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教学模式在能源材料专业课程中的融合

2016-03-15许程范贺良张含卓

关键词:薄膜能源特色

许程,范贺良,张含卓

(中国矿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中美教学模式在能源材料专业课程中的融合

许程,范贺良,张含卓

(中国矿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针对能源材料国家级特色专业,以其核心课程之一“薄膜材料与技术”为例,进行中美教学模式融合的教学改革。通过优化授课内容、紧密联系科研、引入美式考试模式和发展系统教学理论等四部分,实现中美教学模式的初步融合,为国内高等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供解决思路,并为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提供支撑。

特色专业;能源;薄膜;教学模式

一、引言

能源、材料、信息和生物技术是高新技术竞争的核心领域。当前,能源的稀缺已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能源争夺往往是纠纷甚至战争的根源。同时,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材料越来越成为高科技产业的基础,对社会进步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从另一角度讲,材料的发展状态决定了一个领域乃至一个国家科技的整体水平。基于此,能源与材料结合而成的“能源材料”具有更大的价值与意义。2011年,我校的能源材料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薄膜材料与技术”是该专业体系内的核心课程之一。

薄膜材料不断发展,新技术与新成果层出不穷,这些进展与科学研究是分不开的。这种高技术含量的学科也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而且需要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并具有一定的研发与创新能力,这是“薄膜材料与技术”这门专业课的难点。众所周知,欧美国家特别是美国代表了当今材料科学的最高水平。除了有近百年积累起来的研究基础,其高校的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也必然有值得借鉴的地方。以佐治亚理工学院、埃默里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孟菲斯大学等四所高校为代表,通过对这些高校做的长期调研,初步了解了他们的教学模式。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完全照搬国外的教学模式,可能会对国内的学生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因此,能否适度的洋为中用,尝试中美两种不同教学模式的融合,以“薄膜材料与技术”教学改革为例,彰显出能源材料国家级特色专业中的“特色”?

二、国内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国内高等教育存在以下问题:(1)学生认为学到的有用知识越来越少;(2)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持续下降;(3)学习目标仅仅是获得高分;(4)师生关系变得淡漠与紧张。这些问题的存在最终导致学生的整体素质不断下降。因此希望通过在美国的调研工作,并结合在国内从事课程教学的实践与体会,借助“薄膜材料与技术”改革尝试,一方面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点新的思路,另一方面也希望藉由此次探索,切实有效地提升能源材料专业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研究创新能力、工程实务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培养该领域高素质专门人才提供支撑。

三、中美教学模式融合的思路

以能源材料专业体系内“薄膜材料与技术”课程为例,进行中美教学模式融合的教改探索,主要思路体现于以下四部分:

(一)由于“薄膜材料与技术”属于能源材料体系,必须体现能源材料专业“特色”,在授课内容上就需要不断优化,在薄膜材料基础、薄膜材料应用和就业热点需求等三方面下大力气。(1)依据该专业学生的基础和需求,在课程中重视能源材料领域的传统薄膜材料,所讲内容细致到位,使学生掌握薄膜材料的基础知识,包括其传统制备方法,如真空热蒸发法、电子束蒸发沉积法、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溶胶凝胶法等知识,通过掌握这些知识,奠定进一步深入了解薄膜材料的基础;(2)薄膜材料是一门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课程,其在日常衣食住行方面的应用也非常广泛,授课内容中需要加强该方面的介绍。同时,在现代化工业应用上薄膜材料也不同或缺,需要为学生提供相关方面的知识。通过在生活和工业上的应用讲解,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有用知识;(3)紧密结合学生的就业需求,“薄膜材料与技术”属于我校开设的新专业课程,学生在未来的就业需求上比较迷茫。因此,在授课内容中需要不断调整,并根据当时就业形势与社会需求,通过授课内容的选择和优化提前为学生解惑与增加信心。如与薄膜材料相关的太阳能电池、锂离子电池、光学薄膜材料、能源类的半导体薄膜等就有不少口碑好效益好的企业,在介绍材料的同时,也为学生介绍企业的情况与相关产品,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心态与学习动力。

