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乳房炎疫苗研究进展
2016-03-12刘龙海李新圃罗金印王旭荣罗增辉李宏胜
刘龙海,李新圃,杨 峰,罗金印,王旭荣,张 哲,罗增辉,李宏胜*
(1.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农业部兽用药物创制重点实验室,甘肃省新兽药工程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 730050;2.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甘肃兰州 730070;3.莒县畜牧局桑园兽医站 山东莒县 276500)
奶牛乳房炎疫苗研究进展
刘龙海1,李新圃1,杨 峰1,罗金印1,王旭荣1,张 哲2,罗增辉3,李宏胜1*
(1.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农业部兽用药物创制重点实验室,甘肃省新兽药工程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 730050;2.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甘肃兰州 730070;3.莒县畜牧局桑园兽医站 山东莒县 276500)
乳房炎是奶牛最常发生的疾病之一,降低了牛奶的产量和质量,严重时会致使奶牛淘汰甚至死亡,给奶牛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基于疫苗预防安全、高效、无毒等特点,奶牛乳房炎疫苗受到广大学者的重视。论文对奶牛乳房炎的免疫机制,奶牛乳房炎灭活苗、活苗、亚单位疫苗、载体疫苗和核酸疫苗的研究进展及疫苗研发存在的难点、解决方案和发展前景进行了综述,以期对奶牛乳房炎疫苗研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奶牛;乳房炎;疫苗;免疫机制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最常发生和治疗花费最高的疾病之一。研究发现,奶牛乳房炎的发生及严重程度与奶牛的易感性及多种致病因素有关,包括营养因素、遗传因素、氧化应激、环境因素等。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某些细菌会突破奶牛乳头屏障进入乳房,导致奶牛乳腺感染而发生乳房炎。目前,对于奶牛乳房炎的治疗主要还是使用抗生素,由于抗生素滥用,造成乳汁中药物残留及耐药菌株增加,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也使乳房炎的治疗效果大大下降。随着人们对绿色牛奶的重视和相关部门对抗生素残留监管力度的加强,亟需一种安全、有效、无残留的生物制剂来应对奶牛乳房炎。奶牛乳房炎疫苗由于具有安全、高效、无残留的特点,因此,应用疫苗预防奶牛乳房炎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焦点[1-2]。本文从乳房炎疫苗的免疫应答机制,不同类型乳房炎疫苗研制过程、免疫应用效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进一步了解和研究乳房炎疫苗提供参考。
1 奶牛乳房炎免疫应答机制
奶牛乳房炎是由于致病微生物突破乳头管乳腺屏障进入到乳房内而引发的一系列炎症反应[3]。为应对入侵病原,奶牛乳腺会受到各种机体防卫机制的保护。这些防卫机制可分为两大类,即先天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在过去的10年间,对奶牛乳房的免疫反应及免疫机制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
1.1 先天性免疫
先天性免疫是从低等动物到高等动物都存在的抗感染机制,是抵抗病原微生物的第一道防线,其不仅决定乳房炎是否发生,而且可以通过影响适应性免疫来影响乳房炎发生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4]。奶牛乳房的先天性免疫包括天然的生理屏障,如乳房屏障等、化学屏障(如角蛋白和乳铁蛋白等)、固有免疫细胞的作用等(如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免疫应答等)。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对抗细菌感染的正常生理反应,机体受到病原菌刺激后释放大量的炎性介质,包括IL-1、IL-6、IL-8、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等,它们能趋化体内的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在炎症处聚集,从而清除或杀灭病原菌[5]。通过基因芯片数据分析显示,刺激通路、趋化因子、细胞因子会在防御和应激反应之前出现[6]。这表明奶牛机体在启动防御之前需对外来微生物进行识别,并通过一系列信号传递启动防御。