真正理解和服从这一思想,让人民群众信任与拥护它,认同这一战略命题所展现出的党对民族负责、对人民负责与对自身负责的使命感,就离不开思想灌输,这是坚定理想信念落到实处的关键,是全面从严治党的“看家本领”。

(一)加强新时期无产阶级思想领导是思想灌输的根本

包括全面从严治党思想在内的任何一种思想只有占据社会思潮或观念体系的领导地位才能充分占有话语权。因此,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只有重建无产阶级的思想领导,才能在党内重树“严”的思想基础,才能在党内实现全面从严治党的自觉性。通过重新占领无产阶级思想领导加强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灌输,进而夯实这一战略布局的根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先进分子的进步性是相对的,觉悟的自我改造是持续的。严于律己从来都是不断改造的结果。“严”的标准与腐朽意识、散漫习惯与惰性势力的矛盾始终存在。因此,保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必须不断灌输“严”的思想。其次,党的规模问题是必然的,理念的不断统一是持续的。党的力量与党的规模特别是党员数量的不断增加呈背反关系。苏共亡党亡国的教训表明,党的规模扩大使思想统一性变得困难,进而导致被“多元化”的思想腐蚀。可见,统一的思想领导才能保证“严”的思想得以灌输。最后,思想意识的多元化是现实的,话语的说服斗争是持续的。多元化既是思想意识的自身特征,又是思想意识主体多元化的必然结果。西方社会思潮大多是通过非无产阶级的话语体系在挑战无产阶级思想领导地位的过程中对抗、侵蚀无产阶级思想的革命性。而丧失革命性,党就失去了“从严治党”的思想根基。此外,思想层面的“严”是相对的。资产阶级政党将其思想体系绝对化,成为一种严格的意识形态约束与制度建构的价值标准;而这种约束和标准,在无产阶级政党那里就变成了瓦解无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工具。由此可见,无产阶级思想领导权是灌输“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先决条件,必须先从思想上解决“从严”的问题。

(二)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是思想灌输的要务

先进性与纯洁性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鲜明特质,二者具有历史、制度、体制、行为等多维度的科学内涵,但它们首先是一组价值标准。只有通过思想灌输的引导与塑造,才能将“严”作为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的内在精神与灌输核心。为此,一方面,必须要立足于党的历史。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历史形成、人民选择和不断巩固的结果,“是政党内在与外在诸要素的总和与综合作用的结果”[1](P131)。新形势下,保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需要积极培育政党认同,从思想上认识到党的纯洁性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底色。这就要求从内外两个方面加强思想灌输。对内从党员的思想意识上坚定党的价值目标,恪守党的价值理念,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与腐化,对党忠诚;对外从党的形象方面巧妙地强化正面宣传。另一方面,在思想灌输中展现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还需要在现实工作中不断提出和总结新思想、新观念。这至少包含两个方面的任务。其一是将党的各项建设和工作中的具体内容提炼总结形成引领全党奋发向上的精神现象与价值话语,凸出党在新时期的先进性与纯洁性;其二是将单向度宣教变为多维度参与,关键就是在党员的先进性与纯洁性的思想灌输过程中凸显人民群众参与的智慧支撑,正如习近平所言:“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治国理政、管党治党的智慧和力量,从严治党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的意见是我们最好的镜子。”[2]

(三)积极应对政治生态的新变化是思想灌输的题中之义

继承和创新的有机统一是中国共产党的显著特点和传统优势。理解全面从严治党的创新性,需要从实践和理论的历史规律中去探寻。这一历史规律的最显著特征在于,凡是党相对集中地思考从严治党问题时,往往就是党的内部与外部政治生态发生重要变化的时刻。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思想是在积极应对政治生态变化的挑战中应运而生的,这是思想灌输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看家本领”的题中之义。新形势下,党在意识形态的思想引领、政治动员与社会整合的强度与效果等方面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特别是党员构成的新变化,使得党的思想建设领域出现了较大变化,而思想上的自我否定直接催生了“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显然,“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3],而这正是“从严治党”思想灌输软弱无力的直接后果,其结果必然由量变(思想涣散)而质变(抛弃马克思主义)。

