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分析

2016-03-10刘新宁

河南医学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护理干预

刘新宁

(开封市第二中医院 骨科 河南 开封 475004)



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分析

刘新宁

(开封市第二中医院 骨科河南 开封475004)

【摘要】目的探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开封市第二中医院收治的75例行下肢骨折手术的患者,给予早期功能锻炼、药物预防、健康宣教等护理干预,观察护理效果。结果75例下肢骨折术后中,仅有1例发生了DVT,发生率为1.3%。结论对下肢骨折术后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高凝状态,大幅度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关键词】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护理干预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腔内不正常的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如未及时发现及治疗,尤其对于高龄者可导致下肢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而致残,并可发生致命的肺栓塞[1]。骨折后患者长期卧床休养,组织修复能力差,加上手术创伤刺激,可导致血流缓慢,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手术时止血带的使用,可损伤静脉血管内壁,极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2]。因此,骨折术后早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尤为重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开封市第二中医院收治的75例下肢骨折患者,男42例,女33例,年龄32~89岁;其中股骨颈骨折42例,股骨干骨折10例,胫腓骨骨折23例。

1.2护理干预方法

1.2.1病情观察术后1~4 d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峰,因此早期密切观察患肢皮肤的颜色、温度、肢体周径及足背动脉的搏动情况尤为重要。如患者下肢出现肿胀、疼痛、足趾皮肤发绀、大腿内侧及腹股沟等处压痛,浅静脉明显充盈,患肢与健侧相比较明显增粗,应及时报告医生。若患肢肿胀发热,忌按摩、热敷或剧烈活动,以防止血栓脱落,堵塞血管危及生命。因此,术后应认真听取患者主诉,对比观察下肢温度、肤色、感觉和肿胀程度,必要时测量下肢同一平面的周径,如有异常及时汇报医生,由医生及时处理。

1.2.2避免静脉壁的损伤应尽量避免在下肢行静脉留置针,留置针不得超过3 d,输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应加强巡视,如穿刺处静脉发生红肿、疼痛、皮温升高等,应立即拔除留置针,抬高患肢,并用50%硫酸镁湿敷。对于术中使用止血带的患者,需减少应用止血带的时间,术中尽可能的动作轻柔,避免操作过程粗暴,以减少静脉内壁损伤程度,在应用止血带的部位进行局部按摩和热敷,以促进血液循环及静脉内壁损伤的修复。

1.2.3功能锻炼麻醉消失即指导患者尽早主动或被动活动,加强股四头肌和小腿肌肉的收缩运动,减轻患肢疼痛和肿胀,经常按摩患肢肌肉,特别是下肢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的按摩,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早期合理的功能锻炼和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可以改善患肢血液循环,减轻肿胀,促使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加快,促进瘀血的排空,防止凝血因子的聚集及对血管壁的黏附,预防血栓形成。

1.2.4机械性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使用脉冲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间歇充气加压泵)或足底静脉泵,每日2次,每次30 min,利用机械性原理促使下肢静脉血流加速,阻止深静脉扩张,保护静脉内膜不受损伤,避免血液滞留,减少静脉瘀滞,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1.2.5抗凝药物应用及时给予抗凝药物及改善微循环药物,通过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或口服利伐沙班进行药物预防,可防止凝血因子聚集和对血管内膜的黏附,防止静脉血栓的形成。术后24 h开始应用抗凝药物,连用2周甚至更长时间,用药期间注意检查凝血机制,根据检查结果决定用药时间。对于术前曾长期应用阿司匹林者,术前应停用阿司匹林。

1.2.6中药涂擦方剂组成:红花15 g,紫草9 g,赤芍12 g,当归12 g。用药方法:将上述中药放入50%~60%的酒精500 ml浸泡1~2周,然后用药液浸湿纱布反复涂擦患肢肿胀处,避开皮肤破损的部位,每日涂擦2次。达到活血化瘀,扩张周围血管,改善局部微循环及组织的有氧代谢,具有舒经活络,消肿止痛的功能。

1.2.7健康宣教①尽早与患者沟通,进行有关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护理方面的知识宣教,向患者说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严重后果,以取得患者的配合,尽早进行功能锻炼。②告知患者禁忌主动或被动吸烟,预防尼古丁刺激引起血管收缩,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栓形成。③若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严禁按摩、热敷及剧烈活动,防止血栓脱落引起重要器官的栓塞[3]。

2结果

通过早期对下肢骨折术后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机械性护理、药物预防、健康宣教等护理干预,75例患者中,仅有1例发生了DVT,发生率为1.3%。

3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下肢骨折尤其是行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且发病人群多为老年人[4]。DVT的主要原因是凝血机制活化后所导致的血液高凝状态、静脉血流淤滞和静脉内膜损伤。下肢骨折术后患者易出现心理应激反应,常表现为焦虑、急躁、抑郁等负面情绪,影响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不利于术后恢复[5]。

通过针对性的功能锻炼、机械性护理、药物预防和健康宣教等措施能有效阻碍血栓形成。且有研究证明约5%的DVT发生在术后第1天,3%发生在术后第2天,甚至手术过程中血栓已经开始形成[6]。本研究将选取的75例骨折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过护理干预后DVT发生率为1.3%,说明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可以减少静脉壁的损伤,促进静脉血液回流,改善血液高凝状态,防止凝血因子的聚集及对血管壁的黏附,大大降低DVT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对下肢骨折术后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高凝状态,大幅度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刘仕英,杜静,史国徽.中老年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243-244.

[2]窦静.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中医护理[J].光明中医,2013,28(9):1930-1931.

[3]李兴国,郑恒恒,赵道洲.综合疗法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90例[J].河南中医,2012,32(4):495-496.

[4]孙惠珍.下肢骨折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7):159-161.

[5]章泾萍,潘丽英,奚卫珍,等.护理干预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J].临床护理杂志,2009,8(4):17-19.

[6]程锦珍,邱雪,周仲辉,等.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应用体会[J].当代医学,2012,18(9):11-12.

(收稿日期:2015-09-24)

【中图分类号】R 473.6

doi:10.3969/j.issn.1004-437X.2016.02.130

猜你喜欢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护理干预
早期应用瑞舒伐他汀钙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
下腔静脉滤器在骨创伤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马克思主义早期大众化研究的重要学术成果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体会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