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丝绸之路经济带”对“世界水谷”建设的战略需求

2016-03-10孙敏敏黄德春RauschenbachThomasMuHong

水利经济 2016年1期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

孙敏敏,黄德春,Rauschenbach Thomas ,Mu Hong

(1.河海大学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0; 2.江苏省“世界水谷”与水生态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江苏 南京 211100;

3. 河海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1100; 4.Fraunhofer IOSB,Ilmenau 98693, Germany)

“丝绸之路经济带”对“世界水谷”建设的战略需求

孙敏敏1,3,黄德春1,2,3,Rauschenbach Thomas2,4,Mu Hong4

(1.河海大学商学院,江苏 南京211100; 2.江苏省“世界水谷”与水生态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江苏 南京211100;

3. 河海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江苏 南京211100; 4.Fraunhofer IOSB,Ilmenau98693, Germany)

摘要: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所包含的重点区域——我国西北地区、中亚地区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该区域水问题,提出以“世界水谷”模式破解“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水问题,并给出树立以解决水问题为核心的协同创新发展理念,制定和实施科学合理的创新计划;建立和完善“世界水谷”协同创新的发展环境;深化产学研合作机制,提高科研成果的市场转化率;加强水文化建设等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世界水谷;水约束问题;战略需求

水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历史实践表明,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水资源一直是古丝绸之路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而缺乏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是古丝绸之路诸多繁华都市消亡的最大因素,如楼兰、尼雅、卡拉当格的消亡等。2013年9月,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进行访问时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伟大战略构想。“丝绸之路经济带”横贯整个亚欧大陆,涉及范围广,是世界上最长的经济走廊,该区域拥有丰富的自然、矿产、人文等资源,但水资源约束仍是这一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重要的制约因素,如何在水约束下通过加强区域合作推动中国西部和中亚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面临的最大现实问题。

水是一种特殊的战略资源,水约束问题本质属于水资源优化配置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产学研金”协同创新来解决“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水问题。“世界水谷”是以水元素为依托,集聚人才、科技、创业、资本、文化等元素实现世界影响的创新综合体系[1],为研究水问题、解决水危机提供了新模式。为此,笔者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水约束问题,探讨“世界水谷”模式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水约束问题解决中的应用,为相关部门解决“丝绸之路经济带“水问题提供决策依据。

1文献综述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区域经济合作的组织方式和发展途径多样化、多层次化[2]。Starr[3]提出了“新丝绸之路”构想,认为建设一个连接南亚、中亚和西亚的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网络可以促进区域间的优势互补。中国积极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投入了400亿美金成立丝路基金,为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促进区域经济合作[4]。“丝绸之路经济带”属于跨国经济带,其主要目标是建立区域合作的新模式[5],它是跨区域经济合作模式,是新时代对古丝绸之路的复兴计划,具有最佳的客观条件和更高的战略价值,从更广阔的范围将资源与市场串联起来[6]。

区域合作是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是资源约束下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7]。余江等[8]指出随着经济系统的不断扩大,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约束越来越明显,将自然资源作为投入要素纳入经济增长模型,从理论上探寻缓解资源约束的对策。在约束理论中,被称为“瓶颈”的个别因素限制了系统目标的实现,找出制约系统的关键因素并加以解决,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9]。Wolf[10]指出水是唯一的稀缺资源,没有任何替代品。邓朝晖等[11]指出水资源是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随着水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加,许多国家和地区出现了水危机,严重制约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威胁着人类生存安全。刘卫东等[12]提出在绝大多数的经济活动中,水是重要的投入要素之一,具有不可替代性,并讨论了水资源短缺对区域经济系统的影响。赵明华[13]指出在水资源紧张的地区,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水资源和水环境的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越来越显著。彭贤则等[14]指出水资源规划对区域经济发展十分重要,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按照水资源规划经济社会发展布局。

数据来源:2013中国水利统计年鉴图1 全国31省份2012年降水量

傅允生[15]从资源稀缺性出发,提出并利用资源配置力这一工具,分析了2003以来中国面临的经济增长、资源约束和区域经济变动。张吉辉等[16]利用经济学中的基尼系数和不均衡指数,结合经济发展要素进行水资源分配和配置的匹配关系和均衡性分析,分析我国水资源的时空演变规律。尹正杰等[17]对中亚地区跨境水资源及其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概述,指出要改善过时的水资源区域合作法律框架,寻求公平合理地可持续利用共享水资源的解决办法。Seidakhmetov等[18]在分析中亚国家跨界水资源管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哈萨克斯坦应从与邻国建立和维持好稳定的水资源关系、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基础上制定水政策解决本国的水问题。夏军等[19]通过对西北地区水资源合理配置和水资源承载能力问题的探讨,大力提倡节水,转变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坚持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适当增加新的水源,支撑该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郭利丹等[20]提出水资源安全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具有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问题之一,从战略布局的角度对典型区域的水资源问题以及跨界水资源问题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王建雄[21]指出从国际立法方面解决“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跨界水资源利用问题。Rosegrant等[22]提出建立水权交易制度,对提高发展中国家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公平性和可持续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由上述学者的研究可知,水资源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十分重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方法,例如资源配置、水权交易等。笔者分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水问题,并提出“世界水谷”将以“政产学研金”协同创新的模式,立足全球战略高度研究水问题,解决水危机,破解“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水约束问题。

