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反腐思想的逻辑体系论纲

2016-12-29陈建

河南社会科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腐败权力制度

陈建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南京210046)

习近平反腐思想的逻辑体系论纲

陈建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南京210046)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反腐思想日臻成熟,反腐实践取得重大成果。从形式上看,习近平反腐思想散见于不同讲话和文件之中,没有专门的主题著作;但就深层内涵来说,其逻辑起点和逻辑主线清晰、理论来源多元,内容丰富、重点突出,具备一个成熟理论体系所应有的各种要素。从总体来看,习近平反腐思想逻辑框架合理、思维特征鲜明、历史地位和价值深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反腐思想;逻辑;权力;人民

近年,权力腐败日益成为社会焦点问题之一,成为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关键因素。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采取了声势浩大的“强力反腐”行动,取得了国内外交相赞誉的成绩。在此过程中,习近平反腐思想逐渐发展、形成为一个完备的理论体系,成为中国共产党党风建设的集大成者和标志性成果。

习近平反腐思想作为一个理论体系,其基本逻辑框架如图1所示,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图1 习近平反腐思想基本逻辑框架

一、习近平反腐思想体系的逻辑元点——人民

一个理论体系的逻辑元点决定了其基本性质和原则,习近平反腐思想的逻辑元点(包含起点和落脚点)是人民。

(一)人民是一切权力的源头,腐败是对人民的背叛

关于权力来源有各种各样的解释,如洛克的社会契约论、韦伯的权力支配论、布劳的社会关系交换理论等。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出人民是一切权力的源泉,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也就是说,国家公职人员拥有的权力并不是私人之物,与个人天赋、能力、职业、勤勉等因素也没有必然关联,其真正的来源是人民,这就决定了权力为人民所用的基本性质。对此,习近平明确指出,“大家要牢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要为人民用好权”[1]。而腐败的实质就是权力滥用、以权谋私,就是对人民的背叛,必然招致人民的不满与愤怒。

(二)人民满意与否是权力运行的最终标准,也是反腐败的最终标准。根除腐败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才不会政息人亡,才能跳出“历史周期律”

腐败是权力的异化,不仅是对人民的背叛,也会给党风和社会风气带来恶劣的负面影响,从而影响党的领导和政权的稳定。就历史经验来看,一个强大政权的覆亡多数是由自身的僵化和腐败造成的,即失败主要来自于内因,外因只起辅助和次要作用。客观来说,“历史周期律”虽然是对历史的误读,但也反映了一定的规律,即一个政权如果不能有效解决自身的治理和腐败问题,就难免出现政息人亡、“霸王别姬”式的悲剧。对此,习近平同志有清醒的认识,认为反腐败就是为了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是中国共产党跳出“历史周期律”的不二选择,“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民心向背”[1]。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跳出“历史周期律”,才能实现中国社会持续稳定的发展,从而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放眼古今中外,反腐并不是新鲜事,但十八大以来的中国反腐之所以得到世界范围内的高度赞誉,根本在于人民的满意和赞同。可以说,人民满意是中国反腐的终极标准。

二、习近平反腐思想体系的逻辑主线——权力

权力是习近平反腐思想的基本范畴和逻辑主线,也是理解该思想体系的关键点。该思想体系认为权力有三种状态:

(一)权力的应然状态

习近平认为权力源自人民,人民将权力交给自己直接或间接选举出来的代表进行国家和公共事务的管理,这就决定了权力应该为人民所用、为人民的利益服务,这是权力的本来面目。

(二)权力的异化状态,即腐败

权力的异化就是权力背离了自身应有的逻辑,即来自民众、服务民众,而被一些人作为谋取私利的工具和手段。

权力异化或腐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从客观来看,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尤其在改革开放过程中,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催生了腐败的发生。从主观来看,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确实客观存在,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这些不良风气引发了许多腐败。从制度设计来看,一些不合理、不完善的制度设计也为腐败现象的出现提供了便利,比如“一把手”权力过大、过于集中,一些监督制度、惩处制度的缺位和空白使得腐败成本偏低等。

权力异化或腐败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为此,权力异化的状态必须予以纠正,腐败必须得到治理。

