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儒家思想的现代管理模式探析

2016-03-15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权变内圣外王儒家思想

黄 波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基于儒家思想的现代管理模式探析

黄 波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儒家思想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对现代管理有着重大影响。推动现代管理的中国化发展,主要体现为“内圣外王”的管理目标、“民贵君轻”的管理理念、“中庸权变”的管理模式和“修齐治平”的管理方法。

儒家思想;现代管理;中国化

现代中国的管理研究言必称泰勒,把西方管理思想奉为圭臬,却忽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殊语境。正如马克思经典作家所言,传统文化“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1],同时“(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又都互相影响并对经济基础发生影响。”[2]传统文化在经济发展与运行过程中必然起着重要的作用。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也充分论证了传统文化与管理的关系:“(管理)受到特定社会中的价值观念、传统和习惯等因素的制约,……管理人员是在特定的文化价值准则和体制内管理组织和作出决定的……而管理越是能够运用社会传统、价值观和信念,它就越能够取得成就”。[3]现代管理必须充分汲取传统文化中的合理因素,才能在实践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深刻影响着我国现代社会中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产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对经济运行与管理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是现代管理中国化的精神土壤,也是现代管理贴合中国实际、推动管理活动进一步发展的思想源泉。

一、 关于儒家思想的界定

儒家思想丰富庞杂且一以贯之。何为儒家思想,这是学术史上影响久远的问题之一。这一问题肇始于西汉末年的刘歆,自此之后关于儒家的起源、命名、思想内容与来源的争论就众说纷纭,不绝如缕。历代以来如东汉时期的班固、郑玄,迨至近现代的章太炎、李泽厚、熊十力等都曾经对“儒”的命名与起源问题作出过深入探讨,但结论却很不一致。张华清(2003)就儒家起源问题进行了较深刻的研究,他把历史上的主要观点总结为五种,分别为儒家起源于周公说、儒家起源于术士说、儒家起源于王官说、“儒有三科”说和儒家起源于殷遗民教士说,并从“儒”的音形义着手,对“儒”的命名与起源作了较好的总结。[4]至于儒家的思想内容更是代有新知,蔚然大观,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与核心内容,但正因为极其丰富博杂而岐见多出,因此对于儒家思想作一番梳理澄清实有必要,有助于对儒家思想有一个整体的理解。

1、早期文献中的儒

“儒”这个概念最早出现于《论语》中的“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5]一语,孔子对子夏说:你应该做君子式的儒者,不要做小人式的儒者。《礼记》也有相应记载,孔子在和鲁哀公面谈时对“儒”作了澄清:“今众人之命儒也妄,常以儒相诟病。”[6]在这里,孔子把“儒”分为两种,一种是他代表的君子儒,另一类是传统的小人儒。鲁哀公听了孔子关于“儒”的解说后,对儒者的话更加相信,对儒者的行为更加看重,并表示他这一辈子,再也不敢和儒者开玩笑了。这就表明,“儒”在孔子之前就存在,但是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垢病,是一个贬义的称谓,而孔子终其一生的政治实践和学术努力,树立了君子儒的典范,为儒进行了正名。

2、“儒”的命名

对儒的命名大多是从语音学的角度来考量的。《说文解字注》中指出:“耎,弱也,此与懦儒二字意略同而音形异。”[7]学界普遍理解为:儒通“懦”,懦弱之意。但孔子认为:“吾与史、巫同涂而殊归也。”[8]据此,李泽厚对儒的解释较好的理解了儒的本质,贴近了孔子的原意。李泽厚认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是由殷周祭祀活动的主持者演化而来的[9],巫、尹、史这些群体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成为殷周文化乃至上古文化的传承者。

3、儒家思想的来源

孔子作为儒家正名开宗之思想家,他的思想、观点自然而然成为儒家思想的来源和重要内容。新儒家著名学者熊十力先生曾经对儒家思想的来源作出过精辟的概括与总结:“中国学术导源鸿古,至春秋时代,孔子集众圣之大成,巍然为儒学定宏基,……其所承藉者极其宏博,其所开创者极其广远,巍然儒学宗师”[10]。孔子正是对上古文化的吸收与继承,形成了丰富具体的理论系统,成为上古文化的集大成者,从而为儒学开出了生面,创立了儒家的思想体系。

