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联合骨肽注射液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
2016-03-14吴小华邹逢文张宪彧双鸥
吴小华 邹逢文 张宪彧 双鸥
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联合骨肽注射液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
吴小华 邹逢文 张宪彧 双鸥
目的 分析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联合骨肽注射液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74例肱骨近端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对照组34例采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用骨肽注射液治疗,对比分析2组疗 效。结果 观察组骨折愈合优良率(92.5%)、骨折愈合率(97.5%)高于对照组(73.5%)、(73.5%),恢复周期(11.3±2.0)d短于对照组(15.2±2.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肱骨近端骨折采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联合骨肽注射液治疗,固定效果良好,安全可靠,疗效理想。
肱骨近端骨折;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骨肽注射液
肱骨近端骨折在临床骨折疾病中比较常见,多是因间接暴力伤而导致,因骨折部位与肩关节邻近,容易引发肩关节局部粘连[1]。临床需要采用手术治疗,但治疗时因固定不佳,容易出现附着部位不良畸形情况,影响肩关节功能。因此肱骨近端骨折临床治疗难度较大,临床治疗争议较大。为研究有效的固定方法,本次研究中分别给予肱骨近端骨折单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固定与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结合骨肽注射液治疗,评价不同方法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江西广丰骨伤科医院从2013年8月~2014年7月收治的74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对照组34例,男22例,女12例,年龄54~84岁,平均(69.0±4.3)岁,均为新鲜骨折,左侧20例,右侧14例,观察组
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52~86岁,平均(67.0±4.9)岁,均为新鲜骨折,左侧17例,右侧17例。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患者手术方法:取仰卧体位,垫高患肩,实施全身麻醉。沿着胸大肌间、三角肌间沟做出一个切口,并分离头静脉、少量三角肌约束,充分显露肱骨近端及其骨折部位。锁胸筋膜切开后,同时保留关节囊、喙肩韧带,从胸大肌止点上向远端切开1~2 cm,之后将断端血肿、嵌入软组织清除干净,与骨折块相连接的软组织保留。骨折断端充分显露出,并在直视下牵引复位。复位后经C形臂X线机体透视观察,表明骨折对位情况良好。
对照组采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固定,选择的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长度合适,上端与肱骨大结节尖顶下保持距离0.5 cm,前方与结节间沟保持1 cm,骨膜外放一接骨板,之后用LCP钻头导向器进行钻孔,根据测定长度选择合适长短螺钉并锁定。肱骨头采用4枚锁定螺钉。术中因肱骨头骨质疏松明显患者2例,需实施纳米人工骨植入术,选择锁定螺钉,骨干部分则用双皮质螺钉进行固定。严重骨缺损患者,在锁定螺钉周边用骨水泥,增加靶钉的把持力。之后连续用抗生素7 d,术后肩托带固定伤肢,3 d后患者多数症状减轻,医护人员照顾下实施肘、腕、手指功能锻炼,被动肩关节功能锻炼。术后7 d引导患者肩关节功能主动锻炼,术后14 d可适当进行肩关节摆动练习,依据不同患者身体恢复情况实施针对性治疗。
观察组除实施上述治疗以及功能恢复外,肌注骨肽注射液10 mL/d,1个疗程15 d,连续治疗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骨折愈合情况,根据Neer评分对骨折疗效进行评价:疼痛35分,功能30分,活动度25分,解剖复位10分,优为90~100分,良为80~89分,中为70~79分,差为低于70分[2]。并统计2组患者的恢复周期、骨折愈合。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的疗效比较 对照组34例,优18例,良7例,中 6例,差3例,优良率为73.5%;观察组40例,优33例,良
4例,中 3例,差0例,优良率为92.5%,观察组优良率明显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6,P<0.05)。
2.2 2组患者的恢复周期、骨折愈 合情况 对照组恢复周期为(15.2±2.5)d,骨折愈合25例(73.5%),观察组恢复周期(11.3±2.0)d,骨折愈合39例(97.5%)。观察组恢复周期短于对照组,骨折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5,χ2=7.10,P<0.01)。
3 讨论
复杂肱骨近端骨折为一种严重的骨折类型,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中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尤其多发。该骨折断端处在骨干与关节面的过渡处,具有特殊骨性结构以及解剖形态,外观形态变化大,具有较高的松质骨含量[3]。骨折部位处肌肉丰厚,容易出现移位,通常会伤及肱骨外科颈、大小结节,影响肱骨头的血液供应,因此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是很有必要的。非手术方法可能会导致骨折畸形愈合或延迟愈合,甚至表现为骨不连,老年患者容易出现冻结肩,而采用手术方法治疗则可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手术固定时选择克氏针张力带、克氏针内固定治疗,但存在拉力螺钉内固定不牢靠情况,影响肩关节早期活动,会出现肩周炎、肩关节僵硬等[4]。而采用钢板螺钉内固定操作难度大,造成的创伤大,不利于肩关节功能早日恢复,容易导致肱骨头坏死[5]。
随着骨折内固定观念的不断变化,AO内固定原则从绝对稳定内固定,转向强调相对稳定弹性生物学内固定(BO)。随着骨科内固定材料的不断发展,临床开始越来越广泛应用符合生物学特点固定方式以及材料。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LPHP)操作简单灵活,相较于保守治疗方法,其灵活性更为显著,微创固定效果良好,且不易发生松动,应用安全,具有较高的骨折愈合率[6-7]。尤其是用于治疗骨质疏松肱骨骨折患者,该内固定方法效果更为显著。骨肽注射液为一种新型骨科常用药物,含多种骨生长因子,促骨生长微量元素,参与骨质钙的吸收释放,促骨痂形成,有利于形成新生血管,起到良好促骨折愈合效果[8]。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骨折优良率为92.5%,对照组骨折愈合优良率为73.5%,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恢复周期短于对照组,骨折愈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骨肽注射液结合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疾病,有利于骨折功能早日恢复。
综上所述,肱骨近端骨折采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结合骨肽注射液治疗,可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提高骨折愈合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1] 周敬杰,张明,徐付国,等.肩袖肌群锻炼对肱骨近端骨折术后肩关节功能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15,23(7):154-155.
[2] 颜廷鑫,黄正湘,何继业,等.锁定钢板与空心螺钉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的疗效比较[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2(14):2670-2673.
[3] 李鑫.浅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J].中国伤残医学,2015,23(11):47-48.
[4] 张明,陈云丰,胡海,等.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术后螺钉穿出肱骨头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5,17(4):282-286.
[5] 施云东.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4):38-40.
[6] 赵小明,孙 雅静.闭合复位外固定架治疗儿童难复性肱骨外科颈骨折17例[J].国际儿科学杂志,2016,43(6):500-501.
[7] 陈谷才,刘刚,刘进南,等.前侧入路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肱骨干中下段粉碎性骨折的临床分析[J].创伤外科杂志,2016,18(5):298-299.
[8] 张楷利.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13例[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6,22(4):92-93.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0.042
江西 334600 江西广丰骨伤科医院 (吴小华 邹逢文)334000 上饶市人民医院(张宪彧 双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