(三)权力的良性状态

权力的良性状态是通过各种保障措施使得权力回归理想状态、符合其内在逻辑,给权力运转加上约束和控制,在递次经过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历史阶段后,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最终目标。

权力的应然状态并不能自然而然地实现,这是由权力特性决定的,“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2]。要想权力运行达到理想状态,就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采取各种各样的办法和措施来保障权力良性运转。为此,习近平从宏观上提出应从三方面来采取措施促使权力向理想目标前进:首先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坚持以公开促公正、以透明保廉洁”[3]。其次要加强对权力的监督,“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让人民监督权力”[3]。再次是以有效制度来约束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权力没有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腐败现象就控制不住”[1]。

三、习近平反腐思想的理论渊源

习近平反腐思想理论来源非常多元,大量吸收了前人的心血智慧、理论创新与实践经验。

(一)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公共权力本质、监督与制约论述的继承与发展

马克思认为公共权力具有公共性,来自于人民,其运行过程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与制约。在《法兰西内战》一文中,根据巴黎公社公共权力运转的实际情况,马克思指出公社就是一种新的组织形式——人民群众把国家政权从压迫者手中收回,重新选举一些人来行使公共权力为自身服务,“彻底清除了国家等级制,以随时可以罢免的勤务员来代替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老爷们,以真正的责任制来代替虚伪的责任制”,不仅如此,这些勤务员“总是在公众监督之下进行工作的”[4]。恩格斯强调指出,为了防止公共权力异化,“公共权力必须由选举出来的人行使,选举者随时有权撤换被选举者,不允许这些人由此获得高收入”[4]。这些思想无疑是习近平反腐思想的前提。

(二)我国历史传统中治理腐败经验的启示

习近平指出:“我国古代很早就有监察、御使、弹劾、谏官等方面的制度。这些制度有不少在历代反腐倡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我们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1]实际上,习近平不仅认识到中国传统廉政经验有益于当代反腐,一些具体实践就是直接来源于传统经验。如在法律运用上,我国古代“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王子犯法、与民同罪”等思想和实践非常普遍。习近平则形象地提出“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要坚决查处大案要案……又要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1]。这种“苍蝇老虎一起打”的通俗提法与历史传统的契合度非常高,也更容易得到民众认可。

(三)对毛泽东思想的继续与发展

毛泽东思想中关于反腐倡廉的思想极为丰富,尤其是关于从严治党的思想为习近平反腐思想体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如面对新中国成立后最有影响的刘青山、张子善腐败案件,有人因为他们革命有功为之说情,毛泽东同志义正辞严地指出:“如果我们党的干部一个个都寡廉鲜耻、贪污无度、胡作非为,而我们的国家还没有办法治理他们,那么天下一定大乱……杀他们两个,就是救了两百个、两千个、两万个啊!”“应把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斗争看作如同镇压反革命的斗争一样重要……才能解决问题。”[5]对此,习近平同志领会得非常透彻:“党内决不允许有不受党纪国法约束、甚至凌驾于党章和党组织之上的特殊党员。”[3]“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纪律松弛、组织涣散,正气上不来、邪气压不住,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那么我们党迟早会出大问题。”[1]

(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都成为习近平反腐思想的重要理论渊源。如邓小平在如何反对腐败时明确指出:“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6]在此基础上,习近平同志不仅继承了这一思想,而且进一步围绕制度反腐提出了很多新思想、新观点。比如针对如何制定制度,他指出“制度不在多,而在于精,在于务实管用,突出针对性和指导性”[1],他直接提出要针对“一把手”进行制度建设,“要加强对一把手的制度监督,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健全施政行为公开制度”[3]。他还担心制度不能有效执行,“我们的制度不少,可以说基本形成,但不要让它们形同虚设,成为‘稻草人’,形成‘破窗效应’”[1],而制度反腐最终要走向依法反腐,“加强国家反腐败立法,加强反腐倡廉党内法规制度建设”[3]。

四、习近平反腐思想体系的主要内容

习近平反腐思想提出了很多新认识、新观点和新判断,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反腐形势和意义的新认识与新观点