二、全面从严治党的“顶层设计”:党的建设制度

全面从严治党需要于法有据、依法而为,立在顶层设计。而加强党的“顶层设计”就必须以党的建设制度顶层设计为中心,“党的建设制度改革顶层设计的定位、目标和原则是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明确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任务和举措是制度改革成败的关键和重点”[4]。

(一)党的建设制度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依据

党的建设制度直接体现了党内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和战斗性等四大特征。党的建设制度决定了党内各项制度的有效性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合法性。完善的党的建设制度既可以促进党的各方面建设的深入开展,又可以用来巩固党的建设取得的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认识越发清晰,坚持在改革中不断强化党的建设制度。首先,在制度目标上,尊依法治国、讲政治规矩、重政治纪律,以此为目标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继续制定完善党内法规,注重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的衔接和协调,构建以党章为根本、若干配套党内法规为支撑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做到前后衔接、左右联动、上下配套、系统集成”[5](P117)。其次,在制度层次上,党的建设制度不同于党的制度建设,不仅是“内容与方法”的差异,更是“上位与下位”的不同。党的建设制度强调党内制度的根本性,明确了党内制度不仅是党内的制度,而且是全面从严治党所需要的制度铁笼的根本制度。在此基础上,党的建设制度通过其治党、管权、治吏的功能对党与国家和社会各方面之间相互关系的制度起到了制约作用,支撑了国家宪法和规范性文件为基本内容的国家法律体系。最后,从制度内容上,党的建设制度的完善,既从作为一般性社会政治组织的属性出发,成为党在日常运作过程中处理内外关系时所依据的根本原则和理念,又以党章为根本依据,由党中央出台的重要文献和党内法规来表现,实现党内监督的规定具体化、系统化;与此同时,在上述二者共同作用下,催生出了整合党的干部制度、选举制度、党内监督制度等诸多内容的制度系统。

(二)党的建设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实现政治优势的关键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大政治优势,需要体现和落实在党和国家事业的各个领域与各个方面。党的建设制度的关键作用在于“布局”。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高度重视以党章为核心的制度建设,建设发展了党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工作制度、监督制度等,“逐步建立起一套与我国社会政治生活相配套、与国家制度相衔接的党内制度体系”[6](P445)。不论是党的制度建设还是党的建设制度改革都需直面制度执行的有效性问题。制度的产生变迁既不是一个自发生成的过程,也不能通过外在控制的方式营造组织秩序的逻辑,而是在问题导向下的自觉建构。任何制度从内在价值来看都存在一个需要明确加以解决的议题。对于全面从严治党而言,党的建设制度要通过内在制度价值和外在思想教育综合作用扩大制度的认同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制度在关键环节、关键内容与关键方法上呈现出了许多新气象。党的建设制度以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为中心,按照“把中央要求、实际需要、新鲜经验结合起来,制定新的制度,完善已有的制度,废止不使用的制度”[7](P318)为标准,着力推进党的建设制度体系的系统化与科学化;以作风建设的制度改革为轴心,按照“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的原则,注重实体性规范和保障性规范的结合和配套”[7](P318)的精神,着力加强党的建设制度规定的针对性、操作性和指导性;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为重心,按照强化制度刚性的基本要求,着力推进党的建设制度的严肃性与斗争性。这些新特点都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

(三)党的建设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前提

党中央明确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是战略部署,而党的建设制度作为实现这一战略部署的顶层设计,作为推进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是党执政治国在制度上的基本前提。具体而言,党的建设制度为党治国理政从制度治理的本源、性质、布局、方法等多个层面提供指导作用。一方面,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离不开完善的党的建设制度。党要实现同体监督、内在制约就需要党的运行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与此同时,充分实现党的政治优势的关键是完善党的建设,而完备的党的建设的顶层设计是保持党长期执政的首要之务。另一方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党的建设制度的改革方向与内容。党的长期执政要不断提升领导水平,必须兼顾党治国理政的现实需要与现代国家治理的基本规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前提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其前提是保证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为此,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首先就应该体现在党为了更好地治国理政而更加严格地按照现代国家治理的科学原则、要求、标准、内容和途径来建设和完善党的建设制度。在不同的社会领域中,党的建设内置于各个领域的制度建构中并起到统领、协调之作用。因此,什么样的党的建设制度就决定了党在这些领域的统领和协调是否能够得到良性实现。

