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构建
2016-03-14马宏俊武汉商学院体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00
□马宏俊(武汉商学院体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00)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构建
□马宏俊(武汉商学院体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00)
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给大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求大学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满足社会各个领域的人才需求。在当前本科院校体育课程教学质量较为落后且得不到重视的情况下,有必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导向,探索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问题,真正提升本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质量。基于此,本文在科学调研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展开讨论。
应用型 本科院校 公共体育 课程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本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存在不少弊病,不利于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和身体素质的提升。本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仅仅依靠某几个点的调整和突破是不够的,必须对整个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模式进行重新构建,在保留传统的、必不可少的基础教学项目的前提下,科学、适度地根据师资队伍和学生群体的实际情况,引入新的项目,重视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的塑造,重新梳理、整合公共体育课程教学资源,形成完整的、具有学校品牌特征的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
1、本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的具体特征
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是本科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必要手段,在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扮演者重要的、不可或缺的角色。基于大学阶段教育和其他阶段教育的明显区别以及大学生和其他学生群体的显著差异,本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呈现出一系列特征,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教学内容多样
本科院校的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涉及的内容较多,以学校的硬件教学设施为基础,包含了多种多样的体育项目,如篮球、排球、足球、橄榄球、品乓球、游泳等等,只要学校的教学硬件资源允许且能够保证学生的安全性,就可以开设相关的体育项目课程,作为学生体育课的备选对象。由于本科院校所掌握的教学资源更丰富、教学力量更雄厚,所以可以支撑多样化的教学内容的设置,而教学内容的多样化,也是本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的最鲜明的特征。
1.2、学生选择灵活
在多样话的本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程资源的支撑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身体条件,灵活选择感兴趣的、想要参与的公共体育课程,接受专业体育教师的课程指导。在丰富的公共体育课程项目的支撑下,学生的体育课程选择更加灵活、自由,选择行为可以更加体现兴趣导向,可以满多数学生的公共体育课程选择需求,用自由度大的选课方式,充分提升学生的公共体育课程参与热情,锻炼学生的个人身体素质和综合体育素养,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1.3、教学方式丰富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大学教育理念的发展,本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九十分钟的体育课堂,本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的方式已经变得丰富化、扩展化。根据公共体育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体育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课外实践,带领学生领略课外体育的真实魅力,帮助学生形成运动热情,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体育教师也可以运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体育项目,和学生一同欣赏体育比赛,探讨体育精神,多维度、多角度丰富学生的体育思维,充实学生的公共体育学习经历。
2、本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的弊病及存在的现实矛盾
综合来看,当前本科院校在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方面,存在不少明显弊病,甚至在教学中存在一些突出矛盾,这些都显著地阻碍了本科袁霞公共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虽然不少本科院校都已经开始着手进行公共体育课程体系的改革,但很多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老生常谈的问题仍然难以解决。
一方面,本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程体系设置不够科学且长期没有改善,很多公共体育课程虚有其表、教学质量低下、教学过程流于形式;一些特色的教学课程未能收到校方的重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沦为陪衬,失去特色课程设置的初中;某些课程设置明显和学校的硬件资源配置脱节,学生没有上课场所和场地,导致课程设置失去意义。另一方面,课程评价体系落后,缺乏多元化的评价途径,无法充分发挥课程评价的作用,无法通过课程评价为课程建设和课程发展提供指导和动力,课程评价仍然沿用老套路、老方法,没有引入网络信息技术手段,评价效率低下、评价结果不真实。
此外,不少本科院校拥有的公共体育课程教学资源是比较丰富的,但却未能合理运用到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当中,导致公共体育课程资源尤其是硬件资源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和效果,造成了体育课程建设资金的浪费,在当前本科院校扩招、学生人数增加的情况下,这种浪费公共体育课程教学资源的情况必须得到重视。
3、本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重构
