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融合视角下的体育文化创新
2016-03-14侯东雷华北电力大学体育教学工作部河北保定071000
□侯东雷(华北电力大学体育教学工作部河北保定071000)
数字融合视角下的体育文化创新
□侯东雷(华北电力大学体育教学工作部河北保定071000)
拓展高校体育组织形式,在发挥体育本体功能之余开发育人价值,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也是在新形势下进行高校体育改革,促进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体育文化数字化的本质是进行文化的整合,其核心是满足社会对体育文化的需求,提升运动的艺术美感,凝练文化载体的价值,体育文化数字化致力于体育文化的传播、利用、消费和再利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创新体育文化数字化融合的观念。本文调查了许多文献资料,还进行了走访调研、采用专家访谈等多种研究方法,对我国高校体育文化数字化融合的建设及其创新进行了探讨和分析,致力于突破数字融合视角下体育文化的创新,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体育文化 数字融合 文化整合 创新
1、体育文化数字化融合创新的本质
体育文化是人在体育运动中各种行为的总和,它能丰富人类的生活。将各项体育活动进行组织、加工和秩序化,最终获得社会承认并且具有独立意义和内在价值的文化便是体育文化。而数字化融合的体育文化,则是把音乐、影视、艺术、服装、设计、建筑等不同类型不同领域的文化集中在一起的文化信息。比如说,把声音、图片或文字信息先转化为数字,然后按一定的逻辑顺序与体育文化的数字信息进行整理合并,经过处理的体育文化除了是虚拟化的,还能够客观表现体育文化的本质特点,这种创新的体育文化形式使其传播、利用、消费和再利用更加便利,这便使得体育文化发生转型,让从前原本单一的运动属性变得更赋文化韵味。
对体育文化数字化融合进行创新的过程,其实就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将原本的文化核心重新阐释并使其具有新一层的意义的过程。于是,经历了创新革命洗礼的体育文化有了本质的变化,它所展现的新型文化能更加准确的反映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规律,真实的反馈时代的需求,直观展现了社会和人民对体育发展的所有需求。在如今的信息化时代,电子信息科技快速发展,包括体育文化在内的许多人或物都十分依赖数字化,数字化融合技术能够为人们定制个性化消费,将个人生产到沟通再到消费紧密联系在一起。将体育文化进行数字化融合不仅集合了文化资源和想象,还使得体育文化能够以各种各样不同的表现形态去展现。作为综合多种文化信息后的产物,这种新型的体育文化从不同的角度用音频、视频、文字、图像等数种信息类型向人们诠释了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竞技精神。
2、体育文化数字化融合创新的优势
2.1、有利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
随着潮流的发展,保存和发扬民族传统的体育文化日益艰难,这一窘境让传统体育文化不得不在夹缝中求生存。对体育文化的数字融合让传统体育文化看到了一丝曙光。在传承民族体育文化时,传媒、艺术设计等行业的先进科技的融入使民族体育呈现的形式更为高雅,运用现代科技的力量重塑民族体育的品牌,让民族传统体育在更广阔的舞台上进一步发扬光大。除此之外,其他行业、其他元素的融合还能进一步拓宽体育文化,实现有趣的文化碰撞。比如说,我国许多传统体育文化只能在特定的时间或特定的场合和地域才会出现,这给人们观赏、学习、借鉴和发扬传统体育文化都造成了不小的困扰,但数字化融合解决了这些问题,它能把无形的体育文化用信息符号的方式科学的记录和保存下来,让其变得有形,也让更多的人有机会从光盘、电视媒体和网络等媒介,更快更方便的吸收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的精华。而且,文化的广泛传播使得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人们能够在学习其他文化的基础上融入自有文化,对其进行加工改造创新,产生新的文化火花。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让世界各地的人们了解我国的传统体育文化,还能让他们了解这些传统体育文化发源地的智慧以及风土人情,更有利于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的传承。
2.2、能够满足体育文化的新需求
伴随着时尚和科技的新潮流,体育文化的消费成为了体育文化新的需求,正是这种与日俱增的需求加快了体育文化的发展进程。数字融合技术把体育文化和设计、游戏、动漫等其他行业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把体育文化打造成一种既时尚现代又高品质高质量的文化形态,用许多不同于固有体育运动的符号或情景等形式满足审美和需求日益提高的广大消费者。举个例子,深受很多年轻人喜欢的电玩游戏就是体育文化数字化融合的产物。电玩游戏通过电脑、游戏机等电子设备对现实世界或人类的思维进行模拟,充分反馈了现代信息科技的发达。电子游戏通过研发以体育运动为主题的赛车、篮球等类似的电子竞技,模拟体验真实的场景,让参与者用外在感应器接收并传送操作信息进而将这些信息反馈到信息终端,在机器上安装感应震动和音箱,用这种方式更加真实的代替实际的体育运动,让参与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种新型体育竞技模式剔除了真实运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麻烦和烦恼,没有实际锻炼的辛苦,没有技术动作不规范的尴尬,没有输掉比赛的懊恼……体育文化的数字化融合带来的虚拟化运动使得人们可以利用空余时间更加轻松的体验体育带给人们的乐趣,得到全身心的放松。数字融合下的电子竞技的运动情景可供选择的种类非常多,除了这一优势外,设置不同难度的关卡能满足不同级别人群的不同要求,其配套的音乐还能挑逗人们紧张的神经,激发人们跃跃欲试,以上这些都是体育文化数字化融合创新带来的益处。
