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极三透”针刺为主治疗中风后小便不利90例临床观察

2016-03-11王凌飞

黑龙江中医药 2016年1期
关键词:关元水液水道

王凌飞 杨 铭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00193)

“中极三透”针刺为主治疗中风后小便不利90例临床观察

王凌飞杨铭*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00193)

中风后尿储留针刺疗法穴,中极穴,关元穴,水道

小便不利是中风后遗症中一大常见问题,属于中医“癃闭”范畴,相当于西医脑卒中后尿潴留。中医认为中风后脑窍不开,经络闭阻可致膀胱气化失司而引起小便不利,西医认为脑卒中后脑干损伤可致逼尿肌失张力而引起迟缓性神经源性膀胱[1],临床即表现为尿潴留。西医针对尿潴留多采取导尿疗法,但存在长期留置导尿管易致泌尿系感染的弊端,而中医针刺治疗中风后小便不利有其独特优势。笔者于多年临床实践中观察到针刺治疗此病90例,收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90例中风后小便不利患者均来源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病房,其中男79例,女11例;年龄52-73岁,平均年龄62.5岁;病程2~5个月。

1.2诊断标准

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癃闭的诊断标准[2]:膀胱气化不利,尿液排出困难,小便不利,点滴而出为“癃”;小便不通,欲解不得为“闭“,一般合称为癃闭,相当于尿潴留。诊断依据:(1)小便不利,点滴不畅,或小便闭塞不通,尿道无涩痛,小腹胀满。(2)多见于老年男性,或产后妇女及手术后患者。

1.3纳入标准

具有小便不利典型症状,符合诊断标准:(2)病情平稳,积极配合治疗,依从性良好者;(3)年龄小于75岁者。

1.4排除标准

非中风导致小便不利者或中风前已存在小便不利症状者;(2)合并严重心血管系统疾病或其他系统疾病患者。(3)妊娠及准备妊娠者;(4)患有精神疾患者。

2 治疗方法

取穴:主穴:中极、关元、水道。配穴:百会、三阴交、阴陵泉。操作:嘱患者排空膀胱后进行针刺治疗。关元透中极,取3寸长针,使针身呈15°角捻转泻法刺入关元穴并顺势透向中极穴约2.5寸(75mm)深,待出现针感向外生殖器放射后将针身徐徐捻转提出1~1.5寸(30~45mm),浅留针1~1.5寸(30~45mm)于穴中;水道(双侧)透中极,取3寸长针,使针身呈15°角捻转泻法刺入水道穴并顺势透向中极穴约2.5寸(75mm)深,待出现针感向外生殖器放射后将针身徐徐捻转提出1~1.5寸(30~45mm),浅留针1~1.5寸(30-45mm)于穴中。百会平刺0.5~0.8寸(15~24mm)。三阴交、阴陵泉(双侧)均直刺1~1.5寸(30~45mm)且行提插补法1min至出现酸胀感为度。留针30min(期间行针1~2次),每日一次,7次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3 治疗结果

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加自拟疗效标准制定。痊愈:治疗后可自主排尿,排尿频次、尿量及排尿力度均恢复如常,计71例。显效:治疗后小便不利症状明显减轻,排尿频次、尿量较常人稍少,排尿稍感无力或偶有淋漓不尽,计10例。有效:治疗后小便不利症状有所减轻,排尿时间长,排尿无力或淋漓不尽,尿闭时需外力加压膀胱处甚至导尿以促尿液正常排出,计5例。无效:治疗后症状未见减轻,小便仍不通利,仍需导尿维持排尿行为,计4例。总有效率为:95.6%。

