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发性痛经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2016-03-10渠艳芳王金平张晋峰

光明中医 2016年2期
关键词:原发性痛经中医药研究

渠艳芳 王金平 张晋峰



原发性痛经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渠艳芳王金平张晋峰△

山西省中医院妇科(太原 030012)

摘要:妇女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的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严重者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不适,甚至剧痛晕厥者,并随月经周期持续发作,甚至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一类病证,称为痛经,有称“经行腹痛”,是临床常见多发的妇科疾病。现代医学将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 PD)和继发性痛经(Acquired Dysmenorrhea,AD)。原发性痛经又称为功能性痛经,是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者,以青少年女性居多。继发性痛经通常是由于盆腔器质性病变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盆腔炎或宫颈狭窄等所引起的,多见于育龄期妇女。在我国,痛经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张儒荣[1]对重庆市璧山县中学校的1189名在校女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痛经发生率高达78%。

关键词:中医药;原发性痛经;研究

1 近现代中医对原发性痛经病因病机的论述

有关痛经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杂症脉症并治》曰:“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指出瘀血内阻而致经行不畅,少腹胀痛,经一个月后周期性再出现的痛经特点。相继《诸病源候论》、宋代《妇人良方大全》、明代《景岳全书·妇人规》,均为研究痛经的病因病机奠定了理论基础。及其后的《傅青主女科》《医宗金鉴·妇科心诀要法》又进一步为痛经的病因病机进行了补充,指出肝郁化火、肝肾亏虚、寒湿等兼可导致痛经的发作,并创立了宣郁通经汤、调肝汤、温脐化湿汤等方药。

中医学认为,痛经属中医“经行腹痛”的范畴,其病位在子宫、冲任,与肝、脾、肾关系密切。作为痛症,其病机不外乎“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两个方面。现代医学家对本病的论述虽有侧重,但大多数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与情志所伤、或起居不慎、或六淫为害、或先天禀赋不足等因素有关,并在不同的月经周期,由于胞宫乃奇恒之腑,遵循六腑的特性,可出现血海的藏泄转化及气血的急骤变化,此时各种因素的影响,均可导致胞宫经血受阻或失于濡养,而发痛经。又有论述称,痛经分虚实,实证居多,而虚证较少,亦有证情复杂,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夹杂等,实证多发生在经前或经期,此期冲任气血旺盛,又“寒、热、瘀”邪气外袭,阻滞气血经络运行,不通则痛;虚证多发生在经后,胞宫气血失于濡养,不荣则痛。二者又相互影响,胞宫失养加重气血运行,气血运行不畅则胞宫失养更甚。

2 中医药治疗

2.1辨证分型治疗《中医妇科学》第七版中将痛经分为5型,即气滞血瘀型治宜理气行滞、化瘀行滞,方用膈下逐瘀汤加味;寒凝血瘀型治宜温经散寒、化瘀止痛,方选少腹逐瘀汤加减;湿热瘀阻型治宜清热除湿、化瘀止痛,方用清热调血汤加味;气血虚弱型当以益气养血、调经止痛为主,圣愈汤加减;肾气亏虚型治以补肾益精、养血止痛,方用益肾调经汤或调肝汤加味。

陈莹教授[2]认为本病脾肾阳虚为本,血瘀为标,治疗当从温肾健脾、活血化瘀入手。自拟方:菟丝子、鹿角霜、巴戟天、五灵脂、蒲黄、川芎、没药、延胡索、荔枝核、柴胡、白芍、白术、桂枝、牛膝、炙甘草等,并临证加减,配合中成药血府逐瘀胶囊、右归胶囊,且注重痛经的周期特性,于经前期加活血化瘀药物,以因势利导,非经期则着重补肾固本,临床疗效显著。

宁豫红[3]分五型辨证治疗:肝气郁结型治以疏肝解郁、理气止痛,逍遥散加减;气滞血瘀型治宜理气活血、调经止痛,方用少腹逐瘀汤加减;寒湿凝滞型当以散寒除湿、调经止痛为主,方选温经汤;湿热瘀结型治以清热除湿、化瘀止痛,清热调经汤加减;气血亏虚型治以补益气血,调经止痛,方用八珍益母汤加减。

