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公共体育课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探究
2016-03-14谢超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天津300457
□谢超(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天津300457)
大学公共体育课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探究
□谢超(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天津300457)
大学体育课程是整个大学基础课程的重要组成成分,是国家实行综合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大学体育教学几乎贯穿整个大学的生活与学习。由于现在的学生很少锻炼身体,学生整体体质偏差,而大学生是经过残酷的高考大选选出来的学霸,绝大部分人在中学时代很少锻炼,因此,上了大学的他们更需要体育锻炼,而大学生公共体育教学旨在强身健体,锻炼意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高校体育教学将确立全面育人,健康第一,终身体育和身心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本文对大学公共体育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探究,仅以简短篇幅叙述以求给广大同行们带来启示,为我国大学公共体育教学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一起为中国综合素质教育添砖加瓦,为国家培养高智商、强身体的人才做贡献。
公共体育课程 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1、大学公共体育教学现状
大学公共体育教学是按照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为大纲,结合现今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现状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教学模式。大学公共体育教学课程包括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总结,教学考试等形式。通过每个学期的课程学习,在期末进行教学检查,教师进行教学报告,把每个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归纳个总结,师生相互提高,共同探究大学公共体育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但是大纲与实际实行之间还是有一定差距的,结合我国高中阶段以及初中小学阶段的应试教育模式,在大学推行大纲要求的公共体育显然有点难度,很多体育老师站在人性理解的角度,对学生在体育要求上显得格外的低,所以,大学公共体育创新教学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若要对当前的公共体育教育模式进行系统的改革更是一项艰巨的工程。但是,为了响应大学的素质教育,培养健康的复合型人才,其改革又是势在必行的,这种改革不仅有利于满足大学生对于健身体育文化的需求,也有利于培养其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我国高校的体育教学一般都是由老师带领大家进行健身活动,很少有系统的体育知识的讲授,此外,一般大学知识在大一一开始老师带领进行简单的健身活动,最后都是虽有其课,未有其事,都是学生自主安排,但这所谓的自主安排无非就是吃饭睡觉。所以,综合来看,我国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现状还是很不乐观的,有待于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2、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模式存在的弊端
2.1、仍然采用的是传统落后的教育模式
我国当前的体育教育模式还是比较传统的,甚至说是落后的,这种传统与落后不只是理论上的传统与落后,而更多的体现在教学系统和教学过程的具体化和实际化的由教学模式中,在我国一开始采用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提出的系统学习教学模式,建立起了属于我国特色的体育教育模式伴随着几十年过去了,在重文轻武的思想下和应试教育体制下,我国的体育教学模式不曾做过大的改变,即使有也只是局部,或者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昙花一现,值得强调的是应试教育体制虽然更深一层次的存在于大学之前的教育,但是正是由于这种存在,导致学生在大学期间无视于体育,“体育无用”这个思想根深蒂固的存在于学生脑海,这样老师教学也无能无力,所以很多高校索性就不重视公共体育教学,也无需改革,继而引用旧的教学模式,这种陈旧的教育模式通过老师的讲解和示范,灌输性质的将知识给予学生,忽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知识”三个基本内容的学习与掌握;由与这种常见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在大学公共体育教学中过于普遍,使学生在公共体育课上显得很被动。这种重视的是基础而不是选择,重秩序而不是创造性的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且这种模式已经不符合培养复合型健康型人才的需要。
2.2、课程及教学结构的简单化
现在的大学公共体育课的授课方式显然已经不符合新时代大学生的口味,老师注重于理论的传授,讲法呆板无趣,学生对此很不感冒,也误认为大学公共体育课是一门纯理论的课程,只是掌握其理论技巧即可。这种简单的教学结构的慢慢的是学生在体育课上失去主动性和兴趣。
2.3、体育制度的落后
很多学校的都没有一个完善的体育制度,在教学任务安排和计划上,对与体育的简介就是简单的一个概括,甚至于简单的概括都没有,狠抓文化课和专业课的教学质量,腾出体育课的时间让学生上专业课,这样对学生们的身心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学生难以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
2.4、对学生达标的考评标准落后
老师总是用《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来考核和衡量学生,导致高校体育教育的工作中心和教育目标偏移,不仅剥夺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更使得他们对体育课有一种恐惧,这种在改革体育上应试考核形式显然是不妥的。
2.5、传统旧观念的影响
在“文德为贵,而威武为下”的观念影响下,中国学校教育中体育始终处于弱势地位,难以受到重视。从“秀才挟弓矢出,父兄以不才视之”、“一介武夫”、“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等话语中可以看出这些人们都崇尚于文化知识,给体育都抱着武夫之选、莽夫之性的面纱。虽然现在已经没有封建时期的武举考试,但是这种古代重文轻武的传统思想却依然存在并极大地影响了体育教育的发展。
