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支持供给侧改革的财政政策
2016-03-14孟春
孟春
(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北京100021)
实行支持供给侧改革的财政政策
孟春
(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北京100021)
首先看供给侧改革的逻辑。需求侧是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而供给侧则是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供给侧改革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实现要素最优配置,促进经济发展,调整经济结构,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速度。供给侧改革分别会在劳动力、资本、创新、政府管理四条主线上推进,从推进过程中实现化解过剩产能、降低企业成本、消化地产库存和防范金融风险。其中优化劳动力配置的措施包括开放生育政策、户籍制度改革、发展服务业、加强扶贫、重视教育;优化土地和资本配置的措施包括加速农地流转、推进利率市场化、降低融资成本、淘汰落后产能;提升创新的措施包括改善创新激励机制,为企业营造宽松的成长环境;政府落实自身改革的措施包括反腐、反垄断、简政放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继续推进国企改革等。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到“十三五”期间我们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在我国存在部分产品供给过剩的同时,另外一些产品供给不足,出现了结构性的失衡。2015年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11次会议上提出,当前我国经济的主要矛盾是供需不匹配,主要问题是供给侧。因此今后一个时期内经济工作的重点和根本出路,在于推进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
2016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2016年的五大任务:去产能、降成本、去库存、补短板、去杠杆。其中第一、二、五个任务都与财政政策直接相关,另外两大任务也与财政政策有一定关系。第一个要积极稳妥地化解过剩产能,就要求提出和落实相应的财税支持政策。第二个要降成本,就要降低企业的税费负担。第五个要有效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就要求做好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的置换工作,改善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办法。
“十三五”期间财政政策如何支持供给侧改革?我有如下五点看法:第一,要停止向“僵尸”企业输血。我国不少企业已经濒临倒闭,无法维持正常的经营。只是由于职工安置、银行贷款、税收等因素,地方政府仍然希望维持它们的运营,采用财政补贴、续贷、税收减免等方式继续向这些企业输血。这种企业属于“僵尸”企业,继续存续只是浪费资源,应该进行破产清算,兼并重组。
第二,要做好消灭“僵尸”企业的善后工作。处理“僵尸”企业势必导致大量人员的失业、坏账、呆账以及税源短缺等问题,甚至可能影响稳定。地方政府在去产能的过程中,应该高度关注这些问题,在必要的时候给予一定的财政资金支持。特别是下岗人员的安置和金融风险的管控,需要重点关注。
第三,应该加大对重点企业的扶植力度。对供给不足的产业给予一定扶持,扶持小微企业的发展,继续鼓励创业创新。通过这些措施来提高新产品的供给和有效供给的质量。重点企业的发展不仅要满足人民的需求,更要创造新的需求以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税收优惠、产业基金、奖励等财政手段推动这些行业和企业的发展。
第四,有限度地扩大财政赤字,以推动经济增长。目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财政收支压力加大,因此财政政策在这段时期需要提高财政赤字率,也意味着未来要扩大财政开支。目前我国的财政赤字率为GDP的2.3%,仍有提升空间。扩大财政开支有利于推动经济增长,保障各项重点支出。但是扩大财政赤字的同时,我认为规模不宜过大,不宜超过国际界限。
第五,要加快地方财政的税源问题研究。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会让大量企业破产,地方政府将承受巨大的支出压力,使得原本就因为经济下行导致的资金紧张问题更加严重。所以我们要及时建立地方财政的主体税种,科学划分中央与地方的财权和事权,使财权事权更加协调、匹配。
(孟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巡视员。)
责任编辑 姚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