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射箭运动员比赛能力的培养

2016-03-13傅建华福建省射箭队福建福州3500江苏省方山体育训练基地射箭队江苏南京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6年20期
关键词:射箭运动员比赛

□傅建华 顾 芸(.福建省射箭队福建福州3500;.江苏省方山体育训练基地射箭队江苏南京)

浅谈射箭运动员比赛能力的培养

□傅建华1顾 芸2(1.福建省射箭队福建福州350012;2.江苏省方山体育训练基地射箭队江苏南京211112)

研究射箭运动员比赛能力的培养的目的在于了解其中的影响因素并找到提高这些能力的途径。本文介绍了提升射箭运动员比赛能力的迫切性,分析了射箭运动员比赛能力涉及方面,提出提高射箭运动员比赛能力的举措:夯实基本功;培养强大的心理承受力。

射箭运动员比赛能力培养

射箭作为一项传统体育运动存在于世界每一个古老文明之中,无论是作为东方文明代表的古代华夏文明还是西方的古罗马、古希腊文明中都不乏与射箭相关的传说故事,比如三国时期著名的“草船借箭”,又如“丘比特之箭”以及被一只箭射中了脚踝而丢了性命的半人神阿喀琉斯等。即使是在现代,不少非洲原始部落仍然保留着通过射箭猎取食物的生存技巧与传统文化,比如非洲稀树草原上剽悍的马赛人至今还有猎杀狮子的仪式,其捕猎工具之一就是弓箭。正由于射箭之悠久的历史和传统,进入现代文明社会后的人类对这一技巧性运动的“留恋”使其很早就成为了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尽管中间曾经短暂中断过,但自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起便一直延续至今。历史的传承与现代的推动让世界各国专业或业余运动员不遗余力地加强着比赛能力的培养,只为能够突破前人的记录和自身的极限。

1、提升射箭运动员比赛能力的迫切性

1.1、作为竞技运动比赛项目竞争的日益激烈

作为世界顶级运动赛事,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一直以来就是世界各国展示本国运动实力乃至经济、科技等综合国力的最佳展示场地。而作为一项相对普及的传统运动,射箭在许多国家也是民间极受欢迎的大众运动项目,广泛的群众基础使射箭在储备人才方面的“资源”十分雄厚,这就为其专业选手快速提高竞技水平创造了良好条件。因此,随着体育运动与科学技术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科学的训练与评价方法使射箭运动无论是技巧还是器械等诸多方面始终处于不断的更新甚至飞跃的境况中,由此也导致了这一项目的竞争日趋白热化,从客观层面对提升射箭运动员比赛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1.2、对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除了对竞技体育比赛成绩的争夺,作为历史文化传统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射箭也是各国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随着世界各国对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重视,不同地域文明中各具特色的传统射箭运动不仅开始受到保护,也通过当地政府或民间组织的宣传越来越受到普通人的关注。不少地方不仅在包括体育馆、健身房等专业运动场所设立了射箭专区,甚至一些俱乐部、会所等休闲娱乐场所中也开辟了供人消遣的射箭项目。随着爱好者群体数量的增加,无论是业余还是专业的比赛也相应增加。而出于对更好成绩的追求,各级各类比赛参与者也有了提升射箭运动比赛能力的迫切要求。

2、射箭运动员比赛能力涉及方面

2.1、体能

任何需要参与比赛的运动项目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对运动员体能提出对应的要求,无论是专业比赛还是业余比赛,体能决定着运动员在竞争对抗和竞争中坚持时间和维持良好状态的时间。比如百米短跑要求运动员具有超常的爆发力;而一万米则强调运动员长时间的耐力。多数球类运动则既需要运动员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具有全场奔跑的持久力,又需要在临门一脚(球)时拥有足够的冲击力。至于在射箭运动比赛场上,运动员首先需要有足够的体能站满整场比赛并且保持每一箭都维持相对均匀的力量与速度,不至于到了后半程出现手抖腿颤的问题。其次,每一箭脱弦而出前的一刻,运动员必须维持能够拉满弓弦至瞄准后放箭前饱满的爆发力。由此可见,射箭运动员的体能要求非常全面且较为苛刻,需要在日常训练时保持一定的高强度和持续时间,使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维持在一种相对活跃的新陈代谢状态,从而避免在比赛时出现体力不支、精疲力竭而最终落败的局面。

