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书海寻宝”活动的推进与深化
——以陕西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为例
2016-03-15吴雪敏
吴雪敏
(陕西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陕西 咸阳 712046)
论“书海寻宝”活动的推进与深化
——以陕西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为例
吴雪敏
(陕西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陕西 咸阳 712046)
“书海寻宝”作为一项运作简单易行、读者参与性高、活动成效好、游戏趣味性强的活动备受高校图书馆青睐。在分析以往“书海寻宝”活动策划目标较单一、开展形式千篇一律、缺乏必要的创新性等现状的基础上,以陕西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书海寻宝大比拼”活动为例,深入剖析活动的创新性和突破点所在,以期为“书海寻宝”等阅读推广活动在日后的广泛开展给予启示。
图书馆;书海寻宝;读者活动
近年来,以世界读书日为契机,读书月活动作为饶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项目在各大高校图书馆有声有色地开展着。纵观国内高校图书馆,围绕着图书馆资源与服务,读书月大都推出了培训讲座、图书漂流、征文大赛、“阅读星”评选、读书会、专家学者书目推荐、书海寻宝等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其中,“书海寻宝”作为运作简单易行、读者参与性高、活动成效好、游戏趣味性强的活动,近年来备受瞩目,纷纷被高校图书馆纳入读书月活动的体系内。
1 “书海寻宝”活动的现状
所谓“书海寻宝”活动是指以书名、著者、出版社及条形码等条件作为“寻宝”线索,参赛读者利用馆藏检索和索书号找书等技巧在浩如烟海的图书馆馆藏资源体系中,探寻并收集指定图书中所夹的特定标识物(如书签)的找书竞技大赛。“书海寻宝”活动是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一种形式,它的初衷在于“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读者在饶有兴趣的比赛中增进对图书馆馆藏布局的了解,加深对文献分类排架规则的认知,熟悉对馆藏检索技巧的掌握,并引导读者能正确地、高效地、主动地、积极地利用图书馆的资源。
2009年《由“书库寻宝”活动想开去》一文公开发表,广东商学院图书馆的“书库寻宝”活动成功案例被国内其他高校图书馆纷纷效仿,并掀起了一阵读书月“书海寻宝”活动热潮。目前高校图书馆“书海寻宝”活动走的是“相互模仿大同小异”的套路,策划目标较单一,开展形式千篇一律,缺乏应有的创新性与突破点,导致了资源的极大浪费。采用拿来主义借鉴国内同行成功案例,能够快速复制别人的成果,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一味地滥用拿来主义会削弱图书馆服务的创造性,导致图书馆故步自封,容易陷入形式主义泥潭。因此,高校图书馆有必要在“拿来主义”基础上,寻求活动的突破点,推进与深化“书海寻宝”活动,提高图书馆服务效益。
2 “玩转图书馆,书海寻宝大比拼”活动的创新性与突破点
笔者以陕西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在读书月举办的“玩转图书馆,书海寻宝大比拼”活动为例,阐述并深入剖析了本馆“书海寻宝”活动的创新点。
2.1 寓教于乐,系统并深入认知文献分类排架的依据
高校图书馆新生入馆培训和信息检索课是以信息理论教育为主,缺乏信息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书海寻宝”活动是强化信息实践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笔者所在图书馆就“书海寻宝”活动所设计的游戏规则:在每组事先指定的22册图书,即22大类图书中分别夹入代表该本图书类别的书签。比赛时将每本书的书名、著者、出版社及条形码等条件作为“寻宝”线索告知参赛者,让每组参赛者利用馆藏检索和索书号找书等技巧在图书馆馆藏资源中,探寻并集齐本组的22种特定书签,最短时间内最先集齐22类图书的参赛队获胜。以往的活动只是无规律地选取几册图书便开展游戏,与以往活动不同的是,本次活动指定的一组图书共22册,分别代表图书馆22类图书。本次活动的目的:在帮助参赛者正确熟练地掌握图书馆馆藏检索技巧的同时,增进参赛者对本校图书馆馆藏布局的系统了解,加深参赛者对图书馆文献分类排架规则的全面认知。
该活动使参赛者在轻松愉悦的游戏过程中不知不觉掌握了检索图书资料的技巧与方法。在开赛前,对读者进行简短的图书馆文献分类与组织理论培训,使读者系统地了解到图书馆文献分类的工具——《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并全面认识到《中图法》中所谓的5大部类、22个基本大类;使读者深入地认知文献排架的依据——索书号,掌握索书号具体构成。在此理论基础上,让读者在寻找22类图书即馆藏所有大类图书的过程中,非刻意地、无意识地掌握图书馆的馆藏布局,认识图书馆的分类排架规则。
2.2 亲身体验错架后果,告别图书“石沉大海”现状
