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非接触式发酵床养殖蛋鸡技术应用与推广
2016-03-10简春盛邹爱华侯海军
简春盛,邹爱华,侯海军
(1.湖南省桃源县畜牧兽医水产局,湖南桃源415700;2.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湖南长沙410125)
常德市非接触式发酵床养殖蛋鸡技术应用与推广
简春盛1,邹爱华1,侯海军2※
(1.湖南省桃源县畜牧兽医水产局,湖南桃源415700;2.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湖南长沙410125)
非接触式发酵床饲养蛋鸡技术是一项饲养蛋鸡的清洁生产技术。文章从非接触式发酵床饲养蛋鸡技术需要的设施设备、发酵垫料槽及垫料制作、自动翻耙式搅拌机的使用、发酵床垫料的补菌、垫料的更换、发酵床鸡舍的消毒蛋鸡的防病和治病程序方面详细阐述了非接触式发酵床饲养蛋鸡技术的关键环节。从非接触式发酵床饲养蛋鸡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此技术的前景和应用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为非接触式发酵床饲养蛋鸡技术在常德乃至整个南方地区推广提供了指导。
蛋鸡;养殖;非接触式发酵床;环境污染
常德市是湖南省蛋鸡养殖大市,随着养殖业的发展,蛋鸡养殖污染的防治技术较为落后。为了控制蛋鸡养殖污染,科学利用蛋鸡粪便,常德市正推广使用蛋鸡非接触式发酵床饲养技术。非接触式发酵床饲养蛋鸡是指在饲养蛋鸡过程中,蛋鸡不与发酵床垫料直接接触,鸡粪掉落在发酵床垫料中,发酵床中的微生物发酵菌使鸡粪及时降解。发酵床养鸡技术在20世纪50年代首先由日本山岸会进行研究开发,辽宁省2013年引进该项技术[1]。目前湖南茂盛农业科技公司和中国科学院桃源农业生态试验站在已有非接触式发酵床饲养蛋鸡技术的基础上,对此项技术进行了深度改进,取得了显著的效果。2015年初,茂盛农业科技公司在常德市所辖汉寿县朱家铺乡开始应用此项技术,随后,桃源县的三阳港镇、漆河镇、鼎城区的花岩溪镇、许家桥乡等蛋鸡养殖场相继应用此项技术。
1 非接触式发酵床饲养蛋鸡的流程
1.1 主要硬件设备
适合非接触式发酵床养殖蛋鸡的专用蛋鸡舍、饮水装置、蛋鸡笼、采食槽,鸡笼支撑架、垫料槽、自动翻耙式搅拌机及驱动固定轨道、自动喂料机、对流式换气扇,降温水帘,充电器。
1.2 发酵垫料槽及垫料制作
发酵垫料槽采用地下式,垫料槽高80~90 cm,宽175~210 cm,槽由外墙、边墙围成。垫料槽成形后,用水泥抹面,以防地下水进入发酵垫料槽。槽内装有发酵垫料,垫料层厚30 cm。垫料原料采用无污染锯末。同时添加发酵菌种(0.2~0.4 kg/m3)。自动翻耙式搅拌机轨道固定在边墙上。鸡舍四周排沟底面低于发酵垫料槽底面30 cm。
1.3 自动翻耙式搅拌机
在发酵垫料槽上部安装自行研制的可遥控自动翻耙式搅拌机,翻耙式搅拌机可在发酵垫料槽轨道上往返运动。翻耙式搅拌机每天翻耙的次数参考蛋鸡鸡龄和季节而定。蛋鸡40日龄前,采食量低时每天翻动1次,到105日龄后排泄量增大,翻动的次数增加到2~3次。夏天天气炎热,蛋鸡排泄量大,需要相应增加翻动频次。
1.4 发酵床垫料的发酵菌种和营养素的补给
