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党组织密切党群关系的创新实践
——基于温州“红色细胞工程”的分析

2016-03-15郑智成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党群关系创新实践基层党组织

郑智成

(中共温州市党委校,浙江 温州 325000)



基层党组织密切党群关系的创新实践
——基于温州“红色细胞工程”的分析

郑智成

(中共温州市党委校,浙江 温州 325000)

摘要: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温州“红色细胞工程”是密切党群关系的实践创新,通过常态互动实现党群有效沟通、多头联动维护群众利益、主动变革升级党员干部素质,从而构筑党群关系的良性系统,温州“红色细胞工程”实践让我们认识到,深化党群关系需要:在价值理念上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在动力构成上要结合组织推动和基层创新,在主体力量上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工作机制上要有可操作性的常态化制度。

关键词:基层党组织;党群关系;创新实践;温州;红色细胞工程

基层党组织在党的建设布局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不仅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者和执行者,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部门,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基层代表党直接与群众打交道,是构建党群关系的核心力量。党群关系密切与否的直接因素就是群众对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党员干部的工作的认识和感受。

一、互动、联动、主动:密切党群关系的温州“红色细胞工程”模式

在密切党群关系的实践探索中,温州市委提出了“红色细胞工程”建设这一基层党建工作的整体布局。所谓“红色细胞工程”是指“以基层普通党员为主体,以党员干部为骨干,以入党积极分子为补充,实现普通党员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普通党员、干部联户包村全覆盖”[1]。以这张“红色细胞组织网络”为基础,及时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思想困惑和实际困难。党员在联系服务群众的过程中,宗旨观念得到强化,先进性得以塑造,进而带动激发出社会积极因素,使党的基层基础得到巩固。“红色细胞工程”建设这一系统性基层党建创新工作没有现成模板可抄袭,其关键是要敢于改革、善于创新,从做好市级的“顶层设计”着手,突出统筹推进力度。目前该项工作在市域范围实施了一年多,各县市区又结合社情民情探索出了合乎本地特色的创新举措,谋划了一条以“互动-联动-主动”为布局思路的密切党群关系路径,极大地推进了基层治理工作。

(一)以有效沟通为前提,实现党群联系常态互动

1.嵌入组织队伍。“红色细胞工程”建设的一大亮点就是不同层级、不同系统党员干部均能恰当地嵌入到党群沟通服务体系之中。以乡级党委为龙头、村级党组织为核心,按照“地域相近、人缘相亲、风俗相同、生产相关、兴趣相投”的要求,构建出全方位、多层次的党群联系机制。市县领导要联系县、乡、村、部门;机关部门领导要联系本系统基层单位及乡、村;机关党员干部要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户;乡领导要联片、联村,并结对两户以上群众;乡干部要联系村居、企业、农户、项目;村党组织要组织党员和积极分子直接联系群众,确保每户群众都有党员可联系、每个群众随时都能找到党员。

2.搭建沟通渠道。“红色细胞工程”在沟通平台上将传统渠道与现代手段结合,满足不同层次群众对沟通形式的偏好。传统渠道侧重服务老年群体,以“一卡一箱一热线”为主,即各村制作便民服务联系卡发放到家庭户,公开片区党员干部姓名、电话及辖区热线;设置意见箱方便接收群众意见建议;开设热线电话第一时间接受群众反映。现代沟通渠道侧重服务年轻群体,综合运用网站、QQ、微信等媒介,在县乡网站开设民情收集专栏,实现网络对社情民意的快速收集;在驻村干部和党员之间、党员干部和群众之间建立微信群、QQ群,形成便捷的民意反映收集渠道;每名驻(联)村干部人手一部“民情E通”终端,实现网格信息及时上报。

3.注重信息质量。“红色细胞工程”在联系群众环节非常注重互动信息质量,为下一步服务群众做好科学分析和研判。一方面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科学地传达给群众,争取群众对政策的理解和支持,并引导群众开展好生产生活。如平阳县实现驻村干部人手一册《全科宝典》,将党务工作、新农村建设、教育文化卫生事务、社会性质管理事务、公共安全与环境保护、社会保障、人民武装、农业生产经营、种植养殖实用技术等汇编其中,党员干部在与群众交流中能信手拈来,提供最有效用的信息。另一方面做到尽可能全面和本原地收集群众诉求,针对性的答疑解惑,做好民情日记的详实登记,及时发现社会治理中的不稳定因素予以上报。

(二)以维护利益为核心,推动服务群众多头联动

1.分层即时服务。“红色细胞工程”从三个途径努力做到即时回应,第一时间解决群众难题。一是结合网格化服务,根据党员、群众的居住分布、亲缘关系、需求互补等特点,建立由3至5名党员与10至30户群众组成的党群服务小组,开展日常性帮扶,解决一些“人能来、事能帮”的问题。二是通过驻村干部走访,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当场解答,解答不了的由村级层面即时走访,村里解决不了的通过信息平台即时反馈到社区处理,处理不了的即时上报到街道处理中心,街道根据职责分工由科室牵头解决。三是提供菜单式服务,完善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和村居便民服务点建设,增强服务功能,结合收集的诉求为群众即时提供适销对路的服务。