病原微生物有特异的能被免疫细胞识别的靶分子称为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s),宿主细胞有识别病原相关分子模式的受体称为模式识别受体(PPRs)。细胞通过PRRs特异识别PAMPs,启动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目前发现的PRRs有四大家族,分别是TLRs、NLRs、CLRs。其中TLRs家族受体能广泛识别多种病原,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原虫等。目前发现的TLR家族成员有23个,但不同动物的TLRs成员的数量不同,在哺乳动物中发现的TLRs有13种。奶牛乳腺上皮细胞通过TLRs识别细胞外的特殊成分后被活化,通过一系列信号转导后启动下游的基因的转录和表达。TLRs介导的信号传递途径主要分为MyD88依赖性和非依赖性两种信号传递途径。MyD88依赖性信号传递途径通过激活NF-kB和AP-1转录调控因子,控制炎性反应因子、趋化因子、免疫共刺激分子等的转录与表达[7]。MyD88非依赖性信号传递途径最终激活转录调控因子IRF,启动干扰素的转录和表达。
奶牛乳腺上皮细胞识别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的机制不同。对于革兰阴性菌,如肠杆菌是通过脂多糖与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上的TLR2和TLR4两种模式识别受体结合进行信号传递,从而激发动物机体的免疫应答;而革兰阳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则是通过脂磷壁酸、A蛋白和β-溶血素等刺激奶牛乳腺上细胞上的TLR-2受体从而启动免疫应答[6]。
1.2 适应性免疫
适应性免疫又称特异性免疫。奶牛接种乳房炎疫苗的目的就是刺激奶牛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从而抵御乳房炎致病菌的侵袭。奶牛的适应性免疫应答和其他动物的免疫过程大致相同,包括抗原的识别和递呈阶段、免疫细胞的活化阶段和免疫应答的效应阶段3个阶段。
根据抗原的性质不同,机体产生的适应性免疫应答表现出不同侧重点,胞内病原以刺激产生细胞免疫应答为主,而针对胞外抗原主要以体液免疫为主。一般来讲细胞免疫反应较体液免疫反应更快更超前,主要依赖特异抗原前体细胞的频率。
体液免疫是B细胞通过BCR受体识别抗原被活化、增值并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以及通过抗体清除抗原的整个生理过程。奶牛首次感染或接种疫苗后1周内会产生亲和力高低不等的IgM抗体,随后抗体型别转换开始产生IgG。再次接受相同抗原的刺激,奶牛体内初次应答中产生的免疫记忆细胞会迅速产生高效、强烈的再次应答。适应性免疫应答会产生特异性对抗乳房炎病原的抗体,它们与固有免疫细胞及相关分子协同作用发挥免疫保护作用。
细胞免疫是T淋巴细胞识别MHC-抗原肽复合物后被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T淋巴细胞并执行杀伤靶细胞的生理过程。细胞免疫过程主要是由CD4+T细胞和CD8+T细胞参与和执行。T淋巴细胞被活化后会产生细胞毒T细胞(CTL),CTL具有强大的杀伤靶细胞的能力,对清除胞内寄生病原十分重要。
免疫应答的各个过程都要受到极为严格和精细的控制和调控。研究发现,无论是体液免疫还是细胞免疫都与Th细胞的活化有关;同时,Th细胞活化的原始触发信号是TCR-CD3复合分子结合MHCⅡ类分子递呈的抗原。此外,抗原性质不同,效应细胞分泌的相应细胞因子还可以调控免疫应答的走向。如IL-4能促进Th2型免疫应答,使免疫朝着体液免疫方向发展,而IL-12使免疫应答朝着细胞免疫方向发展。
2 奶牛乳房炎疫苗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奶牛乳房炎疫苗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根据疫苗成分可将奶牛乳房炎疫苗分为灭活苗、活苗、亚单位疫苗、载体疫苗和核酸疫苗等。
2.1 灭活苗
灭活苗或全菌裂解苗具有抗原识别广、免疫原性较强和使用安全的特点。目前,商品化的奶牛乳房炎疫苗有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乳房炎的Lysigin苗、针对大肠埃希菌型乳房炎的J5疫苗、针对分支杆菌型乳房炎的Mycomune疫苗、针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型乳房炎的Startvac多联苗等。
研究人员对这些商品化的疫苗做了大量的评估后发现,Lysigin菌苗虽然能够提高奶牛乳房炎的自愈率,但不能显著降低乳房炎的发病率以及减少牛奶中的体细胞数;J5疫苗是采用R-突变大肠埃希菌株制成的,具有脂多糖核心抗原,它能调节Th1细胞和乳腺记忆细胞的应答,从而减轻大肠埃希菌型乳腺炎的严重程度,同时,有研究发现R突变的大肠埃希菌J5株和沙门菌Re-17株制成的疫苗比单独使用J5疫苗有更好的减少奶牛乳房炎发病率的效果;对Mycomune疫苗同行评审的疗效数据目前还没有公布,但有研究发现,其疗效不够稳定,也不能完全预防感染;对Startvac多联疫苗临床效果的评估发现,免疫组与未免疫组相比,临床乳房炎的严重程度显著减轻,而且免疫组的产奶量和质量明显比未免疫组高[8]。总之,现有商品化疫苗均可减轻奶牛乳房炎的严重程度,但在降低发病率方面效果不明显,同时,目前市场上没有商品化链球菌型乳房炎灭活苗。
