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广西壮瑶医药国际化发展思路

2016-03-10尤剑鹏广西中医药大学530001南宁市明秀东路179号

广西中医药 2016年6期
关键词:医药国际化中医药

尤剑鹏 广西中医药大学 530001 南宁市明秀东路179号

·特约专稿·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广西壮瑶医药国际化发展思路

尤剑鹏 广西中医药大学 530001 南宁市明秀东路179号

一带一路;壮瑶医药;国际化

壮瑶医药是我国壮族和瑶族人民在漫长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独特民族医药,是我国民族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壮族总人口为1 800多万,90%以上聚居在广西;瑶族总人口约260万,60%以上聚居在广西[1]。壮瑶医药是广西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是广大人民群众赖以防病治病、保障健康的主要卫生资源之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尤其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广西壮瑶医药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将系统回顾广西壮瑶医药取得的成绩和分析面临的形势,就“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广西壮瑶医药国际化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1 广西壮瑶医药发展取得的成绩

1.1 壮瑶医药法制化进程迅速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分别于2008年和2011年颁布实施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中医药壮医药条例》《关于加快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的决定》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壮瑶医药振兴计划(2011-2020年)》等政策法规,广西壮瑶医药的发展进入了法制化轨道。2008年和201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壮药质量标准》第一卷和第二卷相继颁布,为壮药生产、流通、使用、检验、监督管理及有关单位进行壮族地方常用壮药材质量监督、检验提供法定技术依据。2010年,卫生部将中医类别中医(壮医)专业医师资格考试正式纳入国家医师资格考试范围,标志着壮医药从此有了国家承认的“合法身份”。

1.2 壮瑶医药理论继承与技术创新水平不断提高 经过近30年的挖掘整理,壮医以“阴阳为本”“三气同步”“三道两路”“脏腑骨肉气血”等学说为核心的理论体系基本形成,瑶医“三元和谐论”“盈亏平衡论”“气一万化论”等核心内容,瑶药“五虎”“九牛”“十八钻”“七十二风”等用药理论及临床应用的研究不断深入。《壮族医学史》《中国壮医学》《壮医药线点灸疗法》《中国瑶医学》《实用瑶医学》等多部壮瑶医学专著相继出版。随着壮瑶医理论体系构建、壮瑶医方药基础与临床应用等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壮瑶医药诊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壮医目诊、药线点灸、经筋推拿等20多种技法初步形成技术规范,并作为适宜技术向全国推广。

1.3 壮瑶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取得突破 壮瑶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是实现壮瑶医药振兴发展的根本保障。在人才队伍方面,广西涌现了以“国医大师”班秀文为代表的一大批名医专家,建立了一批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和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在人才培养方面,广西从1985年开始招收中医医史文献(壮医方向)硕士研究生,2002年开始招收中医学(壮医方向)五年制本科生,民族医学(瑶医方向)硕士研究生于2009年开始招生,2011年开始招收壮医学专业本科生,壮医学成为继藏医学、蒙医学、维吾尔医学之后开展高等教育的民族医学。

1.4 壮瑶医药产业发展水平有较大提升 广西是中国药材资源大省,现有中草药物种4 623种,居全国第二位,在我国中药原料需求快速增长和部分关键濒危药材缺失的背景下,广西的资源优势越发凸显。广西12个少数民族聚居地流传着大量的中草药、民族药、民间药单方验方,以壮瑶医药为代表的民族医药产业基础雄厚,2010~2014年壮瑶药产业年均增长速度为17.48%[2]。

2 广西壮瑶医药发展面临的形势

2.1 发展机遇 “一带一路”沿线不少国家和地区都有中医药或传统医药的使用历史,十分注重传统医学的保健功能。在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主席指出要积极参与健康领域相关国际标准的研究与制订,加强同“一带一路”建设沿线国家卫生与健康领域的合作。国务院印发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也指出,要深化与各国政府和世界卫生组织的交流与合作,营造有利于中医药海外发展的国际环境。在“一带一路”实施战略背景下,广西致力推动和东盟国家的合作和对话,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2009年在东盟传统医药高峰论坛上,中国与东盟十国共同发表了《南宁宣言》,就传统医药合作达成一致共识。经过几年的建设,已经基本建成中国-东盟传统医药信息交流平台,正在筹建中国-东盟传统医药交流合作中心。广西壮瑶医药振兴发展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在“一带一路”的东盟沿线传统医药合作大战略中,壮瑶医药应大有可为。