2.整合资源破题。“红色细胞工程”发挥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在整合资源服务群众上有四大举措。一是建立民情处置中心,如洞头通过区领导牵头,将各街道乡镇和相关部门纳入成员单位,通过联席会议、民情分析会、成员单位民情处置等,综合运用体制资源提升处置质量和效率。二是推行社区“大党委制”,将辖区内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党组织负责人纳入社区党委班子,统一调配、集约利用区域内党建资源和公共服务资源,共同参与社区管理服务。三是设立“时间银行”,社区党员、在职党员、社区单位党员、共青团员、社会能人、热心群众等加入志愿者服务队伍,向社区“时间银行”登记服务项目和时间节点,提供为民服务事项。四是开展“微心愿”认领,到本社区报到的机关党员及社区企事业、居民,结合自有资源和特长,认领群众的“微心愿”,帮助解决群众困难。

3.跟踪督查回应。“红色细胞工程”县乡两级实施每月一次“回头看”,强化工作协调和督办力度,提高办理时效和办结率,确保基层反映的问题件件有着落、有回音。通过跟进式反馈,让片区负责人(联络人)跟进问题处理的各个阶段,及时向群众反馈处置结果。通过实行“服务承诺制、限时结办制、服务公开制、服务投诉制”,及合理设置满意度评价事项,把考核评判权交给群众,让群众监督党员干部。再通过测评干部对群众的“知民度”和群众对干部的“知名度”,督促党员干部切实进村入户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三)以素质提升为根本,基层组织变革更加主动

1.培养与淘汰并行。“红色细胞工程”通过三项工程推动基层队伍更加有为、更加能为。一是党员干部提质工程,以培养“五全”即“全科能力、全天在岗、全员入户、全情知晓、全心服务”党员干部为目标,通过集中培训、网络学习、挂职锻炼、师徒结对、项目攻坚等途径,提升党员干部综合素质。二是党组织强基工程,以“班子建设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评价好”为主要内容开展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努力塑造有战斗力、执行力、凝聚力的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三是党员干部净化工程,推出不合格党员退出机制,通过“划定红线、筛选核查、组织研究、党员申诉、限期整改、分类处置”等步骤处置不合格党员,将严重违反红线的党员及时清除出党,始终保持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2.以拓宽空间激励。“红色细胞工程”注重拓展党员干部的发展领域,在政治空间、经济空间和工作空间上都积极创造更宽广的条件。一是加大从村干部中选拔录用乡镇街道公务员和事业干部的力度,进而对政绩突出、能力出众的村干部直接提拔任用到乡镇街道领导岗位上来。二是确保村主职干部“基本报酬不低于上年度所在乡镇街道农民人均纯收入两倍”,实行“报酬与工作绩效相挂钩、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考核评价办法”,并全面落实基层专职党务工作者报酬、医保、养老等待遇保障。三是完善基层运转经费增长机制,1 500人以上规模村每年运转经费不低于10万元,其他村不低于5万元,并逐步提高;地市级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每年10万元,县级社区每年5万元。

3.以考核奖惩促动。“红色细胞工程”以开展“五星争创”活动为载体进行评星定级,推动工作持续深入。如文成县珊溪镇在“五星”、“四星”党组织中实施“示范”工程,在“三星”、“二星”党组织中实施“提升”工程,在“一星”、“无星”党组织中实施“转化”工程。通过“五星争创”活动对表现突出的组织和个人实施党内嘉奖,定期表彰一批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埋头苦干、攻坚破难的优秀党员干部。对拒不执行组织分配任务、群众意识淡薄、党员先锋指数考评差等党员,专门成立党风党性教育党支部,进行集中教育帮扶,视其整改情况予以组织关系转回或劝其退党。

二、温州“红色细胞工程”的主要成效及启示

通过“试点——扩大试点——全面推开”的方式分批次、有秩序地推进,“红色细胞工程”在实践中的成效逐渐得以显现。

(一)“红色细胞工程”主要成效

1.提升了基层党员干部队伍战斗力。“红色细胞工程”以“质量立党”的基本理念推动基层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党员干部的身份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先锋意识有了明显提升,履职能力有了显著增强。这是通过将党员干部“赶”到群众中、“赶”到难题中、“赶”到压力中锻炼形成的,已内化为其自身素质的一部分。机关党员自不必赘言,很多生长在农村社区的党员看似生活在群众中,实则缺少群众工作意识和工作能力的锻炼,难以谈得上先锋模范作用,甚至和一般群众难以区分。通过“红色细胞工程”的任务要求和考核机制,党员干部要面对形形色色的群众,要应对各种各样的困难,基层群众和现实挑战成为提升他们做好群众工作的最好老师和最佳考题,推动着他们去掌握政策、了解民情、培养情感、积极有为、有的放矢。