4 体会

正如《素问·灵兰秘典论》所言:“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焉”,“膀胱不利为癃”[3],小便不利病位在膀胱,其基本病机为膀胱气化失司,水道不利,此外肾气化、肺通调、脾转输、肝疏泄功能失调亦可引起人体水液代谢失常而致小便不利。本研究所选穴位从中医角度分析,中极、关元均为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而任脉与足三阴经所联系的脏腑功能失司均可致小便不利,故刺之可一穴调多经,通调肝脾肾三经之气以达通利水液之功,另中极为膀胱经募穴,募治腑病,刺之可调膀胱之经气,助膀胱之气化。《针灸甲乙经》记载:“三焦约,大小便不通,水道主之。”水道属足阳明胃经,刺之可通调胃经水液以助膀胱水液代谢。此三穴均位于下腹部,为膀胱解剖位置的体表投影,刺之可使针感直达膀胱之病所,故为调理膀胱经络、通利膀胱水液之重要穴位。从神经角度分析,从神经角度分析,排尿活动初级中枢位于脊髓。T12-L1脊髓节段神经支配中极穴,T12-S2与S2-S4脊髓节段支配膀胱,故支配中极穴与膀胱之神经存在部分重叠。副交感神经骶部中枢位于骶髓2-4节段,具有促排尿功能,针刺关元穴可刺激副交感神经使之调节逼尿肌与尿道内括约肌从而引起排尿反应。全仁夫[4]等人研究指出透刺秩边-水道可刺激膀胱周围神经,纠正逼尿肌-括约肌紊乱而改善膀胱功能损伤,促进尿液排出。以上可知针刺中极、关元、水道可在一定程度上调节膀胱局部的传入与传出神经,激发位于脊髓的初级排尿中枢从而达到调节膀胱促排尿的目的。上述三穴选用透刺法即一针透两穴有其独特之意,关元透中极属本经穴透刺,具有增加针刺强度、促进经气循经感传、提高通经顺气之作用。水道透中极属作用相近位置毗邻之穴位透刺,可集聚加强局部针感、提高针刺治疗作用。故透刺法可使三穴通利小便之功大增。百会为督脉与膀胱经之交会穴,为诸阳之会,刺之可鼓舞人体周身阳气,促进膀胱水液气化。中风病位在脑,人体控制排尿活动的高级中枢位于大脑皮层,而百会位于头部,刺之可开窍醒神,取其可从高级排尿中枢调节整个排尿活动之功。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刺之可健脾利湿、补肾利水、疏肝利气以辅助膀胱气化。有研究[5]证实针刺三阴交可激发位于脊髓后根的骶髓排尿中枢,从而引起反射性排尿活动,进而缓解小便不利之症状。阴陵泉为脾经合穴,合治六腑,刺之可补脾祛浊、助膀胱通调水液。中极、关元、水道、三阴交可刺激排尿活动初级中枢,百会可刺激排尿活动高级中枢,关元、水道、中极为局部取穴,百会、三阴交、阴陵泉为远端取穴,初级高级中枢共调、局部远端取穴共配,诸穴合用加之透刺针法为辅使通利小便之功甚著,望可供同道参考。

[1]黄如训,苏镇培.脑卒中[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492.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44.

[3]路学荣,刘海兴,高丽红.针灸与康复治疗中风后尿潴留32例观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7,21(8):74.

[4]全仁夫,陈荣良,许世超,等.芒针透刺秩边-水道穴对脊髓损伤后尿潴留膀胱尿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骨伤,2013,01:54-58.

[5]卜广平.电针三阴交治疗脊髓损伤性尿潴留12例[J].中国针灸,1994,14(8):5.

(2015-11-03收稿)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00193

猜你喜欢

关元水液水道
新西兰Taranaki盆地第四系深水水道迁移规律与沉积模式
背后七颠百病消
两对穴让人体“下水道”畅通无阻
奇怪的封闭水道
独灸关元穴效应探析
凿通运河,江南水道相钩连
饮水
夏秋之交 灸关元壮阳气
中医脾主运化水液理论与水通道蛋白的关系发微
贵州省典型喀斯特地区地表水系结构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