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视角下养老机构资本参与及困境突破——基于温州案例分析
2016-03-15黄小云
黄小云
(温州城市大学,浙江温州325000)
老龄化视角下养老机构资本参与及困境突破——基于温州案例分析
黄小云
(温州城市大学,浙江温州325000)
摘要:老龄化社会的发展,给社会养老带来严峻的挑战,也带来养老机构发展的春天。养老机构的供给如果仅依靠政府,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当前,社会资本参与的养老机构建设存在诸多问题,如何突破瓶颈,创新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机构建设的模式,是一个值得探索与思考的话题。温州的“1+5”模式,给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机构发展提供了借鉴与思考。
关键词:老龄化;养老机构;资本参与;温州案例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不容忽视的问题,早在1999年,我国就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我国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全球老年人口的五分之一左右。2013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是2.02亿,占总人口的14.9%;2014年老年人口是2.12亿,占总人口的15.5%。①据专家预测,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2.6亿,至本世纪中叶,老年人口达到峰值,超过4亿。未富先老将是我国面临的重大挑战,由此带来的养老问题更是面临困境。
一、老龄化视角下养老机构资本参与的现状
老龄化趋势的日趋严峻,给养老问题带来挑战。在2.12 亿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中,80周岁高龄老年人口达2400万,失能老年人口近4000万。而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床位数为551.4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为26张。②表面上看,似乎养老机构的数量与床位数远远不够,然而从全国范围内来看,养老机构的空置率却居高不下,平均达到48%,供需之间的结构性问题突出。
据全国老龄办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全部的养老机构当中,28%属于民办,72%属于公办,而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的规模一般也不大,平均床位数100张左右。而根据《2014中国养老机构发展研究报告》课题组调查的12个城市257家养老机构中,48.1%运营状况基本持平,32.5%亏损,有盈余的仅占19.4%。究其原因在于养老机构具有投资大、见效慢、利润低、风险大等特点。
从温州的实际情况来看,与全国情况相比,养老机构的格局是有所区别的。截止2014年底,温州的老年人口127.48万人,占总人口数的15.64%,全市共有养老机构446家,其中,民办269家。③平均每千位老年人拥有床位数达42张。从养老机构发展的数量来看,温州的民办养老机构数量非常多,占比超60%。每千位老年人拥有的床位数也比全国平均数多61%。这种成效的取得来之不易,更多的得之于社会资本参与养老事业。
二、养老机构资本参与的困境与问题
(一)政策引导缺乏激励,社会资本参与度低
由于养老事业的公益性,在政策缺乏有效引导激励措施下,社会资本难以主动介入。根据1998年国务院颁布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明确规定,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资产必须是非国有且具有非赢利性。2005年民政部出台的《关于支持社会力量兴办社会福利机构的意见》中明确指出,社会办福利机构应“坚持非营利的原则”。2012年《民政部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的实施意见》中指出:“民间资本举办的养老机构或服务设施,可以按照举办目的,区分营利和非营利性质,自主选择民办非企业单位和企业两种法人登记类型。”此项规定将民办养老机构分为民办非企业单位和企业法人。目前,由于申办营利性民办养老机构,很多优惠政策及补贴无法享受,大部分民办养老机构以民办非企业单位申报成立。
(二)养老机构门槛限制,社会资本拒之门外
加强养老服务业发展,既要鼓励社会参与,也要加强规范管理,建立和实施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制度。2013年7月1日新的《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施行以来,养老机构的设立比过去的门槛有所降低,床位数的最低要求变成10张就行。但在各地的具体操作过程中,条条框框还存在诸多限制,需要进行系统的疏理。由于养老机构的设立需要资金的投入,也需要规模的保证,制度的设立如果不能从资本的盈利性设计,那这种无形的门槛就行阻碍资本的进入,降低资本的参与度。
(三)养老机构分类不明,资本参与选择有别
根据不同服务对象与服务内容来分,养老机构可分为自理型、助养型与养护型养老机构;根据营利性质来分,可分为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养老机构;根据公私性质来分,可分为公办、民办、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养老机构。由于每种养老机构背后所享受的政策与承担的义务有所区别,资本的逐利本性会偏向于某一类,政府部门要设立标准与等级,确定保基本、托底线,确保养老服务的公平公正。更多的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制度,建立明确标准,确保资本的参与过程中,保障老年人的权益。
(四)养老人才极度缺乏,资本参与不知所为
目前,大部分养老机构处于低、小、散的状态,管理水平、服务质量相对欠缺,养老专业人才极度缺乏,整体素质偏低。除了公办养老机构人员相对有保障外,民办养老机构即使招聘了专业人才,基本工作一段时间后就去寻找新的工作,民办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主要以40、50岁左右的人员为主。很多机构想参与到养老事业中来,却苦于缺乏专业人员管理,不敢冒然进入。
三、养老机构资本参与的机制构建——基于温州案例
2013年温州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的若干意见》(简称1+5文件,1个主文,5个附件),从土地规划、金融信贷、医养结合、人才培育、机构管理等几个方面完善了政策,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开办养老机构。2014年温州获批成为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在机制构建上,温州主要做法体现在:
(一)主体开放:允许社会资本非禁即入
在温州的“1+5”文件中,确定了“非禁即入”的原则,允许社会资本自由进入养老服务领域,对于资金投入5000万、1亿元的新建民办养老机构,还可以一次性奖励50万、100万元。另外,在土地、税收、行政事业收费等事项给予具体的优惠。非营利性民办养老机构享有同公办养老机构同等优惠待遇,通过系列举措,把社会资本吸引到养老服务行业中来。
(二)关注重点:发展护理性养老机构,推行养医结合
《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确立了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目标: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机构的发展,应当优先保障护理型养老机构的建设,让失能或半失能的人能得到照顾与护理。这也符合社会的弱势优先求助原则。另外,要鼓励养医结合的探索,在养老院设立医务室、护理站,或与周边卫生院、医院进行医疗合作,进行资源共享。同时,要鼓励专业医师到养老机构执业。温州为此,连续3年,每年安排2000万作为此项业务的奖补资金。
(三)突破瓶劲:加大管理创新的力度
由于养老服务业属于公益性事业,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受土地、资金、权益与分类登记等多种限制。经过改革试验,温州在此方面取得了突破。不仅将养老机构或服务设施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而且优先保证养老机构用地需求,对非营利性的养老机构,经依法清算后,对举办人可以给予一次性奖励。营利性民办养老机构可以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办理抵押登记手续。对于民办养老机构,将按照举办目的不同,区分营利与非营利,除了要按规定登记外,还需要实行年检和备案制度,对于取得《社会福利机构执业证书》的养老机构,由民政部门实行年检管理。对取得《社区养老服务证书》的养老机构,实行属地管理,采取备案制。
(四)吸引人才:推进养老机构队伍建设
养老机构要规范、专业,离不开人才队伍建设。温州市为加大民办养老机构人才队伍建设,建立护理员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实施护理员特殊岗位补贴制度,对取得资格证书的护理人员,按照级别不同,分别给予50-200元不等的补贴。对于从事护理岗位满一年的人员,分别给予1000-4000元不等的补贴。对于不同主体养老机构之间的人员流动,也开通了渠道,流转的人员工龄可以连续计算,连公办与民办养老机构之间的人员流动也开通了渠道。
(五)统分结合:探索新型养老模式
围绕着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发展目标,温州大力推进“统分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在社区居家服务方面,重点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设,实行城乡社区全覆盖。在农村,把解决农村养老问题重点放在“保基本”上,保障农村老人得到基本养老服务。另外,加大力度实施养老服务补贴制度,推行“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培育居家养老服务定点单位,统一管理,让低收入的失能、失智、高龄、独居等养老困难老人享受政府服务补贴。
四、资本参与下养老机构发展的未来制度选择——基于温州案例的思考
(一)优化优惠政策的激励扶持,进一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社会资本参与的养老机构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制订各项优惠政策,从土地供给、税收优惠、行政事业收费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实惠,在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机构建设后,要加大跟踪力度,落实各项政策,真正帮助参与主体解决问题。不管是营利性,还是非营利养老机构,要制订切实可行的激励政策,来调动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可以采取期权的方式,给予投资未来的期许,真正让参与主体长期经营养老事业。
(二)探索以“老”养“老”的新机制,缓解养老机构人员的匮乏
老龄化趋势越来越严峻,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人均寿命不断增加,劳动力供给日趋紧张。对于许多老年人来说,60周岁后还大有可为。要充分发挥老年人的活力,探索以“老”养“老”的新机制。在社区范围内,建立老年人互帮互助的新机制,设计养老服务的工时制,以自己的服务换取今后别人的服务。这样既可以解决老有所为的问题,也可以解决养老机构或者居家养老过程中人员匮乏问题。
(三)建立养老机构的分层分类制度,引导养老人员的有序进入
养老机构的分类与分层,并不是简单以营利与非营利来区分,而是要以都区域的老年人口的年龄阶段、健康状况、经济收入等,有计划地建立不同等级、不同标准的养老机构。不仅让居民的基本养老有保证,个性化需求的养老也有选择;而且让健康程度不一的老年群体有序转换养老机构,建立一种有序流转的机制。
(四)规划养老机构的定点布局,倡导养老人员就近入院
全国的养老机构床位数达551万张,老年人口2.12亿,失能老年人口4000万。然而养老机构的空置率达48%,许多养老机构的规划布局不合理,地点设在郊区,受传统观念影响的老年人不愿意去。因此,要充分利用社会闲置资源,在社区、城中区域或配套设施完善区域,以适当路径为半径进行养老机构的合理布局,要办“家门口”的养老机构。
(注:本文系2014年温州市社科联规划课题“老龄视角下温州养老机构资本参与及困境突破”研究阶段成果,项目编号:14WSK262)
注释:
①2013、2014年《全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②2015年7月,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发布的首部《养老机构发展研究报告》。
③2014年温州市老龄事业统计公报。
参考文献:
[1]董红亚.中国政府养老服务发展历程及经验启示[J].人口与发展,2010,(5).
[2]范西莹.政策性支持对于我国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的推助作用分析[J].甘肃理论学刊,2013,(6).
[3]穆光宗.我国机构养老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2).
[4]刘晓梅.我国社会养老服务面临的形势及路径选择[J].人口研究,2012,(5).
[5]舒博.社会企业的崛起及其在中国的发展[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