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ASTIVACSI疫苗于2003年在以色列获得专利。它包含3种灭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野毒株和胞外分泌物,具有广谱抗原性和免疫遗传学特性,能够保护小鼠免受同源性和异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攻击,同时它能够降低牛奶中体细胞数和增加产奶量,但未见后续的相关报道。
在链球菌型奶牛乳房炎灭活疫苗方面,Neil Wedlock D等[9]利用代表引发新西兰奶牛乳房炎的无乳链球菌菌株主要类型的3个菌株的全菌提取物,并加入Emulsigen-D佐剂制成疫苗。通过对奶牛皮下接种,结果发现,此疫苗能诱导奶牛产生针对无乳链球菌的强烈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但在此之前,有研究发现,乳房炎链球菌活疫苗和灭活苗虽然可以保护同源链球菌的侵袭,但是它们都不能对异源的乳房炎链球菌引起的乳房炎产生免疫保护。这也正是链球菌灭活疫苗难以商品化的原因之一。
2.2 弱毒活苗
弱毒活疫苗是通过从自然界中筛选弱毒菌株或采用人工方法使病原体减毒致弱,从而制成的无毒株或弱毒株的活微生物制剂,又称为减毒活疫苗。与灭活苗相比,弱毒活苗具有的优点是进入机体后能呈现所有的相关抗原,无需多次免疫就能保持持久的免疫力,且生产费用低廉。因此,研究人员希望通过减毒弱毒苗来预防奶牛乳房炎。Tollersrud T等[10]利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减毒株(W79)皮下免疫奶牛能起到一定程度的抗感染效果。Pellegrino M等[11]利用金黄色葡萄球菌无毒突变体RC122免疫奶牛,用RC108攻毒,结果表明此疫苗能够显著诱导产生抗体,并能显著降低牛奶中体细胞数量。
目前,奶牛乳房炎活疫苗的研究相对比较少,原因可能是活苗的传统致弱和筛选较为复杂而且很多菌株缺乏交叉免疫原性。
2.3 亚单位疫苗
研究人员利用分离提取的细菌荚膜多糖、类毒素、表面蛋白等制成了奶牛乳房炎传统亚单位疫苗,同时还通过新技术、新方法研发了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
2.3.1 荚膜多糖疫苗 荚膜是细菌的重要保护性抗原和毒力因子,可以做为疫苗的靶抗原。NABI公司注册的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StaphVAX疫苗就是将纯化的CP5和CP8偶联到铜绿假单胞菌的无毒的外毒素A上制成的。研究发现,此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但Ⅲ期的临床实验并没有取得理想效果。研究发现,金葡菌的凝集因子A 和荚膜多糖两者连接起来作为疫苗的靶抗原更为有效。Pfizer公司在2010年将纯化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CP5和CP8与ClfA偶联制成疫苗。临床试验显示,此疫苗能有效的阻止病原对细胞的黏附。在链球菌疫苗方面的研究也显示,多糖特异性抗体具有免疫保护作用。给小鼠注射荚膜多糖的单克隆抗体后,小鼠能够抵抗无乳链球菌的感染。
杨岚等[12]将牛源金葡菌CP8与ClfA和FnBPB偶联加入佐剂制成疫苗,免疫泌乳期奶牛,在免疫期内能够有效降低奶牛乳汁中的SCC至正常水平,或使SCC基本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不变,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和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型奶牛乳房炎,改善牛乳品质,提高牛乳质量。
2.3.2 表面蛋白疫苗 近10年间,研究人员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主要表面黏附蛋白SpA、Clfs、FnBPs和无乳链球菌主要黏附蛋白Fbs、Lmb、Srr、Sip等作为疫苗的目的抗原做了大量的研究[13-14]。研究证明缺乏FnBPs (FnbPA和FnbPB)表达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不能凝集细胞,并且黏附和侵入乳腺细胞的能力明显下降。这表明FnBP在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黏附和入侵乳腺细胞中起到重要作用。史冬艳[15]将牛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clfA、FnBPAD、FnBPB-D 3种基因在大肠埃希菌载体中表达,并利用表达蛋白构建亚单位疫苗,利用表达的重组蛋白免疫家兔,发现该疫苗能产生较高的抗体,能抑制葡萄球菌与纤维蛋白原、纤维结合素结合,而且联合诱导的免疫效果要高于其他单独诱导组。
