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幽默语,打造魅力课堂—浅谈语文教学中幽默语言的运用

2016-03-13山东省莒南第一中学刘姗姗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6年1期
关键词:李夫人语言语文

山东省莒南第一中学 刘姗姗

教学语言作为一种呈现文本知识的手段和工具,应当具有科学规范、准确通俗、自然亲切、善于启发等特点,在此基础上,我认为好的教学语言还应当富有趣味性、幽默性。

语文本身的文本特性就散发着浓浓的人情味和朦胧的诗意美,使欣赏者通过阅读了解故事情节,感悟人物情感,品味诗意语言,分析篇章结构,获得自身的欣赏体验,进而达到语文素养的升华。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不单单做一个知识的讲授者,还要把讲授过程变为一种美的享受过程,讲授者和学习者都能在此过程中获得愉悦的审美体验。

幽默的语言在语文教学中,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作用。

一、恰用幽默语,拉近师生距离

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能有利于和谐的沟通交流,更有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在国外,“幽默感”是衡量教师素养的标准之一。富有幽默感的教师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运用风趣幽默充满智慧的语言虏获学生的心,拉近心灵与心灵的距离。

如在接手新班级介绍自己名字“姗姗”的时候,我通常会讲一个故事,这时候学生们都会竖起耳朵认真听——“汉武帝刘彻十分宠爱李夫人。李夫人能歌善舞,后来生病去世。汉武帝非常悲痛,很思念她,就叫方士为李夫人招魂,在帷帐观看到李夫人的身影,就作诗一首说:‘是你吗?不是你吗?我在焦急盼望,你却姗姗来迟。’‘姗姗’本意形容女子走路缓慢从容的样子。可是我要告诉大家,本人可是风风火火闯九州的类型哟。”学生开颜大笑,原本陌生尴尬的课堂就此拉开热闹的帷幕。后来学生评价我“老师很会卖萌呢!”看来幽默让学生无形中体会到老师的亲和力,缩小了年龄差距,促进了沟通。

二、巧用幽默语,打造魅力课堂

(一)巧妙组织教学,加深理解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和需要,使用针对教学内容的具有教育价值的教学幽默,巧妙运用启发性、激励性的语言,结合即兴作诗、顺口溜、故设错误、自我调侃等方法,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表达,加深理解,把苦读变成乐学,提高学习效率。

有教师在分析《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与刘兰芝的爱情悲剧时,连连发问“为什么相爱的人不能相守?为什么青春期败给了更年期?为什么一个宁愿坐在纺车边上的笑的人却不能如愿?为什么一个男子保全不了自己心爱的女人?”这一番设问激趣,点燃了学生求知兴趣,经过探讨,学生理解造成悲剧的不仅有封建家长制,也有个人性格的原因。

(二)找准学生兴奋点,相时而动

传统的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生硬传授,忽略了教学该有的艺术性,导致学生学习兴趣日渐下降,课堂气氛死气沉沉,不喜欢动脑思考,不爱回答问题。因此,利用生动幽默的教学语言把课堂氛围调动起来就显得格外重要,教师要着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欢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找到自信,找到学习的乐趣。为此,教师要把好脉,找准学生的兴奋点,相机运用幽默的语言把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唤醒。

下午第一节作文课,讲“联想和想象在写作中的作用”的知识点,同学们无精打采,哈欠连天,更有甚者打起了呼噜。我灵机一动,讲解到“周公是西周时期的一位贤人,他辅佐政事,制定礼乐,被尊为‘元圣’。现在请大家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法描写你与周公见面交谈的场景吧。”同学们一听来了精神,把小眼瞪成了大眼,奋笔疾书,效果非同一般。

(三)善用幽默语,实施多样评价

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往往空泛笼统,不外乎“你真棒!”“回答的非常好”“说得对”“答案还不准确”等,这样的评价不仅使听者无味,起不到应有的警醒、激励作用,而且用得多了连老师也觉得索然无趣了。为此,教师应当运用适宜的幽默语言进行个性点评,肯定成绩,指出不足,鼓励学生再接再励,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三、巧用幽默语,提升批评艺术

批评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能起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能让让学生明辨是非、知错改错。夸美纽斯说过:“教育人是艺术中的艺术,教育人使用的语言是艺术的语言。”语言的艺术性更包括批评的艺术性。有艺术性的批评能循循善诱、切入要害、分析利弊、消解矛盾,减少学生逆反心理,让其口服心服。将批评之语蕴于诙谐幽默之中,较之于粗暴刻薄、疾言厉色、苦口婆心更易消除隔阂、加强沟通。

当然,幽默不是课堂的必要通行证,我们在运用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慧眼识珠,去粗取精

教学幽默通常让学生在笑中积极思考、乐于接受,在笑后深入思考、思想升华,运用时要注意语言的启发性、鼓动性。当今幽默语特别是网络流行语既有娱乐性又有发人省醒的作用,也不乏出现了一些负面、粗俗、低俗的词汇,教师在运用时,要注意摒弃内容不健康的词汇,筛选蕴含正确价值观,弘扬正能量的词汇,方能使教学幽默有效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2.适可而止,防止泛滥

幽默在教学中只是调料不是主饭,用得得当,皆大欢喜,一箭双雕。反之,一味滥用,把课堂变成段子场,将插科打诨凌驾于知识教授之上,学生哄笑连连,就极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因此,运用时要相准时机,把好火候,适时、适人、适度运用,融庄谐于一体,糅知识于趣味性,分清主次,使语文文本真正发挥应有的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

3.防微杜渐,正确引导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有强烈的好奇心,接受新生事物快,但缺乏理性思辨,极易接受并传播不经甄别的低俗、不健康的来自网络的流行语,久而久之,影响中学生对规范、纯洁汉语言的学习和掌握。教师在教学中适当运用无伤大雅、有助于语文学习的幽默语或网络语言时,就要对学生加以正确积极的引导,尽量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和语文学习中学习并使用健康、规范的语言,不要让多面的网络幽默语“乱花渐入迷人眼”。

总之,幽默是一门高超的艺术,教学幽默更是一种机智、诙谐的教育艺术。语文教师要结合自己的性格特点,汲取生动的、贴切的、充满正能量的幽默词汇,丰富熔铸自己的教学语言,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的教学风格,让“笑果”结在语文之树,使语文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审美过程,让语文课堂焕发出恒久的精彩魅力。

猜你喜欢

李夫人语言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语言是刀
汉武帝《李夫人歌》成因献疑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我有我语言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