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终生为师

2016-03-11胡雪洁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研磨文本语文

胡雪洁

“人言愚貌似陶公,短发,圆脸,圆眼镜,喜着中装。”他这样描述自己。无数的光环背后,在我心中他只有一个称谓,那就是——老师。十年前,他带着小小的我在语文的土地上诗意栖居。十年后,再次相见,小女孩长成了大姑娘,我成了他的徒弟!而今,我正学习他在语文的园地里如何安身立命……

一本剑气双修的剑谱

轻轻叩响栖心斋,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依旧是那样爽朗,亲切犹若邻家兄长。是的,这是他的风格。他自诩“修炼之地”为“栖心斋”,其人便是栖心斋斋主徐俊老师。读其佳作《栖心斋·语文百日谈》,感慨颇深!见其人,读其书,十年的精进与修炼,伴随着的是羽化的过程。

初秋的清晨,风是凉的。微微而至,心神气爽。一“珍宝”昨夜得之,仍平整地“卧于案头”。这静默的清晨,能这样心无旁骛地静心轻触徐老师一路行来的心路历程,实乃幸福。从“五年成长规划”到“我的第一个十年”,我静静地品读每一个文字,也在触碰文字背后作为一名语文人的真性情。这如梭般的十年,这跨越新千年的十年,这腾飞鹊起的十年……我轻轻抚摸着这十年里构筑的“一砖一瓦”,贪婪地吮吸着这十个三百六十五日酿就的浓浓的语文气息。十年的结茧伴随着的是羽化的幸福。对语文人生的不懈追求,对语文教育的深情挚爱,对自身成长的明确规划,加之持之以恒的强劲动力与超乎常人的勤奋和努力,锻造了如今的徐俊——钢铁原来是这样炼成的!

一部引人入胜的师生史

犹记得四年级的那个六一儿童节,我收到了一份值得一辈子珍藏的礼物—— 一本由徐老师亲手设计、排版并最终出版的诗集《璞石》。徐老师在封面上这样写道:“这是一块未经雕琢、整饬的石头。是丑石吧,也有情,有趣。或许再经岁月的镂刻,里边会是一颗颗宝石。我期许。”十年后,再见时,小女孩长成了大姑娘!

十年后品其“剑谱”,观自身教海之始,我心震然。徐老师不就是我通行教海的领航人吗?

记得2010年我刚毕业,已通过笔试进入说课环节。我在庆幸之余,有的只是懵懂与着急。“说课”于我实在太难,什么是“说课”?说课到底是怎样的?说课应该如何说,又该说些什么?当时的我是一窍不通。而如何在一个半小时内既能快速精到地解读文本,又能完成说课设计,对于没有丝毫教学经验的我而言,更是“难于上青天”!

于是,从零学起,拜师学艺,便成了我不二的选择。回首来时路,实属不易!老师们热情有余,亦是十分耐心。只是苦于他们都太忙,我只能东取经、西取义,回家后再凭自己的理解瞎掺和。就这样来来去去,折腾了将近一个星期,说课却依旧不成体系,这让我着急不已。

记得那日晚上,我沉下心来,坐在书桌前,翻阅手机通讯录,再次开始了我的求师之“旅”。

就在我拨通小学班主任徐老师的电话时,徐老师的热情和爽快应允在无形中给了我巨大的力量和希望。我是徐老师的第一届学生,小学毕业后就不曾与徐老师谋面,掰指算来,已有整整十年了。虽然分别许久,可当电话那头响起徐老师的声音时,语音、语调却依旧是那样的熟悉、亲切。

一日午后,我敲开了徐老师的家门,此时距开考仅剩六日,我心中自是“火烧火燎”。回想电话中,我曾焦急甚至有点儿天真地问徐老师:老师,一个星期的时间够吗?徐老师毫不犹豫地说:没问题的!就这样,我像吃了定心丸一样奔赴温州。

每日,徐老师细致用心的指点,让我的说课模式渐成体系。听着徐老师解读文本,我也尝试着自己去摸索。从具体文本到不同课型、文体,凡是我能想到的,几乎通通问了个遍。而我手上的笔也是记个不停,记录下的都是老师的“金玉良言”。每每记不下来时,老师便再重复一遍,这像极了儿时课堂上的场景。是啊,徐老师对我们总是这样的有耐心!那一刻,我便想,如若站上三尺讲台,定当如徐老师这般细致、用心!那几日,在指导说课的同时,徐老师常不失时机地给予我中肯的建议、肯定与鼓励,这更是让我信心倍增。定夺胜负的时刻如期而至,经过短短一个半小时的奋笔疾书和12分钟的台前演绎,我完成了说课任务。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我以全县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加入了教师的行列。

是啊,十年前徐老师教我学语文。一眨眼,十年过去了,而今,徐老师教我如何教语文。“良师诤友”这千古美誉,在徐老师身上得到了完美的演绎。于我,这份幸运与幸福亦是无法用任何语言去形容。时光稍纵即逝,春秋更迭十余载,当时的小毛孩儿长大了……

一本伴我前行的活教参

教师成长在课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应如此。我们的成长得益于在课堂内的反复磨炼与锻造。读“剑谱”,论教学,懵懂中,我渐渐明晰了什么才是语文教师追寻成长的必经之路。作为一名新教师,迷茫中,我渐渐明白了“路在何方”。

徐老师说:精湛的教学艺术是在实践中习得的。我依着徐老师行进的足迹,开始反复研磨,反复实践,反复在课堂内外审视自己的课堂。一次次的尝试,一次次的研磨,一次次的试教,一次次的辗转于文本与学生间……我深切地体会到磨课的艰辛和教师寻求专业成长的不易。但不经历风雨又怎能见彩虹呢?

