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翻译的跨文化交际及其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应用
2016-03-10莫颖林震
莫颖 林震
【摘 要】阐述旅游景区翻译的跨文化交际应符合译语语言习惯性、增强译语的可接受性,并提出旅游景区翻译的跨文化交际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旅游景区 翻译 跨文化交际 旅游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1C-0045-02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计,202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国。就此而言,我国境内旅游将呈现繁荣昌盛的景象,由此也会带来异国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碰撞,给跨国跨文化的旅游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景区翻译人员是跨文化旅游的“中心枢纽”,他们在接待异国旅客入境旅游的过程中极其重要,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景区翻译人员不仅是游客的导游,他们更代表了国家,是文化交流的使者,此外景区翻译人员还在游客与旅游资源之间起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一、旅游景区翻译的跨文化交际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流就是我们所说的“跨文化交际”,它是信息发出者和接受者之间的交流;用心理学描述,跨文化交际就是由信息编译码具有不同文化色彩的人进行的交流活动。旅游业的发展给不同背景的人带来了更多的交流机会,满足了他们的需求。作为一种跨国性的交流,旅游景点宣传资料的翻译面向对象是普通的外国旅客,用来介绍我国众多的旅游资源。这种宣传资料翻译的基本目的是传递信息,让异国游客欣赏到我国的旅游文化,感悟其博大精深,更主要的目的是吸引游客,使游客对地域文化和我国大好河山产生兴趣,从而刺激游客的消费欲,拉动消费。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涉及两种文化,是一种跨文化的体现,要顺利翻译,翻译人员需要从跨文化的角度和高度上进行英语翻译。因此,旅游景区翻译人员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符合译语语言习惯性。我国主张 “天人合一”,强调客观与主观相融,往往把感情寄托在景物上,用景物来抒发感情,又或者以物喻指,表达自己的想法,书画、建筑、诗歌等都注重神,神似重于形似,具有简单隽永空动灵气的风格,在语言方面就体现在文章里华丽的辞藻,行文里洋溢的情感,追求对仗,注重音韵。西方哲学体现的是“天人各一”的思想,强调抽象事物的分析,物象关系强调模仿、再现,注重形似重于神似。“由于这种思想,西方的语言表达就出现了英语注重形式,注重写实和注重理性的特征,同时也造成了其严格固定的句式结构、缜密的思维表述、注重逻辑性的文章、强调简洁的词语、直观易懂的表达风格。”
在写旅游的景点的简介中,英文旅游文多数都是简单大方、语言简洁、思维严谨缜密:整篇文章用词注重简单易懂,表述直观,较易理解;作为传播信息的一种途径,全文重在描述景区环境、地理位置、交通状况、服务情况,并且会清楚罗列出其中的优点与不足,信息量大,可信度高,非常值得阅读和借鉴。但这种文章对景色的具体描述篇幅会很小。相比较而言,我国地大物博,民族文化渊博,在介绍景区的文章中注重描述精准,辞藻华丽,使用一些写作技巧,使文章优美动人,使景色具体可感;在语言表达上,注重方式,多使用排比和对偶的方式,来达到行文工整及对仗,音韵美的效果,真正做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由上可知,中西文化不同,文体习惯和审美要求皆不同,因此,要想使读者更方便理解旅游翻译资料,更了解景区并从中得到更多体会,顺利进行文化交流,更好地达到入境旅游效果,旅游翻译应注意英语语言习惯及语法,多考虑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心理,但不可死板地要求与原文完全相同,不必担心这种小误差造成的微小变化。要站在游客的角度,揣摩游客的想法,只要不改变原文大意,不影响思想表达,可以适当增减调整,没有太固定的标准和要求,使文章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即可。
(二)增强译语的可接受性。优秀的旅游景点从事翻译工作者既可以让西方旅游者欣赏到旅途中的美景,也能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但是因为外国与我国在文化内容上的不同,使得在旅游翻译中出现了缺少相应词语匹配或者词语意思矛盾的现象,假使只能进行浅略的翻译,使得翻译生硬刻板,那么就会不利于国外的游客理解中国文化,影响中西方的文化交流。翻译从事者在与外国游客翻译时应该有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思想,用精美易懂的语言进行翻译,战胜中西方文化之间的障碍,使得听者易理解接受,在翻译过程中让优秀的中国文化得以弘扬,实现不同国家的文化交流。以广西三江侗族的“坐妹”为例,这是侗族千百年来自发形成的一种特殊婚姻文化现象,大致过程为青年男女在劳动间隙或夜晚三五相约唱情歌,并邀领寨的男子携带乐器前来伴唱,男女通过对歌的方式交流感情。情谊深厚到一定程度之时,男女互为馈送定情信物,以示双方即将结为夫妻。倘若简单把这种文化现象翻译成“Sitting sister”,国外游客显然无法通过字面意思理解相关信息,此时可把英文直接译成“Zuo Mei”,而后翻译人员对其进行如“dating with a girl”进一步解释,显然会起到更好的交际效果。