1.反腐败是政治要求,关系党的形象和健康发展、关乎民心向背和党的执政地位。“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3]“坚决反对腐败,防止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腐化本质,是我们必须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1]“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1]这些论述实际把反腐败置于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和地位,为后来的反腐实践定下舆论基调。

2.腐败形势复杂严峻。“一些腐败分子贪腐胃口之大、数据之巨、时间之长、情节之恶劣,令人触目惊心!有的地方出现了‘塌方式腐败’!”[1]这些判断令人振聋发聩。

3.从严治党,彰显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本色。“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组织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3]“组织观念、组织程序、组织纪律都要严起来。不严起来,就是一盘散沙。”[3]如果党员干部不遵守纪律,就有可能犯错误、有可能贪污腐化,“党的规矩,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必须遵照执行,不能搞特殊、有例外。各级党组织要敢抓敢管,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3]。

(二)关于腐败治理关键因素的认识及实践创新

1.态度坚决,勇敢无畏,对腐败零容忍,常抓不懈。习近平指出当前党的作风问题和腐败问题严重,“已经到了非抓不可的地步了,不抓不行了”。而抓腐败也存在决心和程度的问题,必须下定决心,排除困难,开弓没有回头箭,“抓和不抓不一样。小抓大抓也不一样,只有动真格打硬仗,才能扫除顽瘴痼疾,取得人民满意的实效”[1]。

2.责任清晰,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改革纪检制度和司法制度,建构立体反腐体系。“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反腐机构职能分散、形不成合力,有的案件难以坚决查办,腐败案件频发却责任追查不够。”[3]因此必须明确反腐的责任,构建“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这一基本反腐制度。哪里出问题,哪里的党委和纪委就要负责任,决不允许做太平官、扮老好人,“你在消极腐败面前当好人,在党和人民面前就当不成好人,二者不可兼得”[1]。从实际举措来看,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推进了纪委工作体制的重大改革,构建纪委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明确地方各级纪委书记和副书记由上级组织为主决定,腐败案件的查处由上级纪委为主,使得纪委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得到空前加强,为强力反腐奠定了制度基础。

3.以制度创新盘活反腐困境。在习近平反腐思想体系中,创新层出不穷,尤其是制度创新让人印象深刻。有的制度创新是根据时代需要,具有原创性,如“八项规定”的制定和施行,起到了前所未有的作用;有的则是依据现实情况,归纳整合原有的一些制度,聚焦矛盾和问题,如反“四风”制度,其具体做法在党的历史上都有提及,但将它们整合起来作为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和要求,则是让人耳目一新;有的在原有基础上完善和改进,推陈出新,赋予全新时代内涵和重要使命,如巡视制度的完善和使用,充分体现了“老瓶新酒分外香”的功效。

4.依赖人民、依靠人民,建立快速、便捷的监督举报平台。“要拓宽人民监督权力的渠道,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1]只有“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1],我们才能真正取得反腐的胜利。离开了人民群众,将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我们就会一事无成。

5.加强思想道德工作,强化理想信念教育,从主观世界预防腐败。“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3]而“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1]。因此,必须加强对党员和干部的思想道德教育,加强党性教育,使其提升自我、坚定信念。

(三)摆脱运动反腐模式,运用法治思维,建章立制,最终走向制度反腐新常态

从历史经验来看,中国传统社会的反腐模式以人治为最终落脚点,无法取得根本意义上的成功。新中国成立后的反腐以运动反腐作为主要方式,其内在的逻辑是通过权力压制来反对腐败,本质上依然属于人治反腐模式,也难以从根本上消除腐败。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反腐模式逐渐由运动反腐模式向制度反腐模式乃至于综合反腐模式转变,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远没有达到完善的地步。习近平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反腐最终要依赖法治,“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要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让法律制度刚性运行”[3]。这一观点,不仅与世界反腐主流模式一致,而且对准腐败的症结所在开出了根本性的药方。

五、习近平反腐思想体系的思维特征

习近平反腐思想作为一个完备的理论体系,它不是纯粹的思维创造之物,而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解决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成熟发展起来的理论,具有自身鲜明的思维特征。