Maione D等[16]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在B族链球菌基因组中筛选出编码假定的表面蛋白和分泌蛋白的基因。选定的589个假定表面蛋白基因中有312种能在大肠埃希菌中成功表达。通过进一步的免疫和攻毒小鼠模型试验及系统筛选,共鉴定出4种B群链球菌抗原。研究发现4种抗原联合能刺激小鼠产生不依赖血清型的广泛免疫保护作用,预计能覆盖87%的病原体。Seifeert K N等[17]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鉴定出了一个新的保护性抗原SAN-1485,它是一种富含丝氨酸的重复蛋白(Srr-2),该蛋白与B群链球菌高毒力谱系血清型Ⅲ相关,这是Maione D等利用基因组学方法未检测出的。
研究人员对B族链球菌菌毛抗原的研究也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通过比较B族链球菌的基因组发现,B族链球菌主要存在3种菌毛基因组岛,即菌毛岛1(PI-1)、菌毛岛2a(PI-2a)和菌毛岛2b(PI-2b)。Margarit I等[18]对289株B群链球菌分离株的研究发现,每个检测的菌株中至少存在3种菌毛的一种,很多菌株存在两种菌毛,同时还发现46%的菌株存在PI-2a和PI-2b的组合。因此,人们预测菌毛蛋白疫苗可能会100%对抗B群链球菌的流行菌株的感染。2.3.3 重组亚单位疫苗 重组技术可用于识别和分离抗原,可以通过克隆和表达一种或几种微生物中的部分抗原。Yu Liquan等[19]构建了GapC1-tIsdB-TRAP (GIT)基因,包含截短的GapC1(停乳链球菌)、截短的tIsdB和全长的TRAP(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基因片段。将它们连接到质粒上,转化到大肠埃希菌中进行表达,然后用分离到的GapC1-tIsdB-TRAP (GIT)基因编码的GIT蛋白制成疫苗免疫小鼠。结果显示,GIT蛋白能诱导小鼠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免疫GIT蛋白的小鼠产生的IFN-γ显著高于单独免疫IsdB的,产生的IL-4要显著高于单独免疫GapC或TRAP的。攻毒结果显示,免疫GIT蛋白可使小鼠产生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停乳链球菌的协同免疫保护。
Xu H等[20]构建表达了Sip-ClfA的重组蛋白,Sip是一种无乳链球菌表面蛋白,ClfA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黏附因子。研究人员用此重组蛋白加入佐剂制成疫苗,并以小鼠为模型进行评估。发现重组蛋白疫苗诱导产生的IgG滴度显著高于灭活苗的,此外,对免疫小鼠攻毒24h后,接种重组蛋白疫苗的小鼠乳腺的细菌数量是接种灭活苗的1/10(P<0.01)。试验结果初步显示,Sip-ClfA重组蛋白疫苗是一种防治奶牛乳房炎的候选疫苗。
Leitner G等[7]利用葡萄球菌的高度保守蛋白TRAP研制重组TRAP疫苗,发现接种该疫苗2次,160d后对奶牛仍有很高的免疫保护;与对照组相比,免疫组出现葡萄球菌性乳房炎的几率为13.5%(5/37),而对照组为42.9%(18/42);同时,研究还显示该疫苗能提高牛奶产量并降低牛奶中体细胞的数量。
Fontaine M C等利用重组的乳房链球菌GapC和重组的停乳链球菌GapC抗原分别接种奶牛,发现GapC抗原对同种异源乳房链球菌引起的乳房炎有保护效果,但不同种的GapC抗原之间不存在交叉免疫保护作用。李月颖等[21]用停乳链球菌免疫分泌蛋白基因(IPS)构建重组质粒并转化到大肠埃希菌进行表达,并利用该基因表达的蛋白制备疫苗。用小鼠模型评估该疫苗发现,该疫苗可靠且对动物机体安全,攻毒结果显示,该疫苗对小鼠免疫保护率为75%,而PBS对照组的保护率为0。
在大肠埃希菌疫苗方面,Aitken S L等融合STI(耐热肠毒素)前体蛋白基因片段和LTB(热敏肠毒素)基因,利用表达的融合蛋白进行免疫试验发现,此蛋白具有免疫原性,能够使机体产生免疫应答。
2.3.4 其他亚单位疫苗 王登峰等[22]利用Blast分析来源不同的克隆复合群金葡菌菌株的isdB基因序列,发现相似度达到95%以上;若将IsdB蛋白作为抗原免疫小鼠,研究发现,虽然此疫苗能降低攻毒菌对免疫鼠的损伤或免疫鼠的死亡率,但以此单一成分为抗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有人应用脂多糖(LPS)作为抗原制作疫苗,发现其刺激IgG1和IgG2记忆应答能力较弱,而且脂多糖诱导免疫力的持续时间普遍很短。Brade L等[23]将6种脱酰化的粗糙型变异菌株(R1-R4、K-12和J-5)的LPS偶联到血蓝蛋白上,然后加入佐剂制成疫苗。利用该疫苗免疫奶牛,发现都能刺激奶牛产生抗LPS的抗体,但并不能抵抗野毒株O157的攻毒,表明变异菌株LPS偶联蛋白苗作为候选疫苗的意义不大。