(二)“薄膜材料与技术”是专业课,相比于基础课而言,与科研联系更为密切。我们提出了展示个人新科研成果、介绍科技发展动态和在课程中引入精心设计的实验课,三位一体激励学生学习兴趣。(1)科研成果的介绍,需要教师不断提升个人科研的质量,这也是近年来提倡的教学与科研相长。本教学团队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也活跃在科研第一线,取得了丰富的科研成果,如承担有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如果将获得的成果深化、应用于教学,相信可以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新颖的专业知识;(2)高新科技的神秘性是激励学生兴趣的动力源之一,引入与薄膜材料相关的最新发展动态,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热情。例如,薄膜材料的发展非常迅速,在一些科技含量较高甚至概念化的能源设备上常常用到,如一些新型的光电功能薄膜,未来用于实现激光约束核聚变的大型高功率激光系统中的薄膜材料,这些最新的科学知识及技术动态将会对学生的兴趣起到激发作用;(3)尽管目前的培养方案中已开设有一些实验课,但是与“薄膜材料与技术”课程紧密结合的实验课不多。通过在美国的听课经历,以及与师生的探讨交流,发现很多受欢迎的专业课教师在介绍自己的科研成果时,除了常见的口头介绍、PPT讲解、视频观看,还有现场实验甚至直接带学生去实验室开展小型的实验。这种与课程直接相关的实验往往深受学生喜爱,而对于知识的讲解传授又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我们近年的课程教学中,也尝试引入了一些视频实验,学生反响强烈,兴趣高涨,非常希望有机会亲自动手实践。

(三)引入美式的多次多形式考试模式,学生成绩的评价不仅仅依赖于最终的期末考试,通过每学期四次左右多形式的考试来评定成绩,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也使最终成绩与知识获取两者尽可能等同。(1)我国高等教育上存在一定的误区,表现为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低,甚至取消了期中考试,减轻学生的负担。通过在美国高校课堂教学的调研发现,学生的辛苦程度要大得多,以佐治亚理工学院为代表,一学期以五门课计算,每门课几乎每月一考,一学期按五个月算,每个学生几乎要准备二十五场考试。这和我们国内大学相比,简直不可想象的,但这可能也是造成中美两国高等教育质量差距的根源;(2)国内现在实行的学生对授课教师的评价将会直接影响教师的评奖、工资甚至职称,这也影响了广大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的积极性。事实上,美国高校学生也给教师评价。这就提出如下问题,国外这么多的考试诚然能够提高学生的水平,那么学生的学习心态究竟如何,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又会如何?通过与国外学生的交流发现,多次考试看似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但是由于每次知识点都是现学现考,最后的期末考试学生反而非常轻松,对教师的评价并没有因为考试次数的增加而降低。当然,国外师生之间的交流也远比国内要多,也往往以更加平等和开放的方式来进行,在一定程度上使师生关系变得融洽与和谐。

(四)借鉴美式教学中更多的师生互动交流,改进我们前期已构建的交互式课程教学理论框架,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完善并发展出一套系统的教学理论,体现专业特色与个人特色。(1)在国内高校工科教学中,往往出现照搬书本,或更多的依据教师个人喜好来施教,而欠缺了基本的系统教学理论。在我们前期的“薄膜材料与技术”教学实践中,已经尝试构建了初步的交互式课程教学理论框架,包括以下三个部分:1)教学交互,教师的教与学习者的学之间的多维度、多流向的信息交互;2)环境交互,强调教学环境在提高学习者知识与技能方面的重要作用;3)情感交互,侧重考虑学习者的心理状态,调动学习者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基于中美两种教学模式的融合,通过课堂实践,对上述理论进一步优化与完善;(2)在完善交互式课程教学理论的同时,反过来再利用该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形成了双向的良性的螺旋上升式的演化。在这样的教学相互促进的过程中,努力形成教师自身的个人特色,并逐渐提升整个能源专业的教学效果,完成彰显特色专业中“特色”的最终目标。

四、结论

针对我校的能源材料国家级特色专业,提出了中美教学模式融合的尝试,通过优化授课内容、紧密联系科研、引入美式考试模式和发展系统教学理论等四部分研究与实践,藉以解决国内高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出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注:本文系中国矿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一般项目,项目编号:2015YB44)

[1]李庭华,从材料中来,到材料中去——探索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J].新课程学习,2012,(9):18-20.

[2]叶志镇,张银珠,黄靖云,汪雷,以科研促进《薄膜材料技术与物理》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10,(28):474-476.

[3]陈一胜,张雪辉,朱志云,材料科学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研究——基于MOI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19):28-30.

[4]毕凤琴,王勇,郭光伟,张旭昀,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中实施STS教育探讨[J].中国冶金教育,2012,(6):35-36.

[5]廖冬梅,顾昌,石端伟,郭新立,巫世晶,建设学科交融式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8):151-153.

猜你喜欢

薄膜能源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中医的特色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Optical and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Organic Semiconductor Thin Films for Optoelectronic Devices
完美的特色党建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
PBAT/PLA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EHA/PE复合薄膜的力学性能和阻透性能
无色透明聚酰亚胺薄膜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