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人教育理念下高校图书馆员角色的新定位
2016-03-15张锐
张 锐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山东 青岛 266555)
全人教育理念下高校图书馆员角色的新定位
张 锐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山东 青岛 266555)
在全人教育理念下,高校图书馆员不仅是图书馆的管理者和服务者,还是发挥高校图书馆育人功能的教育者。他们可以辅助课堂教学,在道德、智慧、团队性、职业、情感等方面促进学生整体、协调发展,是学生的第二导师。
图书馆员;全人教育;角色定位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高等教育除了注重学生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外,也十分注重学生思想品德、创造性、团队性、社会性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这与全人教育的思想不谋而合。在这种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员需要转换角色定位,不仅仅是传统的管理者与服务者,还应作为学生的第二导师,发挥教育者的功能,利用图书馆的资源辅助课堂教学,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供助力。
1 全人教育概述
1.1 全人教育的产生及发展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大师卡尔·罗杰斯认为教育能够引导人认识自我实现的正确方向,即通过学习使自己成为健全完整的人。罗杰斯认为所谓完整的人,是指“躯体、心智、情感、精神、心灵力量融会一体”的人[1]。美国学者隆·米勒(Ron Miller)将“人的整体发展”的教育理论做了系统化阐述,正式将之称为全人教育,是提出现代意义全人教育的第一人[2]。此后,隆·米勒(Ron Miller)、全球教育改革联盟等学者和组织对全人教育进行论述,使得现代意义的全人教育登上历史舞台。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潮,全人教育迅速传遍世界各地,形成了一场世界教育改革运动,对北美、欧洲、澳洲、亚洲等地各级各类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促进了现代教育的飞速发展。
1.2 全人教育的内涵
全人教育思想内涵十分丰富,理念认为除了知识和技能外,教育更要注重人内在品质的培养,比如情感(Emotional)、道德(Spiritual)、智慧(Intellectual)、审美(Aesthetic)、社会性(Social)等。这就更关注人内在情感的体验和人格的全面培养,达到人的物质和精神的高度统一[3]。隆·米勒首次提出了全人范式(Holistic paradigm)的概念,认为从本质上看,人的精神性要比人的物质性更重要,也就是说教育要更注重人的内在品质的培养。这一理论在肯定物质的重要性和价值的基础上,更强调教育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和技能的训练,更应关注人的内在情感的体验和人格的全面培养,达到人的物质和精神的高度统一[2]。
2 图书馆在全人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2.1 图书馆是高校实施全人教育的重要阵地
全人教育的实施地点不仅仅是课堂,还包含实训基地、图书馆、宿舍乃至校外,是一种全域育人的思想。图书馆是高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是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它收藏的多种类型的海量资源,是学生补充专业知识、扩展知识面、进行休闲阅读的重要知识来源。图书馆是学习中心,不仅仅为读者提供资源借阅与使用服务,还为学生提供自习室、电子阅览室等自我学习的场所。读者通过在此学习、阅读,实现自我能力的提升。图书馆是交流中心,通过设置学术报告厅、研讨室、交流空间为读者提供自由讨论、交流的场所,是学生进行知识交流、思想碰撞的重要场所。目前,许多高校还设有创客空间,为读者提高创新能力与水平提供帮助与支持。图书馆通过其资源、空间、物质设备等优势,成为高校培养全面发展学生的重要场所。
2.2 图书馆馆员是全人教育的重要实施者
全人教育认为,学生教育活动的实施者不仅仅是教师,还包含行政人员、图书馆员、宿舍管理员等,是一种全员育人的思想。教育部2015年底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中明确指出,高校图书馆的主要职能是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高校图书馆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馆员利用图书馆的资源与空间,开展的日常管理与服务及开设的各类教育课程来实现的。图书馆通过知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教育育人、环境育人等途径开展辅助教育,为学生在品德、知识、智慧、审美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提升提供帮助,发挥其在高等学校培养全民发展型人才的重要作用。
3 全人教育环境下图书馆员的角色新定位
高校的专业课教师传授学生所学专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是学生的第一导师;而公共课教师传授思想政治、德育、外语、体育等方面的知识,是学生的第二导师。全人教育理念认为:为培养德、智、体、美、群、情、事等特质“全面发展”的学生,整个学校均是学生受教育的场所,所有教职工均是学生的导师。在这种教育理念下,图书馆员也是学生的第二导师,承担着利用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对读者进行全面教育的责任。
3.1 德育导师
良好的道德不仅仅是高校学生,也是所有社会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教育界将德育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全人教育理念下的高等教育尤为如此,他们将德育工作与教学、管理与学生服务紧密结合,认为教室、宿舍、活动场所均可以成为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场所。图书馆作为知识的殿堂,是学生课外学习的主要场所,在辅助开展德育工作方面有着特定的作用。图书馆员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维护借阅秩序等方式为大多数读者提供良好的借阅环境,以此培养学生遵章守纪的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通过借书超期、限制借阅权限、预约制度等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通过丢书赔偿,破坏图书、报刊资源赔偿等制度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财产的品质。
3.2 智慧导师