2“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水约束问题与战略需求分析

区域经济合作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区域经济合作的一种新模式。中国西北地区和中亚国家资源丰富、产业结构互补,民族文化交汇融合,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背景下,中国与中亚国家未来合作潜力巨大。然而西部大开发、城镇化以及气候变化带来了一系列的水资源问题,如水资源短缺加剧、水污染严重、水生态破坏严重等,成为影响“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实施的重大挑战。“丝绸之路经济带”水约束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

中国西北地区与中亚地区气候、生态环境等方面极为相似,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属于内陆半干旱、干旱气候。该区域主要以沙漠和草原为主,幅员辽阔、地形复杂,降水量较少。西北5省的降水量处于全国较低水平,具体情况见图1。该区域气候炎热干燥,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中国西北地区的水资源主要分布在山区,开发难度大,且年内降水分布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在6~9月,最大降水量出现在7、8月份,最小降水量出现在1月和12月份[23],容易出现夏涝春旱的局面。中亚地区的水资源在国家之间分布极不均匀,其中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两地拥有中亚地区2/3的地表水,为中亚国家的水源区,而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3国的地表水资源总和才刚刚接近1/3[24];同时中亚国家内部的水资源分布也不均衡,例如哈萨克斯坦水资源由北向南逐渐减少。

2.2水资源利用效率低,用水结构不合理

由于人口增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等因素的影响,该区域的农业种植面积不断增长,增加了农业灌溉面积。但是由于该区域技术条件限制,大多采用传统的漫灌方式,在输送过程中蒸发和渗透损失了大量的水资源。中国西北地区的水资源总量相对较少,不足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0%。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水资源未能按产业需求供应,导致该区域大量优质水资源被浪费,其他水质资源也未得到合理利用。2013年,中国西北5省总供水量为899.6亿m3,人均用水量为984.8 m3/人。中国西北5省的水资源主要用于农业,占总用水量的89.1%,工业用水占5.3%、生活用水占4.3%、生态用水占1.3%,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2013年西北5省水资源利用状况

注:数据来源于2014年国家统计年鉴。

2.3水污染严重,节水意识淡薄

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加大了对水资源的需求,使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同时城市居民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排放加剧了水污染的程度,使得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恶化,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由于缺乏节水意识,生活、农业、工业浪费水资源现象严重,且水资源循环利用率低,污水处理能力差,进而加剧了水资源短缺。

2.4缺乏蓄水工程,无序开采现象泛滥,水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中国西北地区的大型水库仅有30余座,缺乏控制性的蓄水工程,存在严重的工程性缺水,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从其供水工程看,引、提水工程是该区域的主要供水方式,蓄水工程供水所占比例较小。中亚地区的水利建设主要是以灌溉兼发电为目的的水库、运河以及跨国水资源运输管道等,下游国家的水库缺乏蓄水设施,蓄水能力差,进而影响农业发展。中国西北地区和中亚地区大都是水资源极为紧缺的地区,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过度开发地表水、地下水,经济用水挤占生态用水,严重破坏了水生态循环系统,导致区域水生态环境恶化,例如咸海危机、土地荒漠化、盐渍化、湖泊河流断流、萎缩等。

2.5跨界水资源分配及利用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中国西北地区和中亚国家之间国际河流众多,并且在中亚国家大部分河流为过境河流。过境河流水资源的分配能够有效缓解该区域水资源短缺,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关系到区域的社会稳定。①上下游各国对水资源的利用不同。上游国家比较注重水资源的经济价值,例如水电开发、农业灌溉等,下游国家比较关注的是水资源的生态利益。②该区域都属于严重缺水的地区,所以对水资源的争夺现象普遍存在,进而导致武力冲突的可能性也比较大。③对于跨境河流缺乏统一管理,加上第三方国家的参与,给水资源问题的解决带上了政治色彩。例如水一直是阿拉伯和以色列人政治关系紧张的因素之一,影响国家之间的能源合作,威胁区域能源安全。

