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徐经世临证活用痛泻要方经验举隅*

2016-03-10徐经世李永攀

光明中医 2016年2期
关键词:经验

汪 元 徐经世 李永攀



徐经世临证活用痛泻要方经验举隅*

汪元1徐经世2李永攀3

1.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北京 100700);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合肥 230031);3.安徽中医药大学国医堂门诊部(合肥 230001)

摘要:痛泻要方是和解剂中调和肝脾的方剂,是临床治疗肝郁脾虚证的代表方。徐经世先生重视调节中焦脾胃肝胆气机,擅用疏肝健脾之法治疗内科杂症,临证喜用痛泻要方。文章论述导师灵活运用本方治疗湿疹、郁证、心悸、喘证的经验。

关键词:徐经世;痛泻要方;经验

徐经世先生是全国第二届“国医大师”,全国首批中医药传承博士后指导老师,安徽省国医名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本人有幸跟随老师学习,收获良多。导师认为现代社会内科杂症由郁致病者多见,临证辨治疾病,重点在于图治中气,条达木郁,使中焦气机升降正常,阴阳平衡,病可获愈。临证喜用痛泻要方以疏肝健脾,调畅气机,平衡中州[1]。

本方载于明代医学专著《景岳全书》,由麸炒白术、炒白芍、炒陈皮、防风4味中药组成,也叫白术芍药散,因张景岳称之为“治痛泻要方”,故有今名[2]。此方为治肝脾不和之痛泻的常用方,方用白术燥湿健脾,白芍养血泻肝,陈皮理气醒脾,防风散肝舒脾。四药相配,可以补脾土而泻肝木,调气机以止痛泻。该方现代常用于治疗慢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胆源性腹泻、急性肠炎、小儿泄泻、慢性泄泻等慢性消化系统疾病[3~5]。导师谨守“肝郁脾虚”的基本病机,临证除用于治疗痛泻外,还用于治疗湿疹、郁证、心悸、喘证等多种内科病症,古方新用,推陈出新,每获良效,现将导师灵活运用痛泻要方经验与读者分享。

1 湿疹

患者,女,60岁,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全身性皮疹2年,多发粟粒样水疱,瘙痒难耐,经西医治疗后症状时有反复。现胃脘胀痛,嗳气,纳食不馨,大便稀溏,睡眠尚可,舌质红,苔白微腻,脉细弦。考之乃系肝胃不和,湿邪阻滞之象,拟予扶土泻木,调和中州之剂。处方:陈皮10 g,白术15 g,炒白芍20 g,防风10 g,枳壳15 g,蝉蜕10 g,野菊花15 g,薏苡仁40 g,炒川黄连 3 g,川厚朴花15 g,姜半夏12 g,甘草 5 g。10剂,水煎服。

二诊:服后胃脘胀痛有减,嗳气减少,大便转常,偶有皮疹出现,伴瘙痒,纳食一般,眠可,舌红,苔白微腻,脉弦细,拟予扶土泻木,清利湿热为治,处方:白术15 g,枳壳15 g,陈皮10 g,姜半夏12 g,防风10 g,荆芥10 g,炒川黄连 3 g,赤芍、白芍各10 g,野菊花15 g,川厚朴花15 g,薏苡仁40 g,甘草 5 g。10剂,水煎服。

三诊:服上药后胃脘胀痛已除,偶有皮疹,粟粒样水泡局限于手足,他症如常,舌红,苔薄白微,脉弦细,拟予前法稍加更删为宜:白术15 g,陈皮10 g,荆芥10 g,防风10 g,赤芍10 g,刺蒺藜15 g,蝉蜕10 g,野菊花15 g,苦参10 g,薏苡仁40 g,谷芽25 g。15剂,水煎服。

四诊:前服中药痒疹渐止,他症如前,嘱其前法继服,以资巩固。

按:本案患者胃脘胀痛,纳食不馨,大便稀溏,舌红,苔腻,皆系肝郁脾虚,湿邪中阻之象,今虽病有湿疹,然此由内因使患,故治疗当重以内治。考之痛泻要方,原治肝强脾虚,腹痛腹泻,但阅其方药组合,实有扶土泻木,祛风除湿之能,方中白术、陈皮健脾除湿,防风、白芍疏肝祛风,用其治疗湿疹、荨麻疹,临床疗效颇著。