2.2 面临的挑战 由于缺乏健全的管理体制和有效的运行机制,广西壮瑶医药的发展难以突破原有的模式,发展规模较小,速度较慢,难以形成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医疗体系不健全,人才资源不足,壮瑶医药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创新能力不强;壮瑶医药理论研究和文化传承研究比较薄弱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壮瑶医药的跨越式发展。目前广西中医药民族医药产业发展总体仍然滞后,中医药民族医药工业产值一直在低水平徘徊,存在质量标准体系缺失、中医药民族医药的制药企业规模小、制造业集约化程度低等三大瓶颈,在全国的地位与其自身拥有的中医药民族医药资源优势不相匹配,广西壮瑶医药走国际化发展之路势在必行。

3 加快广西壮瑶医药国际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3.1 建立面向国际的壮瑶医药教育教学新模式 壮瑶医药国际化,教育要先行。只有实现壮瑶医药教育国际化,才能使壮瑶医药技术在国外全面推广应用。壮瑶医药的办学应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制度和管理机制,取长补短,结合壮瑶医药课程的特点和不同国家的需求,不断更新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课程体系国际化是教育国际化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要组织力量,积累经验,优化教学内容,编写高质量的壮瑶医药诊疗教学用英文版教材,提高教学质量[3]。

3.2 加快实现壮瑶医药现代化壮瑶医药现代化创新发展是壮瑶医药国际化的基础。壮瑶医药国际化既是壮瑶医药继承发扬的过程,又是不断探索的过程,更是一个追求创新的过程。民族医药基础研究薄弱、学科体系不完善,如何把握历史发展机遇,实现民族医药现代化是广大民族医药工作者重要而艰难的历史使命[4]。壮瑶医药理论和实践体系要适应国际化的变化,应当不断地完善和丰富自己,要将生物医学、化学、药理学、数学、信息科学融合到壮瑶医药的研究当中,阐明壮瑶医药理论的基本科学内涵和治疗作用机制。在保存壮瑶医药特色的前提下,吸收现代医学发展的新成果,学习不同国家民族医药技术和经验,进而对壮瑶医药技术进行完善,并使之融入壮瑶医药。要以临床重大疾病为重点,切实解决临床关键技术瓶颈问题,例如病毒性疾病的治疗依然是世界难题,壮瑶医药在抗病毒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3.3 完善壮瑶医药标准化体系建设壮瑶医药标准化是壮瑶医药国际化的前提条件。标准是建立在科学、技术和经验的成果基础上的,是衡量学科成熟度的重要标志,是体现学术发展和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推动学术进步和国际交流的有效方式。民族医药标准化建设是用药安全、提高产业竞争力、法制法、国际化的需要[5]。从临床实践的角度来看,壮瑶医药标准化建设起步晚,标准化建设现状并不乐观,虽然出台有一些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但标准体系还不完善,标准数量少,标准质量有待提高,对临床、科研、教学、对外交流方面没有起到足够的规范和促进作用。因此,加快标准化建设是壮瑶医药国际化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的迫切需要。然而壮瑶医药标准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加大投入、制定方案、分步进行,从名词术语标准、诊疗技术方案标准、疗效评价标准、药材质量标准等不同的方面开展工作,以标准来规范壮瑶医药医疗行为,从而提高临床疗效,节约医疗卫生成本,以标准化实现与国际接轨,继而实现壮瑶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

3.4 培养高素质的壮瑶医药国际化人才 壮医药的国际化发展,人才是关键。壮瑶医药语言独特,相对中医药翻译更加困难和复杂,需要建立一支既懂壮瑶医药专业知识、又能够熟练运用外语的师资队伍,才能消除壮瑶医药文化国际化教学当中“语言模糊”现象,避免传承过程中的失准及曲解等问题。我们可以尝试开展壮瑶医药多种办学方式,比如国外合作办学、研究生培养、远程教育、师承教育等。只有建立具备国际化素质的壮瑶医药人才,才能肩负壮瑶医药国际化的重任。要培养一支既懂壮瑶医药又具有良好外语和现代医学基础的复合型人才,要建立一支热衷于壮瑶医瑶事业发展的高素质的专家团队,培养若干名壮瑶医药领军人才。要制定和完善壮瑶医药人才培养计划,分重点、分项目、分层次培养国际化人才,重点做好年青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可以从年轻的博士和硕士当中选拔一批外语基础好,事业心强,会看病,懂教学的人才从事壮瑶医药工作。鼓励壮瑶医药高层次人才参加国际性学术交流,开展国际科研合作研究,在国外杂志上发表高层次壮瑶医药科研论文,不断扩大国际间交流和国际竞争力。在人才培养当中,不但要注重培养人才的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还要融合民族自尊心、国际惯例法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总之,国际化人才培养应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各种培养方法相结合、优势互补,建立多元人才培养模式[6]。

