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教学不能纸上谈兵

2016-03-12李飞

内蒙古教育·职教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等底圆柱体圆锥

李飞

摘 要:数学知识是抽象的,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重视直观教学、增加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数学;动手操作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2C-0056-01

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指出:“学习数学的唯一方法是做数学。”数学知识是抽象的,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不能“纸上谈兵”。笔者以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的内容,详解如何让学生实现“做数学”,不再“纸上谈兵”。

一、 在操作中突出实践性——实战练兵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中,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给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

如学习《圆柱的认识》一课时,笔者让学生提前观察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在教学中,让学生准备一个圆柱形的实物进一步观察,通过摸、滚的操作环节,掌握圆柱体的特征。同时,指导学生结合书中给出的材料制作一个圆柱体,进一步了解圆柱是由哪些平面围成的立体图形。对制作的圆柱模型进行实际测量,计算出圆柱底面积和侧面积,为后续学习作好准备。这样的实践操作,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在操作中有所感悟——且做且悟

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关心得是操作的结果,虽然在活动中也有体验,但却是内在的、模糊的、不清晰的,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操作进一步指导。教师适时提问,让学生能够有条理地把自己的操作过程用语言表达清楚。学生只有一边做、一边思考、一边总结,这样的操作才是有效的,才能达到“做数学”。

如在认识圆柱体之后,我让学生用长方形纸卷一个圆柱体。在实际操作中,学生有快有慢,这时教师可以说:“先卷好的同学,可以将卷好的圆柱与别人的比一比。”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话,实则别有用意。学生在比较中可以看出,卷的方式不同得到的圆柱体也不同。一种是以长方形的长为圆柱的高,宽为底面周长;另一种是以长方形的宽为圆柱的高,长为底面周长。在不断地卷与展开的操作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同一张纸卷后得到的圆柱不同,虽然侧面积相等,但底面周长与高不相等,体积也就不相等。所以,在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时时关注细节,以便挖掘出更多可利用的教学因素。

三、在操作中手脑并用——想说做结合

知识源自实践,由于学生的感性知识极其有限,往往会出现一些不符合客观实际的数量意识,这就告诉我们,课堂教学要特别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多方位调动学生的口、脑、手,以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现“想、说、做”三结合。

在认识圆锥时,笔者让学生提前尝试制作圆锥模型,测量出它的底面直径和高,并与前面所学习用的圆柱学具进行对比,发现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使学生形成对知识的迁移。之后,学习圆锥的体积,如何计算圆锥的体积这样一个问题摆在学生的面前。学生自然而然会想到要联系前面所学知识,把圆锥与圆柱联系在一起进行对比,它们都有一个曲面,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体积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有了这样的质疑,学生在课上积极探索,利用圆柱与圆锥学具和家里带来的细沙、米等材料,小组合作完成实验操作。初步推断出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体积之间存在3倍关系之后,笔者进一步提出质疑,是否任意一个圆柱的体积都是圆锥体积的3倍呢?学生利用学具再次进行实验操作,明确了具备等底等高的条件,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从而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圆柱与圆锥》一系列的操作实验不仅具有连续性,而且使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提出质疑——操作验证——推导结论,形成了对立体图形知识的系统认识,培养了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享受了获取成功的快乐!

四、在实践中检验

中国有句老话:“百密一疏。”疏漏是难免的,如何掌握检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检查习惯,确保学习成果的准确性,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情况全面衡量,在平时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如六年级下册关于“自行车里的数学”有这样一道练习题,“自行车车轮外直径是72厘米,如果要通过一条长1130.4米的桥,车轮要转多少圈?”学生在做这道题时,知道是求桥长里包含多少个车轮的周长,但是计算时忽视了换算单位,结果计算为转动5圈。如果学生具有良好的检查习惯,就会发现这个错误,1000多米长的桥,自行车车轮转动5圈就能行驶完吗?这得多大的自行车呀,与实际经验相对比,就会发现结果肯定是错误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回顾反思习惯,在实践中检验,使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利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体味生活。

总而言之,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把注意力放在教学的结论上,还应当重视对获取知识思维过程的学习,多把注意力放在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动态学习过程上,恰当运用教学手段,精心设计学习活动,变“学数学”为“做数学”,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操作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

参考文献:

王明文.在教学中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例谈[J].小学数学教育,2014,(5).

猜你喜欢

等底圆柱体圆锥
挖掘学习深度促进思维跃迁
——拓展课《平行四边形的等积变形》教学设计
圆锥摆模型的探究与拓展
让“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看得见
附加整流装置的圆柱体涡激振动数值研究
圆锥截线与玫瑰线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计算法在圆锥保持架收缩模组合冲头设计中的应用
数学论坛大家谈
找出圆柱体
等地等高的三角形面积关系演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