2 郁证

患者,男,46岁,“抑郁性神经症”7年,服用“帕罗西丁”1片/日,腹泻3年,大便夹不消化物,2次/日,便前腹痛,泻后痛减,腹部发冷,右上腹痛,腹腔B超示:脂肪肝,胆囊炎,夜眠良好,舌质暗,苔白微腻,脉弦,拟扶土泻木,开郁醒脾为治,处方:姜竹茹10 g,白术15 g,陈皮10 g,防风10 g,杭白芍20 g,绿梅花20 g,焦山楂15 g,柴胡10 g,延胡索15 g,枳壳15 g,炒薏苡仁30 g,谷芽25 g。10剂,水煎服。

二诊:服前中药,腹痛缓解,大便日解1次,后段稀软,夜尿多,多汗,活动后明显,舌暗红,苔薄白,脉弦,拟方继以调之:姜竹茹10 g,白术15 g,橘络20 g,防风10 g,杭白芍20 g,柴胡10 g,绿梅花20 g,淮小麦50 g,覆盆子15 g,怀山药20 g,炒薏苡仁30 g,焦山楂15 g。10剂,水煎服。

三诊:连续服用以上方药,痛泻大为缓解,大便转硬,唯性情急躁易怒,汗多,饮食不慎或引起大便稀溏,纳眠皆可,拟用前法加减继服,以资巩固:姜竹茹10 g,白术15 g,陈皮10 g,防风10 g,炒白芍20 g,合欢皮20 g,酸枣仁25 g,炒川黄连3 g,淮小麦50 g,绿梅花20 g,怀山药20 g,谷芽25 g。15剂,水煎服。

按:本案郁证,治从肝脾。《金匮要略》载有“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一语,从中揭示了肝和脾在临床的密切联系。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脾胃运化功能的健旺,正有赖于肝胆的疏泄,若肝失疏泄,则病脾病,所谓“木乘土位”“木贼土虚”皆为言此。本案有痛泻一症,实因肝气郁结致脾运失健所致。此外,脾病亦可及肝,赵羽皇曾云:“肝为木气,全赖土以资培,水以灌溉,若土虚则木不生而郁”,若土虚不能荣木,则肝郁而病。经谓:“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以及仲圣“夫肝之病,……益用甘味之药调之”,其中甘味之药即为补脾而设,说明补脾治肝在临床上的重要性。由此观之,治郁之理,除须知治肝诸法之外,健中理脾一法亦须明了。

3 心悸

患者,男,9岁。4年前出现心悸、头晕、胸闷、汗多、腹痛,到当地医院就诊,西医诊断为心律不齐,心肌炎,频发室早,呈二联律、三联律等,窦性心动过速。平时多动,但极易疲劳。脐周时有腹痛,反复发作。刻下察其面色苍白,舌红苔薄黄,现有虫斑,脉象细弦,至数不齐。按其病症,乃系木贼土虚,心脾积热,久之乃成气阴两虚,心失所养;多动、乏力疲劳、食多而消化不良等主症,责之肝强脾弱;化源不足,心失所养,阴虚而生内热故出现心悸、胆怯等症,而绕脐疼痛与虫斑乃是肝脾不调的见证。治以扶土泻木,安神定志法为先策。处方:麸炒白术15 g,杭白芍15 g,陈皮10 g,防风10 g,乌梅10 g,何首乌藤15 g,炒川黄连2 g,苦参6 g,酸枣仁12 g,远志10 g,浮小麦30 g,甘草5 g。7剂,水煎服。

二诊:药后诸症改善,腹痛好转,盗汗己愈,唯室早偶现,易胆怯,脚汗多,乏力、疲劳较明显,口腔时有溃疡。故以上方加减继以调之。上方去苦参、何首乌藤、甘草,加太子参15 g,白术12 g,灯心草1 g,石斛12 g,酸枣仁由12 g加至20 g。10剂,水煎服。

