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报编辑应着力培养五种能力

2016-03-15金会平

关键词:编辑能力

金会平

(华中农业大学,湖北武汉430070)



高校学报编辑应着力培养五种能力

金会平

(华中农业大学,湖北武汉430070)

摘要:高校学报的发展面临着一个新的机遇期,内涵式发展成为共识。编辑能力培养是高校学报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关键性、基础性的工作。高校学报编辑应着力培养五种能力:“板凳一坐十年冷,甘为他人做嫁衣”的定力、对学术趋势和时代热点敏锐的洞察力、对论文学术性准确的评判力、与作者和同行广交朋友的沟通力、用较强学术研究和论文修改能力征服作者的魅力。

关键词:高校学报;编辑能力;学术质量

我国著名的古园林专家陈丛周教授在华东地区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首次年会上的讲话中说:“学报是学校最高的学术代表性刊物,你要在世界各国取得学校地位,在历史上取得学校地位,靠的便是学报。从学报当中,可以看出你们有多少人才,培养出多少人才,有多高的科学水平,有多少科研力量”。他认为没有学报,便没有学校,学报在高校人才培养、学术发展上有重要作用。但当前的学报质量与高校的学术影响并不相称,高校学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面临着更大的生存和发展压力。[1]学报要想摆脱困局,重塑历史辉煌,唯有努力提高质量,扩大学术影响,赢得师生和社会的赞誉。提高学报质量的措施很多,但千针万线归根结底都会落到编辑身上,编辑能力大小将直接影响期刊质量和编辑部各项工作的开展,编辑能力建设事关学报在高校中的地位和存在价值。

编辑能力是学报编辑研究的重要关注点。刘忠慧、[2]刘明、[3]吴素琴[4]等将编辑能力定义和范畴做了界定。他们认为编辑能力是组稿、审读、修改、加工等全方位稿件处理能力,学报编辑应具备选题策划能力、驾驭文字和审美能力、科研能力、自我完善能力、计算机和网络运用能力及社会活动和组织能力。他们的论述不无道理,对其他学术期刊也大有裨益,但这并不是学报编辑能力的全部。学报编辑能力应该是完成学报出版任务包括出版前的选题策划、出版中的编辑处理及出版后的后续服务所体现出来的素质。这种能力素质就如同一座“冰山”,水面以上部分是“应知、应会”部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编辑实务,而水面以下的是“价值观、自我定位、驱动力、人格特质”,也就是我们说的情感智力。高校学报编辑一般有较高的学历层次和较好的专业素养,还经常参加各种编辑技能培训,其知识技能不会存在问题,真正影响学报学术质量的是隐藏在水面下的情感智力因素,也是学报编辑要着力培养的能力。

一、“板凳一坐十年冷,甘为他人做嫁衣”的定力

学报编辑的劳动体现在对作者稿件的选择、整理、加工之中,具有很强的依附性和隐匿性,但编辑劳动并非是简单的钩钩画画、粘粘贴贴,而是“一种创作,一种高级的创作”。一篇稿件来了,编辑一般要经过初审、送专家审、修改逻辑、修改文字(包括中文、英文)、修订规范、作者确认后再次修改等环节,若遇到存在学术争议的稿件、或有观点但文字晦涩的稿件、或研究方法新颖但逻辑不清的稿件,程式化的编辑环节可能还得重复多次。但文章发表了,出名的是作者,编辑却默默无闻。长年累月,学报编辑就这样坐在办公桌前、电脑前与文稿打交道,与文字为伴。可以说“板凳一坐十年冷,甘为他人做嫁衣”是学报编辑职业的真实写照。

周扬同志说“编辑是无名英雄,要有为他人做嫁衣的服务精神,要有使别人名扬四海,而自己却默默无闻的舍己为人精神。稿子是经过编辑看过、挑选过、修改的。他们所付出的劳动,他们为党和国家发现了人才,人们是不会忘记的。他们是百花园中辛勤的园丁。我们讲尊师,我们也要尊编辑。”现实中,很多高校学报编辑在为提升自己学报的学术影响力而默默无闻地努力工作,但相应的待遇、职称评定、受重视程度远不如教师。面对这种环境,没有静得下来、坐得下来的决心和毅力是很难成为一名合格学报编辑的。一位优秀的学报编辑要有不浮躁、不盲从、不为名利所动、不为权威所屈,默默无闻,学术为上、质量第一的意志和品质,要在编辑实践中将这种意志和品质修炼成一种定力,一种能经时光销噬、能经风雨吹打而不动摇的定力。

