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色课程开发促进学校特色发展的实践研究

2016-03-13北京市朝阳区老君堂小学李静慧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6年1期
关键词:校本育人特色

北京市朝阳区老君堂小学 李静慧

一、背景介绍

老君堂小学是一所与共和国同龄的学校,历经风雨变迁,特别是近几年,在经历了规范化建设和特色建设两个阶段后,学校对未来的发展有了新的定位,即“创新务实与有效发展融为一体,建特色鲜明的区域内精品学校”。三年来,学校围绕“责任育人”的办学理念,将学校的发展推进到第三个层次,即“整体特色建设”阶段,逐步形成和构建了点线交错的特色文化、动静相宜的3+1特色项目,并且在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在学校特色发展的某个阶段,借助校本课程建设,形成与学校特色相辅相成的特色课程,力求在特色课程的开发过程中,让学科教师历经磨砺,实现专业上的成长,实现学生和学校发展新的突破,从而更好地达成学校的发展目标。

二、案例描述

老君堂小学是朝阳区篮球特色学校。学校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了让每个学生在阳光下幸福成长的思想,切实落实“小篮球”促“大健康”的教育观,通过培植和挖掘学校篮球特色资源,培养学生的篮球精神,丰富学校篮球文化,进一步开发学生身体运动智能,促进了学生全面、个性的发展。

学校原则上坚持普惠性原则,要求学生人人参与,学校外请专业老师,实施培训课和课内课相结合,力争使每一位学生提笔静心、抚琴入境、运“球”帷幄,“3+1”特色项目的落实,在某种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活动内容,提升了学生的素质、修养、体能,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特色课程开发过程中的问题

两年来,学校始终保持着对“3+1”特色活动的蓬勃激情,的的确确丰富了学生的活动内容。但是,在课外活动蓬勃开展的过程中,学生获得的仅是舞台的经验、比赛的技巧,学校给学生搭建的平台还不能真正做到人人参与,学生的艺术素养还没有完全被浸润,学生对于体育运动和艺术活动的激情还没有完全被激发。

(二)引发思考

校园里没有了喧闹就没有活力,问题的根源在哪里?经过班子多次讨论,一致认为,学校的特色发展仅限于打造特色项目是不够的,只有让特色走进课程,特色才能真正根植于学校,引领学校的内涵发展。

(三)实施策略

1.理论研究策略

即以“研究”为切入点,学习促工作扎实开展。

学校成立了项目开发工作领导小组,首先做好了组织保障:制定了特色课程开发实施方案,指导和监督各项工作的落实,做好实施的过程性管理,做好实践成果的梳理。

其次,领导小组的行政干部分别带领学科教师,以“研究”为切入点,从规范研究活动的纪律要求和工作标准出发,分别制定了各特色活动的相关制度,确保特色课程在开发过程中能够边开发边实施边改进。

2.问题解决策略

即以“问题”为工作主线,实践促工作有力推进。

3.成果推广策略

即以“成果”为工作指向,梳理促工作有效落实。

以每学期为一个阶段,开学初做好学期特色教材开发的阶段实施方案,对每学期的成果的梳理提出具体要求。

学期中做好阶段成果交流和推广。

学期末做好成果推广的阶段小结和下一步推广预案。

(四)形成特色课程体系

学校育人目标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效的课程建设。学校围绕“责任育人”,在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过程中,以“学涯励志 和谐成长”为育人目标,将励文化的内容渗透到特色项目的课程建设中来,从管理者对特色课程建设的规划,到教师发挥自身优势对特色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使“学生和谐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管理优化”三者达到有机统一,逐步形成了1门德育类的育人精品课程和以体育类、艺术类、科技类为主体的3门学生发展课程。学校校的特色校本课程在一年多的开发和实践过程中,正悄悄地绽放着它的精彩。

(五)实践后的效果

校本课程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作为促进学校特色化发展的抓手,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不仅满足课学生个性化发展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求,作为促进学校特色发展的切入点,更是为学校的内涵发展提供了不竭源泉。

第一,特色校本课程开发实践促使教师专业成长。第二,特色校本课程开发实践让学生个性得到发展。第三,特色校本课程开发实践为学校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三、案例分析

(一) 转变思想认识,保障特色课程的开发能够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

老君堂小学的特色校本课程开发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学校从组织上、物质上、制度上均予以保障。在组织上得到校长的支持和鼓励,由校长主抓特色课程的开发,由经验丰富的学科组组长当领头人,全面计划、实施开发任务。在物质上,学校投入经费聘请多学科专家全程跟踪和指导教师,同时,购买各类活动的器材等,并有专门的基金进行校外实践活动。在制度上,规范师资和课时,定期组织教师研讨,提高课程的实施效果;定期召开特色课程开发工作会议,研究落实计划,商讨开发方案等。科学的领导和管理,既有利于校本课程开发的深化,又有利于促进学校文化凝聚力的形成。

(二)完善各项制度,为学校特色建设中的校本课程开发保驾护航

老君堂小学的《特色校本课程开发资金投入及奖励制度》中指出:学校每年拿出公用经费的15%用于特色课程开发;学校每年要以项目申报的形式向上一级部门申请项目资金;凡是由教师开发的校本课程,视开发质量确定一次性奖励金额,纳入绩效等。有计划的预算保证了课程开发的稳步推进,有效的奖励调动了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积极性。

(三)变革开发形式,保障学校特色建设能够持续发展

老君堂小学把特色课程开发的过程变成了一个学习的过程,从领导到教师,大家通过发表观点而形成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大家相互合作、共同探讨,就课程开发和特色发展问题交流看法,构建和挖掘学校文化内涵,并内化为学校每一个师生发展的共同理念和价值。在这个学习共同体中,每个成员都肩负着特色课程开发的责任和使命,他们的角色不是由职位决定的,而是由专业程度决定的。作为组织者的领导不断鼓励成员从校本课程开发及学校文化塑造中获得反馈与支持,分析特色课程开发及学校特色发展陷入危机的原因,从而不断调整策略,使学校特色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校本育人特色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特色种植促增收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中医的特色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完美的特色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