王庆敏[4]将其分为气滞血瘀型、寒湿凝滞型、寒凝血瘀型、湿热下注型、气血虚弱型、肝肾亏虚型、阳虚血寒型等七型;许庆余[5]分为8型,即肝郁气滞型、血瘀气阻型、肝郁血热型、湿热下注型、寒湿凝滞型、气血亏虚型、脾胃虚寒型等。

2.2中医周期疗法胡桂梅等[6]应用中医药分期疗法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70例,即于经前两周开始服用《金匮要略》温经汤(吴茱萸、麦冬各9 g,当归、芍药、川芎、人参、桂枝、阿胶、牡丹皮、生姜、姜半夏、甘草各6 g)7剂,随后加之少腹逐瘀汤(小茴香1.5 g,干姜、延胡索、桂枝各3 g,没药、川芎、赤芍、五灵脂各6 g,当归、蒲黄各9 g)7剂,服用三个月经周期即一个疗程后进行随访观察,结果治愈32例(45.71%),显效26例(37.24%),有效9例(12.86%),无效3例(4.29%),总有效率达95.81%,且随访3月无复发。

2.3其他治疗

2.3.1针药结合段丹梅[7]采用针灸结合中药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即经前3天始口服温经汤,服药至经净为止,同时配合针灸,取穴:三阴交、关元、气海、中极、内关、次髎、地机、子宫。7天一疗程,协同治疗4个月经周期,结果总有效率83.33%。苏川英子[8]用中药琥珀散加味联合针刺(三阴交、关元、气海、中极、内关、次髎、地机、子宫)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31例,总有效率83.37%,显愈率64.52%。

2.3.2艾灸艾灸介入治疗PD多年,相关文献报道逐年增多,基于文献研究的数据挖掘结果显示[9]:艾灸治疗痛经最常用的腧穴依次为关元、三阴交、神阙、中极、气海、八髎等。文欣如[10]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艾灸组)30例,取穴:关元、三阴交、神阙进行温和灸,于经前7天开始艾灸上述三个穴位,每个穴位15分钟,7天为一个疗程,每个月经周期治疗一疗程,连续3个疗程。对照组(西药组)30例,口服芬必得(0.3 g,BidPO),于经前1天开始服用,连服3天为一疗程,连续3疗程。结论:两组均可有效缓解PD患者的疼痛症状,并随着月经周期的延长,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2.3.3推拿许英姝[11]采用脏腑推拿手法结合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患者30例,经前7天开始治疗,连续3个月经周期,结果痊愈6例,显效14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

2.3.4穴位贴敷林慧[12]采用痛经散外敷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患者60例, 取痛经散(当归、吴茱萸、乳香、没药、肉桂、细辛各50 g,樟脑3 g)6~8 g,用少许黄酒调和,敷于神阙穴,以无菌纱布覆盖,胶布固定,神灯照射20min,每日1次,于经前2天开始至经期前3天,3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结果,痛经散对重度痛经的总有效率为85.37%,对中度痛经的总有效率为87.5%,轻度痛经的总有效率为100%。

2.3.5穴位埋线刘秀燕[13]根据中医辨证,选定不同功能的中药羊肠线埋植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66例,选穴气海、三阴交(双)、关元,于月经来潮前3~7天穴位埋线1次,连续3个月经周期,总有效率91.2%。

2.3.6耳穴贴压王民集等[14]以耳针治疗原发性痛经患者88例,取穴:内生殖器、内分泌、神门、交感为主穴,且随证配穴,经前一周开始,两耳交替,一疗程10天,连续3个疗程,总有效率95.5%。吴仁定[15]采用耳穴贴压法,取穴:子宫、交感、神门、皮质下、内分泌、肾。将王不留行籽对准穴位紧贴,左右耳交替贴压,结果总有效率91.7%。