有人提出大肠菌群在牛奶中被诱导产生了柠檬酸铁的转运,并依靠这个机制再维持大肠菌群的存活和生长,提出柠檬酸铁受体(FecA)可能是预防大肠埃希菌的疫苗组分,Takemura K等研究显示,尽管FecA疫苗具有抗原性,但它并不能减轻大肠埃希菌乳房炎的临床的严重程度。
此外,Leigh J A等证明,将含有纤溶酶原激活蛋白(PauA)的全细菌裂解物加佐剂免疫奶牛,可对乳房链球菌乳房内攻毒产生部分免疫保护作用,而除去PauA的对照组不具有免疫保护作用,因此Mcvey D S等认为对PauA等抗原表位的研究有利于链球菌乳腺炎疫苗的设计。
2.4 载体疫苗和核酸疫苗
载体疫苗是将保护性抗原基因重组到微生物体内,使能表达保护性抗原的重组微生物疫苗;核酸疫苗是使用能够表达抗原的基因本身(核酸)制成的疫苗。李贞等[24]成功将牛源金葡菌基因FnBP重组到牛痘弱毒株病毒基因组中,制成重组牛痘病毒pscll-FnBP疫苗。利用小鼠为模型进行了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重组牛痘病毒pscll-FnBP对小鼠无任何损伤,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同时,免疫小鼠后攻毒结果显示该载体疫苗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此类载体疫苗有作为一种新型疫苗用于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潜力。
在核酸疫苗方面,Shkreta L等[25]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fnbp基因中D121-34、D320-33和C1fA的aa221-550基因片段克隆至菌体质粒中形成重组质粒pCI-D1D3-IRES-C1fA,将编码颗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基因克隆至菌体质粒中形成重组质粒pCI-bGM- CSF。将两种重组质粒用PBS缓冲液混匀于怀孕7月的奶牛臀部肌肉接种。结果显示,此疫苗能产生高效强烈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并显著减少乳汁中细菌含量。Su Y等[26]将牛乳源金黄色葡萄球菌中FnBPA基因的A功能区克隆至质粒中,分别构建含Kozak序列(Kozak序列是很多哺乳动物细胞中能提高基因表达的一个上游调控元件)和不含Kozak序列的FnBPA-A基因的重组质粒,两次免疫C57BL/6小鼠后,PV-SFn(不含Kozak)、PV-KFn组(含Kozak)抗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PV-KFn组显著高于PV-SFn;用牛乳源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GW-1进行攻毒试验显示,PV-SFn组免疫保护率为40%;PV-KFn组的免疫保护率为60%;空白组和对照组小鼠24h全部死亡。
3 前景及展望
总体来说,奶牛乳房炎疫苗对奶牛乳房炎的防治起到了一定的效果。目前来讲,乳房炎疫苗的研制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灭活苗和全菌裂解苗能起到有效的诱导体液免疫的作用,但在诱导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和黏膜反应很少有效。在某些情况下,灭活苗的免疫效率较低,需要进行多次免疫来维持持久的免疫力。未来的研究方向是,研究多价的覆盖面广的全菌灭活苗或裂解苗,同时利用新技术纯化细菌抗原和搭配效果更加优异的免疫佐剂来改善疫苗的效果。活苗有较多的优点,但利用传统的方法弱化菌株耗费时间较长且有毒力返强的风险。目前,可以通过生物学技术缺失毒力基因,它比传统方法具有遗传稳定、安全的优点,可以作为一种研制新疫苗的途径。
近年来,乳房炎亚单位疫苗研究成为乳房炎研究的焦点。研究人员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设计了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弥补了传统疫苗抗原纯化困难,免疫谱窄等难题。同时,研究人员还发现荚膜多糖偶联蛋白、菌毛抗原和多种保守性抗原可以作为新型疫苗的候选抗原,这给研究人员一种新的疫苗研究思路。此外,对核酸疫苗、合成肽疫苗也有一定的研究。合成肽疫苗是一种仅含抗原决定簇组分的小肽与载体连接后加佐剂所制成的疫苗。它的优点是可合成同时含有多表位的多价广谱苗,可避免无关抗原表位导致的副作用,还可以用于自身免疫疾病的治疗,有很大的发展前景;核酸疫苗也是很有发展前景的疫苗,但其DNA摄入机理、疫苗安全性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尽管奶牛乳房炎疫苗研究有很多困难,但研究发现,通过筛选免疫原性强的优势血清型菌株,筛选优异的免疫佐剂,利用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手段,筛选纯化及表达抗原,未来有望研制出更加优异的乳房炎疫苗。
