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空巢老人延续性护理的应用进展
2016-03-12李远庆麻秀满覃丹妮
李远庆,麻秀满,覃丹妮,谭 佳,谢 姣
城市社区空巢老人延续性护理的应用进展
李远庆,麻秀满,覃丹妮,谭佳,谢姣
关键词:空巢老人;延续性护理;社区护理;城市;老龄化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我国的家庭模式也逐渐变成以“421”家庭为代表的小型户,在这种家庭模式下,子女在赡养老人方面具有很大压力,使得许多人不得不远离家乡去谋求工作,把老人与小孩留在家中,这也是造成我国空巢老人数量急剧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空巢老人的照顾问题已逐渐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据研究显示,老年人慢性病的患病率为72.2%[1]。治疗慢性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多个医疗护理机构的密切合作,由此便有了对延续性护理的需求。社区是我国社会的基本单元,拥有管理、服务、社会保障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功能,是开展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服务与社会保障方面服务的主要场所,因此社区也是我国针对空巢老人开展延续性护理的理想的场所。在社区开展延续性护理,可降低患病空巢老人的再入院率,降低空巢老人的就医成本,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2]。现将国内城市社区对空巢老人开展延续性护理的进展综述如下。
1概述
1.1空巢老人
1.1.1概念空巢老人是指无子女或虽有子女,但子女长大成人后从父母的家庭中相继分离出去只剩下老人独自生活的人群[3]。2000年全国第5次人口普查显示,空巢家庭占有老人家庭的22.83%;而2010年全国第6次人口普查显示,内地60岁及以上的人口占13.26%,与2000年的第5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2.93个百分点[4]。由现状预测,不久的将来我国老人家庭的空巢率将达到90%[5]。
1.1.2空巢老人的健康问题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①躯体健康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的机体抵抗力、免疫能力及活动能力等都逐渐下降,慢性病的患病率也增高,且生理上也出现形态、功能、代谢等方面的改变,这些都对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活动、社会活动和心理活动造成很大的影响,降低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6]。②心理健康问题。空巢老人由于缺少子女的陪伴,生活比较单调,容易引起孤独寂寞等一系列的情感,这些不良情绪会诱发老年痴呆、老年性抑郁等老年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7],且这些不良情绪也会间接影响老人的生理健康,使各种疾病患病率升高。③生活照顾问题。空巢老人的日常饮食起居都依靠自己,但随着年龄的逐渐增加,生理机能也渐渐下降,空巢老人的生活自理能力逐渐下降,加之空巢老人本就存在着孤独、寂寞等心理问题,这也间接降低了空巢老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在生活自理能力降低的同时,老人也会产生失落与挫败感,从而加重他们的心理问题,形成一个“心理-生理-自理能力下降”的恶性循环。此外,老年人反应慢、动作迟缓及精力衰退,容易发生意外事故,如忘记关煤气、不合理使用电器等,在意外事故发生时不能及时避让,特别是车水马龙的大街更是老人容易发生意外的地方。由于老人独居,在发生意外时难以被别人发现,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1.2社区护理社区护理是综合应用护理学和公共卫生学的理论和技术,以社区为基础、以人群为对象、以服务为中心,将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等融于护理学中,并以促进和维护人群健康为最终目的,提供连续性、动态和综合的护理专业服务[8]。美国护士协会(American Nurses Association,ANA)将社区护理定义为:综合公共卫生学与专业护理学专业,用于促进和维持民众健康的一种专门和完整的卫生服务工作,不限于某个特别年龄或诊断,而且是连续性、非片段性服务,其主要职责是视社区人群为整体,直接向个人、家庭或团体提供护理,以达到全民健康[9]。
1.3延续性护理
1.3.1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科研组织总结形成了延续性护理模式,并在之后的20余年里一直致力于该模式的应用和推广[10]。但至今对于延续性护理尚没有统一的概念,不同的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定义。美国老年协会(American Geriatric Society)将延续性护理定义为:设计一系列护理活动,确保病人在不同健康照顾场所或不同层次健康照顾机构之间转移时所接受的健康服务具有协调性和连续性,预防或减少高危病人健康状况的恶化[11]。