3.5 拓展健康产业新方向 开发壮瑶医药医疗产品、保健用品、健康旅游等健康产业,是壮瑶医药国际化发展的新方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将健康产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在未来的15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从2015~2020年的8万亿元,增加到2030年的16万亿元[7]。健康产业是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新兴产业,在发达国家,健康产业已经成为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健康行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5%[8]。目前广西壮瑶医药产业化发展总体上处于开发状态,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产业优势,很难满足国际化的实际需求。我们要根据国际需求和壮瑶医药特色,进行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壮瑶医药医疗产品质量标准,拓展壮瑶医药“治未病”、康复等新的服务领域,要衍生出壮瑶医药相关产品,比如特色保健茶、保健酒、家庭医疗器械等,助推健康产业发展,提升壮瑶医药服务能力。要充分发挥广西和东盟各国民俗相近,文脉相通,旅游资源互补的优势,将壮瑶医药文化和旅游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进行有机融合,完善旅游保健场所,开展壮瑶医药高端健康养生旅游。

3.6 建立独具特色的国际化壮瑶医医院 建立壮瑶医医院,培育壮瑶医药特色鲜明的专科、学科,是加快壮瑶医药国际化发展的重要途径。2016年2月,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开工建设,建成后的医院将承担起中国-东盟民族民间交流与合作的纽带作用,将促进传统医药实现“互利、互助、互鉴”、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对增进与东盟各国交流合作,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具有重大意义。笔者认为医院要建立壮瑶及其他民族医药特色诊疗区域,开展壮瑶医药特色治疗项目,和国外进行联合技术攻关,建立壮瑶药特色突出的专科和学科。在突出壮瑶医特色的基础上,还要实现医院文化、医疗技术、服务水平的国际化,比如优化就诊流程,开设外宾特需病房,提供不同国家特色的饮食服务等,同时要和国外医院和政府进行密切合作,取得跨国保险公司定点医院资质认可。聘请国外专家担任医院技术顾问,引进国外留学医务人员来医院工作,定期选派技术骨干到不同国家参加学术会议,将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消化吸收、创新,为医院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带来新的理念。

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壮瑶医药国际化发展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亦面临着困难和挑战。随着医学科学发展和人们认识的深入,壮瑶医药应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按照《“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行动纲领,完善壮瑶医药对外开放布局,着眼于国际传统文化发展的前沿,海纳百川,深度合作,创新发展,这既是当前壮瑶医药发展的一大历史任务,又是壮瑶医药发展的必然趋势。

[1]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实施壮瑶医药振兴计划2013年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J].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报,2013(24):8-15.

[2]邓鸣鸣,郞尚德.壮医药史简述[J].广西地方志,2016(4):38-44.

[3]崔姗姗,梁鹤.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医教育,2016,35(1):13-15.

[4]李杨,江春花,李米.国际化视野下的师承教育中医研究生培养与教学[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6(6):71-72.

[5]王景霞,任小巧.民族医药标准化建设现状及思考[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11):3145-3148.

[6]郑文,张恒,王艳.民族医药多元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3(5):72-74.

[7]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6(32):5-20.

[8]中华网.21世纪人类大健康产业时代的机遇与挑战[EB/OL].(2014-04-14)[2016-12-09].http://finance.china.com/fin/xf/201404/14/5888837_ 2.html.

(2016-11-16 收稿/编辑 汤敏华)

R29

A

1003-0719(2016)06-0001-03

尤剑鹏,男,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广西中医药大学党委委员、常委、书记,主要研究方向:中医药高等教育管理和医院管理

猜你喜欢

医药国际化中医药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传统医药类非遗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医药下一个十年 创新为王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人民币国际化回顾与新常态初期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