三诊:药后诸症悉减,唯易感冒,感冒则又加重室早。按其病症,故以上方加减继以调之。上方去灯心草,加竹茹10 g,水煎服,日1剂,连服30天。

按:本案之心悸罹患已有数年,虽按法治之,却收效甚微,细察其平素性情急躁,多动易怒,乏力易疲劳,不时腹痛,经常绕脐而作,且食多不消化。按其病症,乃系肝强脾弱,化源不足,心失所养而致,病之标虽在心,而病之本却在肝脾,故其治应以扶土泻木法为先。初诊方中所用炒川黄连、苦参清心热调心律泻心火消炎解毒,以疗心悸,在此亦有驱虫之效。杭白芍、石斛滋阴柔肝以养心体。杭白芍在此有养血泻肝以治肝强之意,防风散肝舒脾,陈皮理气醒脾,乌梅敛肺止咳,涩肠止泻,生津止渴,和胃安蛔。何首乌藤养心安神,通络祛风以治失眠、多汗、血虚肢体疼痛。酸枣仁、远志、浮小麦养心安神止汗,甘草强心解毒调和诸药。药后诸症改善,唯室早偶现,易胆怯,脚汗多,乏力、疲劳,口腔溃疡。加太子参、白术、灯心草、石斛,酸枣仁。太子参益气养阴以增加心脏原动力,白术健脾以增化源,灯心草清心除烦,以引热下行以除口腔溃疡之苦。药后性情急躁,遇事易发脾气,多动的症状大为改善,绕脐痛基本消除,胆怯,脚汗多也大为好转,口腔溃疡基本消除。按其病证,肝脾不调的情况已大为改善,但体质较弱,余邪未尽,故又进30剂继以调之,后诸症痊愈。

4 喘证

患者,女,5岁,喘促1年半,活动后加重,感冒后痰多,曾在省立医院检查示:“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纳差,大便时干时稀,小便正常,曾屡用中西医治疗,未见疗效,舌淡,苔薄白,脉弦细。按其病症,乃系木贼土虚,痰浊壅肺之象,拟予扶土泻木,化痰平喘法为先,处方:白术10 g,陈皮6 g,炒白芍15 g,防风10 g,蝉蜕3 g,夜交藤15 g,桔梗10 g,杏仁6 g,旋覆花6 g,炙麻黄2 g,甘草 3 g。10剂,水煎服。

二诊:服上药后喘促时好时坏,活动后加重,纳食、睡眠尚可,易烦躁不安,现咳嗽好转,拟守原方加味:白术10 g,橘红10 g,防风10 g,炒白芍15 g,乌梅10 g,夜交藤15 g,磁石15 g,炙桔梗10 g,麦冬10 g,远志10 g,甘草3 g。10剂,水煎服。

三诊,喘促已平,前服中药有效,但活动剧烈后仍有喘息,其他如常。经诊3次,服药月余,喘症已平,小儿年幼,各脏气未充,服药不可过于频多,待到冬令,再继膏方以缓调之。

按:本案患者,年龄尚幼,所患喘促一症已有1年有余,叠用中西疗法未见其效,虽经西医检查提示为: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已然有器质性病变。但不应为病名其所限。根据中医理论辨证施治,抓住患儿喜动易躁,活动后喘促加剧之特征,可判断为肝风内动,木贼土虚,痰浊壅滞所致,巧取痛泻要方以治其喘,痛泻要方虽为肝强脾弱,木贼土虚之痛泻而设,据多年临床实践认为此方不但可以治疗木贼土虚之痛泻,他如荨麻疹、哮喘、小儿虫积症,抽动症,只要其病症机因为肝郁脾虚者,皆可灵活施用之。

参考文献

[1]杨凯,卓思源,凡巧云,等. 徐经世论内科杂病治在理脾[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8):15-16.

[2]王绵之. 王绵之方剂学讲稿[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49-151.

[3]章宸,刘斌,郑虎占,等.痛泻要方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概况[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6(7):223-226.

[4]简弄根,龚光辉. 痛泻要方配合热敏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14,29(5):1022-1023.

[5]邢益阳. 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胆源性腹泻的临床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10,25(6):1018-1019.

*基金项目:全国中医药传承博士后项目;科技部“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项目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6.02.018

文章编号:1003-8914(2016)-02-0192-03

收稿日期:(本文校对:张皖东2015-02-06)

猜你喜欢

经验
统一战线百年实践的经验与规律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乐淘淘“先进”经验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小经验试试看
国内外环境保护的经验、做法以及给我国的启示
相关经验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
论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廉政建设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