4、儒家思想的确立

孔子为确立儒家学派作出了巨大贡献。一是为儒者正名,和传统的小人儒划清界限;二是宣扬儒者学说,实践政治主张,提高了儒者的社会地位;三是扩大儒者影响,在周游列国的过程中极力宣传儒家的政治主张,虽然许多观点不合时宜,大多未被采用,甚至还被讥讽为迂腐之说,但还是得到了许多国君的肯定,从而通过对高层贵族宣传,扩大了儒家思想的影响,为儒家思想的确立奠定了基础;四是有教无类,开办私学,广收门徒,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大力传播儒家思想,壮大了儒者队伍。如孔门弟子三千,贤者七十有二,充分表明了越来越多的人信奉儒家思想了;五是奠定儒家经典,系统整理古代文献,编订“诗、书、礼、易、春秋”,形成了后来统称之为“四书五经”的儒学主要经典,确立了儒家学派的思想体系。孔子把备受垢病的旧儒开新为“仁以为己任”的新儒,彻底摒弃了旧儒的柔顺懦弱与因循守旧,确立了以仁义道德、公忠诚信为理论基础、以义利王霸之辩为价值导向、以刚健有为、自强不息为人生态度、以伦理纲常、守礼正名为行为规范,以修齐治平、内圣外王为终极关怀的儒家思想体系。儒由传统术士的贬义统称,演变成为体系完备、思想圆融、影响深远的儒家学派。

二、 儒家思想的基本理论

在孔子之后出现了“儒分为八”的学术纷争,也出现了性善性恶论的殊途同归,更有汉儒的思想一统和宋明理学的大放异彩。儒家大贤们殚精竭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构建了丰富全面的儒家思想体系,其主要内容一是以孔子为儒家思想始祖;二是以《六经》为经典(宋以后扩充为《四书五经》);三是以仁义为根本信条;四是以修己安人为最终目的;五是以明伦教化为主要职责,六是以治理天下为政治理想,以成就圣贤为做人的终极关切。择其要点,儒家的基本理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内圣外王

首先提出“内圣外王之道”的文献是《庄子·天下篇》。但儒家在没有使用“内圣外王”概念之前,也是有一系列与之相对应的概念的,如“立德立功立言”之君子三不朽、修己安人、达己达人、成己成物等概念都与“内圣外王”有类似的含义。但是直到北宋程颐评定邵雍的学说为“内圣外王之学”之后,“内圣外王”才成为了儒家的基本概念,在儒家学者中广泛使用,“内圣外王”也因此成为儒家精神的基本表达。

儒家“内圣外王之道”有着丰富完整的理论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儒家人格理想理论。这表现在儒家关于“立德立功”和“成己成物”两个层面内在关系的论述之中:“立德”是修养途径,也是修养方法,对应于“成己”目标,即通过心性修养,增进德智,以通向圣贤境界;“立功”是践行的手段,也是人生的追求,对应于“成物”的贯彻,即身任天下,利济群生,经世致用,以实现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内圣外王的人格理想体现了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高度统一。第二,政治追求与立身之道。这表现在儒家“修己治人”和“穷达知命”两个层面内在关系的论述之中。儒家主张推行仁政,以民为本,并通过端正自己品行,修养德性,以高尚人格的影响辐射实现由修身而齐家,由齐家而治国,由治国而平天下的政治路径。在德性修养与政治追求过程中,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进退之间,体现了道德与政治的高度统一。第三,知行合一,学用结合。这表现在儒家“明体达用”和“通经致用”两个层面内在关系的论述之中。通过学习,即通经才能明道;而明道的最终目的在于致用,学用结合才是儒家的理性追求。儒学作为“明体达用之学”,实际上是知行合一,是如何实现道的内化与行的外显的统一,体现了学问与事业、理论与实践的内在统一关系。

