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例白血病临床血液生化学检验的对照研究
2016-03-12周武林肖怀琴伍绍航
周武林,肖怀琴,伍绍航
(广东省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 检验科,广东 珠海 519000)
随着生活节奏和饮食习惯的不断改变,越来越多的人罹患白血病,且近年来的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严重地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据相关统计,我国每年至少有300~500万新发恶性肿瘤患者,其中,14%为急慢性白血病患者[1]。虽然现代医学技术已能够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做出准确的诊断,但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依旧居高不下,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其中,该病的血液生化学检验成为诊断和监测病情的重要指标,也充分引起了当今学术界的充分重视。据相关资料表明,明确相关的血液检验指标,对于判断白血病患者疾病预后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开展了有关30例白血病临床血液生化学检验对照的相关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2月-2015年2月,本院接诊并行血液检查的白血病患者有319例,随机选取15例急性白血病及15例慢性白血病患者参与此次研究,同时,随机选取15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液检查资料作为对照组。急性组年龄20~58岁;男9例,女6例,平均(39.6±5.1)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7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8例;慢性组患者15例,年龄19~60岁;男8例,女7例,平均(39.3±4.9)岁,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5例;对照组患者15例,年龄19~59岁;男8例,女7例,平均(39.3±4.9)岁。患者在年龄、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精神心理疾病,且均无激素抵抗和使用禁忌。参与此次疗效分析的患者均为自愿,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嘱患者采血当日清晨空腹,取静脉血2 ml,尽量在60~90 min内送检。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全自动血液生化分析仪对血液样本进行分析[2],包括:平均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α-羟基丁酸脱氢酶、谷氨酰转肽酶及白细胞计数。并采用原子光谱吸收法对患者的血铜、血铬及血锌进行测定。急、慢性白血病组患者在接受1周治疗后,再行第2次血液检查。需做好每次数据记录。
1.3 统计学方法
两组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Dunnett-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统计分析,急性组及慢性组患者的平均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α-羟基丁酸脱氢酶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急性组、慢性组平均白细胞计数明显减少,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慢性组患者的平均谷氨酰转肽酶水平较低,急性组患者的平均谷氨酰转肽酶水平较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组患者的平均血铜和血锌水平较低,慢性组和急性组患者的平均血铬水平较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1 3组患者的平均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α-羟基丁酸脱氢酶水平比较 (±s)
表1 3组患者的平均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α-羟基丁酸脱氢酶水平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比较,P <0.05。
组别 时间 例数 平均乳酸脱氢酶/(u/L) 平均碱性磷酸酶/(u/L)平均α-羟基丁酸脱氢酶/(u/L)平均白细胞计数(×109/L)急性组 治疗前 15 215.10±1.21 72.18±2.21 210.17±1.02 12.18±1.03治疗后 15 185.14±1.45† 58.10±1.31† 155.10±1.61† 2.48±1.06†慢性组 治疗前 15 523.11±1.11 134.10±2.32 413.17±1.45 65.41±3.69治疗后 15 255.10±1.84† 74.10±1.24† 225.10±1.78† 5.74±2.54†对照组 15 149.14±1.36 45.10±1.29 109.10±1.09 5.89±1.26
表2 3组患者的平均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及相关微量元素水平比较 (±s)
表2 3组患者的平均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及相关微量元素水平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比较,P <0.05。
组别 时间 例数 平均谷氨酰转肽酶/(u/L) 平均血铜/(μmol/L) 平均血铬/(μmol/L) 平均血锌/(μmol/L)急性组 治疗前 15 33.10±2.27 12.18±2.21 0.78±0.02 11.50±0.26治疗后 15 40.40±0.21† 10.10±0.21† 0.92±0.07† 11.10±0.21†慢性组 治疗前 15 79.10±1.27 14.10±0.32 0.40±0.05 12.90±0.24治疗后 15 10.40±2.21† 9.10±0.21† 1.07±0.10† 10.32±0.08†对照组 15 25.10±0.21 10.32±0.21 0.10±0.02 12.14±0.51
3 讨论
白血病是一种造血干细胞恶性增生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出血、贫血、反复感染及器官浸润。目前,对于分度较轻、预后较好的白血病患者而言,及早的发现和治疗是可以长期生存或者治愈的。因此,对于白血病的诊疗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重视[2]。本院此次研究旨在尽快控制患者疾病的进展,改善患者的预后,为临床治疗和监测提供更多有意义的指标数值,最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的身体伤害,延长患者的生存期。虽然目前笔者应用于白血病治疗过程中的监测指标有很多,例如肿瘤标志物等,也都能收到良好的监测效果,但仍未有明确的研究表明哪一种监测指标对于监测白血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是最佳的,并且对于临床当中应用的监测指标,尚存在许多监测指标缺乏相关研究系统能证明其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其中包括血液生化学检验。在此次研究中,笔者可以得出结论:急性组及慢性组患者的平均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及α-羟基丁酸脱氢酶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急性组、慢性组平均白细胞计数明显减少,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组患者的平均谷氨酰转肽酶水平较低,急性组患者的平均谷氨酰转肽酶水平较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组患者的平均血铜和血锌水平较低,慢性组和急性组患者的平均血铬水平较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平均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α-羟基丁酸脱氢酶、血铜、血铬、血锌、白细胞计数及谷氨酰转肽酶等血液生化检查,对于白血病患者治疗效果的监测是高效、可靠的。准确有效的血液生化学监测对于判断患者疾病进展程度、判断治疗效果及及时进一步调整治疗方案起到了重要作用[3]。
综上所述,血液生化学检验对于白血病患者的病情判断、疾病治疗及疾病预后起到指导性的关键作用。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应注意分析白血病患者的血液生化学检测结果,同时与其他临床检查相结合,以提高治疗效果。
[1] 陈进良. 血液分析检验急慢性白血病的临床效果分析[J]. 中外健康文摘 , 2012, 2(41): 23-24.
[2] 丁柳美. 门、急诊血常规检出急慢性白血病14例[J]. 临床检验杂志 , 2004, 22(4): 23-24.
[3] 王新玲. 血液分析仪检验急慢性白血病的临床应用[J]. 亚太传统医药 , 2012, 8(10): 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