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析
2016-03-10邹静
邹静
【摘 要】分析新形势下高职教育面临的挑战,阐述高职院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和现状,提出高职院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新形势 高职院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践行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1C-0032-02
新形势下,国际国内环境复杂多变,给高职院校意识形态教育带来了挑战。党中央及时部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战略,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新要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通过建立组织领导机制、整合教育资源、营造教育环境等方式来实现。
一、新形势下高职教育面临的挑战
当今中国处在国际国内环境复杂多变的时期,如何适应新形势,提高高职生思想政治素质,是高职院校教育工作亟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国内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带来的挑战。当前中国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环境愈发复杂,各种思潮不断涌现,人们在意识形态上出现一系列的思想困惑。高职学生正处于人生信仰成型时期,面对社会变革带来的多样思潮,必然会感到无所适从。如何引导高职学生排除思想迷雾,以科学标准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指引人生之路,是高职教育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国际形势日趋复杂带来的挑战。国际环境中,各国文化思想出现了更多的交融交锋。西方文化思维的强劲输出和反复渗透,自由主义、普世价值等思想观念不断冲击着国人思维,使一些国人放弃原有信念,追逐资本主义性质的价值选择。高职学生处在思维活跃、极易接受新事物的年龄,必须及时有效地巩固他们的思想防线,使其始终保持坚定立场,头脑清晰地划分清楚是非界限。
二、高职院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
在我国,高等教育需要解决的头等问题就是“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高职院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主旨就是回答社会主义人才培养的三个重要命题。
(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高职院校准确把握“为谁培养人”这一高职人才的方向问题。“为谁培养人”是高职教育工作开展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人才当为国家而培养、人才当为社会而培养、人才当为人民而培养。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了“三个提倡”——“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提出了价值的追求。因此,为国家培养的人才、为社会培养的人才、为人民培养的人才必须追求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高职院校科学回答“培养什么人”这一高职人才培养的内容问题。高职院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其人才培养方案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要求的体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高职人才培养方案,有利于正确把握中国社会对高职人才的现实需要,有利于正确把握“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的教育主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高职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指针,促进其锤炼道德品质、加强自身修养,为其成长成才指明方向,提供动力支持。
(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高职院校创新解决“怎样培养人”这一高职人才培养的路径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单统领着高职人才培养方向和内容,还激励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路径的不断创新。高职院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教育工作者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指导教育实践,不断开拓创新;要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主题创办高职教育;要求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作为高职教育人办教育的动力支持;要求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础之上,不断开拓创新人才培养路径,确保为社会输送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等职业技能型人才。
三、高职院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
当前,一些高职院校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中存在着制度层面、教育理念、实践形式的缺失。具体分析如下:
(一)缺乏顶层设计。组织领导机制属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顶层设计,建立健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织领导机制是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工作得以有效进行的坚实保障。然而,许多高职院校恰恰欠缺的就是顶层设计。自党的十八大正式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来,并非所有的高职院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到顶层设计的核心理念中。例如,一些学校的“十二五”规划中并未提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乏顶层设计带来的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学校各部门人员践行理念缺失,部门之间联动性低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难以付诸实践。
(二)理论教育有待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主渠道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最新的理论成果,这一理论成果若要获得高职学生的深刻认同,理论灌输必不可少,这是由意识形态教育规律决定的。一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认为高职教育无需太多的理论知识,降低了对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掌握程度的要求。同时,也降低了对自身思想政治理论素养的要求。面对党最新的理论成果不关心不学习,弱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教育效果。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教育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打好自身的理论基础,改革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知识。
(三)学校各部门之间缺乏联动性,渗透性教育程度低。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中,党委宣传部、团委、学联、学生社团等学校各部门之间并无统一规划,各部门各自为政,互不联系,从而使教育资源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中未能得到有效整合,一盘散沙,大大地降低了意识形态教育的渗透性功能。
(四)缺乏实践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流于形式。一些高职院校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中,热衷于贴标语、喊口号,或认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工作,与其他部门无关,从而导致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仅存在于“两课”课堂上,而在实践环节实施较少,导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流于形式,并未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四、高职院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高职院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综合、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程,必须建立健全相关组织领导机制,从而整合教育资源,营造有效教育渗透环境,形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合力。
(一)组织领导机制是保障。完善顶层设计,建立健全有效的组织领导机制,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自上而下的教育理念,是高职院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保障。一方面,校级领导应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职人才培养工作当中的重要地位,注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和谐校园建设、人才培养方向等诸项工作中来,制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期规划。另一方面,校级领导牵头,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的教育工作,并为相关工作提供人、财、物的有力保障。
(二)理论教育是核心。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形成教育主导力,让高职学生真正从理论上领会并认同“三个倡导”中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次的价值趋向。首先,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改变教育教学理念,加强理论修养,打好扎实的师资基础。其次,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通过教改科研项目,创新教学方式,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课堂、入学生头脑的效率,努力引导高职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内容的认同感。
(三)联动机制是基础。联动机制是指高职院校各部门之间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达成共识,统筹协调,有效整合教育资源,最终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广大师生共同参与”的教育格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方位地融入人才培养和学校建设的工作中来。首先,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主阵地作用,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其次,学生辅导员和班主任要紧密联系学生工作,注重生活中对学生思想的引导和教育。再次,专业课任课教师应在教学工作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教育,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以榜样的力量潜移默化。
(四)渗透机制是关键。意识形态层面的教育,渗透性是关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当然也不例外,教育者必须通过特定的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若干元素渗透至各类教育载体中,从而影响受教育者,使其内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外化为其行为。渗透机制应注重校园环境的建设,发挥校园环境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的潜移默化效果,可通过发起文化体验、开展相关赛事、进行网络宣传等方式,营造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的校风和学风,着力培养学生巩固社会主义精神支柱,摒弃非社会主义价值观,从而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感召力。
(五)实践教育是巩固。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真正成为一种支配力量,激发学生内源性的价值追求并外化成实践活动。借助职业特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注入高职生的职业活动之中,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体现价值引导,立足长远,树立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念。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