3“世界水谷”模式在破解“丝绸之路经济带”水约束中的应用

“世界水谷”是“政产学研金”的协同创新体,将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金融机构等多主体要素协同,形成主体要素协同创新网络,针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过程中的水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提出破解区域合作的水约束问题的新模式。“世界水谷”模式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见图2。

图2 “世界水谷”破解水问题机制

3.1发挥“政产学研”创新驱动,为跨区域、跨流域调水提供理论指导、政策支持和人才支撑

“丝绸之路经济带” 建设区域的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供需不平衡,跨区域、跨流域调水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在“世界水谷”的协同创新机制下,首先通过高校、科研机构从全球战略的高度对世界水系进行分析,根据各个水系的特征确定可行性的调水方案;其次通过政府之间的协商,在充分考虑流域居民自身利益的情况下,确定合理的调水生态补偿机制;最后引进专业人才,并给出相关的政策支持,提供资金保障,使企业积极参与到调水工程中,进而使政府、企业、居民的利益协调一致,保证调水工程的顺利进行,从而从水资源总量上缓解“丝绸之路经济带”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3.2发挥协同创新主体优势,建立灵活的融资平台,保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由于资金的缺乏,水利设施建设落后,缺乏蓄水性的水利工程建设,同时水电开发工程水资源利用效率低,这些都严重阻碍着该区域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世界水谷”通过融资平台,建立区域性的资本市场,通过股票、债券、银行贷款等多种方式,为该地区水利技术创新提供资金支持,用于改善该区域的水利设施建设。同时“世界水谷”成立相应的专项资金管理机制,实行专款专用,为水利设施建设提供保障。

3.3通过创新要素的协同驱动提供水技术创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高校、科研机构在政府的支持下,通过科技平台,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水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对相关问题的研究,可以为该区域可用水资源的勘测和可开发程度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提高水资源开发程度,改善该区域的农业灌溉方式。加强高校、科研机构与污水处理企业之间的合作,通过科学技术降低污水处理成本,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效率,最终提高该地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3.4通过市场机制推动水资源分配问题的解决

“世界水谷”将从“丝绸之路经济带”整体的角度出发,引入市场机制,建立水权交易市场,从而有效缓解该区域的水资源短缺,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避免因水引起的冲突。“世界水谷”在水资源法律和管理制度的保障下,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发展和水资源利用效率,综合人口、社会、经济、政治、生态等多种因素,根据国家、省、县、镇、村等的用水需求,合理进行水权配置,明确界定清晰的水权,制定与水权交易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运用市场手段,通过水权转让,解决水资源问题。在“世界水谷”的协同作用下,政府机制、市场机制和社会机制相互协同,共同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水权交易市场,保证水权交易顺利进行,从而更好地促进该区域的经济合作。

4相关的政策建议

4.1树立以解决水问题为核心的协同创新发展理念,制定和实施科学合理的创新计划

“世界水谷”的建设和发展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要从根本上推进“政产学研金”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创造资源优势、制度优势、技术优势,实现科学发展。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创新计划。该创新计划要站在解决水问题的基础上,充分体现产业、科技、教育、人才、文化等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调动在协同创新活动中企业的主导作用,合理充分利用国内外各种与解决水问题相关的创新资源。

4.2建立和完善“世界水谷”协同创新的发展环境

“世界水谷”主要是“政产学研金”的协同创新体,其建设需要良好的发展环境支撑。在不断完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基础设施建设、交通信息网络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同时,还要根据经济带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区域法律法规、管理制度、金融服务、社会服务等,改变传统的利益分配机制。同时还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来吸引国内外企业和组织参与到“世界水谷”协同体系的建设中,在税收、投融资、人才引进、技术投入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4.3深化“产学研”合作机制,提高科研成果的市场转化率

充分发挥“世界水谷”在水科学知识聚集、水人才集聚的优势,使高校和科研机构成为水谷发展的核心力量。加强“世界水谷”协同创新体中企业同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联系,通过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水问题实验室以及调水工程、水电开发等项目合作等方式深化合作,鼓励企业人员到高校接受专业知识培训及教育,高校、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技术监督等方面的服务。通过各种方式加快科研成果的转换,形成“世界水谷”协同创新体中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良性互动,提高科技成果市场转化率。

4.4加强水文化建设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过程中,加大对“世界水谷”的宣传力度,进而形成独具特色的“水谷文化”。“水谷文化”是“世界水谷”协同创新主体的价值观、行为方式、思想等,是“世界水谷”发展的“引擎”。在解决经济带建设过程中的水问题时,加强“世界水谷”文化建设,形成以现代水利科技为动力、市场机制为主导、“政产学研金”协同创新的解决水问题的观点,树立新型水理念,促进人水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大俊,张阳,章恒全,等. 关于建设世界水谷的战略思考[J]. 河海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4(3): 49-52.

