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孝道教育”推动“中国梦”教育刍议

2016-03-15祁福雪

关键词:刍议中国梦

祁福雪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辽宁大连116052)



以“孝道教育”推动“中国梦”教育刍议

祁福雪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辽宁大连116052)

摘要:职业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成人和成才”,教育的途径是通过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的均衡发展成为合格的劳动者。中华传统孝道及由此延展的“孝道”文化在塑造大学生素质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和重要意义,发掘“孝道”教育在“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中的成果和价值,推动“孝道”教育在职业院校中深入开展。

关键词:孝道教育;中国梦;刍议

德是道德、品性,指一个人的价值观念、人格操守和信仰追求。德育就是培养塑造良好品德的教育,德育的作用即是德育的表现形式,德育的功能应在实践中具体展现。职业院校教育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成人和成才”,各类职业院校教育的途径是通过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的均衡发展成为合格的劳动者。无论在任何时代,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相比,德育都摆在首位。检验德育教育效果如何,主要观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当前,在职业院校学生行为表现上,道德滑坡、诚信危机、行为不雅、伦理缺失的现象时常发生。青少年中思想迷惘、品德不良的极端案例也不容小视,特别是青少年犯罪率呈上升之势,已经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职业院校担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任,德育教育必须搞好。

一、开展孝道教育的意义

长期以来,各类职业院校德育教育一直在抓,但效果如何尚难高估。随着时代发展,西方价值文化影响不断渗透蔓延,独生子女现象衍生的矛盾日益凸显,个人奋斗和相互竞争被过度放大。德育教育也必须与时俱进,特别是要在“提高吸引力、增强针对性、突出实效性”等方面取得成效,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具体操作的途径,解决德育教育目前存在的“目标偏高、注重形式、内容空洞、偏离现实”的问题。改变“德育教育方式以课堂灌输为主、抽象理论阐述过多、与学生日常生活脱节”的弊端,进而杜绝“唱高调、讲豪情、说空话”之类的夸夸其谈、言行不一的空泛教育。

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与之相映的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道德传统。在职业院校德育教育中弘扬以“孝道”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传统美德,对培育民族精神塑造良好品德,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注重“孝道”,是中华民族由来已久的道德传统,甲骨卜辞中就已出现了“孝”字。表明至少在殷商时代,中国人就已经有了“孝”的观念。这种观念直接来源于血缘亲情,这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最基本的自然感情。

首先,它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孝亲敬祖深深扎根在我们民族的心理并内化为特有的文化基因。“祖国”一词,就是从“祖先”、“父母之邦”、“父母国”直接衍变出来的,这正是中华民族孝亲敬祖的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一种体现。爱家才能爱国,极为深刻地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亲情和“孝道”文化的穿透力。血缘亲情就是坚韧的族群纽带,祖国就是一种放大的家族信仰。

其次,弘扬孝道文化,有利于家庭的文明建设,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周易·家人》卦,把家庭视为国之细胞,要人们努力处理好个人与家族群体的关系。“百善孝为先,德以孝为根”。孝是人类必备的“至德要道”。父母爱子女,子女孝父母,是个人的美德,也是人类社会文明的基础和特质。人与人之间应当和睦相处、相得益彰、共存共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修身”的要义就是“孝”,“孝”的放大就是“忠”,忠于祖国,家“齐”了,家庭关系搞好了,国之“细胞”滋润了,国之基础就稳定了,社会自然也就和谐了。

第三,弘扬“孝道”文化,还必须规范法纪,营造孝敬氛围,谴责不孝言论,处罚不孝行为。避免社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唯利是图、铜臭熏天、世风日下的局面。在当今社会则主要表现在:官场腐败、教育缺位、媒体乏力、道德滑坡,以至于“老人摔倒了扶不扶”竟成为时尚讨论的话题。更有一些人数典忘祖、不孝不悌、虐母弑父,严重践踏了中华传统道德。

二、对职业院校大学生孝道状况进行抽样调查

在当代大学校园里,大学生不能恪守孝道的例子实在不胜枚举,令人感到痛心不已,不能不唤醒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们孝道教育的密切关注与高度重视。

笔者精心设计有关孝道内容的22个选择题,通过电话、短信、邮件等方式发送给学生一百多份,回收答卷40份。其中有效问卷38份,有效率95%。农村户口学生15人,城市户口23人。被调查者均为本院大学生,分属金融学、会计学、英语、英语(翻译方向)、日语、商务日语、注册理财规划师方向、国际贸易、国际贸易货运、信息管理、软件日语强化、工商管理、物流管理、报关等专业。年级跨度为2008级至2011级。本问卷调查结果将用于下面各部分的论述之中。