2、民贵君轻

孟轲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11]在孟子所处的那个时代振聋发聩,从而成为重民思想的重要来源。其主要观点有四:一是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不爱民的诸侯将因“糜烂其民而战之大败”[11]。二是制民恒产,“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11]只有让民众生活有保障,才能让他们安于本份,服从统治。三是教民仁义忠孝,“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11],教化是不能间断的。而且教化与法制并不矛盾,对于凡不服从教化的的民众,孟子也主张申之以法。如“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11]。但总体来说还是偏重于教化。四是尊贤使能。他把用贤与否看成是国家存亡的大事,主张选拔人才要重视民意。总结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它是以仁政为基础,以保民为手段,以教化为途径,以法制为辅助,以“王天下”来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和统治秩序为最终目的。

3、中庸权变

孔子首先提出“中庸”的观点,要求认识上不能有偏颇,行为上不要走极端,包含了四个层面的含义,分别是“过犹不及”“执两用中”“和谐”及“权变”四个层面。一是“过犹不及”。要求我们把握好事物的度,这是中庸权变思想的理论核心;二是“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6]若要达到“中”的平衡,要求我们有一个整体思维,必然要从全局来把握事物的本质,这是中庸权变思想的认识论;三是经权损益。孔子说“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5]就是不要用僵死的思维模式去处理问题,而是要按照客观规律去办事,以达天地万物之和谐,这是中庸权变思想的方法论。四是和而不同。和为贵,但同时也要反对盲目跟随、附和从众。人与天地万物构成的大系统的和谐是中庸的内在追求,系统的动态的辩证的和谐是儒家的思想追求,也是高明的人生境界。儒家追求的是一种有原则的和谐和动态的一致,这是中庸权变思想的最高目标。

4、修齐治平

《大学》系统表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脉络。即物格—知至—意诚—心正—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儒家通常把前面四层,作为后续四层的基础,认为“物格”“知至”“意诚”“心正”是“修身”的工夫,也是内圣的过程。这是一个治学、修养乃至个体成长的基础性工程;然后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实现外王,实现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的过程。前面四个层级简称为“格知诚正”,后续四个层级简称为“修齐治平”,“修身”作为联结前后层级的核心环节,是最重要的根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是修身的途径与基础;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从修身上推广开去而绽放出来的不朽之花。

三、 儒家思想在现代管理中的具体运用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核心内容的儒家思想对于每个中国人而言,就像空气之于呼吸,阳光之于绿色植物,是自然的时刻在发挥着作用,影响着我们的思想观念和现实行动,对现代中国的管理实践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与推动作用。实践证明,儒家思想与现代管理相结合,实现现代管理的中国化,对于更好地指导管理活动,提高管理成效,是非常值得深入研究的。程潮、钱耕森通过对儒家“内圣外王”及其现代价值的发掘,以判定儒家思想对当代社会及21世纪有无积极借鉴或指导意义。[12]随后江荣海对孟子“民贵君轻”思想述评[13]、刘明从孔、孟的权变思想看中庸之道,[14]纷纷开始在儒家思想中寻找其现代价值。不过综观近年来的研究,关于儒家思想的研究条分缕析,细致入微,但缺乏整体的研究与运用。至于儒学与管理实践的结合,更仅仅停留于某一观点在管理中的运用,缺乏系统的体系支持。如梁明、梁雅明虽然对管理学视角下“中庸之道”的现代价值进行了有价值的探讨,但也只是着眼于儒家思想的某一方面。[15]正是出于上述思考,从管理目标、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四个层面进行基于儒家思想的现代管理研究,不论是对于儒家思想的深入研究,还是对现代管理的中国化进程都是尤为必要的。

