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省山地丘陵地区草地畜牧业主导型农业系统研究

2016-03-10朱晓花李三要江世高刘海洋

湖南畜牧兽医 2016年5期
关键词:牧草畜牧业草地

朱晓花,李三要※,江世高,刘海洋

(1.湖南省邵阳市草地监理站,湖南邵阳422000;2.湖南省邵阳市南方草业科学研究所,湖南邵阳422000)

湖南省山地丘陵地区草地畜牧业主导型农业系统研究

朱晓花1,李三要1※,江世高2,刘海洋2

(1.湖南省邵阳市草地监理站,湖南邵阳422000;2.湖南省邵阳市南方草业科学研究所,湖南邵阳422000)

文章阐述了湖南山地丘陵地区的土壤资源特点及气候因子特点、限制进行植物性生产的主要因素、适宜本区的动物、植物及生态有机畜牧业生产模式,论证了在湖南地区,特别是山地和丘陵地区开展绿色生态有机的草地畜牧业,提高农民收入,带动当地新农村建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提出了建设生态、有机的草地畜牧业的建议、目标和保障措施。

湖南;山地;丘陵地区;生态有机绿色;草地畜牧业

湖南省位于长江中游。东经108°47'~114°13',北纬24°38'~30°08'。东与江西交界;西毗连贵州、重庆;南与广东、广西相邻;北与湖北接壤。北部为洞庭湖平原,中部为湘中丘陵,其余三面皆为山地。全省土地面积75%的以上为山区和丘陵地区,传统型的农业系统是以种植业为主,养殖业为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传统型种植模式越来越体现出其局限性。这是因为在这一地区可以用来种植粮食作物的良田面积本来就较少,在上个世纪初,经过大量的开荒,当地人口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了,但是农村经济的发展却一直处于较为缓慢的状态,特别是山区和丘陵区的农业经济更是步履缓慢。近20年来,依托于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数量急剧上升,靠外出务工的劳务收入为主的劳务输出型经济发展在当地发展起来,这就导致了山区丘陵区的劳动力外流较为严重,从而使得传统农业遭受了巨大的创伤,良田无人耕作,旱地荒芜,水土流失严重,洪灾旱灾时有发生,不仅造成了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同时也加速了生态环境的恶化。为此,探寻出一种适宜于山区丘陵区的农业生产类型,使得当地农业生产走出目前所遇到的困境,保持持续健康发展,这是我们农业工作者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湖南省山区和丘陵区的气候类型

决定某个区域适宜农业类型的主导因子是气候和土地资源。湖南省地处华中,亚热带的东亚季风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水集中,光热资源丰富。年均气温17℃左右。受季风和地形的影响,气温分布趋势是湘南地区高于湘北地区,湘东地区高于湘西地区。湖南省年平均降水量在1 350~1 700 mm之间,是全国降雨量较多的省份之一。降水分布较集中且强度大是我省降水的一个明显特征。短时间内大范围的强降水经常是造成本省洪涝灾害的直接原因。降水强度最大的时候月降雨量超过800 mm,最大日降雨量可以超过300 mm,均接近国内极值[1]。

本地区土壤以红壤和山地黄壤为主,代表性的植被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由于不断受到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绝大部分天然植被已不存在,据统计面积为99.81万hm2,约占该山区土地总面积的25.29%,草地目前是这些地区重要的植被类型和资源。在这些草地资源中,中山和低中山的草地面积约为18.6万hm2,占到草地总面积的18.64%,这类草地草山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是本文主要讨论的对象。

1.1 本区草地资源分布

湖南省的山地草地常集中连片分布,如郴县的仰天湖草场,城步县的南山牧场,新宁县的黄金草场,蓝山县紫良乡八仙下棋草场,蓝山、宁远、道县、江华四县交界处的湘江草场(面积多达60万亩),桂阳县欧阳海乡泗州山,永兴县七甲牧场,桂东县山洞乡黄茅洞,临武县武源乡通天庙,资兴县八面山等。这些草地绝大数属于低中山草地,约占山地草地面积的94.18%(面积为17.52万hm2),中山草地仅占5.82%(面积为1.08万hm2)[2,3]。中山草地的特点是:分布海拔高,一般在海拔800~1 000 m以上,最高达1 900 m,山势多数较缓,坡度为15°~25°,只有少数地段坡度可达35度以上,土壤呈弱酸性,pH 4.5~5.5,土层较厚,比较肥沃。

