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的治疗进展
2016-03-10张国峰
张国峰
颈椎病的治疗进展
张国峰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颈椎骨关节、软骨及其相连筋膜、韧带、肌肉等退行性病变和继发性改变,而导致颈部脊髓、血管、神经根受压,局部软组织损伤、充血、水肿,造成结构和功能上的损害,而引起相应疼痛、麻木、眩晕、功能障碍等一系列症状的病变。医学事业的发展,促进了各种治疗方法应用于治疗本病。
颈椎病;中医药疗法;综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工作方式的改变,使用手机微信聊天,电脑前长期工作或使用电脑打游戏,侧卧在沙发上看电视,空调直吹等,颈椎长时间单一姿势引发的肌肉劳损及颈部受凉,都使颈椎病发病的频率大幅度上升,颈椎病已成为高发病,越来越威胁着人类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患者急切找到治疗本病行之有效的方法。近些年来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不断的涌现出来,效果良好,兹综述如下。
1 中药治疗
陆柳求等[1]将75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用独活寄生汤配合枕颌带牵引、推拿治疗,对照组37例用中、西药口服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73.69%,总有效率97.37%;对照组治愈率16.22%,总有效率81.09%。两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 针刺疗法
李知行等[2]锋钩针治疗颈型颈椎病20例,20例患者中显效8例,好转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邱超等[3]将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2例,按照随机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行毫针治疗,观察组行火针治疗。观察组每周治疗2次,对照组每日治疗1次,3周后观察疗效。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后颈椎的活动度、上肢的麻木症状和颈肩部的疼痛状况,并作治疗效果分析。结果: 观察组在颈肩部的疼痛、颈椎的活动度、上肢的麻木等症状上比较,效果均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也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陈伟等[4]应用电针结合手法按摩治疗310例各型颈椎病,结果:本组310例,其中优254例,占81.93%;良32例,占10.32% ;可19例,占6.13% ;差5例,占1.62%。优良率为92.25% ,疗效满意。
3 针刀疗法
3.1 针刀疗法 高月[5]以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电针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激痛点针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 92.5%,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VAS麻木评分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VAS 疼痛评分、VAS 麻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晕针2例,血肿2例,对照组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3.2 超微针刀疗法 孙其斌等[6]用随机数字表法按纳入先后顺序随机分为58例超微针刀组(治疗组)和59例常规针刺组(对照组)。结果:治疗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55%,对照组为86.44%,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3,P<0.05)。
3.3 水针刀疗法 王昭斌等[7]选取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共70例,并以随机数字表法方式将其分成 2 组,每组 35 例,将其中实施电配合手法治疗者纳入对照组,将实施水针刀配合手法治疗者纳入观察组,分析并评估两组病例的临床治疗结局,总结治疗经验。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可取得 97.1%的临床总疗效,这要较对照组的82.9%更理想,比较差异明显 (P<0.05);且在脊椎病临床评分量表 (CASCS) 各项指标方面,观察组除适应能力外,其余要较对照组更具优越性 (P<0.05)。而在安全性评价方面,两组治疗期间均无患者出现眩晕、胸闷及恶心呕吐等严重不适。
4 穴位埋线治疗
李荣清等[8]将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86例,随机分成针刺组与穴位埋线组各43例。针刺组采取颈夹脊穴 C4-5、C5-6、C6-7和大椎穴等穴位针刺治疗,穴位埋线组同样选取上述几大穴位进行埋线治疗,2 组均以28d为一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功能评分、疼痛评分和疗效。结果:穴位埋线组临床症状及功能评分、视觉模拟疼痛评分、疼痛分级总评分以及现有疼痛强度总评分均明显高于针刺组( P均<0.05);穴位埋线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针刺组(P<0.05)。
5 放血疗法
那音浩亚[9]将56例颈椎病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用针灸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蒙医拔罐放血疗法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8%,对照组总有效率71.4%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6 手术疗法
冯恺[10]将23例颈椎病患者行颈椎前路髂骨植骨融合手术,分析临床情况。结果:23例均成功手术,21例复查结果显示恢复良好。4例出现轻微饮水呛咳,发生率为17.39%。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7 正骨疗法
张国辉[11]选取 104 例颈椎病患者为观察对象,采取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1例。观察组采取正骨推拿结合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患者仅应用正骨推拿手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疼痛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11% ,疼痛 VAS 评分为(1.04±0.31) 分;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24%,疼痛VAS 评分为(3.75±1.16) 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8 综合特色治疗
