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的教学改革研究

2016-03-15张晓晖

科学中国人 2016年26期
关键词:教学大纲解剖学医学

张晓晖

通辽职业学院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的教学改革研究

张晓晖

通辽职业学院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教学改革对医学教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教学环境、授课对象都加之以往发生了明显变化,为此我们应当在教学目标上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同时依据目标将大纲、课程、实验等环节逐步优化。

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教学改革

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历来为医学教学的重点领域,以往的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方式的不断创新也为这些课程更好的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随着医学教学环境和对象的不断变化,目前而言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在新的教学形势下不断创新。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教学改革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教学改革中尤其要注意考虑学生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变化,同时融合最新教学科研成果不断推陈出新。

一、教学改革目标

1.教学内容融合。传统的医学教学中将人体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三个领域分开讲解,这样有利于学生系统的学习三门课程,对于增强学生医学基础知识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这三门课程在医学上存在很强的逻辑关系,而且在实践中也是难分彼此,因此在三足鼎立的体系中学生难以融会贯通,给学习效率带来不利影响。为此,医学教学改革中应当考虑将三门课程做逐渐的融合,将三者形成一个更加严密和系统的同一学科,对此应当将融合列为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目标。

2.重塑教师知识结构。在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教学中,教师对于授课不仅仅是知识的搬运,更为重要的是将这些不同领域的知识点结合成一张严密的逻辑网,这里不仅是考验教师的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一种授课的艺术。因此教师的知识结构对于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的教学改革成败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1]。而目前最为基础和重要的问题就是教师的知识结构不能与教学改革的目标同步发展,树立了远大的目标,没有与之相匹配的教学能力必定会给教学改革带来阻力。为此,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教学改革应当在这些不同条件下首先对教师的教学知识结构优化和提升做出设计和安排。

3.解剖学授课对象立体化。所谓授课对象立体化指的是本课程的教育对象包含了在校教学、社区教学、大众科普等等,但就在校教学来讲也存在立体化的现象,学生群体是个复杂的系统,学生因为基础知识,个人专业方向等不同程度的差异存在兴趣、知识、年纪等不同方面的差异。

二、课程设置

1.课程体系改革。根据教学改革目标设计首先应当将原解剖学、组织学和胚胎学3门课程融会贯通,纳入有机统一的学科体系和框架范围内。以往的传统教学中教学计划和安排是有人体解剖和组织胚胎学两个教研室制定相关计划,改革后应当将这两个方面的内容作为有机统一整体由统一的教学主体做出相应安排,并且在这样的计划安排中还可以兼顾原来的两个教研室协调计划的可行性。

2.编写教学大纲。编写教学大纲应当以卫生部高等医学教育教学大纲为主要依据,结合本教学改革试点课程的特点,在遵循医学基本规律的前提下原有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教学大纲做出相应的调整、改革,并对实验教学大纲做出与之相对应的调整[2]。编写专门的教学大纲是对整个课程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影响的措施,首先在这些方面我们应当以不同的教学改革计划对教学大纲的科学性做出评估。根据评估效果使之完成与之相对应的教学时间计划和安排。只有解决了教学大纲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才能有计划的、科学的安排这些相应的课程。

3.编写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教材。打通了教学改革体系和大纲的桎梏,更为重要的环节就是教材编写问题。教材是链接大纲和学生的桥梁。教学改革必须伴随教材的重构。编写新教材首先应当正确的对待的老教材,不能完全否定或者放弃,而是应当在继承的基础上有目标,有计划的扬弃。传统教材是一代又一代教学前辈实践经验的总结,其中包含着大量的可取成分,在编写新教材的过程中应当将这些有营养的知识继续保留下来,同时还应当融入现代人的思考和创新,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编写出适合人体解剖和现代医学发展相适应的教材内容。

三、教学内容的改革

1.理论授课内容。理论授课中还是以学科领域融合为主要依据,先将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的绪论部分融合为一章。理论授课内容的主体部分也应当做出融合和改进,主要针对人体的构筑和人体的发生发育、运动系统、内脏学和内脏的发生、脉管学和心血管系统的发生、淋巴系统、感觉器和眼耳的发生、神经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发生、内分泌系统等内容在教学中做出统一的计划和安排[3],而且在这样的基础上还应当充分考虑不同的领域中彼此交融的特性,和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这样才能不断的完成学科之间的科学性和统一性安排,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不断完善教学改革大纲和教材之间的关系。

2.实验教学。实验课教学改革应当结合理论授课内容,解剖学实验改革的重点领域应当放到人体标本模型,示教和肉眼的观察上来,观察组织切片应当成为组织学实验课的改革重点。因为这些领域在以往的教学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忽视,导致学生的理论思维大于实操思维。同时还应当充分发挥实验室内的显微示教系统作用鼓励学生亲自上台演练、观察、学习,而且电视录像片、自编图谱和电子图谱也是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重要资源,在这些方面我们应当不断的完成学习的内容和重要理论研究。

3.开放实验室。逐步开放实验室对于学生充分利用时间学习研究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具有很大的帮助。而且这些课程已经成为我们研究人体解剖学一项重要举措。对于解决授课对象立体化问题具有重要帮助。我们对这些内容的理解以及更成为制约该学科发展的桎梏,逐步开放实验室的过程就是重新构筑医学教学思维和学习理念,在不触及基本教学规律的基础上使之成为影响和发展的重要改革措施。

综上所述,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同时也是该学科发展的重要步骤,教学改革首先应当树立科学的目标,在此基础上调整和完善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

[1]高慧英,李跃.建立多维课堂优化教学模式[J].解剖科学进展.2013(03)

[2]魏佑震,吕伯实.试论人体解剖学课程设置的合理性[J].医学教育.2012(05)

[3]王玮,徐剑文.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系建立意义的探讨[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

张晓晖(1970-),女,辽宁省朝阳人,本科,中级职称,研究方向: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

猜你喜欢

教学大纲解剖学医学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博物馆
《安徽医学》稿约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人体解剖学与医学影像解剖学在教学中的结合探析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人体解剖学
太极拳侧行步运动解剖学分析
浅谈如何进行初中数学总复习
新加坡初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