1.2 区内主要牧草类型

丘陵草地较为零散,与农田、林地、村镇等相互交错镶嵌分布,适于农户分散利用和农牧兼营养殖家畜,也是该地区发展草地畜牧业的重要基地。按草地类型划分,主要有草丛草地、疏林草地、灌丛草地、灌木林草地、林间草地、农隙草地等,主要优势植物包括刺芒野古草(Arundi nella setosa)、黄背草(Themeda t riandra)、红裂稃草(Schiz achy ri um sangui neum)、画眉草(Eragrostis pilosa)、知风草(E.f errugi nea)、白茅(Imperata cyli ndrica)、鸭嘴草(Ischaemumaristat um)、细毛鸭嘴草(I.i ndicum)、桔草(Cymbopogon goeri ngii)、小金茅(Eulalia leschenaul tiana)等。在洞庭湖区,农隙草地的面积最大,常见牧草主要有白茅、狗牙根、鸡眼草(Kum merowia st riata)、狼尾草(Penniset um alopecuroi des)、雀稗、早熟禾(Poaspp)、马兰、马唐等[4-6]。这些草地的生产力较高,草地质量中等,优良牧草种类丰富且比例高,平均载畜能力为1.45 hm2/牛单位,理论载畜量约为90.2万牛单位。

2 该地区目前主要畜牧业模式

2.1 普通散户养殖模式(原始)

普通农户在耕作稻田的同时饲喂草食动物,结合丘岗地草地和农隙草地的牧草资源和农副产品资源进行舍饲或半舍饲饲养。具体为利用农闲时间采用自然放养的方式育肥,冬季前出售或未出售则采用秸秆饲喂,保持不掉膘过冬的饲喂方式。缺点:首先,山区丘陵区的草山草坡资源利用不够充分;其次,养殖规模较小,缺乏系统的养殖技术和指导,养殖经济利益不高。

2.2 养殖合作组织模式

近年来,随着生态保护和环境意识越来越为普通百姓所熟知,人们对于保护环境越来越重视,因而以种草养畜为指导思想,集中规模化的新型养殖模式--养殖合作社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畜牧业发展的新趋势,也是我国畜牧业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南方地区,特别是在湖南的山区和丘陵区,这一模式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2.2.1 利用冬闲田种草发展养殖业

在湖南省的山区丘陵区具有丰富的农闲田资源,包括冬闲田、夏、秋闲田,幼果园隙地等,在之前湖南地区在冬闲田会种植毛苔子,紫云英、黑麦草等作为绿肥的历史[7]。

这些冬闲时间长达5~6个月,虽然在冬闲时间内再次生产粮食作物较为困难,但其水、热、光、气等自然资源优越,对生产出一季优质牧草足矣,种植出的牧草通过养畜、养禽、养鱼转化,形成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我国著名的草业界专家任继周院士认为,特别在西南岩溶地区,光照略少,雨水时空错位,生产籽食农业的发展“营养体农区”,太阳能的转化效率可提高5倍,种草效益多于种粮,养畜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效益,如奶牛利用反刍胃这个蛋白质转化率最高的天然发酵罐,进一步大大提高了效益[8,9]。科学试验与实践表明,南方稻田冬种多花黑麦草4个月间,亩产鲜草5.5~7吨,整个生育期(6个月)亩产鲜草9.1~13.5吨,可刈割6~7次,折合干草1吨以上,干物质中粗蛋白质含量20.8%,亩产粗蛋白质200 kg以上。鲜草柔嫩,营养价值高,不但可以养牛、养羊、养兔,而且可以喂猪、养禽、养鱼。同时对后作粮食具有增产7%~14%的作用。

