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物、制度、观念—中职生职业精神养成教育的三维探析
2016-03-13北京市商务科技学校李永枝
北京市商务科技学校 李永枝
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用器物、制度和观念来划分文化的不同层面。该概念框架具有很好的开放性和强大的解释力。比如,当我们解析网球动员李娜的成功原因时,就可以从器物、制度和观念三个层面入手。器物层:优良的身体素质、使用顺手的网球拍等打球装备及因多次参赛熟悉的赛场环境等;制度层:长期训练形成的握拍规范、赛场礼仪和击球要领等网球知识;观念层:久经沙场考验形成的稳定心理状态,全身心投入的比赛态度和随机应变比赛策略等。基于此,本文将借用这一文化概念框架,在长期的德育教育工作经验基础上,对中职生职业精神养成教育面临问题进行深度剖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中职生职业精神养成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职业精神是中职生就业的最大保证
近年来,很多中职毕业生抱怨工作越来越难找,而许多用人单位的领导却反映选到一位理想的员工也并非易事。造成供需双方难以找到共同结合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毕业生缺乏职业精神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当前中职生职业精神缺失突出表现在许多方面:职业理想不明确,缺乏艰苦奋斗韧劲;职业纪律意识淡漠,缺失职业良心;学习动力不足,缺少职业行为、习惯养成……。
(二)职业精神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障
目前,毕业生就业是“买方市场”,就业竞争日趋激烈。中等职业学校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向社会输送既有较强的专业“硬技能”即专业技能,更具有“软技能”即有职业精神的人,这就要求必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实施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精神方面的教育活动。如是,才能真正实现出口畅,进口旺,形成良性循环。
(三)职业精神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职业精神是世界知名企业能够百年长寿的真正“秘密”。实践证明,职业精神是企业的软实力,影响着企业发展的速度,左右着企业发展的质量。随着当今世界经济快速发展,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各种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职业精神在内的素质素养已经成为现代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内涵和时代特征,也成为了很多企业选人用人的重要依据
(四)职业精神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所需要的已经不再是只懂知识技术的人才,而是能力与职业精神兼备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同时伴随经济社会的进步,市场经济对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全社会人们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市场经济才能有序健康快速发展。
二、中职生职业精神养成教育现存问题的三维探析
(一)中职生职业精神养成教育器物层面的问题
第一,中职学校招录对象整体素质较低。第二,养成形式单一、方法陈旧。第三,职业精神养成教育师资受到过分挤压。
(二)中职生职业精神养成教育制度层面的问题
第一,缺乏制度保障。由于中职院校的水平评估体系中对职业精神评估没有明确和具体的要求,因此,目前大多数中职院校的职业教育,只重视职业技能培养,轻视或忽视职业精神培养,既无制度保障,也无财力、人力保证,甚至一些学校以学制短、职业技能要求高为借口,把职业精神培养忽略掉。
第二,缺少量化标准。大家都在喊职业精神的养成,如何养成?如何界定?却没有明确的标准,只是依照传统教育以书本为本加以考核。缺乏考核具体内容、没有清晰的数字量化标准的实际情况,使职业精神教育长期以来流于形式和口号,导致职业精神教育无后续、没后劲、无动力,成效差。
(三)中职生职业精神养成教育观念层面的问题
第一,教育主体不重视职业精神养成教育。中职院校的水平评估体系中对学校规划、专业规划、师资规划、实践性环节规划、校园文化建设规划都有明确的评估指标和考核要求,却没有将职业精神培养作为其中的重要指标,所以中职学校普遍对职业精神培养不予重视。
第二,学习主体轻视职业精神养成。从学生角度讲,因为职业精神教育本身无等级考试,无有效证书,所以容易产生无所谓的思想,认识不到位,效果也会因此而打折扣。
三、强化中职生职业精神养成教育的对策建议
(一)转变器物结构
第一,加强组织机构建设。高水平的学生职业精神养成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解决学校各级领导理解重视问题、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引导问题、职业精神相关概念内涵界定问题、各种职业岗位所需职业精神调研问题、职业精神培训教材开发与师资建设问题、学生观念重视问题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系统性与复杂性是靠单个教师个体难以解决的,也难以承担如此巨大的机会成本,因此必须从组织机构上大力加强,成立职业精神养成教育的专门领导机构和相应组织。
第二,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学校实施教育的主体,教师的职业精神对学生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加强职业精神教育,首要的是打造一支思想过硬、作风端正、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一要建立和完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管理制度,使“双师型”教师的任用、培养、培训、考核等工作走上规范化的发展轨道。二是学校还应当确立以师德为首,结合知识结构、工作能力及水平、工作业绩等的评价标准,建立和完善合理的教师评价制度,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培育教师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第三,优化改进教育内容。中等职业学校普遍使用的《职业道德与法律基础》教材,只照顾到了中职生普遍的、统一的、共同的职业素质要求,却忽略了学生多层次、企业多样化的具体需求。所以中职学校在培育学生职业精神时要进一步改进教育的内容,把符合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感,能引起学生的内心共鸣的内容纳入教育课堂,把握和提炼各专业的职业精神道德因素,构建好职业精神教育模块,在理论课和实践课中进行有机渗透,变传授知识为品行实践,变空洞说教为活动体验,让职业精神培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来工作。总之,要将职业精神培育过程贯穿在学生学校生活的始终,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多样的教育方法让职业精神教育过程看得见、摸得着,并使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能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让每个同学都有体验,真正做到知行统一。
(二)合理制度设计
第一,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第二,课程标准设计。第三,培育方式设计。第四,职业素质评价体系设计。
(三)变革提升观念
一是把职业精神培养作为职业人的最基本素质来要求。二是强化学校领导和教师正确的职业精神养成教育观念。三是在学生中培育职业导向成长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