(一)坚持唯物史观,具有鲜明的辩证思维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和科学方法,也是习近平反腐思想的基础和方法,可以说,习近平反腐思想中到处都有辩证法的体现。如对于为什么要加强党的建设、大力反腐,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我们党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第一位,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就是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的辩证法。”他进而指出,反腐败乃至全面从严治党,是“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主要矛盾”,“我们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在任何工作中,我们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没有主次,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这些论述,既是对唯物史观的坚持,更是对其的积极运用。

(二)不拘一格,强调突破与创新思维

突破与创新实质就是打破固有的、僵化的思维方式,是解决现实问题的根本所在。很显然,任何时代、任何地方的问题与矛盾都不可能完全一样,其解决的办法也就不可能完全一样,尤其对于一些沉疴痼疾不突破、不创新就无法彻底解决。在习近平反腐思想中,突破与创新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给人民群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对于腐败官员的惩处问题,随着对周永康、徐才厚、令计划、苏荣等高级别官员的惩处,用事实证明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这种突破与创新也使得人民对于反腐的信心更加坚定。

(三)立足实际,不尚空谈,追求效果的实践思维

习近平反腐思想有效处理了“说”与“做”的关系:说了就一定认真做,有的不说也要做。如在“八项规定”制定之后,党和政府又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制度与措施,如《关于严禁元旦春节期间公款购买赠送烟花爆竹等年货节礼的通知》《关于严禁公款购买印制寄送贺年卡等物品的通知》《关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刹住中秋国庆期间公款送礼等不正之风的通知》等一系列非常具体的配套文件,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坚决查处违反规定人员,不折不扣地落实“八项规定”。

(四)立场鲜明,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底线思维

人民是习近平反腐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利益成为不可逾越的底线,这也成为习近平反腐思想体系的鲜明特征。从习近平同志的系列重要讲话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他对于人民利益的重视。他多次指出党和政府一定要聚焦人民谋利益,更多地为人民排忧解难,确保人民在上学、就业、看病、养老等方面无后顾之忧。与之相反,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毫不犹豫地通过明确责任、完善制度、落实到人等方式,迅捷、高效地加以解决,对损害群众权益的失职渎职和违纪违法行为,必须坚决查处,毫不姑息。可以说,在习近平反腐思想中,一个最鲜明的表达就是一切围绕人民、一切服务于人民。

六、习近平反腐思想的理论价值与历史地位

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来看,目前,国家与社会治理现代化悄然成为新的目标和追求,其中反腐败与党风廉政建设无疑是核心主题,习近平反腐思想恰是对这一新的历史目标的理论回应。腐败高发已经成为近20年来最引人注目的焦点问题,不解决腐败问题、不建立一支高效廉洁的党员干部队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难以继续深入发展,还有倒退甚至失败的可能,习近平反腐思想正是历史发展到紧要关头的必然产物,无疑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历史地位。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当代运用

习近平反腐思想以人民利益作为基本出发点,运用辩证思维,直面中国社会的腐败问题,以大无畏的勇气和决心,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紧紧扭住制度建设的“牛鼻子”,以法治反腐作为最终指向,这不仅可以有效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腐败问题,回应社会的关切,而且可以为此后国家与社会治理现代化奠定良好的社会风气基础、制度基础、干部队伍基础。在此意义上,完全可以说,习近平反腐思想正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鲜活运用与中国范围内的深刻实践。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理论的发展创新从来不是人们头脑中自动推演的产物,重大理论成果的诞生更具有深刻的实践基础和现实要求,习近平反腐思想也不例外。无论从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和党的执政地位稳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前途和命运的角度,还是从中国社会治理现代化、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等角度来看,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发起的这场声势浩大的反腐行动都必将留下浓墨重彩的历史痕迹,与此相伴随逐步发展成熟的习近平反腐思想乃至“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无疑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一点不仅无须怀疑,而且也必将为历史所证明。

[1]习近平.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15.

[2][英]阿克顿.自由与权力[M].侯健,范亚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毛泽东文选(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6]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责任编辑 曾庆福

D26

A

1007-905X(2016)01-0038-05

2015-12-01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5YJA810001)

陈建,男,江苏徐州人,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南京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哲学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廉政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腐败权力制度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不如叫《权力的儿戏》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腐败,往往由细微处开始……
第一章 在腐败火上烤的三大运营商
权力的网络
与权力走得太近,终走向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