如在11月晚稻收获后复种植黑麦草牧草(多为一年生黑麦草)或其他饲料作物,利用其所产鲜干草进行养殖肉牛(如湘西地区的湘西小黄牛肉)、肉羊(如邵阳地区和娄底地区的黑山羊)或者鹅(如邵阳市的武冈铜鹅)等草食性动物,甚至已有一些地方已经探索出用优质牧草饲喂土猪,发展节粮型养猪业的方法(如湖南宁乡的宁乡猪养殖、湖南邵阳地区的东山土猪养殖),养出了大批草猪,既丰富了普通百姓的餐桌,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畜牧业经济的发展,给农民提供了一条致富的门路。

中山大学杨中艺教授[2]通过“黑麦草-水稻”轮作系统研究后发现,建立农牧业之草业生产系统,耕地单位面积产量提高100%,环境污染物使用后可减少30%,每公顷耕地可产畜产品500 kg,参与系统的农民收入平均可增加200%。因此冬闲田种草养畜不仅可以充分发挥耕地的价值、克服饲料不足的矛盾,而且可以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和转化率、提高单位面积产出。所以发展“草-粮”轮作制度在我国南方地区应该成为耕作制度改革的突破口和实现“粮食-经济作物-牧草饲料”三元结构的切入点,也是我国农业结构调整,推动畜牧业持续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和富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

2.2.2 旱地种草发展草食动物养殖业

湖南山区丘陵地区积极利用农村空闲土地、荒地种植饲用玉米,皇竹草、矮象草等优良高产牧草,大力发展当地的草地畜牧业经济。省内已经建立了一批优质牧草种植示范基地和繁育基地,如湖南宁乡的皇竹草种植示范基地,湖南邵阳的草业科技示范园以及新宁县的矮象草种植基地。

2.2.3 天然草山、草坡及草场集约化养殖模式

(1)城步南山牧场,新宁黄金牧场等大型牧场[10],采用天然草场以及人工种草相结合集中饲养育肥生产模式。如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的南山牧场,地处湘西南边陲,与广西桂林接壤,平均海拔1 760米,境内冬无长寒,夏无酷暑,水草丰茂,风光秀丽,方圆百余公里内大气、土壤、水质无公害、无污染、生态环境极佳,是中国南方难得的高山台地草原和极具个性的避暑休闲胜地。被国家农业部赞誉为“中国第一牧场”,牧场拥有草山1.53万hm2,是南方草地畜牧业的明星,建场早,已有50多年历史,牧场从争取到国家飞播牧草项目,到被列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及后来开发的7 000 hm2草山草场,建立了0.2万多hm2优质人工草场,养殖奶牛4 000多头。近年来,牧场大力推进标准化畜牧小区建设、青贮饲料基地建设,实施草山综合治理工程和牧草奶牛科技改良工程。2010年,南山牧场正式成为国家4A旅游景点,真正做到了草地畜牧业的绿色,有机,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中国南方最大的现代化山地牧场,湖南省的优秀企业、而且成为湖南省一处著名的旅游景点,集畜牧业经济与旅游经济于一体。

(2)草山草坡等小型天然草场,如地处湖南湘西武陵山区的古丈县,全县总人口13.8万人,国土总面积1 297 km2,之前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县内有草山草坡资源丰富,总面积达10.67万hm2,其中成片草场5.67万hm2,林间草地5万hm2,自然草场载畜量达148万个山羊单位。人均草场占有量0.94 hm2,境内牧草丰茂,种类繁多质优,发展以山羊为主的草食牧业条件得天独厚。近年来,在国家、省、州扶贫部门的大力扶持下,古丈县依托其山地草场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肉用山羊为主的草食牧业,不断提高其产业化程度,培育出了一批山羊养殖基地、种草养畜大户和草食牧业龙头企业,带动了大批农户依靠种草养畜脱贫致富。至2005年,全县山羊饲养量达16万余只,人均达1只多羊,发展养牛6万余头,草食牲畜产值近6 000万元。已成为湖南省重要的山羊生产基地,并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山羊优势特色产业基地县之一。以山羊为主的草食牧业已成为古丈县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产增收的骨干支柱产业[9,10]。