2.2、技术

从古到今,射箭就是一门集力量和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运动项目。在我国古代哲学著作《庄子》中就曾经提到过一个小故事——箭术高手列御寇有一次为智者伯昏无人表演射箭。只见列御寇先在屈起的手肘上放了一杯水,随即搭弓放箭。第一箭刚刚射中靶心,第二箭已经呼啸而至,再看第三支箭已经搭在了弦上。而那一杯水纹丝不动地架在列御寇肘端,甚至没有起一丝涟漪。虽然这是庄子虚构的故事,而且这种射箭手法也实在超出常理,但这个故事已经说明古人对射箭技术的讲究与追求。作为现代竞技体育比赛项目的射箭运动在准确性方面的要求与古代射箭并无二致,均要求运动员尽量将箭射入靶心,或至少尽量接近靶心。与准确性有同样要求的还有稳定性,即运动成绩能够维持在一定范围内,而非大起大落。而要实现准确性与稳定性的前提则在于运动员技术动作的连贯和一致。此外,现代射箭运动的比赛场地常见于户外,这就导致外部不可控因素的干扰与影响较其他项目更加明显,因此,射箭运动员的技术还包括能够在遭遇外界干扰时最大限度化解或减弱负面能量以达到平时的训练结果。

2.3、心理

虽然体能和技术是几乎所有运动员与竞争对手相抗衡的“利器”,日常训练的内容也基本都会围绕这两大项目展开。但是,很多时候的射箭比赛常常爆出“冷门”的情况又会让人感觉诧异,似乎体能和技术之外还存在一种“超自然”力量在左右着运动员的成绩。如果说确实存在这第三种因素,那么它并非来自外界,而是运动员本身,这就是运动员的心理素质问题。曾经有过一个学禅的故事就提到了运动与心理的联系——一个名叫“大波”的摔跤手十分厉害,不仅体格强健,而且精于摔跤之道。私下较量时,他常常能够将师傅打败,可一旦正式比赛,他却往往败在自己徒弟手上。“大波”不得不到山中造访禅师寻求指点。禅师告诉他,其名既曰“大波”,则应将自己想象成海上的狂涛巨浪。于是“大波”开始在寺中学习打坐,最初打坐时杂念纷飞,但不久后他开始对波浪有所感悟。随着打坐时间持续,他心中的浪涛开始越掀越高,仿佛能够席卷禅堂、大殿乃至将整个佛寺卷起……此后的“大波”每逢比赛便将自己想象成浪涛,从此再无对手能够战胜他。虽然这个故事意在学禅,却旁证了心理因素对比赛结果的影响。很多时候,进入了最终决赛的运动员之间在技术、体能方面的差异已经几乎可以忽略,这些顶尖高手之间拼的已经不再是基本功,而是在稳定自己实力的同时等待对手出错。此时此刻,心理状态成为了致胜的关键,谁能稳得住,谁就能笑到最后。

3、提高射箭运动员比赛能力的举措

3.1、夯实基本功

任何一项体育运动比赛能力的提升都是一个从低向高、循序渐进的漫长过程,成功是1%的天分加99%的努力,没有扎实基本功的运动员想取得好成绩就是在沙滩上盖房子——倒塌是必然的,只是时间问题。因此,要成为一个优秀射箭运动员的前提仍然是夯实基本功。体能和技术是形成运动员比赛能力的一体两面。

从体能方面说,持久力和爆发力的训练犹如金字塔的基座,少了任何一部分都会让宏伟的建筑摇摇欲坠。射箭运动员既需要通过长跑、负重等训练强化心肺功能与下肢的支撑能力,从而满足比赛场上从头站到尾的体能要求。同时,上肢力量的练习也至关重要,毕竟射箭是手、腕、臂、肩、上身的综合协调发力的运动项目,中间任何一环出现薄弱点都会造成比赛的功亏一篑。

