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6-03-15庄经纬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1期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障碍

庄经纬

【摘要】据调查,贫困大学生在心理健康程度上相比较普通学生要弱。虽然经济状况与心理压力之间并不存在必然联系,但是当它不能满足自己的基本需要时,就会变成一种心理压力源。贫困大学生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并由此产生一系列心理障碍。近几年,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凸显,这需要我们的特别关注。文章分析了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及成因,探讨疏导贫困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对策,希望能帮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 人际交往 心理障碍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012-02

贫困大学生主要指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贫困生认定工作中,一般将月生活费低于800元的大学生确定为“困难”,低于600元的则为“特别困难”。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招生规模逐渐扩大,特别是在分数低、收费高的独立院校,贫困生的比例不断增大。据调查,贫困大学生在心理健康程度上相比较普通学生要弱。虽然经济状况与心理压力之间并不存在必然联系,但是当它不能满足自己的基本需要时,就会变成一种心理压力源。贫困大学生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并由此产生一系列心理障碍。

一、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

心理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在一些贫困地区还留有“高中生拖累全家,大学生拖垮全家”的说法,这对于尚未自食其力的贫困大学生造成心理压力,特别是看到别人有自己没有,或者过于敏感等,很容易引发挫折感,出现人际交往问题。研究认为,贫困大学生不良的人际关系中主要出现的心理障碍有:

1.自卑心理

自卑是个体在社会比较过程中由于认知歪曲所形成的对自我价值的消极评价,并由此产生自我否定的态度及与之相应的鄙视自己的情感体验。有的贫困生家庭困难、成绩平平、毫无特长,对自己超级没有自信。自卑者感觉自己总低别人一等,做事畏首畏尾,不爱主动与人交往。他们往往看不到自己的自身价值,觉得自己能力差、交往能力不行,会形成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自卑心理让贫困大学生离群、孤立、自我封闭。同时,一些贫困生为了躲避现实生活,沉迷虚拟的网络空间,自卑心理让其更加自闭,网瘾又引发人格障碍,恶性循环。

2.嫉妒心理

嫉妒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体现;它是人感情的表现。由于怨恨且察觉别人享有之利益,并欲将其占为己有,因而产生的一种情感与心理状态。贫困大学生因生活压力常常会利用课余时间打工赚钱,大大减少了与同学们的交流,同学之间缺乏沟通理解。而且,生活方式不同也会增加他们对相对富裕大学生的隔阂,特别是在看到别人处处比自己强的时候,他们抑或会把自己的痛苦强压心底,或直接发泄到别人身上,引发一些过激行为。

3.焦虑心理

焦虑是人类在与环境作斗争及生存适应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基本人类情绪,表现为与人交往时紧张、拘束、茫然、尴尬和退缩,是一种阻碍人际交往正常发展的心理障碍。贫困大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和省外,他们进入大学首先要适应新的环境,从农村到城市,再从自己家乡到不同省份,经历的是各种文化上的不适应、陌生的城市让他们感觉自己是“边缘人”。

二、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成因分析

基于以上心理障碍,贫困大学生出现多种形式的人际交往问题。其中,以人际失调最为常见。现从心理过程的认知、情感和意志行为三个维度进行分析。

1.缺乏交往理性认识

经调查,贫困大学生常存的不良人际关系认知有:(1)只有顺从别人,才会有友谊;(2)人都是虚伪和自私的,我不能轻易相信任何人;(3)有些人特别讨厌、自私自利,他们应该受到惩罚;(4)我必须和每一个人都保持良好关系;(5)有一个说我不好,那就是我人际关系有问题了……这些非理性认识显然不合理,但往往正是造成贫困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的重要原因。

2.弱化交往情感需求

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校园里也会出现复杂化、功利化的人际交往现象。的确有学生为评优评奖、干部竞选、入党等方面过关,拍马屁、拉关系、请客吃饭。是否能给自带来利益,成为有些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准则,直接偏离情感轨道。原本单纯的人际关系变得庸俗。这给本来家境贫寒的大学生造成心理影响。

3.否定交往主动行为

从行为模式上看,交往欠主动的人总是希望别人主动,自己却异味退缩,往往会错失交友的良机,身边朋友寥寥无几。贫困大学生因一些心理障碍,交往行为被动,多采取逃避的消极方式,或者原先在人际关系上受挫过,对此持否定态度,等等,最终只能形单影只,也不利于个体自身发展。

三、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对策

一个没有交际能力的人,犹如陆地上的船,是永远不会漂泊到壮阔的大海中去的。针对贫困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可以尝试以下疏导方法。

1.自我调适

人际交往是大学生必须努力学习的一门自身修养课程,需要每个大学生谨遵交往平等尊重、宽容大度、热情真诚、互惠互利的原则,克服心理障碍、化敌为友、懂得感恩。人际交往也是一门艺术,熟练掌握一些交往技巧,有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搭建。譬如注意第一印象,你不用雍容华贵,但可以干净整洁、衣饰得体、礼貌待人、文明诚恳,可以用你的有声语言和肢体语言表达友善亲和,可以用适度的自我暴露拉近彼此距离,可以保持恰当的距离让自己感觉舒适。

2.心理扶贫

思维决定行动。相比直接经济扶贫,贫困大学生更需要心理上的扶贫。这就需要学校重视自身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支持体系。要有专门的心理健康中心机构,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与辅导,组织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和报告,对在校生进行心理普测,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并定期追踪;要将心理健康课程提到必修课程的重要位置,最好能放到大一新生进来的第一个学期就开课,从起点打预防针;班主任、辅导员、任课老师要多关心班里的贫困学生,平日里多联系、多鼓励、多关注,若有情况,及时沟通,帮助疏导,也要经常教导班级学生和睦相处、互帮互助;学校通过网络、校刊、橱窗等宣传媒体,以第二课堂的方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定期开展有意思的心理健康活动,让贫困大学生愉悦地参与其中,展现自我、提高能力,也达到寓教于乐的作用。

3.经济扶贫

这是最直接有效地帮助贫困大学生解决实际困难的办法。以我校为例,致力于建立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勤工助学为主导,“奖、贷、助、补”四位一体,教育与资助相结合的联动助学体系,目前从制度到部门的设立再到执行都已较完善。奖助学金方面,国家助学金分2档,特困每生每学年4000元,困难2500元,国家励志奖学金每人每年5000元;助学贷款一年两次,一次性最多可贷8000元,在校期间不收利息;定期发放困难补助和专项补助;设立不少勤工助学岗位,一个月最多可拿400元工资;还有社会资助。

四、结束语

贫困大学生,他们是坚强的,也是脆弱的。他们渴望被理解、被认可,但又自我压抑、自我封闭,人际关系时不时会亮红灯。解决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是一个长期过程。具体工作中,学校应承担更多的责任,既有专业心理疏导,又构建良好校园文化,家长也要通过亲情关怀化解孩子不良心理,一起陪伴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帮助他们成为德才兼备、拥有良好人格的社会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马建青,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2]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织编写,心理咨询师(二级)[M],民族出版社,2013.

[3]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民族出版社,2013.

[4]朱坚、王水珍,健康之路 从心起步——大学生心理调适与发展[M],科学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障碍
17岁前恋爱,日后易出现心理障碍
空心病
浅析高校辅导员对贫困大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思考
社交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低到尘埃里
被人情绑架的乡村酒席——记忆乡村文化
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及对策思考
基于发展型资助视角的贫困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研究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