孙中山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孝经》所讲的‘孝’字,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至,现在世界上最文明的国家,讲到‘孝’字,还没有像中国讲得这么完全。”[1]确实如此,被誉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的孔子提出了以“善事父母”为核心的“孝生”孝道观,确立了先秦如家孝道的基本内容。[2]孔子之后,他的弟子子路、曾参、子思、孟子等人,大力弘扬孝道观念。汉代时,更是奉行“孝治天下”的政策。可见,中国古代的孝道基础相当深厚。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也发现了传统孝道中表露出来的消极作用:例如愚民性、封建保守不平等。尤其是文革十年间,打着破四旧的旗号,孝道传统也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近年来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青年人的孝道思想也遭遇了雪崩。社会上出现的所谓穷养儿子富养女儿、再穷也不能穷孩子、钱不是攒出来的、能花才能会挣等等消费教育理念,使得部分家长盲目尊崇,结果是姑娘养成了娇纵的公主,不知节俭、不会计划,月光族、啃老族,比比皆是。

父母对孩子的成才教育有失偏颇也是孝道滑坡的重要原因。由于应试教育的弊端,很多家长对好孩子的评价不是涉及各个方面的综合考量,而是直接简陋到了唯学习好为上。在学校里,三好生的评定也几乎是以学习好涵盖所有优良品性。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将来结果会怎样?

在笔者大学生孝道问题的调查问卷中,关于将来父母养老问题,21.1%的大学生选择“与父母住在一处,并出资请人照顾父母”。我们不能武断地就此断定大学生不孝,但是愿意不辞辛劳,细心体贴,鞍前马后地伺候父母的孝心行动,确实随着时代的变迁,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近年来,一些大学生也因各种如学习成绩差、恋爱受挫、家庭贫困、与室友闹矛盾等原因,以跳楼、上吊、吃安眠药、割腕等方式自杀,以求摆脱人世间的烦恼,唯独没有考虑的就是亲恩是否已报?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三、实施大学生孝道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对人进行精神滋养的优势

大学生调查问卷表明,对于大学生接受“孝道”教育最主要的渠道,只有34.2%的学生认为是通过教师授课时获知,5.3%的学生通过听孝道方面的讲座,而47.3%的学生则是通过其他方式接受孝道教育。可见,大学孝道教育还没有被提升到课堂教学的高度。加强孝道经典阅读和教学活动便势在必行。

(二)孝道践行状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挂钩

众所周知,德才兼备才是真的人才。缺德无论如何不能成为人才。古代中国,提倡孝是入德之门,而孝道是永远不会过时的。孝道可以成为衡量大学生是否成才的一个标准。汉代开创了举孝廉的选拔官员的标准,当今社会,也有类似举措。如河北省魏县就率先实行了干部孝德考核的制度,对所有拟提拔或重用的官员,实行“不孝否决制”。这种方式也可以借鉴到对大学生的培养教育中。把是否孝敬父母作为评价大学生(包括奖学金的评定)的一项标准,让孝敬父母、成绩优秀、勇于奉献他人的大学生成为学生们学习的榜样,而不是唯学习好论英雄。

调查问卷中,对“与一个没有孝心的人交朋友”一题,68.4%的大学生选择“不很情愿”;选择“无所谓”或“愿意”的只占7.9%。说明如果一个大学生不具备爱心和孝心,将不会赢得良好的人际关系。而良好的人际关系恰恰是成才的重要基础,不具备它,成才的路上将又多了一块绊脚石。

(三)在大学生社团活动中,加大进养老院为老人送慰问的力度

使之制度化经常化,而不是只局限在学雷锋那一天。社团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孝道观念,同时也给大学生带来自我价值实现的认同感,使之从孝敬老人做起,向成才的方向更进一步。

(四)加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我国《宪法》中规定了成年子女赡养父母的义务;也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但是仍然还有缺乏爱心、知法犯法的人,自行其不孝之道。在大学生孝道问卷调查中,“对有的人不赡养甚至虐待父母的行为,你认为”一题,只有39.5%的大学生认为其“不道德又违法”。这说明极少数大学生能想到不赡养老人是违法的,法律意识还是比较淡化的,令人堪忧。应该加大法律宣传力度。

(五)充分发挥先进科技载体的优势,建立校园孝道宣传网站

大学有意识有目的地建立本校独有的孝道宣传网站,将古今中外社会各界人士、本校师生有关孝道行为的内容,以文字、图片、视频的方式编入网站,由专人管理,实时更新,并展开网上孝道大讨论,浓郁校园孝道文化气息,使大学生浸染在孝文化的氛围中,心灵得到滋养,思想得到升华。

中华传统孝文化源远流长,永远不会因时代变迁而失去她的万丈光芒。对于孝道的讨论探索和践行,将会不断地与时俱进,赋予时代的新意。孝道教育的探索也将不断地深入进行下去,让我们共同期待。

(注:本文系辽宁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项目2015-2016年度课题立项《中华传统文化在职业院校“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中的应用研究》成果,课题编号:LZY15239)

参考文献:

[1]陈绍红.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根基——中华孝道文化[J].华章,2014,(4).

[2]王玉.浅议孝道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J].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学术研究,2013-09.

猜你喜欢

刍议中国梦
刍议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函数的应用
吟坛八病刍议
构建更确当政治经济学刍议
学楷悟道刍议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
“后发制人”刍议
《武经七书》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