徐老师便是这样一道绚烂无比的彩虹。他的绚烂得益于潜心修炼。他在反复实践中不断提升,在反复研磨中参透语文人生。我品读着他的每一轮研磨历程:从文本解读到课堂随笔,从评课到反思、札记,他总是在自己的每一节课例中不厌其烦地“出出进进”,他乐在其中。一次次的研磨、一回回的修炼,从狭小的课堂到如今到处作课、讲学,徐老师在实践着自己做教育家的梦想。

话语切切,那是实践所著。它在悄悄拨动我的心弦。那几日,我就这样反复通读徐老师的著作,摘录师者所言,认真观看上课碟片。每当碰到教学上的问题、公开课或是论文写作,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徐老师。由于距离,网络、电话便成了我们通讯的主要工具。徐老师是个大忙人,可再忙,他也不忘悉心与我探讨,为我解决燃眉之急。而我与徐老师的交流更不受时间所限,有时常至午夜,甚至凌晨。偶尔蹦出个想法,又忍不住说上两句,以致常常是几次的“晚安”过后,才真正下线。

记得一次工作室活动后,时间已不早。这次,我是带着“小私心”而来的,活动结束了,可困惑还未解决。《老人与海鸥》的公开课设想和教学上所碰到的问题还未和徐老师进行交流。车上,我便不失时机地和徐老师聊起来。车行至家门口,天早已漆黑。用过晚饭,徐老师顾不上休息,便又拿起文本与我讨论起来。从解读文本到搭建教学框架,徐老师用自己的教学智慧影响并感染着我。在将近三个小时的交流里,我熟识了一种思想,构建了一种理念。面对文本,就需要建构强烈的目标意识和生本意识,这理应成为教师的一种本能!

那夜聊完已将近12点,我连夜对设计稿进行修改,争取能在第二日试教。试教后,我及时向徐老师反馈并将困惑一并“抛出”,然后结合课堂效应和徐老师的建议,将稿子再度修改,并及时发给徐老师……如此反复,就这样借着“通透错综”的互联网,我和老师一同研磨……在研磨中,我与学生一道成长。

从《送元二使安西》到《〈天净沙〉二首》,从《牧场之国》到《丑小鸭》,从《老人与海鸥》到《乌鸦喝水》,我在历练中成长……

一卷印刻师生情的永恒画册

我幸福,我是徐老师的学生!这十年的前行里,有一半的岁月也留下了我成长的足迹。一晃十年过去,可回忆往昔,那过往犹如发生在昨日。澄澈的童音、清亮的笑声、纯美的课堂、阳光下净美的校园,仿佛徐老师依旧在操场上、走廊间与我们跳绳,和我们游戏。喜爱徐老师,更喜爱他的课堂。徐老师说,我们是他的第一届学生,也是他唯一一届完整带下来的学生。十年后的一次聚会上,徐老师的一句“同学们,我想死你们了!”让我们的心贴得更近、更近……

轻叩栖心斋,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斋室内,只见徐老师着一袭略带复古的雅致圆领白衬衫,下身一条黑色丝质西装裤,手摇一把蒲扇,斋主味十足。与徐老师对坐闲聊,功夫茶伴随着阵阵茶香泡制而成。看他娴熟地演绎茶道,我的心静了。我会喝茶,却从未品过茶,对茶更谈不上了解。可今日之茶却与往昔不同,圆润通透,入口令人心怡。不禁饮而笑曰:“好茶。”徐老师便和我聊起了茶。他说,没事时泡泡茶,看看书,写写东西,心自然便会静下来。茶艺之道,修身养性。品功夫茶,做出世的事。老师,好雅兴啊!就这样说着、笑着,和老师回忆往昔,聊聊困惑……

他说,教育的过程,就如同朝圣之旅,尽管一路与清贫相伴,但为了梦想,总是洋溢着激情,筚路蓝缕地走过,汗水已浇开路两旁的花朵。每一朵花,都会成为心中的图腾。当这片借以栖身的原野开满鲜花的时候,仰望星空,满天的星星都伴着我们同行。这就是幸福啊!

是啊。立在原野,五体投地,贴着地面行走,收获每一缕花香,洒下的汗水便是那花瓣上最美的露珠;仰望星空,六腑敞开,带着梦想飞翔,沐浴每一点星光,积蓄的力量便照进生命最灿烂的阳光。

一册永待续写的人生活页

一杯功夫茶、一段师生情。他娓娓道来一路行来的点滴。看文字,听故事,在鲜活的教学案例里,刚刚起步的语文人生得到了全新的印证。他不是在回顾往事,而是在反刍生命。尽管在他看来这几个故事只是生命长河中微不足道的一朵浪花,却足以让我参透生命的哲理,参透语文的玄机。

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偶尔找一个歇脚处,慢慢欣赏这绮丽的景观,在咀嚼中收获无穷的乐趣与无尽的感动。在这本“剑气合一”的“剑谱”里走一个来回,于我而言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慢慢研读、细细品味,看他的书、品他的课、学他的为人治学之道。

儿时,我师从徐老师,他带着小小的我在语文的土地上诗意栖居。

现在,我师从徐老师,学习他在语文的园地里安身立命。

(作者单位:浙江平阳县昆阳镇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 郝 波

猜你喜欢

研磨文本语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一种便携式研磨机
研磨垫使用寿命监测方法综述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一种陶瓷制品用原料研磨搅拌装置
水轮发电机组镜板研磨技术探讨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