二、对学术趋势和时代热点敏锐的洞察力

学术趋势是学术研究的脉络和走向,通过对学术趋势的把握,可以发现新的学术新的生长点,引领研究的潮流,可以检验学术命题的真伪,探求学术的真谛。学报要办成高水平的学术期刊,就一定要始终保持对学术前沿信息、动态、走向、趋势与路向的敏感,把握学术的趋向,从而保障选题和刊发的论文不落伍。业内审视刊物学术质量的基本标准,主要还是看其刊发的论文是否站在人类视觉的发展前沿,探讨的问题是否为学术理论前沿的热点、难点问题。[5]高校已成为我国学术研究和知识积累的主要阵地,学报编辑身处其中,且经常接触有较高理论修养和科研能力的教师作者,应该有更多机会洞察相关学科的学术趋势。

学术的逻辑应符合时代的逻辑,学报要响应时代的召唤。办好一份学报,不能离开对时代热点的冷静思考,更不能离开对世界形势的独立判断。环顾当今世界,一方面大国博弈、恐怖主义威胁、“街头民主”运动全球蔓延、经济增长乏力,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另一方面转基因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新技术不断涌现,推动着世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中国历经3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探索,创造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并沿着这条道路造就了一个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中国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影响越来越深刻,以科学的方式推进中国发展,以思想的力量引领时代变革,冲破西方话语的藩篱,发出中国学术独特的声音,是当代中国学术应有的高度,也应当成为高校学报的自觉。作为学报办刊的实践者,学报编辑必须要有对时代热点敏锐的洞察力,以“把关人”的身份自觉地担当理论开创的先锋。

三、对论文学术性准确的评判力

学术性是学报的根本属性。高校学报在创办初期就高举学术大旗,最早的学报《东吴月报》将“表学堂之内容,当与学界交换知识”作为其办刊宗旨。清华大学学报《清华学报》也以“交换知识,传播学术”为已任。[6]高校学报通过及时反映和发表具有创新意义的学术论文,使其在学术活动中扮演着学术传播和学术评价、支配和引导学术发展方向两个重要的角色,使高校学报与其他学术期刊一道被称为“公器之公器”。学报的学术性集中体现为学报的学术质量,而学报的学术质量取决于其所刊发论文的学术水平。因此,学报编辑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在众多稿件中选择出既符合学报栏目设置要求,又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论文刊发,编辑对论文的学术评判力直接影响着学报的学术质量。

论文即论问题,没有问题就不成其论文。[7]论文的学术性主要指论文论及问题在学术体系中位置、新颖程度和实用价值。学报编辑对论文学术性评判力大小表现在能不能准确评判(当然,我们可以借助外部力量,如审稿专家,也可借助技术手段,如网络分析)。论文所论及的问题在学术体系中位置是关键的、重要的或是一般的;能不能发现作者有个性化和创造性的学术见解,抑或是对原有研究的深化或突破;能不能感受到问题对社会现实的有益效果。在评判学报学术性时要注意将学术性和创造性有机地统一起来,只讲学术性,不讲创造性,学术就会术之无物;只讲创造性而偏离科学的方向,创造就会主观意断。