3 发展草地畜牧业的前景和建议

3.1 前景

目前,草地资源是湖南山区、丘陵地区面积最大、最具开发潜力的自然资源,必将在该地区的农业生产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草地畜牧业生产经济效益明显,投入少、见效快,农民容易接受和认可,是农民脱贫致富和发展现代畜牧业的一条有效出路。开发草地资源,冬闲田资源进行生态有机的草地畜牧业生产,也是该地区目前阶段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湖南地区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其种植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一直在50%以上,其人均粮食产量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20%。但由于粮食生产的整体效益低下,另一方面,目前阶段以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粮食供应状况基本处于饱和状态,达到了生产与供给的基本平衡且年年有余,虽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食物结构发生了极大变化,社会对肉、奶、蛋、皮、毛产品需求量不断增加,促进了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生产的快速增长,但是在到达21世纪就是现在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从而导致对畜牧业的要求业越来越高,人们不再仅限于吃肉这么简单,不仅想要吃得好,而且还要吃出健康,因而对生态、有机、绿色的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人口的膨胀,土地资源的日益紧张,传统型的以生猪饲养为主的耗粮型畜牧业生产方式已经与时代的发展不相适宜,其将越来越受到限制,因此进行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成为了必然。

草地畜牧业在时代发展的要求下成为替代种植业占绝对主要地位的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的新型农业产业模式。因为进行草地畜牧业生产,不仅解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食物需求,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同时还有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食品加工业、饲料工业等),有利于拓宽就业渠道,缓解就业压力。利用湖南山区和丘陵地区丰富的草地资源发展适宜型的季节性节粮型的草地畜牧业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百姓生活的需要,是一项十分有前景且可行的农区农业发展方向。

3.2 建议

(1)对发展替代性草地畜牧业的可行性进行全面有效的评价。对其进行资源潜力、开发价值、生产效益、替代规模和程度、生态影响、经济和社会影响等方面有效的综合评价。(2)在相关政策上给予倾斜性辅助,促进该行业的发展,近年来,已经在国家层面制定了相关的如奶牛良种补贴、天然草地生态改良补贴及制备恢复补贴等一系列补贴制度这将引导当地草地畜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同时也表明了国家对草地畜牧业经济在整个社会经济中的地位的肯定。湖南是一个人口大省,也是一个畜产品消费大省,因而在占全省面积3/4以上的山区和丘陵地区发展节粮型的草地畜牧业不仅是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更是新时期湖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3)应该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优良牧草和家畜品种的生产和繁殖、饲草料供应、疫病防治、收购加工等服务体系;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对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组织推广示范;扶持较具规模的生产基地和龙头企业;促进草地畜牧业的科学化生产水平,减少替代产业发展的风险性。(4)增加资金投入水平。(5)进行季节性草地畜牧业生产的技术研究。

湖南省正在积极探索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新机制。协调和引导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利益连接机制,带动农户融入企业进行专业生产,把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起来,建立起企业与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实现了“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保障农民增收,促进畜牧业经济大发展。

[1]翁伯琦.防治畜禽养殖污染刻不容缓[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2,21(3):288-288.

[2]汪清平,王晓燕.畜禽养殖污染及其控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4(2):96-101.

[3]卞文志.用生态化治理养殖污染[J].科学种养,2016(5):57-58.

[4]陈贵英,殷乾友,谢丰权,等.畜禽养殖污染问题及解决办法[J].畜禽业,2016(7).

[5]张爱霞.农村养殖污染防控的对策及建议[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6(4):35-35.

S8-1

A

1006-4907(2016)05-0010-04

10.3969/j.issn.1006-4907.2016.05.005

2016-07-19

朱晓花(1982~),女,硕士,畜牧师,现从事牧草栽培、草地生态等领域的工作,xiaohuazhu310@163.com。

※通讯作者:李三要(1976~),男,本科,高级畜牧师,研究方向:牧草栽培及草地生态,lisanyao1107@126.com。

猜你喜欢

牧草畜牧业草地
映像畜牧业
牧草病虫害及牧草保护工作探析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养兔牧草品种咋选择
草地上的事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Laughing song
初探优质牧草周年均衡供给高产栽培技术
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