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医院校超声诊断学教学的方向和方法

2016-03-10高树彪杨承芝于海容

光明中医 2016年23期
关键词:医药学诊断学医学生

高树彪 杨承芝 于海容△



浅谈中医院校超声诊断学教学的方向和方法

高树彪1杨承芝2于海容1△

超声诊断学是临床应用广泛的一线影像学检查方法,随着现代中医药学的发展,超声技术逐步涉足中医诊断、治疗和科学研究,对于今后主要从事中医诊疗和科研的中医院校的学生,同样需要认识和学会运用。超声教学要结合中医院校学生的知识特点,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拓展中医医学生的思路,完善她们的知识结构,为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培养合格的中医医学生。

诊断学;超声;教学;中医医学生

超声诊断学是一个独立、完整的诊断体系,理论性、技术性、实践性极强[1],广泛地应用于体格检查、疾病诊断、疗效评价和科学研究等很多方面。随着现代中医药学的发展,超声技术逐步涉足中医诊断、治疗和科学研究,实践证明医学超声与现代中医药的结合有利于推动中医的现代化进程,是中医院校医学生应该了解和学会应用的一门技术。目前各医学院校都存在着教学课时少,教学内容多,学生学习难度大,教学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下面就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浅谈超声诊断教学对中医院校医学生培养方向和教学理念的体会。

1 提高中医医学生对超声的认知水平

超声波的非侵袭性诊断被广泛使用于人体各个系统的疾病诊断,因其操作简便、价格便宜、对人体无伤害、可床旁检查,现已成为临床上一线影像检查手段。教学过程中应使医学生掌握超声在临床的应用范围,例如超声检查主要用于腹部实质脏器、小器官及浅表软组织、心脏和外周血管;对实质器官组织的占位性病变检出具有明显的优势;超声成像对病变囊实判别准确性高,优于CT、MRI检查;对局灶性疾病的诊断效能优于弥漫性病变;能对心脏和外周血管血流动力学进行实时评价;尤其在产前围产期保健的检查,由于超声对胎儿的无创、无放射损伤,超声已成为影像学检查的首选方法。

超声使用也有其局限性:①人体内气体是影响超声诊断的因素,如因肺内气体的干扰,膈顶部肝组织可能成为超声检查的盲区。②肥胖、瘢痕和骨骼等容易影响超声图像质量,降低超声诊断效能。③超声定量检测的重复性差,主要因超声检查采用实时多切面,手法灵活,且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化指南规范。

通过超声诊断学的学习,提高中医医学生对超声这门现代诊疗技术的认知水平,使中医医学生了解超声检查的优势和相关的影响因素,为今后各种影像技术的合理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超声诊断学的教学目标之一,是逐步完善中医医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具有传承中医药学能力,又具有现代意识,利用现代诊断方法,发展和创新中医药事业的优秀人才。

2 结合教学内容,介绍超声诊断在中医药诊疗和科学研究方面的应用

超声医学在中医证型和证候疗效判定方面的客观化研究,是中医辨证论治与现代技术的有机结合,是现代中医药发展趋势[2]。教学过程中教授中医医学生超声诊断虽然是西医的检查方法,同样可与中医药学诊断、疗效判定和科学研究有着密切联系;准确寻找超声技术与中医药学的切合点,就能深入研究中医药学的理论和经验、认识其本质、揭示其奥妙,使其更加客观科学。如在讲授心功能超声参数时,笔者将自己在高血压病不同中医证型左室舒张功能评价指标E/e比值的变化[3]的研究背景、内容和临床意义做了讲解,给中医医学生的印象非常深刻。

超声医学与临床多科室有着广泛联系,且随着超声技术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如超声引导下的各种诊断与治疗、超声造影、实时三维超声等的应用,超声医学的诊断水平、理念及模式也在不断的创新与发展。教学过程中将这些最前沿的新知识和新进展介绍给学生们,启发他们中医中药与超声新技术可能潜在的结合点,如讲解有回声型胃肠超声助显剂,就以中药薏苡仁、怀山药、陈皮为主要原料制成,能有效消除胃内气体和超声伪像[4],是中医药在超声诊断上应用的典型范例。通过这种生动实例讲授,唤起学生们的好奇心,刺激他们的求知欲,引导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们能跟上现代中西医结合发展的时代步伐。

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超声课程内容,加进目前超声在中医药学临床和科学研究的研究进展和状况,对超声教学非常有意义:①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中医医学生认识到,超声诊断学的学习不单纯是一门西医课程,与他们日后的临床工作和科学研究密切相关,在思想上引起他们对这门课程的重视,才会付出相应的精力和努力去学习,取得好的结果;② 启蒙中医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通过讲解使中医医学生了解,目前的研究一直在初期阶段徘徊,一个最重要的制约因素是人才问题,即精通超声医学和中医药学复合型人才,鼓励有这方面志向的中医医学生,使他们意识到自己对现代中医药学发展肩负的责任。这样的超声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中培养了中医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3 针对中医医学生这个非影像学专业主体加强知识薄弱环节的教学