2.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红色细胞工程”坚持“强基惠民”,以维护群众利益为核心,通过为民办实事、解难题构建了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党员干部在深入群众过程中,通过聊天谈心、跑腿办事、家政服务、纠纷调解、收集民声等,不仅维护了群众的利益,更是在群众中融入了情感因素,使党群干群相互了解熟悉,使党员干部的形象变得可亲可敬。“红色细胞工程”实施两年来,“全市27万多基层党员干部服务139万多户群众,为群众办实事好事32万多件”[2]。机关党员、乡镇街道党员、农村社区党员通过这些“红色细胞”不断将“氧气”、“养料”输送到村到户,通过党建元素这一载体将群众各种所需融入到服务中。

3.积累了联系服务群众经验。“红色细胞工程”以创新联系服务机制为重点,在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注重实际、瞄准难点,形成了一批联系服务群众的典型经验和特色做法。鹿城区创建“三化三式”幸福社区,在80个城市社区设置1 046个微格,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服务触角直接延伸到居民家庭;瓯海区以“家庭和美、邻里和睦、党群融和、社会和谐”为目标的村居“四和院”创建,落实了双联系制度;平阳县萧江镇树贤社区运用“民情E通”信息化手段,完善管理服务体系,提升了工作效率;瓯江口新区灵昆街道以目标群体分析法为抓手,将困难户、小微企业主、征地拆迁户、在外径商、特殊利益群体等定位为目标群体,“对症下药”解决问题,确保“红色践行”有的放矢。还有龙湾区瑶溪街道朱宅村的“红色微圈”,瑞安市马屿镇马北村的“四项问诊”工作法,苍南县宜山镇宜一村的“131”体系,等等。一系列的探索从体制机制上进行创新,为密切联系服务群众、夯实基层基础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红色细胞工程”密切党群关系的启示

1.在价值理念上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中国共产党历来强调宗旨意识、突出群众路线,党的一切路线方针政策制定的理念和基点就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从“红色细胞工程”的实践过程来看,其紧紧围绕群众利益这一核心整合服务资源、畅通互动路径、激励党员干部。当前群众的分层化决定了利益诉求的多样化,既有微观的街坊邻里纠纷调解,也有中观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还有宏观的社会公共事业保障等。然“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正是在各种大政小事中评判执政党并形成自己的态度,这是党执政道义合法性的来源。这就需要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真正做到以群众现实问题为导向,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2.在动力构成上坚持上下并进。一方面,党的组织原则要求“个人服从集体”、“下级服从上级”,赋予了地方组织在其地域上的政治权威,使其获得强大的组织动员力。另一方面,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对基层问题和群众诉求有着最为深刻的感知和理解,具有强大的创造力。“红色细胞工程”的顺利开展正是结合了市委的组织动员力和基层党组织的创造活力,通过上下联动实现合力推进,既包含了市委对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的政治要求和方法指导,也含纳着基层党组织对市委推动工作的积极回应和主动对接。由此,群众工作要重视“自上而下”的推动与“自下而上”的回应,将上级组织的科学决策以政治意识的高度、组织纪律的强度、从严治党的力度大张旗鼓予以推进,同时激发广大基层最富有的创造力。

3.在主体力量上坚持党员先锋作用。中国共产党持续不断发展壮大的力量构成中,共产党员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表明,正是共产党员以理想信仰为旗帜,以自己的率先垂范为引领,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形成了强大的推动力。“红色细胞工程”直接目的就是激发党员的活力,不论是考核评估、淘汰更新,还是创造政治空间和提升经济待遇,无非是想从正反方面共同使劲,使“细胞”既“红”又“专”,不仅有先锋模范的本质属性,还要有“一专多能”的基本功能,正如平阳县“全科宝典”所寄托的那样,实现共产党员兼具志愿者般的纯粹境界和社工般的服务本领。

4.在工作机制上坚持制度的可操作性。小平同志讲,“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3]。习近平强调,“没有坚定的制度自信就不可能有全面深化改革的勇气”[4]。正如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各种专题活动,最终都是以建章立制的方式,形成一批工作制度、管理制度,使制度笼子得以扎紧。“红色细胞工程”在出台实施方案上,突出制度可操作性的特点,市委制定的指导意见,将“红色细胞工程”的主要任务,从完善联系机制、畅通民意渠道、办实事解难题、强化工作激励到加强队伍建设,每一环节都有多种载体予以落实,使基层在贯彻中有章可循、有路可走。

参考文献:

[1]陈一新.深入实施“十大举措”切实抓好“三十项重点”努力开创温州赶超发展新局面[N].温州日报,2014-01-16(1).

[2]张和平.温州激活“红色细胞”服务群众[N].新华每日电讯,2015-12-11(1).

[3]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3.

[4]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06.

[责任编辑:刘红]

收稿日期:2016-04-29

基金项目:温州市社会科学院2015年课题“乡村治理视角下基层党建‘项目嵌入’优化研究”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郑智成(1979-),男,浙江温州人,党史党建教研部讲师。

中图分类号:D2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8520(2016)04-0034-04

猜你喜欢

党群关系创新实践基层党组织
社会资本视阈下的山东抗日根据地党群关系建设
浅析班组文化建设与创新实践
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当前施工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现状及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