1.3.2延续性护理的实施模式延续性护理的实施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初级卫生保健领域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另一种是从急性期治疗所在医院转出的延续性护理模式[12]。延续性护理的重点在于不同层次的卫生保健服务之间关系的整合与协调,在社区建立卫生服务网点,定期对老年病人采用各种有效方式进行随访,评估、检测其健康状况,制定护理计划,进行健康教育。帮助社区老年病人最大限度地获得社区医疗资源,同时达到节省就医费用的目的。
1.3.3延续性护理的内容延续性护理并不注重为出院后的病人直接提供长期的护理服务,而是帮助病人及其家属或照顾者提高其自我护理和疾病管理能力。内容通常包括以下9个方面:①药物管理;②饮食管理;③症状管理与识别;④居家环境管理;⑤活动/锻炼管理;⑥康复管理;⑦社区资源管理;⑧心理情绪管理;⑨与医疗团队其他人员等协作满足不同病人的不同需求[13]。
2城市社区对空巢老人开展延续性护理现状
2.1国外现状国外的延续性护理发展较早,在1947年,美国联合委员会的研究报告提出了延续性护理的理念,该研究强调了治疗和护理从医院到家庭及社区的转移[2]。在1976年,美国护理联盟(National League for Nursing,NLN)便制定了出院计划模式,为病人制定出院计划,促进其疾病的转归,从而奠定了延续性护理的基础。1989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护理学院的专家进行了延续性护理对老年出院病人的影响的调查发现,进行延续性护理的老年出院病人再住院率减小,医疗费用减少。该研究为开展延续性护理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从而促进了延续性护理的发展。目前,延续性护理在英国和美国等国家的医疗体系中应用十分广泛[14]。国外延续性护理的模式主要有:①延续性护理指导模式。此种模式是由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医学中心延续性护理项目所创[2]。该模式主张受过专门训练的护士或社会工作者对空巢老人的药物管理、记录自身健康信息、如何寻求救护和如何识别病情恶化四方面进行延续性护理指导。②高级实践护士(APN)延续性护理模式。美国宾夕法尼亚护理学院通过实验发展出一种以APN为主导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其服务对象是因各种内科、外科疾病住院治疗而后回家中休养的慢性病病人,通过综合性的出院计划及出院后的随访计划,使得病人在出院后能够得到适当的护理服务,从而降低了再入院率及家属的照顾压力[11]。
2.2国内现状由于社会经济进步、文化思想的开放、家庭结构变迁、独生子女政策、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化养老体系的不完善等原因,造成了空巢现象在我国越来越严重。预计到2030年我国的空巢率将达到90%[15]。我国空巢现象较为严重,但我国对空巢老人的认识较晚,随着各种慢性疾病发病率的增高,才开始逐渐关注国外有关延续性护理的研究与探讨。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香港与台湾在延续性护理的基本模式上有了发展[14]。但我国还未出台延续性护理的相关实施办法和延续性护理人员相关的管理规范及考核办法[16]。目前,在国家支持方面,养老金和退休金是空巢老人的主要经济来源,还有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空巢老人医疗费用的支出,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在家庭支持方面,对无子女的空巢老人只能向配偶寻求支持,对有子女的空巢老人,在有需要时会向其子女寻求支持,一般时期支持也较少;在自我支持方面,依据老人的身体状况有很大不同,身体较好的老人自我支持较好;在社区支持方面,社区会主动承担一些社会责任,社区工作人员会经常走访家庭、帮助空巢老人处理一些家务,会把部分空巢老人纳入贫困家庭,对其发放生活补助金及一些必备的生活用品[17],对社区内的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对患病的老人也给予必要的治疗,定时随访,了解老人病情,及时给予干预措施。我国开展延续性护理的主要模式[11,18-19]有:①开设护士门诊。我国已有部分医院开设护士门诊,挑选具有一定经验的经过培训并合格的专科护士开设专科门诊,为病人提供出院后的护理指导。②出院指导。病人在住院期间及出院后,护士应对病人进行详细的出院指导,也可对其发放出院指导手册,并督促其严格执行。③医院、社区防治一体化模式。建立医院、社区双向转诊服务信息平台,定期与社区病人电话联系,了解其疾病状况,根据病人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制定计划,并为病人建立健康档案。④随访干预。这是延续性护理的主要模式。随访形式可分为电话随访及家庭随访,定期对病人进行出院后的护理干预,及时了解病人康复情况及遵医情况,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⑤延续性护理中心。由2名高年资主治医生及2名专业知识全面及沟通能力强、护师以上职称的护理人员组成延续性护理中心,在病人出院时与病人签订延续性护理协议,建立随访本,定期为病人提供各种健康评估及各种护理教育和指导。
3小结