2.3、对体育文化的再利用
尽管体育文化的形式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富有现代时尚,但这并不意味着以前的体育文化形式一定会被淘汰。有了数字融合技术将体育文化与其他文化进行融合、交叉、统一和重塑,就能让悠久的体育文化得以再利用,迎来第二春。1935年,中国最悠久的运动鞋品牌“回力”在国内注册,小到社会各阶层的平民百姓,大到国家级运动员,它陪伴着人们经历了一代又一代的体育运动时光,迄今为止已有几十年的时间了,经久不衰。该品牌的大额销售量得益于其方便、简洁、耐用、廉价的优点,其体育运动品牌形象已日益深入人心。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贸易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国外知名品牌涌入国内,回力球鞋从2000年开始便慢慢退出市场。但是,数字融合凭借其多行业的文化背景,从设计、材料、制造等方面重新打造出更适应当代潮流和大众需求的回力球鞋,在保留原有的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开发了防止运动损伤的新功能。不仅如此,还运用黄金分割法设计出流畅的线条,采用透气的高分子布和结实但不失柔软的新型橡胶,与国际接轨融入国内外的时尚元素做造型,全方位的拓展其文化内涵。在体育文化数字化融合的帮助下,更加完美的回力球鞋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线,成为了新一代运动者的忠实伙伴。
3、对体育文化数字融合创新的建议
体育有各种类型的运动项目,各种运动项目又对应有各种不同的技术动作。体育作为一种运动形式,在数字融合下把不同的运动项目与声音、影像、图片等整理融合,再经过艺术设计行业的专业包装,运动员的技术动作被美化了,战术行为也更加严密,最后由传媒行业的专业人士通过电视、网络等终端或者电影等形式展现出来,体育在现代美学的规划和包装下俨然成为了一件件艺术品,让人们无限体会人类在挑战和拼搏中的动感的美。通过多行业共同打造出的新型竞技运动文化能够从不同视角欣赏比赛中运动员完成的高难度技术动作,永恒的记录下一幕幕精彩的、富有创造性的瞬间,让观众在感叹运动员的智慧、临场发挥的能力、动作的难度和美感的同时,不断加深对于体育运动精神中真、善、美的理解。同时,作为文化形态的体育,其应用非常广泛。无论是竞技还是休闲体育,亦或是民族传统体育,都能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反映体育的价值、表现形式和审美特征。数字融合给体育文化注入了新的生命源泉,音乐、材料、建筑、设计、传媒、播音等许多原本与体育几乎没有关联的行业都融入其中,承载着创新的体育文化。另外,丰富现有体育文化的载体能拓展体育文化的功能,现代科技的人机结合让人们有了更好的感觉体验。其新的表现形式带来的视觉冲击更强,让体育文化更富价值也更能适应当下体育文化发展的需求。创新所带来的新潮的设计理念从侧面表现出了人们对体育文化未来发展的无限期望和遐想。
当今社会由于经济的发达,在物质基础得以满足后人们开始追求上层建筑,对文化的追求便变得尤为显著。科技的发展带领人们进入全球化时代,使文化的多元化成为可能。于是,体育文化对社会各界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明显,体育文化从以前单纯的实现人们物质和精神追求的运动形式逐渐演变为一种经济动力,并逐步迈向了体育文化数字融合的创新之路。而这种创新能够挖掘出体育文化潜在的巨大商业价值,开发出能够满足不同阶层人们不断增长的多种多样的物质文化需求或精神文化需求的数字体育文化产业,多角度的促进社会发展,推动社会经济的进步。
4、总结
将信息转换成声音、文字、影像或图像等数字的形式后反馈到终端并显示出来的这一过程就是数字融合,这一过程通过不同往常的形式展示了体育文化,需要不同行业的紧密配合,是融合的创新。体育在过去仅仅只是一种客观的运动形式,展现的是人类运动的极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体育在经历了数字化融合后多了一层文化形态的身份,能够向全世界的人们展现体育的内容、精神和魅力。现代体育文化的数字融合得益于科技的蓬勃发展,它通过数字信息为媒介以整合后的虚拟文化形态去传播体育文化,这种表现方式更能适应现代社会文化传播与发展的大环境。需要说明的是,数字化的体育并不会损害体育运动形式和文化形态,而是会促进运动美感的提升,使其更具艺术性,该文化形态也将更有利于进行体育文化的传播、消费和再利用。本文由浅入深的分析了本研究课题的本质和优势,并据此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希望能供研究我国体育文化的发展问题的学者们简单参考。
[1]何独明.大学校园文化概论[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2]陈荫生,陈安槐.体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
[3]何淑敏.从文化需求的视角论群众性体育文化创新[J].体育与科学,2011,32(6).
[4]王岗.体育的文化真实[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
[5]章兢,何祖健.从“知识育人”到“文化育人”——整体论视野中的大学素质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08,29(11).
[6]梁思军,牛辉.体育文化消费初探[J].体育与科学,2003,25.
[7]陈彬.电子竞技产业:投之以桃报之以李[N].科技日报,2010,05.
[8]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9]娄成武,魏鹏举.文化创意产业导论[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G80
A
1006-8902(2016)-07-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