鸡粪在发酵过程中,发酵菌降解鸡粪一段时间,菌群发生一定变化,需要固态菌种3~4个月补充1次(0.1~0.2 kg/m3),液态菌种每个月补充5~7天(以1万羽蛋鸡计算,2 L/天);发酵菌需要降解鸡粪时消耗垫料中的营养素,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发酵菌需要的营养素,每个月补充5~7天,利用鸡排泄的粪便在垫料中补充营养素,有利于加快降解鸡粪速度。补充的发酵菌主要以各种好氧的有益菌为主,它们不能在肠道中长期停留,但能短时间在消化道内大量繁殖,消耗肠道中氧气,抑制有害菌繁殖,并产生大量的消化酶,提高了饲料报酬。使用茂盛农业科技公司技术的蛋鸡养殖户,鸡群发育整齐,生产性能好,抗病能力强,节省用药成本。
1.5 定期补换垫料
垫料补充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由于垫料降解,应根据垫料下沉情况和蛋鸡粪便色泽变化随时补充发酵床垫料;第二种是发酵床垫料随淘汰鸡一同更换,进行全方位清理消毒,数周后下一批蛋鸡上笼;第三种是发酵垫料要使用多年,随着每批鸡淘汰后进行正常的消毒操作。消毒剂把垫料表面的益生菌部分杀死,但消毒剂药效过后,适当补充少量发酵菌,并对垫料进行堆积发酵,即可再次使用。
1.6 发酵床鸡舍的消毒
发酵床鸡舍消毒是饲养蛋鸡的关键。尽量使用易降解消毒剂。消毒剂消毒时对垫料进行覆盖保护,尽管消毒与会部分落到垫料表面造成一些发酵菌死亡,但垫料下部菌群是安全的,消毒剂时效过后,垫料内部的菌群可快速繁殖,可保证发酵床垫料正常分解蛋鸡排泄物。
1.7 蛋鸡的防病、治病程序
蛋鸡养殖防病、治病程序与普通养殖方式基本相同。第一,蛋鸡疫苗防疫程序采用提前做好疫苗免疫。第二,普通病(肠炎、输卵管炎),用益生菌和中药进行调理即可,尽量不用或少用抗生素。用抗生素治疗传染病过后1周,在发酵床补充部分液态菌种和固态菌种。
2 非接触式发酵床饲养蛋鸡的优势
2.1 有效解决养殖场环境污染问题
由于养殖户存栏量大,粪污处理十分困难,部分养殖户利用耕地挖坑存放粪污水,导致耕地严重污染,并且导致污染不但蔓延。部分养殖户将粪便直接排放到鸡舍附近的农田和山地导致蛋鸡养殖场臭气熏天,蚊、蝇盛行。部分养殖户将粪便直接排放到沟港、池塘、河流、湖泊、水库等导致自然水体严重污染。引进该项技术后,污染问题得到缓解。运用该技术的养殖场鸡粪在鸡舍内得到消纳,养殖场臭味、氨气浓度下降显著。
2.2 减少蛋鸡疾病
传统蛋鸡养殖模式,鸡舍内有害气体浓度升高,特别氨气的增加,造成鸡群呼吸系统疾病、慢性鸡新城疫病、鸡感冒病,鸡大肠杆菌病,鸡沙门氏杆菌病等屡有发生,鸡群生长发育受阻,产蛋率下降,药物成本增大,给养鸡生产带来经济损失。采用非接触式发酵床技术,鸡舍空气质量得到改善,鸡只发病率降低。鸡只不与发酵床接触,降低了感染发酵床上霉菌的风险。
2.3 提高蛋鸡生产性能
在饲料中添加发酵菌素,有利于提高垫料中发酵菌素含量,可加快降解鸡粪速度。同时,饲喂的发酵菌主要以各种好氧益生菌为主,益生菌可产生消化酶、蛋白酶、脂肪酶和糖酶,它们能降解植物饲料中的蛋白质、脂肪和较复杂的碳水化合物,促进鸡只肠道菌群新的生态平衡,使鸡只的粪便明显成形、异味降低,提高鸡只抗病能力,改善蛋的品质,使鸡群发育整齐,生产性能好,抗病能力增强。
2.4 节省劳力
与传统养殖相比,采用非接触式发酵床技术后,鸡只粪便只需要在蛋鸡淘汰时清理一次,而不需要经常用水冲洗,既节约用水,又能显著节省劳动力。
2.5 可进行高密度养殖
由于鸡只不与发酵床接触,不再压实垫料,养殖密度可跟普通水泥地板一样大,是接触式发酵床养殖的2~3倍。
2.6 产生了优质的有机肥