在当前本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弊病明显、矛盾凸显的情况下,改革与重构本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结合当前本科院校公共课程开展的现状,根据国内外相关的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先进经验,在此提供一些可行的本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重构策略。
3.1、科学设置公共体育课程项目
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基础,是具体的公共体育课程教学项目,而公共体育课程教学项目的设置,必须以本科院校已有的公共体育教学资源(如硬件资源、教师资源、技术资源等)为基础。因此,科学设置公共体育课程项目,一是要重新梳理、整合本科院校拥有的教学资源,将硬件资源、师资力量、技术条件、管理手段等分条归类,整理出本科院校完全可以支持的公共体育课程项目,归纳出本科院校可以部分支持的公共体育项目。二是弥补公共体育课程资源的空缺,重新设置公共体育课程项目,对于本科院校完全可以支持的公共体育课程项目,可以直接纳入公共体育课程体系当中,而对于本科院校课程资源不足不能完全支持的公共体育课程项目,需要先引入资源(缺什么引什么),再整合资源,在资源准备充分后再纳入公共体育课程体系当中。总之,公共体育课程项目的设置,务必要量力而为,务必要和本科院校的自身条件相匹配,切忌出现“空中楼阁”,使公共体育课程项目的设置流于形式,失去设置的意义和初衷。
3.2、创新公共体育课程开展方式
本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的开展,应当本着多元化、丰富化的理念,通过改革、创新,引入新的公共体育课程开展方式,提升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的品质和效果。具体来说,一是要深入挖掘本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程资源的应用方式,拓宽体育课程资源的运用渠道,将公共体育课程资源的作用从更多的途径发挥出来,提升公共体育课程资源发挥作用的宽度和深度,用有限的公共体育课程教学资源为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动力,注入更多的活力;二是要着力创新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的开展方式,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的单一思维模式,重视课外实践教学,重视师生联动教学,以教师为课外体育实践的发力点和引导点,带领学生广泛地、深入地参与到课堂之外的真正的体育实践当中,感受体育项目本身具有的真实的魅力和残酷性,让学生近距离接触体育项目,产生切实的体育项目参与感,全方位塑造学生的综合体育素养,以体育精神为良好的动力来源,帮助学生在本科院校的素质教育中积蓄更多的正能量,拥有更强的挫折承受能力。
3.3、重视公共体育课程多元评价
对于本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的评价,不仅仅是为了教师评奖评优,更是为了公共体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和发展,为了本科院校教学策略的完善和综合教学能力的提升。在本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评价过程中,为了保证评价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必须坚持多元化的评价思路和评价策略,即从多种途径、多个角度对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的情况进行评价,以此掌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的真实状况。具体来说,公共体育课程的多元评价,一是要在传统评价模式(即形成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的基础上,以结果性评价即期末评价为主,以形成性评价即过程评价为辅,拓宽评价方式,让更多的公共体育课程相关主体参与到评价当中,用更多的途径保证评价的顺利实现,改善传统的评价体系中单一的评价现状,体现出评价的多元化和灵活性;二是要用匿名评价的方式,最大限度地保证评价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可以采取网络投票、匿名投票、意见反馈、校长信箱等方式,让公共课程项目的相关主体都可以以简单、便捷的方式真实地、公平地参与到评价当中,通过全方位评价真实反映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的质量,当然,为了避免部分人员在评价中捣乱、违规操作,应当限制每个人的评价次数,并倡导每个人认真行使评价权利。
3.4、建设院校特色公共体育品牌
为了推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发展,教育部发布了“一校一品”的公共体育课程建设要求,引导本科院校自主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公共体育课程品牌,推动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的发展。相关本科院校在发展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的同时,应当有意识地着眼于院校特色公共体育品牌的建设,用品牌的力量,推动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的发展走上快车道。
4、结束语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更多地需要从改革、创新的角度着手,并迫切需要本科院校予以高度重视和着力推动才能完成。在当前本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程建设有所滞后的情况下,做好本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和重构,已经成为了一项艰巨的、不可推脱的工作。相关的本科院校应当清醒而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把握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的发展主线,结合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运用科学的课程建设理论,科学推进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重构,助力院校人才培养能力的发展。
[1]秦德平.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期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5,02.
[2]陈珂.大学公共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J].当代体育科技,2015,14.
[3]张颖.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2.
[4]盛建国.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2.
[5]陈庆平,李华,陈华东.大学体育课程建设及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体育科技,2012,01.
G807
A
1006-8902(2016)-07-SY
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2015年武汉市属高校教学研究项目,课题编号:2015101。
马宏俊(1977-),男,回族,河南开封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休闲体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