二、旅游景区翻译的跨文化交际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具体应用
(一)以精美易懂的语言翻译传播优秀灿烂文化,助推旅游业发展。中国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以及丰富多彩的文化,深深吸引着西方的游客。旅游景点译者应当不断深化自己同外国交流文化传播意识,提高自己翻译能力,从多方位进行了解,再加上精美易懂的语言翻译,以使得外国旅游者更加了解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景点译者应采用类比的方法,把我国优秀文化同外国文化进行比较,通过这种方法,我们与西方的文化交流就会变得容易些,并且更加有利于我国优秀文化的传播,使国外旅游者能够很快了解其深意和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比如旅游景点译者在讲述刘三姐的爱情故事时,可以同西方的罗密欧和朱丽叶进行类比,通过技巧性的讲述,使得游客更加容易理解,同时也会使得讲述更加生动有趣。又如,根据中西方神话人物的性格特点,将他们类比翻译,如壮族自古有对天神、雷神、树神、花婆神的崇拜,而西方也有类似职能的神灵,翻译时可以加上壮族这一前缀语,譬如Zhuang God、Zhuang Thor等。旅游景点从事翻译工作者应当加强自身在不同文化内容上的翻译能力,把握机会推广中国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物品,把西方旅游者的注意力吸引到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上来,弘扬我国文化精髓。客观来说,优秀的文化比好看的景色更有吸引力,景色的惊艳往往因时间变长而被游览者遗忘,可是优秀的文化对人渗透很深。一旦西方的旅游者被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深深吸引,就会不断来旅游以寻觅和研究我国的文化,同时会影响身边的人来欣赏我国文化的精髓,从而扩大我国的旅游客源,使中国在旅游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
(二)以有效的翻译技巧推广中国旅游文化,提升旅游经济效益。旅游景点译者应当尽力加强自身在翻译方面的实力,掌握更多有效的翻译技巧,让游客了解中国旅游文化,大力推广同旅游有关系的物品,吸引游客,开拓旅游市场。例如,当国外游客在游览黄姚古镇(英文名“Huang Yao ancient town”)的时候,风景区内的导游人员便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进行拓展和发挥,如描述与此相关的神话和传说以达到吸引游客的目的,激起外国游客的消费欲望,促使国外游客进行与黄姚古镇相关商业产品和纪念品的消费。
拥有一定水准和社交能力的针对国外游客的导游人员,通过自身的修养和知识的拓展,可以适当扮演“中介”的身份,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服务旅游业发展。旅游业的发展对地方经济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景区第三产业的消费、景区纪念品工业的发展对带动区域经验发展及解决地方劳动力就业问题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和价值。经济效益得到提高,当地政府便会有充足的资金去进行额外的投资,得到更全面而协调的发展。因此,社交文化水准和相关文化知识对于针对国外游客的导游人员的重要性日益彰显,可以促进当地旅游产业持续而有力的发展。
(三)翻译过程中察觉和修补旅游环境的不足,强化旅游监督管理。针对国外游客的翻译人员由于处在特殊的位置,即直接对国外游客负责,他们对于景区服务环境的优劣,服务文化氛围的感触和了解更为细致和直接,相应地也可对旅游服务进行监察。这些翻译人员时时刻刻陪伴在国外游客的身边,更要学会审时度势,不仅要引起国外游客对景区的兴趣,还要及时化解他们心中的不解和疑惑,使得他们始终处于一个身心舒适的状态。与此同时,这些导游人员与国外游客进行交流的时候应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应格外注重服务环境的改进和完善,及时察觉和修补旅游环境各个方面的不足之处,及时解决国外游客对各个方面、各个细节的疑惑和不解。这些针对国外游客的翻译人员应通过自身的努力,力求旅游产业和服务环境的发展和完善,并使得国外这些消费人员得到应有的服务,促进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拥有跨文化的视野和素质,对于旅游景区翻译人员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和作用,它不仅可以促使翻译人员顺利地完成相关的文化交流,还有助于通过游客的传播来拓展旅游区形象及刺激游客的消费欲望。由于旅游景区翻译人员的服务对象是国外游客,所以在与国外游客进行语言沟通和文化交流时要特别注重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要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开展积极的语言交流活动,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国外游客,实现旅游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覃海晶.生态翻译视阈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J].重庆文理学院(社会科学版),2015(5)
[2]王济华.解析涉外导游的跨文化交际能力[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2)
[3]陈瑞萍.涉外导游对旅游发展的促进作用[J].中国商贸,2012(5)