从技术方面说,瞄准、发力、放箭看似一气呵成,其实每个细节都需要推敲、琢磨。比如由于地心引力问题会使箭在飞行过程中不断受到向下的牵引力,因此射向靶子的箭在空中的飞行轨迹实际上是一条弧线形,故瞄准时必须计算好箭在空中划过的那条隐形的线路以及落到靶子上的角度。在室外比赛遭遇刮风下雨的问题,还必须同时考虑到风的速度、雨的打击力。日常训练时,利用风扇、洒水装置模拟风雨环境是让运动员熟悉非正常环境下比赛需要掌握的技术的较好方式,接触异常情况数量越多,运动员技术就越全面。

3.2、培养强大的心理承受力

抗压、抗挫折是培养强大心理承受力的最终目标。虽然理论上参赛运动员无一不希望自己能够达到“如入无人之境”的理想境界,但事实却是几乎不可能。人是受环境深刻影响的动物,环境的变化会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理、情绪、情感,而内在受到影响时,直接的反映是外在生物状态或肢体动作的变化,即使是肉眼几乎无法察觉的变化,但它仍然发生了。比如,人在遭遇环境变化带来的压力时,无论这种压力是正面的——兴奋,还是负面的——紧张,也无论人是意识到还是没有意识到,肌体的保护机制使人的肾上腺开始加速分泌肾上腺素,这种化学物质使人心率加快引发呼吸急促,血液从皮肤和内脏流向心脏和大脑导致手脚变凉,情况严重时可能出现颤抖甚至抽搐等现象。这一系列的变化是不受人自主意识控制的潜在生理反映,其根源则是心理产生波动。

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就是在培养强大的心理承受力,原理其实并不复杂,那就是通过更多地接触这种压力环境,让人从易感状态逐步过度到适应状态。通俗地讲就是从少见多怪过渡到见惯不怪。比如在平时训练时增加环境噪音的干扰。包括奥运会在内的重大国际比赛中,大量观众产生的噪音是一种无法回避又会对运动员造成相当影响的因素。比如当支持某个选手的观众群体突然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喝彩声,其他好不容易将心态调整到平和安宁状态的选手难免受此影响,或是被吓一跳,或是压力备增。针对这种问题,平日训练时就不妨让运动员经常处在被噪音包围的状态下——观众的欢呼声、议论声、咳嗽声、笑声、汽车喇叭声、口哨声、警笛声等等。被噪音包围的感觉不会好,但至少能够让运动员逐渐变得麻木,至少让他们明白比赛时可能遭遇到的噪音问题,使其在心理上有所准备不至于临场骇然。

突然中断训练一段时间后再恢复也是增强射箭运动员比赛时的心理承受力的办法之一。这是在模拟室外比赛时遭遇较大风雨不得不临时中止一段时间再继续开始。一些运动员比赛时养成了相对固定的节奏感,若突然遭遇打断会极度不适应,其心理影响较为强烈。中断是为了帮助运动员学习快速调适心理,也就是人为地在“顺境”中安插“逆境”,让运动员有所感受,不至于在真正比赛时乱了阵脚。

4、结束语

射箭运动从远古时就已经在世界各国出现,作为历史文化而在全球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被列入现代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后,射箭运动更为世界多数国家重视,对射箭成绩的追求让竞争日益白热化。决定射箭比赛成绩的关键无疑是运动员的比赛能力,这其中既有相对基础的体能和技术,也有更高层次的心理因素。因此,加强运动员比赛能力不仅是提高射箭运动员个人的成绩,也是促使这一运动项目进入更高水平的重要因素。

[1]郭讲用,邓备.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电视传播[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02.

[2]张建坡.体育与道德风尚——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感受美的教育[J].新课程学习(中),2014,12.

[3]张冬.从体育人类学角度论民族传统体育的民族性[J].体育世界·学术,2010(4).

G887

A

1006-8902-(2016)-10-LXY

猜你喜欢

射箭运动员比赛
小熊射箭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学射箭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发芽比赛
谁是射箭高手
选美比赛
比赛
最疯狂的比赛
跳跳龙失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