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下高职院校诚信教育实施策略探究

2016-03-15翁楚歆刘新秀钟金发

关键词:新媒体策略

翁楚歆,刘新秀,钟金发

(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1363)



新媒体时代下高职院校诚信教育实施策略探究

翁楚歆,刘新秀,钟金发

(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1363)

摘要:新媒体时代下高职院校诚信教育必须要坚持全球视野与弘扬传统文化相统一原则,树立求真意识与情感意识相统一原则,把握个体发展与社会规范相统一原则。在此基础上依托新媒体,发挥课堂诚信教育的主渠道功能、突出团委的牵引地位以及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从而提升高职院校诚信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新媒体;高职诚信教育;策略

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教育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应有之义,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是塑造高职大学生健康职业人格的内在要求。新媒体时代来临不仅带来更加新颖、简便、快捷的信息传播交流的方式,同时也营造出更加多元多变多样的复杂舆论环境。“重利轻义”、“唯利是图”、“金钱至上”等扭曲的错误价值取向通过新媒体的传播越发容易迷惑、扰乱和颠覆高职学生尚未完全成熟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从而做出缺乏诚信、弄虚作假、投机取巧的“越轨”行为。这反映出新媒体时代对高职院校诚信教育带来的严重挑战,也透视出高职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紧迫性。笔者从高职大学生诚信教育原则与教育途径两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优化诚信教育的实践策略,以此提升新媒体背景下诚信教育的实效性。

一、新媒体时代下高职院校诚信教育原则

(一)坚持全球视野与弘扬传统文化相统一原则

诚信问题不仅是中国问题,同时也是全球性问题。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技术为受众带来无国界、超地域、跨文化的信息传播体验,加剧与催化全球化“时空浓缩”的文化交往场域的生成,高职教育工作者在这种更开放的、互动的、紧密的思想文化交往环境中更应该具备全球性的视野,挑选、吸取、生发其他国家的诚信资源来启发与开拓受教育者的思维与眼界。同时,我们也要在诚信教育中挖掘我国传统诚信资源,生发与升华其蕴含的丰富与深刻的教育意蕴,使受教育者能够直观认识到诚信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价值,培育他们在多样多元多变的新媒体时代中对诚信品格的认同、坚持与践行的“底气”。因此,高职教育工作者既能具备全球化意识以开拓诚信教育的宽阔视野,又能深挖中华民族优秀诚信美德的深层意蕴,这是提升新媒体时代下高职诚信教育工作实效性的重要原则。

(二)树立求真意识与情感意识相统一原则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育对象在学习心理发展上有两个相互影响过程:一是运用理性思维把握知识的认知过程,二是将感性情绪升华为意志行为的情感过程。其中认知过程是情感过程形成的前提。这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教育中必须树立求真意识与情感意识的统一。一方面,诚信教育要达到入脑入心入情入理的德育效果,那首先就必须让受教育者“确信”诚信教育内容的客观性与真实性。吴倬指“只有当人们接受了、认同了相关真理时,人们才有可能接受或认同某种价值认识”。[1]在新媒体时代下,高职大学生比以往拥有更强大的信息获取力、交往力与质疑力,这就要求教育者必须具备“求真意识”,用更加严谨的态度去检查、反思、确保自己所使用的诚信教育资源是否正确客观真实而具有公信力。这是使受教育者能否自觉接受诚信教育内容的关键。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诚信教育要创设符合教育对象情感发展的教育情境和氛围。教育工作者除了满足受教育者“真”知需要外,还应该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注重激发教育对象的情感,积极主动地利用各种新媒体平台,创设一种充盈于师生间的平等、包容、尊重、和谐的情境氛围。因此,高职教育工作者通过树立求真意识与情感意识的统一,用“真情实意”来唤醒学生的自主性,激发他们对诚信内容的探究兴趣,最终让学生从消极被动的“要我学”转变为积极主动的“我要学”。

(三)把握个体发展与社会规范相统一原则

诚信教育的功能在于既具有培育受教育者道德人格品质的个体发展作用,同时也具备对受教育者在社会道德领域中对道德规范的习得、内化并自觉地遵守的规范作用,两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一方面,过分强调前者则必然导致受教育者产生诚信只是用于追求于个人特殊能力上的发展与完善手段的功利化思想;另一方面,过分强调后者则扼杀受教育者对诚信品格形成的主动性与差异性,导致教育对象的“麦当劳化”。在新媒体时代下,高职教育工作者必须把握好个体发展与社会规范相统一的原则,通过新媒体的信息交互性及时地了解受教育者发展的实际需要,因“需”制宜地对诚信教育的内容、形式、手段、评价等方面作出调整与改革,令诚信教育的个体发展性与社会规范性在内容上达到善性相通、在模式上构成正向联动、在层级上形成有序衔接,既满足诚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催化剂”作用,又能发挥诚信教育的“修剪工”作用,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诚信教育的实效性。

二、新媒体时代下高职院校诚信教育的路径创设

创设新媒体时代下高职院校诚信教育的新路径,实质上就是在诚信教育的三大教育原则的指导下优化高职大学生诚信教育方式,最终达到提升诚信教育实效性的目标。具体而言,在新媒体时代下创设高职院校诚信教育的新路径有以下几点:

(一)以新媒体为依托,整合、提升、构建高职院校诚信教育教学体系,发挥课堂诚信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