重视超声相关基础医学的讲解,目前超声教学与解剖和病理学有较长的间隔,加之中医院校学生诸多客观因素的限制,如西医课时少,使这方面知识的薄弱显得尤为突出。不注重补齐这方面的知识,课堂教学极易陷入教师自拉自唱的独角表演,也使学生对超声诊断的学习产生畏惧心理,失去兴趣,超声教学效果受到影响。因此,超声诊断教学需要很好的落实“温故而知新”,帮助学生回顾学过的相关的基础医学知识,补充超声诊断的断层解剖,重塑基础知识体系,使医学生能更快理解超声图像的特征性。

注重超声诊断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医学而言,无论西医还是中医,都需要有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超声教学,我们也要将逻辑思维的培养贯穿在教学中,教学时要将临床学、生理病理学、超声图像等学习内容结合在一起。不仅要教学生能够看图识病,还要求她们追求声像图背后更深层次的知识,来培养思维能力。如在讲解肝癌图像表现时,我们会问,肝癌的病理表现是什么?图像表现为低回声、不均质回声、囊实混合性回声,与病理表现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肝脏恶性肿瘤往往表现为富血供?在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上哪方面的临床学知识有助于鉴别诊断?根据这些问题的创设,学生回答,老师补充和点评,能够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关于疾病的知识链,增强学生诊断思维能力的培养。

4 协调好课堂教学和临床实习内容,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

通过课堂教学,学生对超声检查原理、临床应用和图像识别有了一定程度认识,在课堂教学和临床实习期间依托网络教学平台,采取以问题为导向的互动式教学,即PBL教学模式[5],针对教学内容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课后在网络平台课件中自学,充分发挥网络教学平台信息量大,部分弥补了教学时间少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又有效加强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临床实习过程中选择符合教学要求、知情同意的病例,让实习小组中表现积极的同学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上机操作,完成问诊、图像识别、小组讨论,综合临床症状、体征、其它检查结果,给出诊断结果。这种教学模式要求,以临床常见病为基础,以诊断思维能力培养为引导,设计的问题要环环相扣,教师与学生互动,通过教师引领能促进学生学习过程的顺利。这种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通过网络查阅资料的能力,激发学生主动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的欲望,拓展思维空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自我学习的能力。

应注意的是PBL教学模式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教师备课的过程实质是教程设计和创作相结合的过程。教学实践中对教师而言,真正有能力进行PBL教案设计、带教的老师不多;其次对于中医医学生,由于她们大多成长在灌输式教学的环境中,自主学习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查阅检索资料能力等均较弱,因此加强PBL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既有利于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又有利于培养中医医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总之,大部分中医院校的学生将来都不会从事医学超声诊断工作,超声医学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医学生对超声医学的认知和了解,引导中医医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利用这一先进技术,促进所学中医专业发展,掌握如何在临床和科学研究中合理应用超声技术。完成好中医院校超声诊断学的教学目标,授课内容可不同于西医院校,要有针对性的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教学顺序与内容要统筹安排,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应用到教学中来,增加学生学习超声诊断学的兴趣和主动性,使中医院校的学生知识体系更加完整,为临床培养更多合格的医学生,推动中医的现代化进程和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的发展。

[1] 张健全,赵佳琦.超声诊断学课堂与临床教学功能互补的方法学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5):1073-1075.

[2] 郑筱萸.中医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1.

[3] 高树彪,戴雁彦,王硕仁,等.高血压病不同中医证型左室舒张功能评价指标E/e比值的变化[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10,17(5):7-9.

[4] 张梅,邓云友.中药胃肠道超声造影剂在老年消化性溃疡中的应用[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5):766.

[5] Newman MJ. Problem-based learning: an introduction and overview of the key features of the approach[J]. J Vet Med Educ.2005,32(1):12-20.

1.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功能科(北京 100700);2.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教育处(北京 100700)

△通讯作者

10.3969/j.issn.1003-8914.2016.23.064

1003-8914(2016)-23-3520-02

�立苹

2016-05-25)

猜你喜欢

医药学诊断学医学生
《全身 CT 血管成像诊断学》出版
论蒙医药学的挖掘与展望
中国民族传统医药学现代传承与高等教育
中医药学术语系统研究概述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基于现代网络通讯工具的中医诊断学教学实践与探索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诊断学教学中融入医患沟通技能的培养
《内经》诊法教学内容简析及与中医诊断学的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