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需求与学习需求的高职财经类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调查与分析
2016-03-10李荛伶
李荛伶
【摘 要】通过财经类通用英语与行业英语需求分析,从网络招聘信息、毕业生、企业单位及在校生调查和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统计并作对比分析,发现财经类社会需求和学生需求对开设职业英语、通用英语听说能力有强烈的愿望,而企事业单位则强调阅读英语专业术语、英文报表能力。对此,高职财经类专业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应有针对性地加强财经类对听说方面的训练和英语报表阅读能力,以同时满足财经类岗位的英语社会需求与学生个人需求。
【关键词】高职 社会需求 学习需求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 调查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1C-0126-04
最早提出专门用途英语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的概念是美国学者Holliday,McIntosh & Strevens(1964),Hutchinson and Waters(1987)又把外语教学分为ESP和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两大类,ESP可以分出EAP与EOP,即学术英语和行业英语。国外ESP研究、教学体系和评价标准已经有成熟的体系,而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传统上以一般用途英语EGP教学为主。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发展和参与全球性经济不断增加,社会越来越趋向于录用熟练掌握相关行业英语知识和技能的大学毕业生。张炳阳指出,“通用英语对各行业的工作岗位英语使用场景针对性不强,企事业单位更喜欢招聘良好的行业英语加上足够深度的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卫乃兴和周俊英、刘润清、秦秀白、刘法公、陈冰冰、蔡基刚等学者也指出大学英语的发展方向应是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0年提出高职大学英语课程要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在培养语言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加强学生毕业后相关工作岗位实际使用英语的技能训练,提高运用英语处理日常业务能力。2009年高职高专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各类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资源、学生入学水平、职业方向与社会需求差异较大,应制定与本校学生大学英语基础相符合的教学大纲,指导本校的英语教学。
在此背景下,我们尝试对本院大学英语教学进行改革。本次改革以就业为导向,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重新设计本院大学英语课程。根据财经类职业模块就业岗位对英语的要求,对财经类大学英语重新进行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本文主要探讨高职财经类岗位的财经英语需求分析及课程设置。
一、理论基础
Munby(1978),Richterich and Chancerel(1987),Nunan(1988),Duhin和Olshtain(1990)把分析学习者的需求和学习目的看成是课程设计和选定教材内容的首要环节,是后面一系列活动的出发点。束定芳(2004)认为,需求分析是外语语言课程设计和实施不可或缺的启动步骤,进行需求分析需兼顾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需求分析为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设计和实施、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提供教学依据与参考。Richards(1984)认为客观需求和主观需求,即社会需求与个人需求往往不一致,甚至可以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真实世界中学习外语中,语言课程必须和学习者目的保持一致”。黄萍(2007)亦提出,只有基于深入细致的需求分析,ESP课程设置才能成为有效的课程项目。
Dudley-Evans & St.John(1998)提出的需求分析方法为广大国内外学者接受,需求分析包括目标情景分析(Target Situation Analysis)、学习需求分析(Learning Situation Analysis)、当前情景分析(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目标情景分析是指社会相关岗位真实工作环境对学习者英语知识与技能的要求;学习需求分析包括学习者知识、学习者技能和策略、学习者动机和学习条件等;当前情景分析则是对学习者课程开设前语言、技能、学习经验的优缺点作出评估,从而找出学生目前水平与本身希望达到的目标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我国学者束定芳(2004)把“目标情景分析 ”与“学习需求分析”定义为“社会需求 ”和“个人需求”,并提出需求分析是外语语言课程设计和实施不可或缺的启动步骤,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分析为外语课程设置、外语课程内容、设计和实施、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提供依据与参考。他认为“社会需求调查可通过座谈会和问卷调查来进行,调查对象为用人单位、学校毕业生。因此,以就业为导向来研究高职大学英语课程设计,要从需求评估环节着手,进行社会需求与个人需求分析调查分析。
本研究采用调查及访谈法收集数据,包括网络招聘信息调查、企业问卷调查及企业相关人员访谈、历届毕业生与在校学生问卷调查及访谈。通过调查及访谈,了解当前社会适合高职财经类毕业生岗位在英语方面的需求、高职财经类毕业生岗位英语使用情况与在校财经类学生的个人学习需求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大学英语的课程、内容及教学模式进行重新设计,使学生毕业后能够适应就业的需求。