3、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模式创新的建议
3.1、对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改革的建议
在当前的新时代下,高等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模式应强化学生个性化发展,以应当以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在公共体育课教学时,注重于学生个性的培养,将素质教育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健身和健康作为教学的中心和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3.2、对课程及教学的建议
时代哎不断进步,每个年代的学生成长环境不同,性格追求就不同,而学校的公共体育的教学模式和课堂的教学方式也应该随着相应的改变,新时期学生的主观意识越来越强,追求与个性的张扬,所以教材内容应该着重的体现出科学性实效性,主要是给学生体现比较多样、实用的教学内容,不进行死搬硬套,一成不变。
3.3、对体育制度的改革建议
根学校的师资力量和硬件配置,将体育理论课和实践课结合项目的内容与时间分成几个部分,即学生在大学的不同阶段修完不同要求的课程,最好,将体育实践课和理论完全修完,这样在大学期间就能给学生更大的兴趣选择空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和以人为本这一“终身体育”观念的实施,让公共体育课更好的开展。
3.4、对考核标准的建议
体育是注重于有效锻炼,而不是一时半会的结果,很多由于天生的优势,在体育考核中,就能取得很好的成绩,但是高校体育的考核标准主要是参照最后的考试成绩,忽略了平时学生刻苦锻炼的那部分成绩记录。这样的标准无法真正衡量学生的体育锻炼的水平和效果。所以学校要注重于平时体育锻炼部分的考核,做到成绩的有效性。
3.5、对高等学校對体育教师队伍进行改革的建议
在高校的公共体育教育中,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重要的方面,现在有的学校的体育已经快步入退休年龄,在体能上完全无法适应高强度体育锻炼,在体育课上就显得力不从心,无法给学生作长时间的示范,学校因注重于新鲜血液的引进,建设年轻、专业、综合素质高的的团队。
3.6、对高校扩招和体育资金投入的建议
很多学校为了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大量扩招,但是这就引发一个新的问题,就是场地器材短缺,甚至于师资力量都不够,而学校方面在在体育建设中投资较少,甚至于为零,这就陷入了资源与需求之间的不协调的矛盾,所以,高校扩招和体育资源的配置上要进行权衡,做到配比合理,加大资金投入,建设一个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
4、改善和与推广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建议
4.1、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概念与应用
现如今各高校最流行的大学公共体育教学模式便是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所谓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就是以俱乐部的形式来组织教学,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既不受限制,但却符合教学规范,通过定期的教学规律完成大学公共体育教学的所有教学任务。此外,课余时间,体育俱乐部还可以有秩序的组织丰富的体育活动,满足广大学生的课间时间体育活动的需求。
4.2、体育俱乐部存在的问题
(1)体育俱乐部开设科目不均。
众所周知,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是高校大学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一次重要创新,然而在起步阶段还是会存在很多原因,而最显著的一个问题便是开设科目与实际需求不均匀,有的项目开设的规模与实际报名的人数相差甚远,因此俱乐部只能删减人数,因此也就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不能参加自己想参加的科目,慢慢的便不再有原来的热情,最后俱乐部越来越萧条,学生们都不愿参加,感觉受到不公平对待,从此,学生的体育活动变成了自由活动。
(2)设施设备不足与闲置。
近年来通过高考考进大学的人越来越多,各大高校都在进行扩招,学生数越来越多,俱乐部的一些项目因为人数众多,设施紧缺,不能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有设施可以进行体育活动的乐趣,而有的项目无人问津,大部分设施都闲置一旁,造成资源浪费。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刚起步,大多数教学设施甚至到教学场地的选取与建设都不尽人意,教学设施使用率不尽相同,参与人数较多的项目中的许多设施都来不及更新与维修。
(3)师生交流不畅同。
近年来,由于高校公共体育课都是通过网上选课,大多数学生都是自愿选课无法对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及时的了解,造成了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交流障碍,不能让师生之间及时沟通与协调。
5、结语
高校体育改革和创新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追求学校教学质量的局部事情,它事关一个人的一生,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民族精神,关系到国家的兴盛,做好高校公共体育改革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努力,将培养学生掌握科学健身的方法和理念作为重要内容,培养出健康的复合型人才,从而为社会和国家做出贡献。
[1]黄浩.师范专业大学生公共体育课现状及其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
[2]李福臻.驻济南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质量评价模式探讨与构建[D].山东师范大学,2014.
[3]朱冠铮.普通高校羽毛球公共体育课教学设计与实证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4.
[4]庄艳华.体育课程改革背景下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选用教学方法的现状研究[D].苏州大学,2007.
[5]王光修.从健身性和兴趣性角度探究山东省高校田径选项课教学改革[D].山东师范大学,2008.
G807
A
1006-8902(2016)-07-SY
谢超(1981-),籍贯:湖南,职位: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