1、“内圣外王”的管理目标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信息时代的扑面而来,现代社会既充满希望,又伴随危机,每个人都深陷其中,弘扬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成为现代人类自我救赎的文化选择。宏观层面看,现代工业化大生产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的环境破坏与资源枯竭已经威胁到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前景堪忧;对个体而言,社会急剧变迁带来的工作压力及高房价为代表的生活压力,让现代员工对于工作和生活高度焦虑,压力山大,不堪重负。“内圣外王”作为儒家的人格理想,倡导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人生态度,弘扬成己成物、达人达己的价值取向,有助于现代人克服精神危机,从而为现代管理提供激励支持。一是为员工提供奋斗的目标,确立正确的道德观、功业观和人我观。“立功立德、修己治人”的主张可以满足人们自我实现的需求,克服过于追求个人利益的狭隘,有效消除现代人因信仰坍塌、价值迷失的精神空虚。二是正确处理工作实践中的利益关系,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实现人生价值的同时,正确处理自身利益与集体利益、他人利益的关系,“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有助于矫正经济人假设中过度自私自利的价值取向,提高员工的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从而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三是注重人力资源的自我培育与潜能挖掘,确立知行合一的人才追求。人力资源因素将会成为继资本、技术之后新的企业发展推动力量,通过科学管理来把员工的知识、技能、思想和价值观转化为生产力。

2、“民贵君轻”的管理理念

“民贵君轻”管理理念的核心是“民为邦本”与“以人为本”。具体到管理方面来说,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尊重员工,认为员工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力量;并且要重视重用优秀人才,孟子举了许多要重用人才的例子,反复说明了尊重人才的重要性。特别是现在知识经济的到来,高层次人才成为企业竞争的焦点。尊重员工,把员工作为企业最稀缺珍贵的资源来看待,是现代管理的一大趋势;二是重视民意民心,认为民心向背是政治成败的决定因素,在企业管理中也需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与整体推进,上下同心,才能实现组织目标;同时也要关注客户,实现客户满意、员工满意,股东满意,企业发展才能顺畅。三是保障员工利益,建立健全物质与精神激励机制。要认识到员工的需要,满足员工利益,形成劳动方、资本方和社会的利益共同体;四是限制大股东的权利,在管理决策中要充分听取小股东和公司员工的建议,让小股东与员工在企业管理决策中积极参与和发言,能尽量参与到企业的管理中去,形成推动企业发展的共同合力。

3、“中庸权变”的管理模式

从管理的角度看,“中庸权变”有两个关键点。一是“中庸”,就是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要掌握一个适当的度,不要走极端;二是“权变”,就是要求在管理过程中必须因地制宜,与时俱进,通权达变,要求管理者在考虑问题时,应该着眼大局,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不要囿于成见偏见,用惯性思维来分析和解决问题,而是一定要“因时、因事、因人、因地而制宜”,“中庸权变”的管理模式,就是因应各不相同的问题而找出的解决之道。

(1)顺道管理模式

要求在管理过程中,遵循客观规律,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真正按规律办事。必须祟尚科学,认真学习,才能认识和遵循客观规律。打造学习型组织,培育学习型员工,不断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促进整个组织的管理效能的发展。在管理活动中,需要加强管理理论观念、知识技能的培训和学习,遵循客观规律,摒弃主观臆断,是遵循中庸之道的内在要求。

(2)和谐管理模式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常态要求,但是也要强调协同合作、共生共荣、合作共赢。这就要求管理过程中既要注意到企业内部的和谐,也要关注企业外部的和谐,不仅要实现自身的利益,还要实现他人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不仅要考虑到企业发展过程中目前的利益,还要考虑到长远的利益,企业的管理才会和谐。

(3)整体管理模式

企业应着眼于管理的整体,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有失公平,在制订组织战略时要注意综合与平衡。要注意到系统内部职能部门、岗位分工、薪酬待遇方面的平衡,也要注意到系统外部利益相关方的平衡关系。

(4)适度管理

管理要把握好一个度,不能太严苛,也不能过于松散,既要适当集权,也要灵活放权。通过适度放权,让员工充分参与到管理的一切环节中去,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管理上既要严格规范,也要关注人性和员工的情感需求。