[1] Scali F,Camussone C,Calvinho L F,et al.Which are important targets in development ofS.aureusmastitis vaccine?[J].Res Vet Sci,2015,100: 88-99.
[2] 高 宇,冯 新,李林溪,等.奶牛乳房炎疫苗防治的研究进展[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1(1): 73-76.
[3] Wellnitz O,Bruckmaier R M.The innate immune response of the bovine mammary gland to bacterial infection[J].Vet J,2012,192(2): 148-152.
[4] Aitken S L,Corl C M,Sordillo L M.Immunopathology of mastitis: insights into disease recognition and resolution[J].J Mammary Gland Biol Neoplasia,2011,16(4): 291-304.
[5] Buitenhuis B,Røntved C M,Edwards S M,et al.In depth analysis of genes and pathways of the mammary gland involved in the pathogenesis of bovineEscherichiacoli-mastitis[J].BMC Genomics,2011,28(12):130.
[6] Gilbert F B,Cunha P,Jensen K,et al.Differential response of bovine mammary epithelial cells toStaphylococcusaureusorEscherichiacoliagonists of the innate immune system[J].Vet Res,2013,44:40.
[7] Leitner G,Lubashevsky E,Glickman A,et al.Development of aStaphylococcusaureusvaccine against mastitis in dairy cows[J].Vet Immunol Immunopathol,2003,93(1-2): 31-38.
[8] Bradley A J,Breen J E,Payne B,et al.An investigation of the efficacy of a polyvalent mastitis vaccine using different vaccination regimens under field conditions in the United Kingdom[J].J Dairy Sci,2015,98(3): 1706-1720.
[9] Neil Wedlock D,Buddle B M,Williamson J,et al.Dairy cows produce cytokine and cytotoxic T cell responses following vaccination with an antigenic fraction fromStreptococcusuberis[J].Vet Immunol Immunopathol,2014,160(1-2): 51-60.
[10] Tollersrud T,Zernichow L,Andersen S R,et al.Staphylococcusaureuscapsular polysaccharide type 5conjugate and whole cell vaccines stimulate antibody responses in cattle[J].Vaccine,2001,19(28-29): 3896-3903.
[11] Pellegrino M,Giraudo J,Raspanti C,et al.Efficacy of immunization against bovine mastitis using aStaphylococcusaureusavirulent mutant vaccine[J].Vaccine,2010,28(28): 4523-4528.
[12] 杨 岚,郝永清,何 焱,等.金黄色葡萄球菌CP8-FnBPB-ClfA偶联蛋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性奶牛乳房炎的免疫效果研究[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5,46(3): 229-232.
[13] 常瑞祥,王旭荣,杨志强,等.无乳链球菌黏附因子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14,35(2): 101-104.
[14] 李凌娟,胡庆亮,王 潇.金黄色葡萄球菌黏附素及其靶位疫苗的研究进展[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7): 30-36.