“书海寻宝”活动规定各组参赛者分别找到规定的22大类所列的22册图书,集齐22种书签,在有限时间内最先集齐者胜出。但在此次活动过程中笔者特意穿插了一个“错架后果亲身体验”环节:事先将需要参赛者寻找的J大类的特定的图书故意放置在K类图书的陈列书架上,寻宝过程中暂时隐瞒参赛者。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大部分参赛小组为了寻找J类书签花费大量时间,依然无果。直到收集齐其他21类书签后,继续寻找J类书签仍然无果,并坚信J类图书未在书架应处位置,首先上报活动举办方负责人的参赛队获胜,游戏方可结束。设计该环节的目的是让参赛者亲身体会到图书放错位置即错架所导致的无法找到急需图书的那种求之不得、焦急、无奈的心境。
伴随新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和图书馆服务理念的提升,高校图书馆一改传统的服务管理模式,开展了“藏、借、阅、咨”一体化的开放服务管理模式。该模式在贯彻“以人为本”理念、方便读者的同时,弊端凸显:在一体化开架服务模式下,读者可以自由选取、阅览图书,容易造成图书乱架和丢失,使得图书馆“系统显示在架的图书,却找不到”——“找书难”问题日益凸显[1]。有学者对国内 51 所高校图书馆的读者网上留言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反映流通服务的问题中有21%为“找书”问题,主要集中在“书目数据库中查到的在架图书在书库中却找不到”[2]。“找书难”问题影响了图书的正常流通,给读者的学习和研究带来了障碍,成为直接影响图书馆服务可信度的关键因素之一[3]。解决开架模式下“找书难”这一问题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从源头之一,即读者本身入手,规范读者借阅行为,杜绝错架或乱架等行为的产生。由于人们往往是从对行为结果的体验来判断行为的好坏,若未从中亲身体验到错误行为所带来的危害,就会事过境迁,印象不深,对错误行为就不会产生“非改不可”的迫切要求。故通过“书海寻宝”活动中的“错架后果亲身体验”环节,对读者只图个人方便,错误放置图书产生错架或乱架,进而造成读者无法按照图书分类排架原则寻找到急需图书的情景进行高度再现,旨在让读者深切认识到由于个人原因造成所需图书变为“死书”这一危害,教育读者在今后借阅中自觉规范个人行为。从读者教育方面来讲,“错架后果亲身体验”可谓是解决错架乱架问题一次有益的探索,是杜绝图书错架乱架,拒绝图书“石沉大海”的一种立竿见影的方法。
2.3 依靠阅读推广活动的关联性,追求活动的高附加值
笔者所在图书馆给“书海寻宝”活动中的“宝”赋予了它更新、更深的内涵,它不单单只是夹在指定图书中的一枚简单的标识书签,它的内容特征远远大于它的形式特征。夹在指定图书内的每一枚书签上面都印有代表该本图书的基本大类名称,如F类图书的书签正反两面的右下角印刷“F.经济”字样。另外22种书签背景图案都是根据图书大类名称、内容进行设计,22种书签之间具备极高的可辨识度,让人看到书签的图案设计便能迅速辨识出该种书签代表的是哪类图书。书签的内容特征指的是根据各大知名媒体2015年度好书榜单(亚马逊、豆瓣读书、当当网、纽约时报、南方都市报和光明日报),笔者为22大类图书各选取3本值得推荐阅读的图书,并将推荐图书的书目印刷在相应类别书签的背面,开展好书推荐阅读推广活动。活动结束后,将这22种各具特色的精美书签作为一套纪念奖发放给“书海寻宝大比拼”活动的所有参赛者,期望它能推动阅读,增加图书馆馆藏借阅量。
图书馆读书月活动开展过程中,需要以各分活动间的关联性为契机,创造读者活动附加值,打造附加值图书馆。附加值图书馆是一种新型的,作为组织的动态组成部分,并且以成本效率和追求产出方式进行管理的图书馆[4],它是数字化时代图书馆发展的新趋势。通俗地讲,附加值是指在产品原有价值的基础上,通过生产过程中的有效劳动新创造的价值,即附加在产品原有价值上的新价值[5]。附加价值旨在增加一种产品或者一种服务在用户心目中所具有的价值。在以往的“书海寻宝”活动中,书签原本只是作为指定图书的标识存在的,帮助实现活动的原有价值。此次“书海寻宝大比拼”活动将好书推荐活动糅合其中,借用同一载体,在指定图书内的标志物书签上下大功夫,通过多功能书签设计、制作这一有效劳动,创造“书海寻宝”活动的附加值,即在帮助读者实现熟练掌握馆藏检索技巧价值的同时,实现引导读者关注阅读、提高读者阅读效率的这一价值。
3 结语
在举办阅读推广活动的过程中,图书馆不但要考虑活动的广度,即活动的形式多样性,而且更应该重视活动的深度。不能原封不动照搬别馆活动,一味地追求活动种类的多样性,应该在“拿来主义”基础上,深挖每类活动,将本馆特色融入活动。另外,为了实现图书馆资源投入的最佳效果,在读者活动中,建立“成本—效益”观念十分必要,而创意是图书馆实现“低成本—高效率”产出,增加活动附加值的一种有效途径。
笔者所在图书馆在今后举办“书海寻宝”等活动时,应考虑从读者和图书馆两个维度以及多项指标来建立科学有效评价机制。要通过结果效应来反映活动中存在问题,完善“书海寻宝”活动内容、形式,以期营建一个良性循环的活动体系。
[1]孙书霞.高校图书馆“找书难”问题研究与思考[J].图书情报研究,2015,(3):41-45.
[2]杨小凤.关注读者网上留言 提升读者服务质量[J].图书馆建设,2010,(3):70-73.
[3]孙书霞,黄婧,刘霞.一体化服务开架模式下的“找书难”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3,(12):55-56,62.
[4]张云丽,郑彦.数字时代的附加值图书馆[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7,37(2):13-15.
[5]周波.开发信息产品附加值——图书馆信息营销新趋势[J].图书情报工作,2003,(12):41-44.
G252
A
2016-10-03 责任编辑:刘丽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