(5)权变管理

当前企业正处于巨大的变革之中,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价值观念急剧嬗变和快速传播,管理也必然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绝不能总用老眼光,守着老办法去解决新问题。这就要求在现实管理中,在制定管理制度、引进管理技术,规范管理流程的过程中都要根据形势变化而不断调整。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条供我们照搬照抄,因地制宜,因时而易,因事而变,将是管理活动中的常态。

4、“修齐治平”的管理方法

儒家思想在管理中的方法运用主要是号召通过个人管理,实现德性修养,以此为基点,向家庭、社会辐射影响,最终实现有序的理想社会结构。在现代管理中,一要注重学习型组织的构建,不断提升知识技能、思想观念、道德情感,实现人力资本的优化;二要培育员工的责任意识,形成对企业、家庭、社会的责任,认真对待手中的工作,通过产品和服务实现对顾客、家人、企业和国家的价值创造;三要在管理中进行不断学习,贵恒贵一,更要反躬自省,发现不足,见贤思齐;四要躬行践履,勇于探索,在管理中要善于观察勇于创新,在新形势新环境中发现新问题,找到新思路,并付诸实践;五要艰苦奋斗,成就人格,在管理过程中要不畏难,不盲从,善于消除管理过程中的各种障碍,形成行之有效的管理思想与管理方法体系;六要敢于担当,勇为人先,争当表率,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成为团队的灵魂和楷模,促使周围的员工产生心理感召与行为认同。同时也要注意树立榜样,形成你追我赶,争创一流的进取环境。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4.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32.

[3]彼 得·F.德鲁克.管理: 使命、任务、实务[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9.

[4]张华清.儒家起源问题辨析[J].管子学刊,2003,(1):28-33.

[5]杨伯峻.论语译著[M].北京:中华书局, 1980.62,38.

[6]杨天宇.礼记译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7.798,692.

[7]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377.

[8]马得禹.关于儒家起源的三个问题[J].社科纵横,2005,(1):110-111.

[9]李泽厚.孔子再评价[C].陈平原.二十世纪中国学术文存.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522.

[10]熊十力.原儒[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4.

[11]杨伯峻.孟子译著[M].北京:中华书局, 1960.328,324,17,5,162.

[12]程 潮,钱耕森.儒家“内圣外王”及其现代价值[J].学术月刊,1998,(8):53-59.

[13]江荣海.孟子“民贵君轻”思想述评[J].齐鲁学刊,1984,(5):31-35.

[14]刘 明.中庸之道新解——从孔、孟的权变思想看中庸之道[J].学术论坛,2007,(3):8-11.

[15]梁 明,梁雅明.管理学视角下“中庸之道”的现代价值[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4):69-72.

(编辑:余华;校对:蔡玲)

Mode Study on Modern Management Based on Confucianism

HUANG Bo

(PublicManagementSchoolofHunan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ChangshaHunan410205)

Confucianism as the core of our traditional culture has great influence on the modern management ,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management in china, mainly reflected in four aspects: "Internalsaints and external king" management objectives, "The people are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ruler" management philosophy, "The moderation and Contingency" management model, " Cultivating oneself, regulating the family and ruling the world" management method.

Confucianism; modern management;sinicize

2016-07-20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组织视角的创新创业人才职业生涯开发技术研究”(项目编号:12BGL066)、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数据库与模型:我省创新人才的OCD研究”(项目编号:12JL01)

黄 波(1972- ),男,湖南张家界人,土家族,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人力资源管理

10.16546/j.cnki.cn43-1510/f.2016.05.019

C93-09;D523.2

A

2095-1361(2016)05-0148-06

猜你喜欢

权变内圣外王儒家思想
“权变”:《孟子》的道德选择辨析
近30年中国情境下权变理论研究知识图谱分析与展望
“内圣外王”
基于分时权变视角的合伙治理创新研究
“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追求
儒家思想与书法
从“三吏”“三别”看儒家思想在杜诗中的渗透
内圣外王与中庸之道
权变视角下施工企业管理信息化认识
儒家思想与学佛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