发酵床主要由锯末、稻壳、秸秆等碳氮比较高的农作物生产下脚料做成。垫料和蛋鸡粪尿除了转化为部分粗蛋白和菌体蛋白被利用剩余部分还会转换成优质有机肥,施用于田间地头后,在发酵床内功能菌的的作用下更易腐烂分解而被农作物根部吸收利用,且不会出现烧苗现象。且垫料中残留大量功能菌体以及功能菌群代谢产生的各种抗生素和营养物质,对农作物的生长大为有益。它所含的有机能量要比经过一周腐熟的有机肥要多。
3 存在的问题
3.1 缺少专业人员,技术效果打折扣
通过近几年来推广效果看,此项技术得到认可,但实际应用效果存在一定问题。菌种生产企业和畜牧技术推广部门都缺少懂技术的人才,发酵床建成了,难以达到科学化管理。由于缺乏管理,部分此技术示范户,示范效果不显著,技术优势没有得到体现。如部分鸡场发酵床垫料翻动次数不够,发酵床补充垫料不及时,造成粪污分解能力差,导致养殖户对技术产生质疑。
3.2 设备缺欠,影响效果
为了节约设备投入成本,部分养殖户翻动机设备采用交流电,在发酵床上面拉380V电线,形成了严重安全隐患。
采用蓄电池作为能源时,蓄电池功率需要进一步提高。45~100 A左右蓄电池在蛋鸡小时还能够用,到后期采食量和排泄量增加就不够用了。经过茂盛农业科技公司技术革新,蓄电池问题已处理好,每天翻动2~3次能顺利进行。
乳头饮水器不适合发酵床模式。由于夏季天气炎热,蛋鸡需要大量饮水来降温,由于部分乳头质量欠缺,漏水严重,导致鸡粪偏稀,给发酵床垫料分解粪污带来不利影响。有必要对饮水器进行改造,使用无滴漏饮水器或在原有饮水器下面增加导管,把多余的水导入外部,防止流入垫料床。
养殖场缺少水帘降温系统。在常德市所辖地区,夏季气温高达38℃以上,加上发酵时发酵垫料内温度达到60℃以上,舍温明显上升,鸡舍温度达到40℃以上,在常德地区95%以上蛋鸡养殖场,没用水帘降温设备,非接触式发酵床养殖蛋鸡场若缺少水帘降温设备的,采用屋顶、舍内喷水方法来降低舍温,会导致发酵床进水,过多水进入发酵床会造成死床。
鸡舍缺少通风换气设备。非接触式发酵床发酵时,虽然控制有害气体的产生,但是消耗大量的氧气,产生大量的水蒸气(包括粪中水)、二氧化碳等等,要及时排出养殖蛋鸡舍外,更换新鲜空气。若缺少通风换气设备,有毒有害气体以及水蒸汽不能及时排出,氧气供给不足,对蛋鸡生长有严重影响。
3.3 养殖场擅自使用、乱用抗生素
部分养殖户不听技术人员建议,擅自使用抗生素。这些抗生素排泄到发酵床后抑制甚至杀死功能微生物,导致发酵床功能微生物活性和数量下降,形成死床。
[1]刘迪.利用非接触式发酵床治理蛋鸡粪污的调研报告[J].动物生产2015,(9):54-55.
S831.4
B
1006-4907(2016)05-0007-03
10.3969/j.issn.1006-4907.2016.05.004
2016-09-07
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资助(2015DFA90450);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4BAD14B01)。
简春盛(1964~),男,汉族,中专,兽医师,研究方向为动物健康养殖,13387363688@189.cn。
※通讯作者:侯海军(1980~),男,汉族,博士,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农业生态系统研究,houhaijun198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