三、全面从严治党的“有效方法”: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斗争

(一)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斗争建构了科学的权力认知

全面从严治党关键是治权,治权的关键在于建构科学的权力认知。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斗争有助于塑造科学的权力认知,从思想观念上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或权力意识,彻底地批判了“权力拜物教”。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斗争的坚持深化具有重大意义。首先,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斗争切实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权力观。如今,很多腐败分子往往在大谈“道理”的同时肆无忌惮地贪腐,这反映出权力主体存在知行相违的恶性认知。对此,既需要兼顾惩治和预防,又应通过制度建构、具体举措以及典型案例厘清权力的本质“恶”,对权力异化、党内民主、货币权力、公共权力、资本控制、权力监督等问题进行系统规划和部署,将马克思主义权力观落实在慎用权力的科学认识上。其次,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斗争集中体现了党管党治党的危机意识。以“危机感、紧迫感”为中心的新权力范式来分析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与建设,既能够在权力监督与制约、政党权力、公共政策权力、行政权力的考察评估中得以体现,又能够运用于话语权力、软权力的新思维;既有完善国家权力运行的内在分析,又有权力博弈、权力转移、权力秩序等外部运用。在此基础上,根据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斗争中问题集中出现的领域,可以发现治理政治权力的关键在于厘清政治权力和经济权力的关系,这是政治体制改革中加强和完善权力运行机制的基础。最后,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斗争完善了权力清单的设计。权力清单就是厘清贪欲之物,而贪欲之物的作用决定了“廉与腐”的基本区分与初步判断。权力清单制度体现了严格的权力边界思维和权力底线意识,是党在新时期实现制度优化的创新方式与制度回应的典范。在落实权力清单时,要注重其模式、标准、功能、方法、内部张力、具体运用、个案、经验等,还需要对实践中产生的问题、误解与准则等加以解释。

(二)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斗争扎紧了权力的制度笼子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日趋向常态化与长期化等两个趋势发展,形成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不断铲除、取信于民的新特点。要切实实现扎紧权力的制度铁笼,需要做到:其一,重在“严密”。权力具有渗透性、扩展性、易腐性,而权力主体又具有自身缺陷。当权力通过权力主体得以实现时,就容易出现不完善性与各种问题。严密的关键是健全。以制度的方式将权力与权力主体的边界加以限定进而防止权力腐败就是“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的真义。其二,立于“铁规”。健全而稀松的制度还不如“约法三章”。因此,“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必须针对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加快打造科学、合理、严密、结实的‘制度铁笼’,以此规范权力运行,防范权力滥用”[8]。严密的权力的制度笼子要立得住、立得稳,就必须用最为严格的制度规范来预防时刻会被滥用的权力。权力制度的不完善孕育了违规违法用权问题,而权力制度规范的不够严格,则直接影响社会公平正义、党和政府的形象与公信力甚至党的执政基础。其三,务必“落实”。腐败之所以是世界性难题,最直接的原因不是制度缺失,而是制度缺位。这就是有制度、无执行的问题。“制定制度很重要,更重要的是抓落实,九分气力要花在这上面”[9](P129)。党有党章、国有国法,但置若罔闻的现象屡见不鲜,这就说明严密的制度、严格的规范要依靠严肃的落实。其四,必须“精当”。这主要是指权力的制度笼子的“软实力”,即在整体功能上追求精当。既要加强“一把手”权力制约、政府权力的法律授权、加强宪法的权威性等“静态”笼子,又要注意建构官僚体系纵向监督权,人民直接监督权与平行国家机关之间的横向监督权等共同构成的“动态”笼子。除此以外,处理好制度和人及其关系,进而配合权力清单、问责制、反对“四风”、控制“微权力”等体制机制方面的创新做法,精于权力的制度笼子的“日常保养”。