[15] 史冬艳.奶牛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及以黏附素为靶位的疫苗的基础研究[D].内蒙古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
[16] Maione D,Margarit I,Rinaudo C D,et al.Identification of a universal Group BStreptococcusvaccine by multiple genome screen[J].Science,2005,309(5731): 148-150.
[17] Seifert K N,Adderson E E,Whiting A A,et al.A unique serine-rich repeat protein (Srr-2) and novel surface antigen (epsilon) associated with a virulent lineage of serotype IIIStreptococcusagalactiae[J].Microbiol,2006,152(4): 1029-1040.
[18] Margarit I,Rinaudo C D,Galeotti C L,et al.Preventing bacterial infections with pilus-based vaccines: the group BStreptococcusparadigm[J].J Infect Dis,2009,199(1): 108-115.
[19] Yu L,Fan Z,Ma J,et al.Cross-protective effect of a novel multi-antigen-chimeric vaccine againstStreptococcusandStaphylococcusaureusinfection in mice[J].J Med Microbiol,2014,63(12): 1732-1740.
[20] Xu H,Hu C,Gong R,et al.Evaluation of a novel chimeric B cell epitope-based vaccine against mastitis induced by eitherStreptococcusagalactiaeorStaphylococcusaureusin mice[J].Clin Vac Immunol,2011,18(6): 893-900.
[21] 李月颖,朱 松,剧慧栋,等.停乳链球菌ISP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及其免疫原性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 158-164.
[22] 王登峰,吴建勇,李建军,等.牛源金黄色葡萄球菌铁离子调控蛋白保守性和免疫效果研究[J].动物医学进展,2013,34(8): 1-6.
[23] Brade L,Hensen S,Brade H.Evaluation of a LPS-based glycoconjugate vaccine against bovineEscherichiacolimastitis: formation of LPS Abs in cows after immunization withE.colicore oligosaccharides conjugated to hemocyanine[J].Innate Immun,2013,19(4): 368-377.
[24] 李 贞.金黄色葡萄球菌保护性抗原基因重组牛痘病毒的构建与鉴定研究[D].新疆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10.
[25] Shkreta L,Talbot B G,Diarra M S,et al.Immune responses to a DNA/protein vaccination strategy againstStaphylococcusaureusinduced mastitis in dairy cows[J].Vaccine,2004,23(1): 114-126.
[26] Su Y,Wang S,Shao J,et al.Effect of Kozak sequence on mice DNA vaccine immunization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adhesion fibronectin-binding protein FnBPA-A[J].Sheng Wu Gong Cheng Xue Bao,2013,29(4): 458-465.
Progress on Mastitis Vaccines in Dairy Cows
LIU Long-hai1,LI Xin-pu1,YANG Feng1,LUO Jin-yin1,WANG Xu-rong1,ZHANG Zhe2,LUO Zeng-hui3,LI Hong-sheng1
(1.KeyLaboratoryofNewAnimalDrugProjectofGansuProvince,KeyLaboratoryofVeterinaryPharmaceuticalDiscovery,MinistryofAgriculture,LanzhouInstituteofAnimalHusbandryandPharmaceuticalSciences,Chinese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Lanzhou,Gansu,730050,China;2.CollegeofVeterinaryMedicine,GansuAgriculturalUniversity,Lanzhou,Gansu,730070,China; 3.JuxianAnimalHusbandry&VeterinaryStation,Juxian,Shandong,276500,China)
Mastitis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diseases in dairy cows.It reduces milk quantity and quality,even causes culling cows and death,which result in enormous economic loss in dairy industry.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afety,high-efficiency and innocuity,bovine mastitis vaccine has been paid close attention to the researchers.This study reviewed immune mechanism of bovine mastitis,research progress on bovine mastitis vaccines,including inactivated vaccines,live vaccines,subunit vaccines,carrier vaccines and DNA vaccines,and difficulties,solutions and prospect in vaccine development,which will be helpful to further study of bovine mastitis vaccines.
cow; mastitis; vaccine; immune mechanism
2015-06-26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D12B03);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144NKCA240);甘肃省农业科技创新项目(GNCX-2013-59);中国农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奶牛疾病研究团队)
刘龙海(1990- ),男,山东临沂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奶牛乳房炎疫苗研究。*通讯作者
S857.26
A
1007-5038(2016)01-01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