二、研究目的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目的
对学生将来就业的财经类职业岗位群进行社会需求与在校生的学习需求进行调查、对比分析,从而找出财经类学生大学英语教学的侧重点。
(二)研究方法
本学院毕业生是地区的企业单位,因此本研究的网络招聘信息数据从广西人才市场收集,毕业生问卷调查及访谈数据从本院2009、2010级毕业生中收集,企业问卷调查及访谈数据从本院毕业生所在企业中收集,在校生从本院2011和2012级学生数据收集。毕业生、企业与在校生调查数据的收集以纸质问卷或电子邮件方式进行,访谈则通过网络及电话访谈的形式进行。
我们通过以下方式对所获数据和信息进行解读。对于招聘信息、毕业生、企事业单位和在校生的调查数据,我们通过四方的有关项目进行有目的的对比分析,找出财经类社会人才市场、毕业生、企事业、在校生学习者英语需求的同异与之间的差距,对调查及其他访谈数据,进行总结归纳,从中得到切合社会财经类岗位英语需求与在校生个人学习需求的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几方面的依据。
三、数据统计与对比分析
(一)招聘信息数据统计分析
我们在广西人才网对财务专业相关的职位进行了相同条件的搜索。岗位搜索条件为财务、税务、审计与统计;发布时间搜索条件为最近一个月(截至2013年4月24日),工作地点搜索条件为全广西的地区县级市城市,学历要求搜索条件为大专。从广西人才网搜索到的财经类岗位数为1936个,其中,无英语要求的岗位数占1902个,有英语要求的岗位数分别为66个。英语要求百分比数据见表1。
从表1的数据对比来看,财经类无英语需求达96%,“有英语要求”只占3.3%。财经类岗位有英语要求的岗位数占总岗位数的比例非常小,那么,是不是市场对财经英语需求真的有那么低吗?这是否意味着与该类岗位相关的专业可以不强调英语教学呢?我们通过以下毕业生、用人单位、在校生的财经英语需求数据分析来说明这个问题。
(二)毕业生、企事业单位与在校生调查数据统计和对比分析
其中,毕业生主要选取本院2009级该专业毕业生70名,收回问卷63份,有效问卷51份。从就业岗位情况来看,大多数私营企业(45.21%)为毕业生所在企业,而且所在企业大多数为100人以下的中小企业(61.96%)。针对企事业单位的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10份,以民营和私营企业(7家)为主,其他类型企业有国有企业(1家),政府机关(1家)及事业单位(1家),涉及的行业有金融、社会服务、教育,200人以下的企业和200人以上的企业各有3家和2家。在校生调查问卷发放的对象为本院财经专业的学生,发放问卷152份,收回问卷151份,有效问卷150份。三方问卷有效回收率均超过70%,问卷调查具有统计学意义。
1.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的社会需求分析。我们首先进行社会需求分析,调查了解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对大学英语和行业英语的需求,把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两方的需求进行比较,以此确定社会对大学英语和专业英语需求,相关数据统计见表2。
表2 毕业生和企事业单位大学英语与行业英语需求调查表
从表2数据分析,我们可以总结财经类类专业的就业岗位英语需求具有如下特点:(1)我国现无社会承认的行业英语证书,用人单位仍以大学英语证书验证大学毕业生英语水平的高低。大学英语证书在毕业求职与单位录用中起作用不到50%。(2)大部分企事业单位与毕业生认为大学英语不符合行业岗位的英语要求,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影响不大。(3)财会行业基层工作人员英语使用频率低,但随职位升高,英语使用频率越高。(4)毕业生认为使用最多的英语技能是听力与阅读,企事业对毕业生(非英)则要求较强的阅读行业英语报表能力。(5)毕业生认为使用英语最多的场景是业务、生活接待、电子邮件,企事业单位认为是接听电话、阅读报表。
2.学生个人需求分析。具体如下:
第一,在校学生英语基础水平情况调查。首先通过本学院财经分院11级、12级在校生两届学生的高职英语B级、四级通过率,得出其通用英语知识水平的客观情况。
由表3可以看出,本院2011级、2012级财经专业学生B级通过率在10%左右,大学英语四级在2%左右徘徊,表四更表明学生的词汇量,听说读写译的水平与B级要求相差甚远;因此,学生的英语基础实在低得令人吃惊。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与该类岗位相关的专业可以不强调大学英语教学呢? 我们通过以下学生个人需求的调查,把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得更全面一些。
第二,学生个人学习需求调查。
从表5中我们看出,在校生对大学英语和行业英语的学习需求如下(占百分比最高一项):(1)绝大多数的学生学习行业英语的学习动机是为了增加找工作砝码和以后行业事业发展;这一点与社会需求是一致的;(2)学生的学习技能与策略、自主性学习非常差;(3)一半学生认为大学英语口语听力少,阅读文太多,教材口语听力适中,读写译偏难;(4)61%的学生认为上课方式老师讲解过多,学生口语和笔头练习少;(5)超过半数的学认为应增加大学英语平时口语、听力成绩的考核。
3.学生个人需求与社会需求差距对比分析。从表2至表5做一番对比,我们看出财经类岗位大学英语、行业英语的学生个人学习需求与社会需求水平差距极大:(1)社会对大学英语高职B级证书需求情况是30%左右,四级约为16%,本院财经类11级、12级学生B级过级率约为15%,四级过级率为2%。(2)工作英语使用频率、英语技能使用、英语使用最多的工作场景三项,毕业生和企事业单位都有明确的要求。在校生对自己将来工作岗位的职业英语使用要求与需求一无所知,这彰显我们通用英语ESP教学社会需求分析的严重缺失。(3)毕业生与企事业认为大学英语证书、英语水平对工作发展影响约为50%,学生则为80%。(4)80%到90%企事业单位、毕业生、在校生三方强烈要求加大通用英语口语、听力教学的分量和增加开设行业英语的内容教学。(5)毕业生、企事业与在校生对行业英语听说、翻译、写作的熟练掌握程度需求从低到高。(6)企事业对行业英语的技能重在阅读与写作;毕业生重在听说,写作;在校生则认为全部技能需要学习,其中口语提高的期望值最高。
综合以上大学英语和财经类职业英语的社会需求与学生个人需求分析,笔者认为,高职财经类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材和评估方式应该做一下的调整,既符合社会需求,又照顾到学生个人的需求,并从短短的两年大学英语教学时间,缩短学生个人学习需求与社会需求的距离。
四、改革建议