此外,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生动实践提供了大量新经验。其一,将党的认同、国家认同与国际认同有机统一起来,综合体现了党内一致、国内支持、国际赞同,是改革发展的最佳突破口。其二,政治话语在融入日常话语中成为政治教育的典范。“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等通俗的政治话语不仅展现了党的政治勇气,而且成为“以严为中心”的日常话语的中心。其三,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提供了许多具有推广意义的新思路。如,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框架中不断深化反腐倡廉;关注社会心理,强化反腐倡廉的心理战;提倡优良家风,政治的道德教育进一步主体化;善于利用网络反腐,在反腐问题上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等。

四、全面从严治党的“本土特色”:科学的运动式治理

全面从严治党不是一场政治运动,但它是一种中国特色的科学的运动式治理,这意味着“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永不动摇信仰,永不脱离群众”[10]。在这个意义上,科学的运动式治理意味着全面动员人民群众,真正从本质、内容、实效等方面实现从严治党的全面性。

(一)科学的运动式治理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治国理政的特有方式

马克思主义政党特别擅于发动群众运动。群众运动不但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核心要素,而且其存在的根本原因不是治理的必要性,而是运动的必然性。但是,群众运动的目标是运动式治理而非持续的政治运动。所谓科学的运动式治理(或群众运动),主要表现在:一方面,群众运动的目的在于以唯物史观和马克思主义革命观指导社会主义国家治理,警惕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沦为资产阶级式的以委托特定代理人制定完备的法制并以此对人民群众与社会加以管理的国家统治模式;另一方面,群众运动在明确的指导思想下,围绕具体针对的工作部署、突出问题或主要矛盾而展开,不要盲目扩大化,要在兼顾长期性和阶段性的基础上,设定具体的目标任务,循序渐进地实施完成。只有明确的目标和合理的时限相统一,才有可能避免目标游离和运动扩散带来的偏差与错误。这就是“断其一指胜于伤其十指”的道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解决“四风问题”为目标任务,设定了活动的具体时限与阶段,同时又设定了长期坚持和“回头查”的具体内容和时限。由此,既避免了流于形式,又防止无限扩大;既有利于有针对性的治理,又便于舆情反馈后的及时调整。

(二)科学的运动式治理是中国特色国家治理的有效方式

全面从严治党的提出是党的十八大召开后,党的作风建设持续深入改进的必然结果,其中以反对“四风”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最具代表性。“四风”问题是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这直接指向党的作风建设的发展方向。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中央“八项规定”持续发力,并呈现出明显的可操作性。从令行禁止的角度看,“八项规定”是基础和底线,是不可触碰的“高压线”。相比而言,“三严三实”是党员干部的行为倡导,内容涉及党性修养、权力规范、事业发展等若干层面,是对作风建设的进一步升华,直接切中要害,对党员持续保持先进性特质提供鲜明的路线图。“三严三实”的主体内容是全面从严治党语境中的“严”字的最好诠释,从“‘八项规定’到‘三严三实’是作风建设由‘他律’向‘自律’的提升,是作风建设‘先破后立’的必然过程”[11]。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贯穿了反对“四风”、“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与“两学一做”专题教育的逻辑红线,具有丰富的理论渊源与实践素材。群众路线是科学的运动式治理的核心,虽然中心论题与主要命题在不同时代各有变化,但是“在变化中始终保持不变的则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基本原理和把它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12]。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逐步展开,持续推进延伸和深化,更加突出服务群众、解决问题,使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使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进一步密切。落实群众路线是实现人民主体地位的价值目标的实践过程,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之一。群众信任是极其宝贵的社会资源,在具备充裕的群众信任的情况下,公共政策会得到有效贯彻,社会和谐度也会达到较高水平。

将群众运动融入党治国理政的具体工作中,是新形势下科学的运动式治理的又一突破。在群众运动中,群众路线与中国梦、国家治理现代化、协商民主建设、政党认同、反恐斗争等一系列问题紧密相关。正因为“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期待与社会主义的价值相统一,成为社会主义实践的目的指向,这是价值——科学相融合的实践道路”[13],故而解决上述问题“因其强烈反映和回应了时代的‘突出问题’,而彰显出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的价值诉求、工作作风和党的执政形象”[14]。无论何种解释维度,紧扣群众路线的基本经验与现实都映衬着上述逻辑主线,具有鲜明的方法论意义。