[2] 杨亚琴.中国区域经济合作的趋势及相关对策[J].上海经济研究,2003(3):58-64.

[3] STARR S F. Silk road to success[J]. National Interest,2004,78: 65-72.

[4] 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N].人民日报,2014-11-07(1).

[5] 李建民. “丝路精神”下的区域合作创新模式:战略构想、国际比较和具体落实途径[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3(23):20-25.

[6] 何茂春,张冀兵.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家战略分析:中国的历史机遇、潜在挑战与应对策略[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3(23):6-13.

[7] 蒋瑛,郭玉华.区域合作的机制与政策选择[J].江汉论坛,2011(2):25-28.

[8] 余江,叶林.经济增长中的资源约束和技术进步:一个基于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16(5):7-10.

[9] 刘春艳,李秀霞,刘雁.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自然资源约束问题分析[J].资源与产业,2010,12(1):127-132.

[10] WOLF A T. Conflict and cooperation along international waterways[J]. Water policy,1998,1(2): 251-265.

[11] 邓朝晖,刘洋,薛惠锋.基于VAR模型的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动态关系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6):128-135.

[12] 刘卫东,陆大道.水资源短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J].地理科学,1993,13(1):9-16.

[13] 赵明华. 水资源约束下的山东半岛经济与环境协调状态定量评价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16(3): 119-123.

[14] 彭贤则,李阳.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水资源规划[J]. 知识经济,2013(7):52,54.

[15] 傅允生.资源约束与地区经济收敛:基于资源稀缺性与资源配置力的考察[J].经济学家,2006(5):33-40.

[16] 张吉辉,李健,唐燕.中国水资源与经济发展要素的时空匹配分析[J].资源科学,2012,34(8):1546-1555.

[17] 尹正杰,左志安. 中亚地区跨境水资源管理的挑战与机遇[J]. 水利水电快报,2013 (5): 1-3.

[18] SEIDAKHMETOV M, ALZHANOVA A, BAINEEVA P,et al. Mechanism of trans boundary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for central asia countries[J]. 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4,143: 604-609.

[19] 夏军,唐青蔚. 西北地区水资源合理配置和承载能力分析[J].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5,20(4): 288-292.

[20] 郭利丹,周海炜,夏自强,等.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水资源安全问题及对策[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5(5):114-121.

[21] 王建雄. 丝绸之路经济带跨界水资源利用的国际合作研究:基于中亚区域国际水法理论实践困境的反思[J]. 江汉论坛,2015(4):127-131.

[22] ROSEGRANT M W, BINSWANGER H P. Markets in tradable water rights: potential for efficiency gains in developing country water resource allocation[J]. World development,1994,22(11): 1613-1625.

[23] 丁一汇,王守荣.中国西北地区气候与生态环境概论[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1.

[24] 张宁.中亚国家的水资源合作[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5(10):29-35.

Strategic demand of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for construction of World Water Valley/SUN Minmin, et al(Business School, Hohai University, Nanjing 211100, China;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Economics, Hohai University, Nanjing 211100, China)

Abstract:For the important areas, Northwest China and Central Asia, of constructing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the mode of World Water Valley is proposed to solve the water problem in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by analyzing their water issues. The relevant policy recommendations are put forward as follows: (1) establishment of th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development idea regarding solution of water problem as the core, and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innovation plans; (2) establishment and improvement of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of World Water Valley; (3) deepening of industry-education-research cooperation mechanism, and increase of market transformation rat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4) strengthening of construction of water culture.

Key words:Silk Road Economic Belt; World Water Valley; water constraint; strategic demand

(收稿日期:2015-09-30编辑:方宇彤)

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511(2016)01-0078-05

DOI:10.3880/j.issn.1003-9511.2016.01.020

作者简介:孙敏敏(1986—),女,山西临汾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产业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E-mail:sunminmin26@163.com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1&ZD168);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IRT13062);国家外国专家局高端外国专家项目(GDW20153200137);江苏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项目(苏政办发[2014]22号);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14SZB028)

猜你喜欢

丝绸之路经济带
增量利益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作用及其形成路径分析
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俄中关系前景
从数字经济视角解读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
“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潜力分析
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及其金融支持研究
丝绸之路经济带高素质外语人才的需求与缺失现象对比分析
“丝绸之路经济带”视野下国际物流港建设的思考
“丝绸之路经济带”教育合作现状分析
“丝绸之路经济带”下中国的中亚能源政策
“丝绸之路经济带”跨境次区域合作的前景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