城市社区对空巢老人开展延续性护理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的社会医疗保健措施。对于提高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预防不良事件发生和合理利用有限的卫生医疗资源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我国对空巢老人及延续性护理的认识较晚,目前主要是在借鉴国外的相关经验,然后根据我国现状进行试点实施,但对将空巢老人与社区延续性护理两方面相结合的研究较少。随着我国空巢老人的增多,空巢老人生活质量问题也逐渐成为我国养老问题中的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应该更多地关注空巢老人,对他们这个群体开展针对性的、高质量的、多样性的社区延续性护理,才能真正提高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解决我国的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为积极推进延续性护理模式,在完善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大前提下,也需进一步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升整体护理质量,努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延续性护理模式,使老人享受到延续性护理带来的“无缝医疗保健”[20]的利益,提高我国整体的医疗保健水平。
参考文献:
[1]纵蒙蒙,杨辉军,方能圆,等.老年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13):1523-1527.
[2]钱瑾,刘菲,尹小兵.延续性护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4,28(3A):777-778.
[3]曹冰,张先庚.我国社区空巢老人护理需求及护理对策的研究进展[J].中国疗养医学,2013,22(7A):604-605.
[4]谷青芳.空巢老人面临的问题及护理对策[J].全科护理,2012,10(6):1623-1624.
[5]陈菊香.社区慢性病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调查与社区护理研究[J].社区医学杂志,2014,12(13):67-69.
[6]杨玉娟,李芳,褚莉莉,等.我国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研究进展[J].社区医学杂志,2014,12(15):15-16.
[7]董申琴,邵小青,靳春艳,等.城市社区空巢老人健康问题及护理研究进展[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14(2):241-242.
[8]李小妹.社区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8):1635-1637.
[9]杜海霞,金红,刘冰.国内外社区护理研究进展[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4,31(2):123-125.
[10]许美丽,王申.国内外延续性护理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19):28-30.
[11]钱源.延续性护理模式的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4(11):13-14.
[12]钱多,徐旭娟,范琳琳,等.专科延续性护理对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4,28(7B):2436-2437.
[13]秦玉霞.基于医院的延续性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2014:1.
[14]张脒粼,李青文.延续性护理的临床研究进展[J].沈阳医学院学报,2014,16(2):114-116.
[15]薛丹,姜荣荣,徐桂华.我国空巢老人健康状况及社区护理需求情况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0,8(5):1198-1200.
[16]吴胜梅,张桂萍,熊丽娇.国内外延续性护理人员培训需求及现状分析[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4,29(2):313-314.
[17]张园.城市空巢老人主观幸福感与社会适应能力关系分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1.
[18]李萍,付伟.我国出院患者延续性护理需求及现状分析[J].健康研究,2010,30(1):39-42.
[19]雷佳芳,莫蓓荣.延续性护理发展现况[J].护理研究,2015,29(1A):12-14.
[20]吴育娇,林翩翩,陈伟静.老年痴呆患者的延续性护理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7):460-461.
(本文编辑崔晓芳)
Application progress on continuity of care for community empty nester in city
Li Yuanqing,Ma Xiuman,Qin Danni,et al
(School of Nursing,Jilin University,Jilin 130021 China)
基金项目吉林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2014B74310。
作者简介李远庆,本科,单位:130021,吉林大学护理学院;麻秀满、覃丹妮、谭佳、谢姣(通讯作者)单位:130021,吉林大学护理学院。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6.18.004
文章编号:1009-6493(2016)06C-2186-03
(收稿日期:2015-09-03;修回日期:2016-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