2.3.7中药足浴实验研究表明[16],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的血液流变性存在异常,血液流动处于凝滞状态、速度缓慢,这种异常表现提示此型痛经患者体内处于“瘀血”状态。足浴方旨在针对中医辨证属寒凝血瘀型患者,寒性凝滞,阻滞气血运行,不通则痛,且此证型在原发性痛经患者当中占绝大多数。曲展[17]采用足浴方治疗原发性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108例,中药足浴药物组成:吴茱萸15 g,肉桂15 g,当归15 g,川芎10 g,白芍30 g,牡丹皮10 g,干姜10 g,延胡索10 g,香附10 g,乌药10 g,甘草10 g。将以上药物煎煮取汁放入盆内,以药液浸没双足背为宜,每日1次,每次20~30min,经前7天开始,亦可延续整个经期或平时兼可使用,诸药配伍具有“温经散寒,化瘀止痛”目的,结果总有效率85.3%。

3 痛经服药时机的把握

关于痛经服药的时机,众医学家们各有见解,临床上主要把痛经分为虚实两类,王娟[18]认为,痛经的治疗应分清虚实,择时给药,方可取得良效,即实性者宜经前开始服药,使气血运行通畅,迎而夺之;虚性者则适宜平时调养,补益气血,使胞宫得以濡养,方能见效。蔡小荪[19]认为,痛经治疗,无论虚实,服药时间均应在行经前3~7天开始,方能达到止痛目的,尤以实性痛经者,若过晚则瘀血既成,难受预期效果。秦季章[20]指出,痛经治疗,宜根据不同的证型选用合适的服药时机,肝郁气滞型,多经前3~4天开始服药;寒凝血瘀型,需在经前10天即开始,且经期可继服;气滞血瘀型,则提前2~3天即可;气血虚弱者,多注重平时补养。

4 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的中医药对于原发性痛经的治疗方法和途径颇多,疗效卓著,而且安全、有效,不良作用小,尤其针对个体,可以审因论治,采取不同的方案,深得患者的认可。而西医对痛经的治疗主要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前列腺素和催产素合成酶抑制剂、口服避孕药、钙离子通道阻滞剂、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等,西药能起到中病即止的效果,但长期疗效不满意。虽然如此,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尚缺乏统一的辨证和论治,及规范、严格的对照试验研究,有待临床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张儒容.青春期女生痛经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大家健康,2013,7(12):139.

[2]王佳.导师陈莹教授治疗痛经经验总结[D].辽宁:辽宁中医药大学,2012.

[3]宁豫红,刘爱华.中医辨证治疗青年女性原发性痛经43例[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11,24(3):193-195.

[4]王庆敏.痛经方剂配伍规律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

[5]许庆余.痛经的辨证施治[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6,14(4):57-58.

[6]胡桂梅,林丽佳,燕艳.中药分期疗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中医药,2014,21(27):124-126.

[7]段丹梅.针灸结合中药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J].广西中医药,2013,36(6):20-21.

[8]苏川英子.针药结合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2.

[9]李娅妮.基于文献研究的原发性痛经灸疗选穴规律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7):141-142.

[10]文欣如.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13.

[11]许英姝,脏腑推拿手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

[12]林慧,痛经散外敷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及护理[J].湖北省医学院学报,2014,10(8):155.

[13]刘秀燕,穴位埋线治疗寒凝血淤型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D].南宁:广西中医药大学,2011.

[14]王民集,张磊,耳针治疗原发性痛经88例[J].光明中医,2011,26(6):1198.

[15]吴仁定,张划代,林凌峰.耳穴贴压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7,27(11):815-817.

[16]谢春光.当归芍药散对痛经患者血液流变性及PGF2水平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10(7):410-412.

[17]曲展.足浴方配合口服少腹逐瘀颗粒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临床观察[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2.

[18]王娟.痛经的中医病机及治疗时机把握[J],吉林中医药,2012,32(1):45-47.

[19]王隆卉.蔡小荪教授治疗痛经用药经验介绍[J].中医杂志,2008,37(5):18.

[20]杨思澍.中国现代名医验方荟萃[M].武汉:湖北科技出版社,1996:40.

通讯作者△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6.02.072

文章编号:1003-8914(2016)-02-0299-03

收稿日期:(本文校对:薛勤梅2015-01-12)

猜你喜欢

原发性痛经中医药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重视中医药发展,发挥中医药作用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淮安市中职女生原发性痛经的中医体质研究
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