课堂教育是诚信教育开展的主阵地与主渠道,高职大学生诚信教育实效性的提升离不开对诚信教育教学体系的整合、提升与构建。这主要从三方面着手:

1.依托新媒体,高职教育工作者提升自身媒体的素养。高职大学生的课堂诚信教育主要分散于思想政治理论公共课、课程专业课和职业规划选修课中。高职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相应的媒介素养,善于利用新媒体技术带来的MOOC课、Coursera、YY教育等网络教育平台,更新与培养自己的学科体系和跨学科视野,从而能够在跨专业、跨课程、跨背景下寻找、发现以及整合出分布“分散化”、内容“碎片化”诚信内容的连接点和切入点,使其形成相互渗透、紧密联系、共同作用的课堂教学体系,发挥诚信教育课程之间的合力。

2.依托新媒体,创设课堂诚信教学互动交流的情境形式。高职教育工作者应当摒除“单向度”填鸭式教学模式,积极利用新媒体技术,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将文字、声音、图像等直观丰富的媒体素材与元素充分调动起来,把静态化的诚信教育内容转化成动态化的情景形象,唤醒学生课堂的主动参与性,创设出平等、自由、互动的教育情境。

3.依托新媒体,拓展课堂诚信教学的方法。高职教育工作者应当通过新媒体来展拓课堂诚信教学活动的空间与范围,如可以采取当前流行的“微课”方式对高职生进行课下教育,使受教育者课下能够对“遗忘”的诚信教育内容及时地学习与记忆。这是当前诚信教育工作方法创新的应有之义。当然,这要求教育者注意诚信教育微课开展的评价反馈方式,否则就有流于形式的风险。

(二)以高职院校团委为牵引,适应、抢建与开发符合学生特点的新媒体平台,提升诚信教育的正向辐射力、引导力和影响力

高职院校团委作为一直服务、引领、紧贴高职大学生群体的一线学生工作组织,更应抓住自身对学生的影响力,努力适应新媒体在学生群体广泛应用的潮流趋势,主动积极地抢建与开发出更为符合贴近学生信息消费“微”习惯的新媒体交流平台,譬如团委可以通过建立诚信教育的“微博社区”,在这个“社区”中,受教育者能够自由地与教育者、学生领袖通过“发起话题”、“信息转发”、“私信留言”等方式进行对诚信相关内容交流;又如创建诚信教育“微信群”,从网络上挑选能引起学生兴趣的诚信素材,以简洁明了话语配合丰富多样的图片、音频、视频等定期地发布在朋友群和朋友圈中,引起受教育者关注、阅读以及传播。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等“全天候”、横向到边、纵向到点的强大虚拟社区功能,真正地提升诚信教育的正向辐射力、引导力和影响力,使其真正成为高职院校诚信教育的“杀手锏”。

(三)以校园诚信文化建设为契机,创新、打造、丰富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失信可耻”的校园氛围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2]的诚信文化建设总体要求,校园诚信文化建设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高职教育工作者应当以此为契机,借助新媒体开展通过多层次、广覆盖、重参与的校园文化活动,进而构建“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诚信教育环境。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加强校园诚信文化设施的新媒体建设。譬如不少学校都会设有的“文化展览厅”,可以对其进行新媒体的技术升级改造,打造成具有网络媒体、数字媒体和广播媒体完美结合的展播平台。高职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新媒体及时更新和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展览活动的,增强诚信教育活动的吸引力。除此之外还可以建设“勤工助学电影厅”来播放有关诚信主题的电影资料,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受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的熏陶。

2.举行诚信仪式活动。仪式负载着“特定文化的意义”。[3]通过开展诚信仪式教育,能够增强诚信教育的渗透力,使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和激励,并通过仪式的实践活动中最终促使教育对象自觉认同以及内化诚信品格。高职教育工作者可以依托新媒体举行有关诚信节日活动仪式,譬如每年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8.19国际诚信日等节日,可以组织学生在这些特殊的日子里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进行院系部的诚信个人推选,并召开隆重的表彰大会,在这些仪式中有针对性地向受教育者传递诚信对个人、社会乃至全世界的重要价值与意义。

3.引导学生群体开展诚信文化的朋辈教育活动。朋辈教育是指“具有相同背景或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以实现教育目标的教育方法”。[4]高职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引导学生群体自身进行诚信教育的“自觉性”。一方面,通过培育学生群体当中的“意见领袖”,让“意见领袖”通过新媒体开展相关的诚信文化交流活动。另一方面,也可以将诚信朋辈教育“灌注”到学院社团活动当中,譬如读书社、话剧社、电影协会都可以利用新媒体来根据自身社团的特点开展特定诚信教育活动,使其社员们都能够在轻松平等的朋辈诚信教育中获得收获和感悟。

(注:本文为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校共青团课题研究资助项目的成果,课题编号:2015LX266)

参考文献:

[1]吴倬,张瑜.论高校网络德育中需要处理好的五个关系[J].教学与研究,2005,(11).

[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http:// www.moe.gov.cm,2013-11-12.

[3]余清臣.学校文化的载体:仪式建设[J].教育科学研究,2005,(8).

猜你喜欢

新媒体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求初相φ的常见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新招数化解新难题:新媒体环境下防止报道差错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