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阴道尿道中段猪小肠黏膜下层补片悬吊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2016-03-12叶丹萍赖翠英吴玉芝
叶丹萍,赖翠英,吴玉芝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妇幼保健院 妇产科,广东 广州 511300)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为中老年妇女常见的一种疾病,是指腹压突然增加导致的尿液不自主流出,但并非由逼尿肌收缩压或膀胱壁对尿液的张力压所引起,其特点是正常状态下无遗尿,而腹压突然增高时尿液自动流出。其发病率约为18.9%,给患者的生活、卫生及社交带来了较大困扰[1]。临床多用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tension-free vaginal tape,TVT)进行治疗,常规合成补片易发生感染、排斥和侵蚀等临床并发症,本院2014年以来经阴道尿道中段猪小肠黏膜下补片(porcine small intestine submucosa,SIS)悬吊术治疗SUI,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42例压力性尿失禁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1例。对照组行阴道尿道膀胱颈筋膜缝合术,平均(68.4±7.3)岁;平 均病程(6.1±1.7)年;生育1胎3例,生育2 胎及以上18例;SUI中度10例,SUI重度11例。研究组行SIS悬吊术,平均(69.2±7.5)岁;平均病 程(5.9±1.4)年;生育1胎4例,生育2胎及以上17例;SUI中度11例,SUI重度1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孕产次和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患者取膀胱截石位,暴露尿道,切开阴道黏膜,分离阴道黏膜,褥式缝合尿道旁筋膜,缝合阴道黏膜。研究组行SIS悬吊术,采用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后,患者取膀胱截石位,以金属导尿管导尿并作指示,于膀胱阴道、宫颈间隙注入生理盐水作水压分离,于尿道外口下方下1 cm处纵行切开阴道前壁3 cm,钝性分离阴道尿道间隙,并向两侧牵引,暴露切口下尿道中段约3 cm,手指钝性分离尿道与阴道壁处疏松结缔组织,两侧推至耻骨弓骨膜处,将猪小肠黏膜下层补片剪裁成1.0 cm×5.5 cm大小,将该补片上托尿道中段,用3-0 Maxon延缓吸收肠线将补片两侧分别缝合在耻骨弓骨膜处,2-0可吸收肠线间断缝合阴道前壁,术后留置尿 管。
1.3 随访
术后1、3和6个月常规进行随访。术后第1 个 月随访内容为妇科的基本检查及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nternational Consultation on Incontinence Questionnaire-Short Form,ICIQ-SF)[2]。术后3 个月起随访增加进行压力诱发试验及指压试验。
1.4 ICIQ-SF调查问卷
内容包括4项,其中3项为数字评分,相加得到总分(0~21分),分别评价漏尿的频率(0~5分)、漏尿的量(0~6分)和尿失禁对生存质量的影响(0~10 分),第4项不评分的问题是引起尿失禁原因的自我诊断,总分越高代表症状越严重[2]。
1.5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尿管停留时间和术后最高体温。记录有无网片腐蚀、慢性神经性并发症、性交困难、持续性会阴或大腿根部疼痛等远期并发症。采用ICIQ-SF对两组患者术后1、3和6个月进行评分比较。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型(±s)表示,两组数间的比较采用ANOVA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术后最高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后尿管停留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出现尿潴留1例(4.76%),研究组无大腿疼痛、性交不适及网片腐蚀等并发症,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ICIQ-SF评分呈增加趋势,但总体而言研究组患者ICIQ-SF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及术后ICIQ-SF评分比较
3 讨论
目前手术仍为治疗压力性尿失禁(中度和重度)的主要手段,传统的手术方式通过对尿道近膀胱颈部折叠筋膜缝合达到增强膀胱尿道阻力作用,该方法简单、经济,但解剖学及临床效果均较差,1年治愈率为30%。TVT具有微创,1年治愈率高达90%的优点,目前已成为临床主要的手术方法,但TVT术在吊带穿刺过程中存在血管、膀胱及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随后又发展改良为经闭孔经阴道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经阴道尿道中段补片悬吊术等术式。而悬吊术使用的材料大体分为合成补片及生物补片,合成补片使用中存在感染、排斥和侵蚀等并发症风险,2012年被美国食品管理局建议慎用[2]。SIS由小肠黏膜下层细胞脱落细胞形成,人工制作中将可能引起免疫反应的成分已除去,仅保留能够与受体组织融合交流的胞外基质。具有组织相容性好、不易引发受体的免疫排斥反应、感染率低和可诱导机体组织再生等优势[3]。国外研究资料显示,通过对152例使用SIS治疗的患者进行为期4年术后随访发现,93.4%的患者病情得到缓解,且无1例发生吊带侵蚀、感染或异物反应[4-5]。本研究中,研究组在手术效果及术后ICIQ-SF评分上显著优于对照(P<0.05),与上述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采用经阴道尿道中段补片悬吊术配合猪小肠黏膜下补片,具有术式简单微创、临床效果肯定且并发症少等特点,临床上值得推广运用。
[1]刘英民,王朋欣,李红娟,等.尿道悬吊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2种方法比较[J].河北医药,2011,33(13):1963-1964.
[2]Avery K,Donovan J,Peters TJ,et al.ICIQ:a brief and robust measure for evaluating the symptoms and impact of urinary incontinence[J].Neurourol Urodyn,2004,23(4):322-330.
[3]李燕,万晓慧,刘妍,等.压力性尿失禁4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0,16(5):361-364.
[4]杨俊芳,韩劲松.猪小肠黏膜下层补片在盆底重建手术中的应用进展[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2,21(11):896-898.
[5]Rutner AB,Levine SR,Schmaelzle JF.Processed porcine small intestine submucosa as a graft material for pubovaginal slings:durability and results [J].Urology,2003,62(5):805-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