四、与作者和同行广交朋友的沟通力

编辑活动是策划与审理作品使之适合流传的再创造活动。[8]学报工作的实质是以稿件为媒介的编辑与作者的共同工作,编辑与作者的沟通贯穿于学报的组稿、审稿、修改、校对、发稿等编辑活动始终,编辑与作者沟通好、协调好是办好学报的关键。编辑与作者的沟通客观上存在诸多障碍因素,如编辑与作者学术价值取向偏差、编辑与作者对稿件需求信息的不对称、编辑与作者信息沟通的单一性等,[9]这些因素不可避免的障碍着编辑与作者的有效沟通。做好与作者的沟通工作,关键是要学会换位思考,与作者推心置腹交朋友,在不违背原则的基础上,尽可能满足作者的要求。对专家审稿意见有不同看法的作者,可能会不接受编辑提出的修改意见而拒绝修改。这时,编辑应要认真听取作者的申诉,耐心答疑解惑,必要时要请别的专家再审,或请其他编辑共同讨论专家的审稿意见,而不能粗暴无理强行让作者修改。对不能刊用的稿件,最好向作者说明原因,提出改进的方向,使作者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也一定会得到作者的理解,还有可能与作者交上朋友。若采用千篇一律的模板式的退稿信,很有可能会伤到作者的心,甚至会“退稿退人”。[10]

办学报,不能总是低头办刊,还得抬头向前看,及时总结办刊规律、掌握学报改革动向、了解新技术应用情况。而与同行广交朋友,积极参加期刊协会组织的各种交流活动是学报编辑抬头向前看最便利的途径。

五、用较强学术研究和论文修改能力征服作者的魅力

高等学校是学术研究比较集中的地方,学术研究活动常态化。高校学报编辑身处这样的环境,经常与有较强科研能力的教师作者打交道,自身没有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是很难与作者在同一个层次上展开对话的,也不可能赢得作者发自内心的尊重。学报编辑要尽可能参与相关专业的学术研究,一方面提高自身的学术研究能力,赢得作者的尊重和学校管理部门的认同,另一方面深入了解某项研究的动态,跟踪学术热点组织高水平的稿件。

论文修改是学报编辑的基础性工作,最能体现出编辑的学术水平,也是最能让作者感到佩服的地方。借助审稿专家的审稿意见,编辑的修改工作一般围绕问题、方法、理论和规范四个方面来进行,[7]即“四看”:一看问题的提出是否基于现实的关怀和理论的准备;二看方法是否针对特定的问题,而不要管它是定性还是定量,恰当即为最佳;三刊理论是否在方法与问题之间建立联系;四看规范是否符合论文的程式化要求,如研究性的论文要求有前期的文献分析、问题的提出、设计与方法的说明、引文的注释、明确的结论等清晰连贯的知识脉络和证据链条。“四看”修改的重点是提高论文的学术质量,当然,这并不是说语言文字的修改不重要,语句通顺、逻辑清晰应是学报刊发每一篇论文的起码要求。

六、结语

目前,高校学报正面临着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期。一方面高校已成为我国学术研究的主阵地,学术研究人员和学术成果逐年增加,迫切要求高校学报担当前引领学术发展方向的大任;另一方面,高校学报整体的学术影响力跟不上高校学术发展的步伐,学报在高校中的地位大不如从前。面对这个充满挑战与梦想的机遇,学报人提出了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而内涵式发展还得靠人,还得靠编辑能力的提高。学报管理部门已认识到了这一点,并加强了编辑的业务培训。作为学报编辑,我们要更加重视编辑能力的培养,并内化为素质,才能抓住机遇,不辱学报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陈国剑.普通高校学报在高校办学中地位的嬗变[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52-156.

[2]刘忠慧.编辑能力的建构与培养[J].蒲峪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59-61.

[3]刘明.新时期高校学报编辑能力的思考[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63-65.

[4]吴素琴.提高高校学报编辑能力的思考[J].青年记者,2008,(20):120-122.

[5]杨荣华.学术期刊编辑应具有敏锐的学术眼光[J].学术探索,2014,(1):126-128.

[6]宋应离.中国大学学报简史[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7]黄宗智.学术理论与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四个陷阱和一个问题;黄宗智.中国研究的范式问题讨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8]默语.论编辑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148-150.

[9]郑诗锋.新型的学报编辑作者关系的构建[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6):110-112.

[10]陈芳科学技术期刊的编后服务[J].编辑学报,2012,24(2):154-155.

猜你喜欢

编辑能力
数字出版时代编辑能力探析
论如何提高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能力
浅议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和编辑能力分析
融媒体时代对编辑的能力要求
数字化背景下出版编辑能力提升策略探析
全媒体时代学术期刊编辑工作能力的提升探讨
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与编辑能力探讨
谈大数据时代编辑能力的重构
报刊品牌再造对编辑能力的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