五、全面从严治党的有力抓手:严格把控“关键少数”

习近平强调,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坚持率先垂范、以上率下。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明确,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为此,应该从三个方面把握好这个“有力抓手”。

(一)以共产党人精神诉求为核心培育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15](P387)。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体现在: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相统一的观点,在具体实现路径上,以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为基本要求和内在表征,把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人类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和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的准确判断统一起来。理想信念的形成是广大党员干部不断提高政治思想水平,持之以恒地改造主观世界的结果。理想信念是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内因,是决定中央的党规、党纪要求和决策部署能否有效实施的关键。面对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必须通过毫不动摇地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以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为总体要求和坚持务实重干、推动发展的魄力培育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

(二)以管好干部和从严治吏体现全面从严治党

习总书记指出,“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广大领导干部是各级国家机关的重要组成人员,是公权力运行的重要主体,是贯彻落实党的政治路线的核心力量,对领导干部的约束失范,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总体而论,必须严格践行从干部管理的基本原则、选人用人科学化、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的完善以及严格的措施、程序与纪律的时效化等多个方面的规范要求,即“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努力做到选贤任能、用当其时,知人善任、人尽其才”[7](P343),“党管干部”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法律原则,其主体是各级党委;坚持从严选拔,要严在标准、程序、纪律上,把好动议提名关、考察考核关、程序步骤关,把好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坚持从严约束,提升思想教育功效,强化日常管理;坚持从严监督,要进一步突出重点对象、突出重点环节和重点领域,编制权力运行的负面清单。其中,要下大力气解决领导干部的特权现象,尤其是基础建设项目、公共资源配置方面的权力运行过程要公开化,以畅通人民群众监督权力运行的渠道。

(三)以基层党建工作促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

“关键少数”不仅包括单数的领导干部个体,还包括了复数的干部群体,这就必须注重党组织特别是基层党组织的从严治理。在实际生活中,基层党组织是发展党员、联系群众的重要载体,始终处于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是整合社会和支撑政权的关键性要素。近年来,政治、经济生活和社会结构的变迁带来了基层党组织外部活动空间的重大变化。一方面,自治组织法律地位的确立和自治实践的开展使基层党组织开始获得自身独立的活动空间;另一方面,市场化资源配置方式的不断成长开始缩减了基层党组织配置资源的权力。在日渐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基层党组织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软弱涣散、组织纪律性不强等严重问题。因此,如何实现基层党组织的合理定位;如何协调基层自治组织和基层党组织的关系,包括权力配置,党组织领导方式;以及直面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在内的一些新兴行业领域存在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不到位的现象成为一项紧迫性的问题。为此,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大任务,以“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为标准对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内涵进行的总体概括,直接为基层党组织做好服务工作指明了方向。

[1]郭亚丁.全面从严治党——学习习近平党的建设思想论述[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5.

[2]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0-09.

[3]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N].人民日报,2016-11-02.

[4]张晓燕.党的建设制度改革顶层设计研究[J].理论学刊,2014,(1).

[5]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6]刘建辉.中国共产党制度创新史[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4.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8]李法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J].求是,2013,(9).

[9]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15.

[10]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五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0-01.

[11]刘朝晖.全面从严治党的方法论特质[J].社会主义研究,2015,(4).

[12]田心铭.群众路线:从毛泽东到党的十八大[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7).

[13]池忠军.中国梦诉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继往开来[J].齐鲁学刊,2013,(6).

[14]高祖林.群众路线的意义、问题与时代主题[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3,(3).

[15]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 李淑芳)

亓光(1983—),男,江苏徐州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与当代中国政治。

D262.4

A

1671-7155(2016)06-0074-06

2016-09-15

201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制度推进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4BKS039)暨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重大项目“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与前沿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4ZD010)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从严治党权力制度
从严治党的经典之作:《中央政治局关于巩固党的决定》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不如叫《权力的儿戏》
全面从严治党,基层更应主动作为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权力的网络
深刻把握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