智慧是对客观存在的知识、经验进行加工处理的心理能力,它与知识相辅相成,不能脱离知识而独立存在。作为高校信息资源中心,图书馆是学生的第二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和增长智慧的重要场所。全人教育理念下,高校图书馆员除负责图书馆日常管理与服务外,十分重要的职责就是向学生传授各类文化知识。
3.2.1 合理搭配资源,提供知识保障
印度图书馆学者阮冈纳赞说过:书是为了用的。只有使用才能充分发挥图书传播知识的重要价值。图书馆馆员尽可能地按照读者的意见进行文献资源采购,争取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对文献资源的需求,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使用效果。而在信息时代,师生对电子资源的需求和使用日益增加。因此,在保证纸质资源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多采集电子资源,以适应越来越多电子阅读的需求。从而为学生扩充专业知识、提升综合能力、提高文化修养提供资源保障。
3.2.2 开设全人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全人教育理念下,图书馆育人功能的另一条有效途径是开设“全人教育”相关课程。可以聘请兼职图书馆员开设公共课,亦或在图书馆网站设置网络视频课程,也可以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举办讲座。为学生传授心理学、人际关系学、职业生涯规划、团队性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2.3 改进信息检索课程,提高学生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
在当前 “信息爆炸”、“知识爆炸”的时代,人们时刻面对着各行各业的“大数据”,能够从海量的信息中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并对这些知识进行加工、分析、整理与利用,已成为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作为高校信息资源中心,图书馆自然而然地担负起培养学生信息获取能力和信息素养的责任。因此,高校图书馆馆员应积极探索信息检索课的授课方式,针对不同的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迅速检索到所需信息的能力,提高其信息素养。
3.3 团队性导师
团队性有助于成员之间相互协作,提高工作的效率效果;能够集众人智慧,考虑问题更加全面、周到,找到更加完美的答案或解决问题的办法。高校图书馆是全体师生读者的公共学习空间,通过图书馆员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维护图书馆的整体借阅秩序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团队服从性、自觉性及为团队其他成员考虑的品质。图书馆设置借阅空间、自习空间,通过图书馆员的严格管理使读者相互尊重、互相合作,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的借阅、学习空间,提高读者的团队性。此外,图书馆还可以开辟独立的区域作为互动空间,满足学生研究课题、制作项目而开展小组讨论的需求。在互动空间内以小组的形式开展研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总结能力、团队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素质,对读者全面发展及毕业后参加工作都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3.4 职业发展导师
对于学生来讲,职业就是围绕所学专业或计划将来从事的工作而进行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积累、技能锻炼、素质培养的一系列学习、锻炼活动的总称。这就要求高校要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掌握毕业后社会生存的技能,以适应所从事的职业,进而为该职业和整个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图书馆员可开设学生自我认识、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发展介绍等网络课程,提高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和职业素养。目前,很多高校图书馆为学生开设劳动课、提供勤工俭学岗位及组建学生社团等。图书馆员在指导学生劳动及开展社团活动过程中,不仅仅向学生传授图书馆劳动课、勤工俭学岗位及社团活动的知识和技能,还包含所有职业的通用技能,如工作态度、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等,是学生职业发展的第二导师。
3.5 情感导师
情感是学生作为高校乃至社会一员所必须具备的特性,其衡量标准主要是具备精神健康、情感成熟的品质。它属于人的意识形态,需要进行正面引导或侧面影响,强制干预的效果反而不好。图书馆员通过管理、服务及开展阅读治疗等方式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情感,成为学生情感的第二导师。
(1)通过执行图书馆的一系列制度、规定,使读者在图书馆享受权利的同时不损害其他读者的利益成为一种自然现象,有效地减少了读者不满或者不平衡情绪的滋生。(2)图书馆员在开展各项服务时,坚持“以人为本 读者至上”的准则,从读者的需求出发,进行图书馆资源建设、环境建设及内部设备设施配置,为读者提供优美、舒适及人性化的借阅环境,使读者来图书馆就是一种享受,有助于减少读者烦躁、不满等不良情绪的产生。(3)开设情感、生活方面的网络课程,有助于读者正确处理情感问题、正确看待生活,促进其精神健康、情感成熟。(4)实施阅读疗法。著名哲学家培根曾经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物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这段名言说明读书对人的性格塑造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高校图书馆进行读者情感教育时,可指导其在不同的状态下阅读特定的图书,辅助医学治疗和心理治疗而实施阅读治疗。阅读疗法是一种辅助疗法,是指导读者通过阅读不同的书籍来调整意识状态,始终保持乐观、健康、积极向上的态度的过程。
4 结束语
在全人教育理念下,高校图书馆员通过强化人格管理,实施多样化、人性化的服务及其他方式来辅助课堂教学,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是学生德育、智慧、团队性、职业发展、情感等方面的第二导师。
[1]车文博.车文博文集(第八卷)——人本主义心理学元理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46.
[2](美)艾米·M·阿扎姆.全人教育九问——培养全人教育意味着什么?[J].宋倩,译.基础教育参考,2010,(1):21-24.
[3]Ron Miller.Holistic Education in United States[M].Brandon VT: Foundation for Educational Renewal,2000:42.
G252
A
2016-01-21 责任编辑:马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