冯梓芸等[12]选取接受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推拿手法治疗,观察组给予悬吊运动疗法配合推拿手法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后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治疗后1个月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治疗后1个月 VAS、NDI、CASC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曾睿等[13]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给予浮针、电针联合中药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甲钻胺及戴芬治疗,10d为一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有效率为83.33%,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杨力等[14]将收集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选取 80 例充当试验对象,并以随机分配法为标准分两组,对照组40例单纯接受针灸治疗,观察组40例在上述治疗下合用穴位注射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愈情况,同时对其颈椎病引起手臂麻木的情况进行评估。结果:①经治疗,观察组在总有效率上达到97.5%,相比对照组的 80.0% 有显著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实施治疗前,两组的症状积分比较基本相当,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观察组平均积分相比对照组有显著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英龙等[15]将90例颈椎病(颈型)颈痛的患者随机的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单纯针刺;治疗组:药物贴敷配合艾灸。在分组时保证患者年龄、性别等的均衡性。治疗组和对照组以NPQ颈痛评分量表、McGill评分量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的成绩作为观察指标,评定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颈椎病(颈型)颈痛的总有效率为91.1%,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4.4%,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陈文艺等[16]将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进行刃针配合整脊疗法,对照组进行常规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两组均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有效率为 86.7%,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为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颈椎病越来越成为困扰人们生活的疾病,尤其是“低头族”人群。医生从多个角度出发治疗本病,有畅通经络、活血止痛的;有恢复肌细胞的内部平衡的;有解除高应力纤维、减轻骨纤维管高压、减轻组织内压的;有消除组织间的粘连的;有改善局部的无菌炎症、改善局部软组织的血液循环的。这些疗法的运用,使本病的疗法多样化,更具体化,更能满足患者的需求。
[1] 陆柳求,林中,何文军.独活寄生汤配合牵引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8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6,32(2):119-120.
[2] 李知行,孙健,董嘉怡,等.锋钩针治疗颈型颈椎病20例[J].中国民间疗法,2014,22(2):16.
[3] 邱超,张志强.火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5,33 (12):173-174.
[4] 陈伟,徐才伟,余宇,等.电针结合手法按摩治疗颈椎病[J].光明中医,2016 ,31 (3):389-391.
[5] 高月.激痛点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黑龙江医药,2015,28(6):1321-1323.
[6] 孙其斌,冀全谋,谢永明,等.超微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8例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5,15(9):20-21.
[7] 王昭斌,郝卫宾.水针刀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31):174-175.
[8] 李荣清,王秉君,孙丽香,等.穴位埋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33):3685-3687.
[9] 那音浩亚.蒙医拔罐放血疗法治疗颈椎病28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25(2):6.
[10] 冯恺.23例颈椎病颈椎前路髂骨植骨融合手术治疗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2):25-27.
[11] 张国辉.正骨推拿结合运动疗法治疗颈椎病53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25(3):81-82.
[12] 冯梓芸,李丽.悬吊运动疗法配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河南中医,2016,36(4):696-698.
[13] 曾睿,黄红芳.浮针、电针联合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5,7(29):24-25.
[14] 杨力,孙中洲.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献,2015,15(A3):194,198.
[15] 高英龙,张天生,曹玉霞,等.药物贴敷配合灸法治疗颈椎病(颈型)颈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5,7(36):89-90.
[16] 陈文艺,蔡少娜,邓柳兰.刃针配合整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6,8(3):119-220.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杭州道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滨海 300451)
10.3969/j.issn.1003-8914.2016.23.071
1003-8914(2016)-23-3536-03
�春艳
2016-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