我国学者蔡基刚提出,学术英语应定位在我国的本科ESP教学上,重点培养学生学术口语和书面能力;高职高专定位为行业英语,通过岗前培训为就业做好准备。针对以上财经类高职大学英语与职业英语的社会需求与学生个人需求调查分析,笔者认为,高职财经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应重在行业英语,即先打好通用英语的基础,以就业为导向,突出阅读职业英语专业术语、技术文档能力的培养,为其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准备必要的行业英语。与此同时,要为英语能力较强或对英语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提供个性化教学,全面提高其英语语言文化综合素质,让这群学生具备用英语解决工作中涉外沟通问题的能力,并为他们学习专业英语打好扎实的基础。具体来说,可从以下方面采取课程改革措施:
(一)课程设置方面
在课程设置上,应以构建“通用英语+职业英语”模式。高职大学英语授课时间一般为2年,根据学生通用英语的基础,我们可以制定灵活的教学时间,根据基础可以安排通用英语与职业英语(各128学时/年),均为必修课。通用英语注重对学生的补差补缺学习,包括口语听力读写。如学校条件允许,可以增设一下选修课:英语过级选修课,如英语四级、高职英语B级过级选修课等。
(二)教学内容与教材方面
应重视课堂的授课内容是否满足学生的需要。根据本院学生基础,本课题组自编了大学英语校本教材讲义,第一学年进行通用英语教学,对语音、词汇、语法进行补差补缺。增加听力、口语课时,适当减少阅读文,翻译写作够用即可。第二学年进行财经英语教学,包括听力口语阅读翻译写作,但突出专业术语的记忆与训练,重在财经的报表阅读和行业应用文写作如资产利润表负债表等。另外,可以从校外的公司拿到一些全英文的报销单等等,充实课堂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必太注重语言知识的系统化,而应注重实用性,够用就好。在平时的职业英语教学中,我们还模拟会计的工作流程进行口语、报表、电子邮件、应用文的学习,实现高职英语教学的实践性及职业性。
(三)教学方法方面
专业教师和大学英语教师共同备课,制定每次的教学任务,学生分组完成布置的任务,课堂上通过讨论演示完成作业的。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我们建议采取案例法、工作过程模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高效地完成每次的教学任务。
(四)教学模式方面
应该坚持大班教学与小班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自主学习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口语听力课以小班(20人左右)教学,阅读翻译写作以大班(50人左右)教学组织,针对高职学生基础较差、学习方法少、学习积极性比不强等等特点,利用自主学习平台,进行课内课外教学的互动,一方面可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另一方面,方便教师督促学生进行课外英语学习,并对其学习进展情况进行有效监控。
(五)评估方式方面
以形成性评估为主,终结性评估为辅,重在学习过程中的评价,包括听说、阅读、写作课的课堂活动与作业的评价。
五、结语
本文从社会需求和学生个人需求的角度,对高职财经类专业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并根据数据对比分析结果为改革提出了一些初步建议。当然,对这些建议的具体实施及实施效果还应该通过实践进行检验。因此,根据大学英语课程设计对其进行实践检验是我们下一步研究的重点。另外,针对文中所提出的个性化课程的设置,可以通过分析学生学习需求来进行探讨,这也是我们今后研究的方向之一。
高职大学英语与本科大学英语在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及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不同。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如何做到既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又个性化地有助于每位学生提高自身的人力资本,这是有待于深入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所调研、论述的范围有限,所得的结论和建议能否适合更大的范围,有待更多的研究。
【参考文献】
[1]Dudley-Evans,A.& M.J.St.John..Developments in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A Multi-displinary Approach [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2]Halliday M A K,McIntosh A and Strevens P.The Linguistic Sciences and Language Teaching[M ].London:Longman,1964:78
[3]Hutchinson,T.&Waters,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A Learning -centred Approac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102
[4]Richards,J.Language curriculum development[J].RELC Journal,1984(15)
[5]蔡基刚.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定位再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3)
[6]蔡基刚,廖雷朝.学术英语还是专业英语——我国大学ESP教学重新定位思考[J].外语教学,2010(6)
[7]黄萍.专门用途英语的理论与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8]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类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9]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10]张炳阳.2007,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外语人才[N].光明日报,2007-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